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曹喜蛙:通向未来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桥

时间 : 03-22 投稿人 : 小团子 点击 :

(原标题:中国当代艺术的神山与诸神降临的前夜)

文:曹喜蛙

一、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建设与艺术家的历史机遇

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建设历史,严格讲也就是有仅仅三十年的时间,应该相对脆弱。截至2015年,艺术在新中国的历史也就是大致两个三十年,一个是1949年至1979年革命美学烂殇的艺术期;一个是1980年至2010年,这是所谓现代美术的重建及85美术新潮艺术期。因为第一个三十年美术发展的严重坍塌,第二个三十年的恢复从1980年到1985年才稍稍找到感觉,从1985年到2015年才是一个完整的环。就在去年,2015年美术界开始大量回顾整理第二个三十年的一切,是非功过,基本有了一个大致的结论。

从2010至2015年,中国当代艺术虽说有一些新的萌芽,但因为85美术新潮的回光返照,其他都被遮盖或屏蔽了。而有关未来三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格局或雏形的形成才刚刚受孕,进入保胎期,真正有关未来三十年或中国艺术的第三个三十年的格局,将在这几年形成,大概也就是2015至2020年之间中国未来三十年的艺术座次就基本排定,那大家可能关注的是什么样的艺术家的座位能排得靠前一些?这个就至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生态,也就是中国当下社会什么样的问题至为重要,哪些将直接影响中国未来三十年的政治经济文化?我大致归纳了一下,不外乎:

(1)至关中国政治体制建设所遇到的问题及批判。

(2)至关中国社会秩序、宗教伦理体系建设所遇到的问题及批判。

(3)反映走向世界走向开放的中国精神、境界高度所遇到的问题及批判。

(4)反映中国个体生命(不仅仅是人)生存、权力、财富、自由、爱、恨及包容的体验。

(5)反映作为人类共同体的人的一部分的中国主流人群、边缘人群与世界及外星空间交往交流的体验。

(6)回顾、回忆、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个体及共同体的历史原罪、人性神性及现实的残酷。

(7)思辨传统与现代、物欲与神谕、国家与民族、党性与人性、一党与多元等等当下迫切绕不开的冲突问题。

纵观以上所归纳的中国当下所面对的诸多问题,中国当代艺术家处在前无古人罕有的机遇期,尽管目下的现实有这样那样的瓶颈,有这样那样表达表现传播的瓶颈,但比起1949及1980年代,还是有诸多的优势,尤其经过上一个三十年的艺术生态建设,应该说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个崭新的大师时代、一个崭新的诸神降临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譬如中共一党执政的优势与软肋,即使不搞西化也需要拿西方文化来起哄敲打,最起码需要艺术批判的点穴,而这是需要诸神的胆魄。再譬如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工业的冲突与撞击,最起码需要新的美学去统一。再譬如学习了几十年西方艺术,中国艺术家也该出师了,不会要当一万年的学徒吧?譬如行动美学、起哄美学、弱势美学、边缘美学的出现,大师往往都从边缘地带崛起。不要再说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

二、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的此岸与彼岸

人类的迁徙是个永久古老的话题,每个民族的史诗几乎都是一个迁徙或阻挠迁徙的壮烈画面,总是从此岸向彼岸的长途奔袭。熟悉每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都能找到类似的画面与主题,而不管是桥抑或船,始终都是你死我活争夺的命运博弈。

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建设,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这就是中国社会对当代艺术的观念、教育、传播、创作、评判及收藏体系。但是它有一个致命弱点,没有灵魂,就是整个体系基本上是一个外挂,一个翻译过来或者说移栽过来的以西方艺术评判标准为马首是瞻,一切向西方看,因此这是一个西方话语体系的月影,对这个话语体系我们到底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去看待,还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理论批评界几乎已经完全接纳了这个体系,多数理论家批评家都是行使着西方话语的代理权,而且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完整“权威”的共同利益群体,这是经过三十年的自然发展逐步形成的,也非一日之功。怎么办?

