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画一无是处的画 绘中国式的性感[图文]

时间 : 03-22 投稿人 : james 点击 :

画一无是处的画 绘中国式的性感 | 美术知识

(原标题 纪念朱新建:画一无是处的画 绘中国式的性感)  

文:楚寻欢

朱新建离开我们已经两年有余了,这个生前死后一直被热议的“新文人画”代表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我们无法忘却?

我认识朱新建是从两年前读他的只言片语的文字开始的,先见其文,后见其画,再闻其声,无缘谋面。相较于他的画,我更喜欢他的性情与风流,因喜欢他的性情与风流,我读出了他画里的放荡的性感与通透的真诚。

“有人是真正动心动肺碰到了艺术,很真诚很朴素的美,有人忙了一辈子都在忙表面的技巧,没有碰到而已”,朱新建以瞎子阿炳拉《二泉映月》举例,虽有人能拉得熟练,却很难拉出阿炳真挚的情感,一辈子沧桑人生的感觉。

“像我这种画家,今天能够有朋友关注,在市场上还能够有口饭吃,已经很知足了,我不想发大财。”“假如你的价格正常,作为一个活着的人,不要跟齐白石、黄宾虹这些已经做鬼的老先生比价。”朱新建表达了他对市场的淡然与不屑。

朱新建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在一定度数上容忍一些颓废,一些不太健康。他学会用汗水和善良去跟命运换一件东西——快活。他的两个斋名“除了要吃饭其他就跟神仙一样斋”、“下臭棋读破书瞎写诗乱画画拼命抽香烟死活不起床快活的一塌糊涂斋”亦引来喝彩声一片。

有人直言,在当代小品人物画领域,朱新建创造了一个高度,他的笔墨语言和思想观念,在当下很难被超越。朱新建的艺术成就早被承认,但对其作品的争议一直不断。

1985年,朱新建首次将自己画的女人挂在武汉举行的一个画展上。画家叶浅予看后,直指其作品为封建糟粕。也有艺评家,称朱新建的画具有挑战性。对于争议,朱新建很早就表示:“说实话,不被大部分人肯定,我认为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拿出的作品大家马上接受,这肯定只是最流行、最表面的一些东西。”

作为一种现象与时代产物,朱新建火了,受其画风启发效仿后继者众,甚者有一部分人乐此不疲地模仿朱新建,有的与朱新建画的很像,并自以为是招摇过市,时代语境变了,他们的思想却还在朱新建的影子里乘凉。他们一直没弄明白,朱新建的独特性与图式化只属于朱新建。

画一无是处的画 绘中国式的性感 | 美术知识

朱新建的过人之处在于,能把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与传统绘画样式结合得很好,不管是“美人图”还是“金瓶梅”,他都能用随性而不随意的笔调画出当代人的性感与欲望,很俗的题材,不俗的味道,用他的理解或许就是一种压抑的图式释放。特别是在“文革”十年浩劫结束后的改革开放初期,朱新建“美女图”的出现代表的是一代人对“性”枷锁突破的情结,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对“性”的渴望与表达,对当代女性封建意识觉醒的刻画,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社会学价值与伦理学价值。无论是在题材内容还是在形式语言上,其时代精神价值与革新意义不亚于罗中立的《父亲》。

在一个言不由衷、虚与委蛇的年代,除了个把例外,中国男人多是性压抑的。朱新建曾向栗宪庭坦白:我觉得我的内心太不能见人了;我太好色了,这种东西是不能跟人说的,就在小纸头上画啊画,然后把它们撕掉。

“是不是朱新建用这种方式说出了许多男人想说而不敢说的,所以大家捧他的场?”有记者请教跟朱新建同年的陈丹青。

“当然,都闷着骚么,居然有一个人敢公开地骚。在那个年代,它等于在说,性欲是正当的、美的。”陈丹青说。

当晚生后辈们更活泼更大胆更放肆地描绘性主题时,陈丹青回头再读朱新建的画,读出“语境的珍贵”。也就是说,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需要一批表达和承认这一部分人性真实的先行者。

书法家于明诠说:朱新建的画,最表一层是情色和媚俗;往下揭一层是潇洒和率真;再往下揭是颓废和无奈;一层层往下揭吧,揭到最后便是凄凉。

边平山说,我觉得他画上的女人他这辈子大概从来没遇到过,他画的是他心里的渴望和幻想。

偶有聚会,席间一南京同志煞有介事地谈起朱新建当年风流韵事:前夜备好一支笔,一群女人,隔日便是一大堆冠名朱新建作品的画展开幕了。

从“小脚女人图”、“金瓶梅”到“摩登女郎”,朱新建毫不掩饰自己对色情与性感的痴迷,就像他由衷喜欢法常、青藤的轻狂与扬州八怪“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的入世文化一样性情。

朱新建主张任性地创作,在绘画中享受自由。作为绘画人亦为同食人间烟火的饮食男女,朱新建更看重的是艺术家的生命态度,对艺术的真诚比什么都来的重要。

回望朱新建,我不由想起了苏曼殊红尘中不羁亦孤寂的诗意,起了张贤亮的爱情三部曲,还想起了酒徒浪子古龙笔下风流的侠客、妖艳的女人,如此种种,皆为过往,莫衷一是天涯客,殊途同归竞风流。

好也罢,恶也罢,我写我心,我绘我情,朱新建的魅力何足与外人道哉?

