国内至少有九成艺术品处于没有任何保险的“裸奔”状态
尽管中国在近几年逐渐成为全球较大的艺术品市场,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最活跃的艺术品交易地之一,但是中国的艺术品保险还处在相对空白的状态,即使最乐观的估计也认为,在陈列、展览、交易等环节中,国内至少有九成的艺术品处于没有任何保险的“裸奔”状态。
早在2010年底,保监会与文化部就将中国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和中国信保3家公司作为艺术品保险的探路者。2011年7月,人保财险推出国内第一款艺术品专属保险产品“艺术品综合保险”,并成功签署国内艺术品综合保险第一单。然而时至今日,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刚刚起步的培育阶段,距离发展成熟与完善仍有漫长的路程。
策划/撰写 本报记者 景晓萌 实习记者 马佳佳
保险是产品更是机制
2004年1月7日,北京翰海“2004迎春拍卖会”预展上,一位参观者在古董珍玩展厅观展时,不小心撞破展柜橱窗玻璃,导致标价120万元的清乾隆青花折枝花卉六棱瓶摔在地上毁损;2011年7月4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对古器物部提取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一级乙)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2012年7月21日北京的暴雨中,宋庄画家村大量作品浸水受损……近年来,多起艺术品损坏的案例受到公众关注,艺术品保险也随之浮出水面。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艺术品投资规模快速扩张,艺术品保险需求逐渐增加。相较于国外艺术品保险市场的成熟,国内艺术品保险仍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对艺术品保险的认识仍有待普及与深入。
作为首家在中国推出艺术品保险的外资保险公司,安盛艺术品保险在行业内可以说是资深专家。安盛艺术品保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孙贵珍表示,对艺术品保险的认知,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即保险公司不仅仅是收取保费,或在出险之后进行理赔,更重要的是艺术品的珍贵是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更是文化传承,“如何在损失出现之前预防风险、防阻损失是我们的责任。”
孙贵珍介绍说,在客户投保前,公司的专业人员就会建议客户采用专业的艺术品运输公司、布撤展团队以及陈设要求细节等,和客户一同协作,降低艺术品损失的风险,另一方面,安盛也会在过程中根据客户操作的流程,来制定量身定制的保险单,“保险是用可预知的费用来预防未知的风险,为客户转嫁风险也是保险公司的重要职能之一。一旦出险理赔,我们专业的理赔专家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客户处理方式,也可以将全球专业修复网络推荐给客户,以尽量减少艺术品的损失。”
西沐认为,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保险业的进入对艺术品金融的不断创新非常重要,其地位与作用不亚于银行业对艺术品市场及艺术品金融发展的作用。他表示,保险不仅是产品,也是一种机制,其对于资产除了保险保障层面的功能以外,还具有管理与建构的能力,“这里要特别强调保险管理层面的力量,在保险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的基础上,创新新的业态,把保险的机制变成艺术金融产业创新的平台,在我们面临货币超发和优质资产荒的状况下,将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资产化、金融化,并将这些金融化的资产融合到艺术资产与财富的管理过程中,这可以说是保险机制和基于保险机制的平台化发展的一个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
适合的保险为艺术品保驾护航
“购买艺术品保险是最直接的风险管控手段。”西沐说。以安盛艺术品保险为例,孙贵珍介绍,目前安盛艺术品保险在中国的主要业务包括企业及私人收藏艺术品保险、艺术品运输及展览保险、商业性艺术品保险、博物馆艺术品运输及展览保险等。“如果投保的艺术品因发生突发意外导致损坏损毁,首先保险公司根据理赔资料判定,是否属于保险期间和保险责任范围内。如果是,保险公司会建议评估受损标的物是否可以修复,其次如果可修复,就按照修复报告的合理费用进行理赔,如果修复后艺术品的价值受到影响,就会考虑赔付价值减损的部分。公共博物馆、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在理赔方面都需要考虑以上因素。”孙贵珍表示。