这个行使中国区域当代艺术西方话语权“代理”的“利益群体”,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家批评家共同体,本身并没有错误或阴谋,他们是上个三十年中国艺术理念贫乏期积极引进西方观念的先行者,是一个靠外语技能或技术岗在过渡期被工具化凝固化在话语体系中的“技术群体”,因为当时灵魂人物“缺席”的原因,他们占据了中国艺术精英阶层的权威话语主席宝座,包括大学、媒体等艺术机构中,只是需要用合理的方式把他们请下权威的宝座。

未来三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要发展,呼唤一个有中国主体意识和人类文明高度的理论家批判家群体,这个群体并不排斥熟悉西方理论和体系的学术翻译技术人士,更别说他们中间不少人还是很有真知灼见了。但关键是看他们站在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旗帜之下,这旗帜下一定是一群守望家园意义上的艺术学术群体,他们信仰一种坚守,有一种根与智慧的渴望。

三、中国当代艺术的神山与上层建筑

以往艺术的评判权话语权主要在理论家评论家的手里,但近现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财富积累本身在个体自由精神体验中的艺术化倾向,艺术收藏已经成为个体追求的最高境界标杆表现途径之一,在美国文化美国精神迅速崛起过程中有诸多收藏家的典型案例。

有关人类对艺术收藏作为一个国家的神山和上层建筑的认识,也是在近现代逐渐明朗的,大家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明澈。比如西方历史上,19世纪法国的画家一直要到美国的藏家开始买他们的作品他们才开始变得富有,当时法国无论是贵族还是资产阶级的藏家,他们的兴趣都在外国,比如荷兰的老大师们的作品。而当时的美国同样也不自信,他们的藏家购买的作品主要是英国乡村贵族别墅的藏书和藏画,英国老大师的画几乎都被美国藏家抢购一空。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工业富豪迅速崛起,但是作为工业新贵或爆发户他们无法走进上流社会,不管是纽约还是匹兹堡都一样。但是这些新贵很快发现收藏艺术可以很便捷很取巧的走进上流社会,靠近上层建筑。鉴于当时上流社会还对英国津津乐道,他们就大量收藏英国的艺术品,尤其英国贵族祖先的油画肖像。当然美国人收藏艺术品,不仅仅为进上流社会,还有对当时美元的不信任等增值保值问题。比如1913年皮尔蓬·摩根去世时,他的资产有6944万美元,他几乎把一半以上都用来收藏艺术品和书籍。据说他的收藏品价值为6000万美元,占其所有资产的86%。美国当年类似这样的巨富很多。

除了企业家,其实政治家们包括拿破仑、希特勒、斯大林等都十分在乎国家的艺术收藏,在战争中没收或挖苦心思占有艺术品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很多战争赢了但土地未必能拿走,而艺术品可以拿走且一定要拿走。比如希特勒自己讽刺毕加索等人的画是堕落的艺术品,但私下却安排专人去销售这些作品,并没有像中国文革破四旧那样一把火烧掉。比如斯大林在苏联经济最紧张时,就是通过欧洲把国家收藏卖给美国。最奇葩的是希特勒的元首府有个没有限制的账户,可以随时印刷钞票,专人专门用于艺术收藏。

最后再提下美国,到1945年之后,美国的世界地位真正巩固了,他们的收藏家们也开始把目光真正的聚焦在自己本土的艺术家身上,开始逐步策划塑造美国的艺术家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的概念。当然美国艺术家们也同样意识到这个使命,那就是从艺术观念上脱离欧洲,形成美国独立的艺术风格,努力同时做到既是现代的,又是美国的。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艺术家、理论批评家和收藏家,真正做到了狼、狗和狮子的三位一体,迅速完成了美国主体艺术的现代进程。

中国的当代艺术在未来三十年同样要有完成自己主体艺术现代进程的使命意识,务必要像美国艺术家、理论评论家和收藏家当年那样做到三位一体。一方面要脱离西方艺术的体系,创造真正中国的当代艺术;另一方面也要真正做到自身现代化复杂性的超现代澄明。同时为推动中国文化从传统到超现代的真正转化,彻底实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超现代化,完成自身中国上层建筑超基因的飞跃和升华,真正走向自由的神山。

四、结语

要实现中国当代艺术这一使命,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要充分发挥自己自由独特的狼性,发现现实问题的嗅觉要灵,对问题的批判要狠;中国的理论批评家们要做到狗的忠诚,积极引领自由独特的中国精神、人类文明的艺术追求;而中国的收藏家们要有内圣外王狮子的视野,在推广有中国精神人类文明高度的本土艺术家时,不能只搞个人英雄主义,要有使命意识,不能要的太少,只在乎个人或家族的得失,对人类文明的推进要有个人自由独特的贡献。

为什么一再强调“个人自由独特的贡献”?因为这里的中国和使命,某种程度上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政党主义有本质的区别,不是以往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以及政党主义意义上的使命意识,而是个人独立自由的使命意志,尽管有的时候是剥离不开的。这里并不主张虚无的无政府主义,但主张与自由的国家主义、自由的民族主义、自由的政党主义等相一致和不冲突。

