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图文]

时间 : 03-22 投稿人 : 蕊蕊 点击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 | 美术百科

《中国画家研究》这套丛书,既是研究画家的理论文集,又是图文并茂的画集,分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综合卷、纪实卷等。在这些研究文章中,作者以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切入研究对象,既有对画家群体的考察,还有对当前画坛走势的关注,以及对全国性各类美术活动的报道等。丛书以中国画入题,涵括了油画、版画、雕塑、水粉画、水彩画,以及工艺美术和书法等,每篇文稿都配有多幅精美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

《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是本套丛书的第二卷。

由于本书形式别开生面,呈现理论研究和作品欣赏相统一的阅读模式,自《中国画家研究·花鸟卷》先行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欢迎。这套丛书将陆续出版。

本书的作者,是集作家与画家于一身的文化学者李人毅。他除了进行文学、美术的创作外,多年来致力于美术理论研讨和画家研究工作。新世纪之初,曾受聘于《美术》杂志,在此工作多年,策划、报道了许多全国性的大型美术理论研讨会,发表了许多学术观点鲜明的论文。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对当代画家进行专题研讨,尤其关注中靑年画家的成长,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国内各种媒体上广为刊发与转载。

本册为山水卷,收录了三十余篇评论文章,画家排列以年庚为序。本书有对黄宾虹的专题研究论文,有对老画家孙恩同、于志学、谢欣、周韶华、梁世雄的学术解析,还有对牟成、姚伯齐、张松、朱道平、王慧智、吕德品、张辉、王福增的技法的探究和梳理,更有对刘思东、周鼎、孔凡智、杨阳、李传新等画家作品的赏评。文中不见某些冗长的赘语和套话,行文清晰明了,评价客观中肯,富有哲思境意。而对邱汉桥、许自敬、丁杰、张英才、陈玉莲、王有民、胡刚、匡伟光、陈迎平、黄仕强等人生状态和艺术成长关系的研讨,更充满了一个美术理论家对发展中画家的人文关怀。其中,也有对象王中才那样由作家转身到画家的个案研究,体现了作者研究对象的多样性。

在文中,作者还注重对画家技法的研究,从笔墨规律上归纳整理出画家实践成果,并上升到学术层面来认识,无论对画家和书画爱好者都有着启迪性意义。

《中国画家研究》的文章清新隽永,具有散文风格,使原本刻板说教的评论文章,成为了娓娓道来的,喻情传道的丹青美文。加之与艺术家风格多样的作品相得益彰的编辑整合,使读者在了解画家经历,欣赏画家作品,研讨画作技艺的同时,进行美育熏陶,不失为一套别开生面的美术理论著作。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 | 美术百科

李人毅近照

李人毅艺术简历

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海北镇。堂号为:海北草堂、阁上塬、岫安居等。

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9年入伍,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1989年调入沈阳军区文艺创作室任专职画家、作家。2002年起任《美术》杂志主编助理、编委,现任《人民美术网》总编。

多年来坚持美术理论研究,参与和报道了许多全国重大美术理论研讨活动,尤其关注发展中画家和当代画坛大势,著述颇丰。

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代表作有《平型关大捷》、《国难来袭——九一八延续的记忆》、《打回老家去——原东北军111师纪实》《勿忘九一八画传》(与李东红合作)《中国当代画家研究•花鸟卷》《写意牡丹技法全解》《小榄风情》等,其中《一个男人的远村》获97’东北文学奖。

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新四军人物画展”、2009年在长沙举办“开国大典人物画展”、2011年在深圳举办“李人毅辛亥人物画展”,中国画《邓子恢》、《谭震林》、《吴竭诚》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 | 美术百科

孙恩同近照

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

李人毅

2015年4月,我有机会看到了孙恩同先生的一批精彩原作,比较全面的了解了一位辛勤躬耕在丹青原野上的老艺术家的风貌。

一、用纪实的绘画风格,为东北山河立画传

生活在东北的人知道,在这里寻不到像江南那样婀娜多姿的秀丽山川。北地的风光大都属于粗犷而壮美型的,尤其是局部,绝少江南小桥流水般的精致。东北的红松树,高大笔直,少有曲线美。茂密的森林,很难分出层次,若用国画表现东北的胜景,在画典内找不到哪家笔法来写这既无奇石又无垂柳的山村和野泊,在古法传承中也翻捡不出可画湿地和荒野的墨法来。