画一无是处的画,绘中国式的性感,朱新建只属于读懂他的人。

作者简介:

王绍军,笔名楚寻欢,湖南武冈人,南蛮北漂客,资深媒体人、艺评人。现为环球文化网主编,东方禅社发起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友好艺术交流院研究员。

相关文章

  • 从百年美术到“新岭南文化精神”[图文]
    从百年美术到“新岭南文化精神”[图文]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于7月8日至23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展出。CFP供图梁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百年大展”的最大贡献是思想上的贡献我留意到近日媒体采访李劲堃主席的一段话。他说,现在做展览已进入“理论策展、学术策展”的新阶段,我觉得,这一提法很敏锐。他前几年主持做了好几个学术展览,产生了全国性影响,因而特别...

    133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冷观艺术高校毕业展热潮:公众对展览认知欠缺[图文]
    冷观艺术高校毕业展热潮:公众对展览认知欠缺[图文]

    在媒体融合、信息爆炸,各种社会资源步入共享的时代,全国各大美术学院毕业展这桌盛宴也以更为丰富的面貌进入公众的视野。毕业展不再是艺术界内、美术院校中的自娱自乐,日渐成为社交网络中的流量热点,群体性参与的文艺派对。在一派瞩目之中需要诘问的是,大众对艺术展览是否形成了成熟的认知?收藏市场是否更加眷顾毕业展场?院校学生的创作较早先是否更具前景?一年一度的沸腾过后,这些问题还值得人们进行一番“冷”思考。...

    59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那时的先锋派!民国老油画重回艺术中心[图文]
    那时的先锋派!民国老油画重回艺术中心[图文]

    2012年3月3日,浙江美术馆举办了“彼岸——潘玉良艺术展”3月27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召集国内二十余位专家召开“李叔同油画《半裸女像》鉴定及研讨会”4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炎黄艺术馆主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系列——庞薰琹大型艺术展”拉开帷幕。从山明水秀的江南到政...

    199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丝路朝圣者的艺术苦旅[图文]
    丝路朝圣者的艺术苦旅[图文]

    织女略带沙哑的嗓音,黝黑的面孔,直率的性子,灰绿色夹克的独行侠装束,好个典型的西北汉子!这是笔者跟油画家樊威初次见面时留下的深刻印象。黄土地的风沙,在他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褶皱,似乎在述说着西部大漠和陇上高原的神秘往事。他手上的烟不断,一根接一根,浓烈的烟雾,氤氲着他深沉的目光和富有磁性的声音,把我带进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秘境……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樊威被分配到甘肃省文...

    156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听水陆攻战纹铜壶“壶说” 讲述巴蜀图语的神奇[图文]
    听水陆攻战纹铜壶“壶说” 讲述巴蜀图语的神奇[图文]

    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的水陆攻战纹铜壶,诞生于战国时期,是1965年在成都市百花潭中学基建工地出土的。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水陆攻战纹铜壶是25件“受采访”国宝中的一员,他的亮相将为全国观众展现巴蜀图语的神奇。这是一件古人盛酒浆的器皿,铜壶上的图像采用“嵌错”制作工艺,其嵌错精致、工艺高超、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铜壶身上有三圈纹饰,将壶身分为了四层,反映了...

    190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画与诗:中国山水与风景的含义[图文]
    画与诗:中国山水与风景的含义[图文]

    “画与诗”学术研讨会期间,海内外美术学者观摩中国古代绘画珍品不久前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画与诗:再论中国山水与风景的含义”学术研讨会,聚集了海内外知名的中国古代美术研究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中国山水画与风景的含义,从文学等多角度判定山水图像题材,讨论与山水相关的词汇、观念,以及画家对山水的运用,山水与绘画主题的关系等。本文收录部分与会学者的论文摘要。风景的变迁——4至18世纪中国古文中的自然邵毅...

    47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2023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周平[图文]
    2023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周平[图文]

    【艺术简介】周平,1959年生,四川成都人。1991年至199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0年在全国首届中国画高研班学习。现任新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巴蜀画派 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研究员,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兼中国人物画秘书长,四海画院副院长。2001年11月作品《圆了的梦》和2004年11月作品《阳光下成长...