通向未来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桥,不是别的,也不会是别的,而是作为中国现代个体创造艺术、批评艺术、收藏艺术的自由,是艺术一时一刻须臾离不开的意志自由。捍卫这种现代自由应该要像捍卫自己的双眼和呼吸一样,这样中国的艺术才会有希望。对中国当代艺术家来说,现代自由才是我们唯一要膜拜的神山。

(本文根据曹喜蛙在美国SROO艺术讲座群演讲稿整理,讲座原题《通向未来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桥》 ,略有删节)

作者简介:

曹喜蛙,艺术评论家、诗人、互联网哲学家,曾任多家媒体总编、主编,曾获全国哲理诗大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图书奖、雅昌艺术网年度最佳艺评人等。艺术评论代表作有《起哄艺术简史》《中国行为艺术起哄简史》《当代艺术收藏的价值判断》《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圈地快感》《当代艺术收藏需要一个圈子》等。

相关文章

  •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邹惠泉:展现花鸟画的大气象[图文]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邹惠泉:展现花鸟画的大气象[图文]

    邹惠泉,字白云,浙江嘉兴桐乡市人。上世纪70年代拜苏州吴门画院老画家岳石尘为师,学习小写意花鸟画。40余年笔耕不辍。曾创作百花百鸟集。2004年第三届中国书画艺术“华表奖”获精品奖,并被授予“当代杰出画家”称号。2010年在第十二届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赛中获金奖。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墨都画院理事,杭州宋城画院画师。邹惠泉:展现花鸟画的大气象文/李人毅...

    185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时振华:“画”说建希[图文]
    时振华:“画”说建希[图文]

    “画”说建希文/时振华 中国画的学习和传承有着不同的路径。新中国成立以来,尊苏联的西画教学模式为“正统”,过了学院派几代人的强化训练,在艺术造型和艺术观念上,已让传承千年的意象造型的中国,面目全非,体无完肤,进退两难——既望“洋”兴叹,又去“中”日远。想回归纯粹,谈何容易。只是“笔墨”一关,就把百万大军挡在了门外。然而,中国画如同其母体中国文化一样,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总有有识...

    92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侯建和书法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侯建和书法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侯建和,男、笔名山人、1952年6月出生,江苏灌南人,现居江苏淮安。兼任中国乡土艺术协会顾问、中国国际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艺委会委员、法兰西皇家画院终身院士、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收藏天下全国数字电视频道学术指导与特邀艺术家。书法承二王书风,崇尚自然,长于楷、行、草、隶,认为学书应学古人之神韵,集山水之灵气,抒胸中之情怀,以达到形神韵的统一。艺术家的责任在于对美的创造和表现。作...

    21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鱓花鸟画《蔷薇花石图轴》赏析[图文]
    李鱓花鸟画《蔷薇花石图轴》赏析[图文]

    《蔷薇花石图》清代以来,被皇室奉为正宗的“四王”画派,因袭守旧,摹古成风,垄断了中国画坛,导致了中国画的萎缩和僵化。康熙至乾隆时期,李鱓、郑燮、金农等杰出画家,破旧创新,偏师奇出,冲破“四王”之束缚,形成了以“扬州八怪”为中心的扬州画派。在“扬州八怪”中,具有强烈个性的李鱓是较突出的一位。李鱓(168...

    174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著名花鸟画家孙文启作品赏析[图文]
    著名花鸟画家孙文启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简历】孙文启,号四友堂主人,男,汉族,1949年2月生,北京通州人。大专学历,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市美协会员,中国煤炭书画学院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会员,北京书协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特约书画家。曾任中国扇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艺术促进会秘书长等社会职务,书法得益于肖劳,王遐举等书法大家的指导,善隶书,帛书,字体苍劲古拙,个性鲜明独特,感染力强,自成一体。绘画方面专攻牡丹承雪涛之风集众家...

    119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如何收藏行为艺术[图文]
    如何收藏行为艺术[图文]

    如果没有作品、图片和任何实物形式,一个艺术机构如何收藏艺术品?这正是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公园(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最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它收购了提诺·塞格尔(Tino Sehgal)2006年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个你》(This You),这是第一件进入这一知名美术馆收藏清单的行为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塞格尔迄今为止唯一在户外完成的行为艺术作...