画好东北的山河很难。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 | 美术百科

曼小屋 孙恩同

然而,却偏偏有那么一批当代画家,他们迎难而上,走进森林山岗、走进旷野雪原,去纪录东北山河的当代状貌,写出了家乡山水的独特形态,为中国美术史对东北山河描绘的缺失,填补了一个空白。鲁迅美院资深教授著名山水画家孙恩同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在他的艺术人生中,穷其所有的精力,用纪实的绘画风格,为东北山河立丹青画传,创作了一批可以名标中国美术史的精品力作。同时,还影响了很多后学,一同走描绘家乡山水、抒故乡情怀的创作之路,进而形成了一个有着东北地域特征与风格的画家群体。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 | 美术百科

松花江上 孙恩同

二、每一幅主题画创作都来自他的写生稿

孙恩同先生的艺术之路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效仿,是因为他按艺术规律进行创作。画东北山水,首先要找到描绘的技法,如果传统中找不到现成的表现东北情境的笔法和墨法时,就得结合东北山水的特点来自创新法,用于其创作中。应当说,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的过程,都是一次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和创新,而这种继承和创新的过程,都是在深入生活中完成的。

要为东北山水纪实。首先要熟悉这山、这树、这水,以及广袤的旷野田畴和炊烟袅袅的村落。作为一名导师,孙恩同经常把课堂办到山野中,不断地以自己的艺术实践指导学生对景写生。正是对景写生,让他找到了打开记录东北山水的钥匙。

纵观他的山水画作品,每一幅主题画创作都源自他的写生稿,幅幅不雷同,幅幅都有出处。而且他笔下的作品场面宏阔,构图饱满,尽显山川的深厚华滋,如《林区三月》、《关东雪》等,山梁山凹刻画精微,旷达中呈展典型环境中的典型风貌,人们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大山的原型,使呼吸着的生活,带着山野的味道扑向读者。

这种类型的作品,不再是一角或半边似的局地小景,呈现出的是塞外壮美的大山河的雄伟,让北国江山湖泊进入书丹画境,让东北风情步入了以南国山水独透千百年的画坛中,并在此占有了一席之地。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 | 美术百科

巍峨白头山 孙恩同

三、书写性纪实作品形成了孙氏画风

孙恩同画东北山水是从写生入手的,他以博大雄浑的视野再现家山家岭的成功之处,在于他选择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艺术语言,这就是写山水。通观他的画作,幅幅充溢着书写性,无论画繁茂的树林还是画近坡远峦,都是一笔笔书写出来的。书写,使得作品疏朗通透,浓淡相宜,清超飘逸,进而形成了孙氏画风。

在孙氏山水中,看不到大块泼墨的渲染,没有那种企图遮遮掩掩的取巧之态,也没有对景物避重就轻的取舍,而是一笔笔把画中景物的来龙去脉——山的远近虚实,树的根梢茎叶都写得生动而真实。既便是远山,也都是一笔不苟地画写出来,为每个场景留下一个历史性的影像,这种书写性纪实作品,为当代山河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生态档案,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艺术化了的人文资源。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 | 美术百科

山水画世界 孙恩同山水画写生稿

四、笔意和线描各有功效地营造着画中的四时景观

孙恩同的山水画靠的是雄强的笔意,这是他的用线造型能力。画家的线描功底扎实,并且体现在构图上。欣赏他的作品时,读者会看到,每幅作品都由几条主导线条来支撑着,或是蜿蜒的山梁,或是凸起的坡岸,这种线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在物像中,没有某些画中的为线而线的生硬和冗繁。画中的线,为造型服务,线随形走,笔断意连,长短粗细,各有功用地营造着笔下的四时景观。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孙恩同:为东北山河立画传 | 美术百科

长白山 孙恩同

画山水离不开画树,擅长画树是孙恩同的另一个特点。他笔下的树,都生长于东北山野中,红松翠柏有之,杂木灌丛有之。他画树都是用铁线塑造,以中锋入笔,笔笔不露痕迹地为造型服务,表现出各种树木的质感和生长态势。更见功夫的是将看似一马平川的坡岭上的树木丛林画出层次来,如《晨晖》画作中,满坡上的树丛达十层之多,竟被其表现得错落有致地层层远去。而十多层树丛都是用重墨画成,足见其用笔、用线的高超功力。

孙恩同耐得住寂寞,甘心做学问,靠着绘家乡山水一路走来,形成了自家风格,并以一批批作品名标于世,尤其是《一曼小屋》,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代表作,着实令人感动。我在《美术》杂志工作期间,曾经荐发了他的山水画专题,较全面的介绍了孙老的艺术之路,这一动议皆缘于他的艺术成就。(2015年5月30日应友人之邀,写于沈阳海北草堂)