    158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书法重神意:国学求本源[图文]
    书法重神意:国学求本源[图文]

    信笔由缰,而能成杰作者,多仰赖书法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所以书法是一门“内修”的艺术。书画艺术讲求意象,求诸形而不困于形,意游笔画间却神驰寰宇之外,才能称得上是书“法”,有句话叫做“下笔如有神”,除形容文章精彩外,也大可用来描述境界大成的书法家执笔凝神,进行书法创作时的状态。那么这个“神”字,究竟是源自何处呢?为何有的作品神完意足,有的作品却嫌气力稍逊?笔者凭借多年书法欣赏的经验猜测,恐怕正...

    67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当下海派书画研究,还得在“深”和“通”上尽力而为[图文]
    当下海派书画研究,还得在“深”和“通”上尽力而为[图文]

    海派书画开启了中国绘画现代化的进程。近年来,关于海派书画的研讨、展示、评论颇受关注,成为艺术界的一大热点。但就相关研讨中,有些概念性及基础性问题,有必要做些梳理与界定,从而夯实学术准备与理论根底。恕我直言,目前的海派书画研究及策展等,大都是在现有文献材料及现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是惯性式的。最多是搞个新概念,如“朋友圈”等。或起个新名称,如“从艺地图”等。缺乏更广泛的视野、更深入的挖掘、更独特的...

    43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画家王纤笔下的鱼之乐[图文]
    画家王纤笔下的鱼之乐[图文]

    充满诗意烂漫的紫色蔓藤下,一泓清澈见底的池水,游动着一群自由可爱的小鱼。它们或追逐嬉戏,或跃跃欲试,或窃窃呢喃,个个仿佛要破纸而出。让我忍不住上前以手拂拭,惹得一旁的王纤不禁莞尔。立在王纤的画室,置身荷香磬人紫英缤纷的雅致,游哉鱼的神奇世界中,感受的岂止是眼前一亮。置身画面所带来的那份清亮、恬静、温馨的氛围中,我感觉自己的心跳也随着呼吸渐慢渐轻。认识王纤得缘一场偶然的饭局,席间王纤虽然言语不多...

    151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画家王文宝[图文]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画家王文宝[图文]

    艺术简历王文宝,本名王新,1954年生,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工笔画学会会员、山西省漫画学会会员、忻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忻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代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就读清华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圣融美术学院、北京桑建国国展创作院、先后师从施云翔、魏广君、张津成、桑建国老师。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上入选...

    120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赝品已成艺术品市场发展障碍[图文]
    赝品已成艺术品市场发展障碍[图文]

    左:蟹(伪作) 右:齐白石《蟹》 收录于《齐白石画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结构进入快速转型期,奢侈品已然不能满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艺术品消费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以书画为代表的艺术品悄然成为新兴的投资渠道,在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与移动互联网过于宽泛的购买渠道下,艺术市场一片繁荣。然而,背后却隐藏着一直存在并危害极大的毒瘤——“名人书画”造假。比如,2017年底,贵州遵义警方成功破获一特大制贩假冒...

    171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陈秀英[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陈秀英[图文]

    【艺术简介】陈秀英,1946年出生于中国河北,年幼时随父母到湖北定居,现在澳大利亚悉尼居住和从事艺术创作。秀英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陈秀英的作品《悉尼中央火车站》获得2013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全国温恩风景画奖最佳水彩画奖。《悉尼维多利亚女皇大厦》《悉尼玛丽亚大教堂》《悉尼议会大厦》与作品《悉尼中央火车站》合影新州艺术博物馆馆长布莱恩(Michael Brand...

    11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五百年来一大千” 因何而来?[图文]
    “五百年来一大千” 因何而来?[图文]

    张大千破亿元人民币成交的《爱痕湖》2019年恰逢一代丹青大师张大千诞辰120周年。有着“五百年来一大千”之称、被西方艺坛誉为“东方之笔”的这位传奇艺术家,究竟是如何声名鹊起进而走向世界的?这得从张大千在上海说起。张大千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华乃至全球多地。其中,被他视为人生福地与第二故乡的,正是上海。张大千是20岁那年来到上海的,在此长居的时间不过十来年,人生的轨迹却从此奠定。在上海,他参禅悟道...

    116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英国评论家眼中2014年最好的展览[图文]
    英国评论家眼中2014年最好的展览[图文]

    岁末年初,欧美各大媒体纷纷评选了2014年最佳展览,为过去一年的艺术界做一个总结。总体而言,评论家都倾向于选择本区域、自己亲历过的展览,以做出最为中肯的评价。看看这一份英国《卫报》评论家乔纳森·琼斯列出的榜单,不得不感叹欧洲作为西方艺术之根的深厚积淀,以及身为英国评论家的幸运。乔纳森·琼斯①安塞姆·基佛回顾展|英国皇家学院①安塞姆·基佛回顾展英国皇家学院(伦敦)庭园的玻璃柜里悬挂着生锈的...

    151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