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雄近照
梁世雄,1933年生于广东南海,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岭南画派纪念馆副董事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梁世雄的绘画以人物画为主,七十年代后转为山水画。其作品气势雄伟,意境清新,既传承了岭南画派的写实和秀丽,又融合了北方各派的粗犷与雄健。代表作有:《归渔》(1959,)、《椰林秋晓》(1960)、《不尽长江滚滚流》(1984,南海博物馆藏)、《朝鹭腾飞》(1989)、《珠江春晓》(1995、人民大会堂藏)、《云峰叠嶂映松涛》(1996,中南海紫光阁藏)《台湾太鲁阁激流》(2002)、《阿里山之魂》(2002)、《珠江春晓》(2004,广东美术馆藏)和《数峰烟雨数峰晴》(2005)等。
出版有《岭南画学丛书·梁世雄》(湖南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梁世雄》(人民美术出版社)等。
南粤春风-梁世雄 98x98
梁世雄:浑厚雄强博大凝重
李人毅
在当代画坛,人们对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关山月与黎雄才的作品比较熟悉,当看到梁世雄的山水画所绘出的南粤风光与松壑榕林等作品时,就会感觉到其水平完全可以与关、黎两位画家比肩而行。更让我们惊叹的是,他的西部风景与大漠胡杨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别样的风情,形成了浑厚雄强、博大凝重为主要特征的学术风格。尤其在笔墨运用上,将岭南画派的画风,有了创造性的拓展。
作品是要靠艺术感染力来说话的,山水画作品能做到既雅致清秀,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十分很难的,可在这一点上,画家梁世雄却做到了。
目前画胡杨林的画家很多,梁世雄却与众不同。一是篇幅大,二是笔墨语言强悍有力,三是画面经营突显意境。展现出一种不屈的尊严,弘扬出屹立千秋的崇高民族精神,成为同类题材的扛鼎之作。
春满南粤 梁世雄
梁世雄笔下的胡杨林以墨为骨,张力强劲,尤其是树干几乎都是用浓墨垒叠而成,有碑拓石雕之感,把胡杨树的整体造型塑造得伟岸倔强,突显了其品格内涵。在创作中,他调动了几乎所有笔法和墨法来为画面的整体效果服务,倾尽多年的积累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他的笔墨造型精准,擅长以刻画形象来突出主题,在紧紧围绕着如何表现树的质感上下功夫,通过历经风刀雨剑雕塑下的古木的沧桑,将斑驳中蕴含着的坚毅与顽强的性格表现了出来。
大漠金秋 梁世雄
画家的胡杨林是用重墨画出来的,但重墨中仍然能分出焦、浓、重、淡、轻五色来,而干与湿都是通过控制笔的水分与运笔的速度来呈现的,进而形成了浓与淡的色阶变化,形成了墨色的丰富层次。
用墨上,画家独具匠心。一棵占画面主要部分的大树干,画家运用了干墨法、湿墨法、焦墨法、泼墨法和积墨法来表现,足见他对墨的掌控上的能力之强和绘画功力之深厚。在笔的运行上,画家饱蘸浓墨,时而逆入平出、时而逆入回锋,长线为勾、短线为皴,纵横捭阖地画出树干的肌理,特别是对重墨的运笔十分大胆,浓烈处笔意雄浑,一块十分墨泼洒出的大墨团凝重而深沉,使画面深邃而响亮。
雄风岁月 梁世雄
梁世雄的这种笔墨创新性地运用,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画西部的大漠胡杨,若用原有的方法显然达不到造境之目的。是大视野和时代精神为画家注入了胆魄,使其创新意识得以强化,而生活的源头活水又给技法创新注入了动力。
梁世雄在新世纪大潮中努力开拓的成果,有着举足经重的要义。这种雄强笔韵一改岭南画派清新雅致的风格,为画派的学术内涵注入了新的元素,更为岭南山水开创了一方新天地。这也就是引起大家热情关注,探究其作品学术价值的关键所在。
当今各种画派都力图以标新立异来倡响自己的名号,殊不知画派的奠定在于有为其立传的代表作品和代表性画家。就中国画的派别而论,如果谈创立和发展,主题确定后,必须在笔墨上有创新,没有传情达意的笔墨语言,就没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也产生不出好作品,画派确立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梁世雄的艺术实践中的笔墨新式,让岭南画派得到了与时俱进的提升,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画派文脉根深、内涵悠远的后劲。
松风叠翠晓云间 梁世雄
绘画是门综合艺术,如果说胡杨林系列已成为梁世雄前行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的话,那么他的创新之路更有着启发性的社会意义。他原本是一位主题性人物画创作大家,然而他并没有在此裹足不前,不仅山水画出了新貌,书法艺术同样精于画坛,就此来说,决定艺术的发展,靠的是艺术家个人全面素养的修炼。