相关文章

  • 南怀瑾于我们的意义[图文]
    南怀瑾于我们的意义[图文]

    编者按:6月24日晚,在乐清市图书馆,赵乐强先生应邀作了一场关于《南怀瑾于我们的意义》的讲座,主旨厚重,意境深远。下面是本报记者孔丽琴对赵乐强先生的专访。时隔九百年,乐清出了两座文化大山孔丽琴(以下简称孔):我看那晚图书馆海报上你说的那段话就不随俗,别出心裁,与众不同,“读书有点像抽丝剥茧,拿一个小棍子,在锅里不停地搅动,直到将蚕丝的线头找出来,这样抽起来就顺了。”赵乐强(以下简称赵):不是吗...

    3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汲古汇今 无法为法[图文]
    汲古汇今 无法为法[图文]

    钱方法空山不见人书法我与钱方法此前几近素昧平生,只是有缘在中国书法网站上初次相识。写这篇文章也完全源于直面其书法艺术所获得的一种感动。仔细品味揣摩他的书作,忽然有一种“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喟叹。以前所企望追慕的精妙点画与线条,都一一在他的笔下涌现,牵丝走线,穿梭织锦。无论远观近觌,皆是墨彩华滋,焕然成章。钱方法的书法给人以一种悦目怡心的感觉,这种审美效果一...

    128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张怀月[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张怀月[图文]

    【艺术简历】张怀月,本名张秀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石齐艺术研究会画家,中央党校超越之路课题组、中华复兴超越之路高层理论研讨会暨书画艺术展组委会学术委员、特聘画家。中国澳门佛教总会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艺家书画院副院长。先后研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著名导师蒋采萍、石齐、张道兴艺术工作室。主要参展及获奖2007年作品《红叶》获黑龙江省首届国画大展铜奖;20...

    131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从扇面展透视“锦灰堆”[图文]
    从扇面展透视“锦灰堆”[图文]

    扇子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种类繁多,日本朝鲜的扇子最早就是由中国传播过去的,除了遮阳蔽尘扇风的实用性,扇子在中国还是文人墨客的掌上明珠,书画家更是赋予了扇子许多附加值。在书画界,扇面艺术是相对独立的书画载体,它的书画方式有着比较特殊的要求,尤其是折扇的艺术表现力极其迷人,明清之后的大书画家几乎没有不在扇面艺术上有所追求有所创造的。日前,杭州运河博物馆举办了“无上清凉——朵云轩藏海派暨西泠名家...

    26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当代国画艺术大家王陇花[图文]
    当代国画艺术大家王陇花[图文]

    人文大秦岭、写意终南山系列长卷是著名画家王陇花先生近期精心打造的国画巨作,关于《终南山》长卷创作概念内涵与表现意识形态之模式的基本理论构成,本文作者以终南山、太平峪、观音山为例,进行深入浅出的抛悉。首先进入作者眼帘的是客观实况:翠竹掩映于杂树之间,奇松逶迤於青石雪岩之旁,碧泉远岫清澈见底,青石五颜六色粒粒可辨,且悠然安静地沉睡沐浴在水底,任凭游鱼青蛙穿来爬去。而这种和谐幽静之相,是作者意识之中最基...

    81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伦佐·皮亚诺:建筑是一场未知的探险[图文]
    伦佐·皮亚诺:建筑是一场未知的探险[图文]

    伦敦碎片大厦是皮亚诺近期完成的一项重要工程,这栋309米的高楼是现在欧盟地区最高建筑,它也定义了伦敦的天际线。(版权:皮亚诺建筑工作室,摄影:Sam Roberts)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者、78岁的意大利设计师伦佐·皮亚诺在中国的首次回顾展3月28日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建筑师回顾了自己职业生涯中面对城市与乡村、传统与未来等不同...

    26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第十三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二名曾锦作品赏析
    第十三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二名曾锦作品赏析

    曾锦,男,汉族,1968年3月出生。1988年黔西师范毕业分到锦星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一生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让山村孩子美化灵魂,勤研教材作根本,因人施教务求真!他在山乡笔锋犀利、诗文不息、书法称誉、 绘画刻艺留下了诸多印迹......曾锦作品赏析:...

    184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艺术中的色彩启示[图文]
    艺术中的色彩启示[图文]

    曾几何时,艺术家们用色素和矿物油来调颜料,他们的个人方法是一个严守的秘密。为什么?“照片中的色彩就像生活中的热情,” Van Gough解释道。色彩是一种工具,它赋予艺术家在他们的绘画中注入情感能力。平面设计使颜色的应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色轮拥有超过1600万种独特的颜色,可应用于你的设计中产生影响力。我喜欢Van Gough,并且我很高兴地告诉你,你不需要为了成为色彩专家而失去信心。选...