艺术市场研究中心(AMRC)总监马学东认为,从积极的方面看,近几年,国内的艺术品保险已经开展起来,很多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特别是海外展品进入国内的展览,其展品都是有保险的,很多博物馆、美术馆的保险意识在逐渐加强,但私人投保仍属少数。
与国内情况相对的是,海外艺术品保险已进入较成熟的阶段。孙贵珍介绍,在海外,安盛艺术品保险承保的业务中有60%至70%是私人和企业收藏类的保险。“在国际上通常是成熟、重视藏品传承的藏家会购买这类私人艺术品保险保单,且这类保单一般连同家庭财产保险一同承保。但是在国内,由于这类保险的概念还不普及,大家对这类私人收藏艺术品的风险认知尚不足,所以目前我们在国内的艺术品保险业务仍待开发。”
而在艺术家方面,她表示,艺术家投保艺术品保险往往是有展览机构、画廊等单位需要借展其作品时,由借入方或自身购买其在运输和展览、存储过程中的保险。
完善行业生态是保险业发展的前提
西沐指出,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艺术品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减少艺术品出险后给个体造成的损失;二是有助于艺术品市场规范的鉴定体系的建立,以抵御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赝品风险;三是提升我国艺术品市场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中的话语权。
而要发展艺术品保险市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艺术品行业生态的完善。马学东表示,艺术品保险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艺术品鉴定、估价等体系的健全。他介绍,在作品价格评估方面,也有很多机构在做,但保险公司有自身的评估方法,且较为成熟(多参照作品的拍卖价格、综合作品在一级、二级市场的表现,或内部设鉴价师进行鉴价评估),往往会和投保人的意向价格不匹配,投保人容易产生异议。
马学东进一步解释,对保险从业者来说,他们不是没有相关的险种和艺术品行业对接,而是对潜在的风险没有能力去把握,没有任何一家权威机构能够告诉他们,一件艺术品到底应该如何承保、出了问题赔多少。因而,对保险企业来说,艺术品保险目前仍停留在“看上去很美”的阶段,国内至今没有一家本土保险公司将其当做主营业务来抓。
西沐认为,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规避艺术品在流通、运营、管理等过程中的风险,就需要构建艺术品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艺术品保险市场。
以艺术品鉴定环节为例,西沐介绍,国外的艺术品鉴定主要由权威的鉴定机构来完成,第三方专家组成的鉴定机构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专门负责艺术品鉴定工作。权威性的艺术品鉴定机构聘请能力和诚信水平合格的专业人士参加鉴定工作,以保证艺术品鉴定环节的独立与透明。为杜绝赝品,国外设有两道防线。拍卖行、画廊是第一道防线,艺术品如要进行市场交易,必须通过专业鉴定机构的严格鉴定;保险公司的承保选择是第二道防线。在欧美国家,在艺术品真伪判定方面,保险单的效用仅次于鉴定证书。反观国内,鉴定环节存在较大问题,艺术品难辨真伪,市场中赝品大量存在,导致一些投保者明知赝品却仍向保险公司投保,出险后(部分是有意为之),保险公司则要按接近真品的价值做出相应赔偿,极大的风险打击了保险公司开办艺术品保险的积极性。
西沐认为,要充分发展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首先就要破解中国艺术品鉴定与评估的难题,可以从设立艺术品鉴定专家委员会、建立艺术品鉴定从业资格制度、加强艺术品鉴定机构的管理、建立和完善艺术品鉴定经营管理规范、完善艺术品鉴定的法律责任等开始入手。
除了鉴定、估价等环节外,马学东认为,国内艺术品保险在投保意识、受损作品修复等方面也有待加强。他介绍,目前,国内私人艺术品投保尚属少数,修复领域人才较为稀缺,也会制约艺术品保险的发展。艺术品保险链条关系到艺术品市场的各个环节,只有从基础上层层健全、完善,才能使保险这一艺术品的保障环节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