如今,作为研究生导师的梁世雄,为人为艺皆为楷模。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衰年变法图新的勇气,预示着这位艺术青春旺盛的老画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新作品问世。(甲午初春于盛京岫安居本文发表于2009年144期《中国书画艺术报》,2015年《广州日报》)
《中国画家研究》这套丛书,既是研究画家的理论文集,又是图文并茂的画集,分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综合卷、纪实卷等。在这些研究文章中,作者以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切入研究对象,既有对画家群体的考察,还有对当前画坛走势的关注,以及对全国性各类美术活动的报道等。丛书以中国画入题,涵括了油画、版画、雕塑、水粉画、水彩画,以及工艺美术和书法等,每篇文稿都配有多幅精美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
《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是本套丛书的第二卷。
由于本书形式别开生面,呈现理论研究和作品欣赏相统一的阅读模式,自《中国画家研究·花鸟卷》先行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欢迎。这套丛书将陆续出版。
本书的作者,是集作家与画家于一身的文化学者李人毅。他除了进行文学、美术的创作外,多年来致力于美术理论研讨和画家研究工作。新世纪之初,曾受聘于《美术》杂志,在此工作多年,策划、报道了许多全国性的大型美术理论研讨会,发表了许多学术观点鲜明的论文。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对当代画家进行专题研讨,尤其关注中靑年画家的成长,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国内各种媒体上广为刊发与转载。
本册为山水卷,收录了三十余篇评论文章,画家排列以年庚为序。本书有对黄宾虹的专题研究论文,有对老画家孙恩同、于志学、谢欣、周韶华、梁世雄的学术解析,还有对牟成、姚伯齐、张松、朱道平、王慧智、吕德品、张辉、王福增的技法的探究和梳理,更有对刘思东、周鼎、孔凡智、杨阳、李传新等画家作品的赏评。文中不见某些冗长的赘语和套话,行文清晰明了,评价客观中肯,富有哲思境意。而对邱汉桥、许自敬、丁杰、张英才、陈玉莲、王有民、胡刚、匡伟光、陈迎平、黄仕强等人生状态和艺术成长关系的研讨,更充满了一个美术理论家对发展中画家的人文关怀。其中,也有对象王中才那样由作家转身到画家的个案研究,体现了作者研究对象的多样性。
在文中,作者还注重对画家技法的研究,从笔墨规律上归纳整理出画家实践成果,并上升到学术层面来认识,无论对画家和书画爱好者都有着启迪性意义。
《中国画家研究》的文章清新隽永,具有散文风格,使原本刻板说教的评论文章,成为了娓娓道来的,喻情传道的丹青美文。加之与艺术家风格多样的作品相得益彰的编辑整合,使读者在了解画家经历,欣赏画家作品,研讨画作技艺的同时,进行美育熏陶,不失为一套别开生面的美术理论著作。
李人毅近照
李人毅艺术简历
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海北镇。堂号为:海北草堂、阁上塬、岫安居等。
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9年入伍,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1989年调入沈阳军区文艺创作室任专职画家、作家。2002年起任《美术》杂志主编助理、编委,现任《人民美术网》总编。
多年来坚持美术理论研究,参与和报道了许多全国重大美术理论研讨活动,尤其关注发展中画家和当代画坛大势,著述颇丰。
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代表作有《平型关大捷》、《国难来袭——九一八延续的记忆》、《打回老家去——原东北军111师纪实》《勿忘九一八画传》(与李东红合作)《中国当代画家研究•花鸟卷》《写意牡丹技法全解》《小榄风情》等,其中《一个男人的远村》获97’东北文学奖。
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新四军人物画展”、2009年在长沙举办“开国大典人物画展”、2011年在深圳举办“李人毅辛亥人物画展”,中国画《邓子恢》、《谭震林》、《吴竭诚》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