    105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中国当代艺术重度缺血吗 业内:厨师都来跨界创作[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重度缺血吗 业内:厨师都来跨界创作[图文]

    《后工业时代》 摄影装置 傅文俊(中国)《尺寸可变》 多媒体装置 娜塔莎·萨德尔(德国)《尺寸可变》 多媒体装置 娜塔莎·萨德尔(德国)本报记者 陈涛一周前,在广东美术馆开幕的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让走进馆内的人们有些挠头。面对以装置和影像占绝对主角儿的展品,不少乘兴而至的参观者表示欣赏不了。事实上,若没有两位主策展人的热心介绍,来自各地的专业记者也很难读懂这批由17国艺术家创作的...

    42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刘玉山作品欣赏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刘玉山作品欣赏

    人物简介:刘玉山,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央直属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南海国礼艺术大师、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散文学会会员、北京盛世书画院高级书法师、华夏书画院客座教授、济南龙之魂画院付院长、一带一路陶瓷艺术高级画师。1960年8月生于山东邹平,现居北京(通州美协会员)。肄业于山东政法学院,毕业于山东师大中文系、曲阜师大美...

    169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浅议一位南宋“遗民”的绘画与个人生活[图文]
    浅议一位南宋“遗民”的绘画与个人生活[图文]

    以墨兰名世的南宋郑思肖(1241—1318)离世已过七百年。作为存世绘画中的唯一真迹,大阪市立美术馆所藏的《墨兰图》起着对郑思肖的“遗民”身分盖棺定论的作用。对郑思肖《墨兰图》进行全面考察,将有助于把他的艺术从政治性的遗民话语中解放出来,重新置入一个与个人的生活、信仰以及知识体系紧密相关的新的语境。把郑思肖的墨兰解读为无根兰,视为一种政治象征主义,来自于元末明初苏州士人圈的阐释。其中有着怎样的背...

    83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古董艺博会操盘手:藏家年轻化是艺术市场的大趋势[图文]
    古董艺博会操盘手:藏家年轻化是艺术市场的大趋势[图文]

    在九成艺术博览会都以当代艺术为主打的时候,典亚艺博(Fine Art Asia)却以古董为主深耕了16年。7月25日,典亚艺博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艺博会将于10月4日至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拍卖一直是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的主流交易形式,相比而言,以古董交易为主的艺博会在关注度上逊色很多,商家举办艺博会难有持续,通常都是办一两届,就再也没有后续。典亚艺博的创始人黑国强出生于古董世家。...

    57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当代中国画:新四派[图文]
    当代中国画:新四派[图文]

    新四派题写新四派中国书画报版面周韶华周韶华 昆仑余脉 纸本水墨 144cm×365cm 2004年于志学于志学 北极 136cmx68cm 2004年严学章严学章 大吉祥 95cmx180cm 2014年刘德功刘德功 铁荷 250cmx200cm 1998年...

    119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记恩师于润先生诞辰80周年遗作展观后感[图文]
    记恩师于润先生诞辰80周年遗作展观后感[图文]

    《画展开幕式》(摄影:许文达)首先感谢,于润两位孝女在先生去世20年后,为唐山人民和热爱于润的人们,送上了以丰厚而让人思想久远的精神大餐。自6月21日我接到“画展开幕式定于6月26日下午3点在唐山美术馆”的短信通知。心绪非常复杂很难平静。这天,我和郑树宪、张绍国、赵连贵等弟子和先生的生前好友及同行的艺栈网创始人刘海博先生共同提前到场,为开幕式做准备并提前见到了先师承脉之铁证。国画的传递和...

    116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被倾倒的艺术[图文]
    被倾倒的艺术[图文]

    人们可以从各种传说中去了解纽约。其中一种方法是观看那些见证了岁月变迁的艺术品、壁画或纪念碑。被摧毁了的艺术品有时候也有相同的价值,正如被封存的历史会告诉我们更多的真相。城市价值观的传承与改变都可以从房地产开发、 暴力或愤怒的公众对艺术品的所作所为中看出来。让我们透过六件被毁坏的艺术品,来剖析纽约的真相。巴斯奎特和凯斯·哈林的壁画 作于1985年,毁于1997年巴斯奎特(左)和凯斯·哈林(右)的壁...

    15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