    46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为什么没有皮色的籽料作品被市场冷落[图文]
    为什么没有皮色的籽料作品被市场冷落[图文]

    和田籽玉的皮色是明显的视觉特征,和田籽玉的玉雕作品也大多围绕着皮色进行设计巧雕,并且已经成为当代玉雕的主流特征。从视觉角度看,有皮色籽料巧雕出来的作品更抓眼球,作品的主题由于皮色更加突出,皮色与玉质本色就已经形成了轮廓和层次感,一目了然。因此有皮色的和田籽料越来越贵,皮色巧雕的成品就更是水涨船高。与皮色籽料相比,没有皮色的光白籽料在雕刻难度上就会高很多,要想表现出主题和层次感,就要有很深的绘...

    159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新中产”:中国文化消费的强力驱动[图文]
    “新中产”:中国文化消费的强力驱动[图文]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2017年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答案或许应是“排队”。从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到北京故宫《千里江山图》特展,博物馆、剧场门前排队渐成常态。近年来,中国文化消费的市场不断扩大,其背后的推动者是中国新中产群体。2017年,中国各城市不少博物馆、剧场门前的队伍变长了,“排队”愈发成为一种常态。去年3月,“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中方策展人闫志透露,从安检排队...

    94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薛贻康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薛贻康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民主,实现了民意的汇总、民智的汇集、民力的汇聚。一份份文件,从酝酿到出台,一遍遍征集意见,一遍遍修改,再到审议表决,处处体现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的窗口期,人民美术网联...

    133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黄宾虹:论中国艺术之将来[图文]
    黄宾虹:论中国艺术之将来[图文]

    欧风墨雨,西化东渐,习佉卢蟹行之书者,几谓中国文字可以尽废。古来图籍久矣,束之高阁,将与土苴当狗委弃无遗;即前哲之工巧伎能,皆目为不逮今人,而惟欧日之风是尚。乃自欧战而后,人类感受痛苦,因悟物质文明悉由人造,非如精神文明多得天趣,从事搜罗,不遗余力。无如机械发达,不能遽遏,货物充斥,供过于求,人民因之乏困不能自存者,不可亿万计。何则?前古一艺之成,集合千百人之聪明材力为之,力犹虞不足。方今机器造作...

    85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道金平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道金平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即将来临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

    197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尽美矣,又尽善也——颜真卿书法艺术与汉字规范的璧合[图文]
    尽美矣,又尽善也——颜真卿书法艺术与汉字规范的璧合[图文]

    汉字是中国原创文化的典型代表,但中国的汉字字体设计却相对起步较晚,目前刚有一些起色,又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在字体美观与字形规范方面都需要经历一次由乱而治的整顿,以使其更加健康地发展。颜真卿《多宝塔碑》拓片汉字的形体美化与字形规范从来都不是矛盾的。二者的和谐统一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颜真卿的实践与贡献。颜真卿开创颜体楷书,推行规范字形,将审美与规范圆满结合,使唐代楷书臻于尽美尽善...

    49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她,站在了设计世界的前沿[图文]
    她,站在了设计世界的前沿[图文]

    一个26岁的姑娘,居然站到了设计世界的前沿。她的设计作品发布在纽约的众多媒体和闹市街区。她叫张涵,美国梅西百货的视觉设计师。张涵是个杭州姑娘,中国美院毕业后留学美国普瑞特设计学院,后又留美创业,经过短短4年的打拼就跻身于设计行业的高端。张涵说,“我崇尚自然的设计和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那么,就让我们透过她的作品《羽之花》(见下图一)领略一下她的设计才华。(图一)在这一设计中,你是否触摸到了作...

    188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高建国[图文]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高建国[图文]

    高建国字盛之,一九五六年生人,一九八零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受教于溥佐、孙其峰,吕云所等教授。一九八八年于天津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在天津各大报刊发表。-九九一年在天津举办高占国、高建国兄弟二人作品展览。一九九六年,参加湖北宜昌市第一届美术展览。二零零二年于日本国参加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友好协会创立15周年纪念)中国近代百年书画展。二零零三年,天津卫视播出《画家高建国》的专题片,二零零七年在...

    178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笔情墨趣见性情,品读当代艺术名家——汪庆誉先生[图文]
    笔情墨趣见性情,品读当代艺术名家——汪庆誉先生[图文]

    《名家简介》汪庆誉,90年代在北京诣造书业期间,幸晤中国书坛泰斗启功先生,因酷爱启功先生书法艺术和甚敬仰其人品操行风范,遂追随先生步习"启功体"书法,在先师之悉心指导下,通过自身长期的贯思、积累、变通,创立了既有浓郁启体风格又独具个性的行草,并将其行书作为书法创作形式的主体。作品较启书相媲,惟妙惟肖,貌似神合。若非亲临观其创作,实难辨其真伪。为此,被当今世人誉推为"启功书法传承第一人"。 除了...

    94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