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军旅美术工作者不能做市场的奴隶 滋生庸俗媚俗

时间 : 03-20 投稿人 : 大白白 点击 :

钟泽畅

美术作为视觉和造型艺术,内蕴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外化为作品的笔墨精神,刻录着生活嬗变的信息,勾勒出时代演进的轨迹,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军旅美术工作者与时代之关系并非简单的“跟随”,介入时代,表现时代,以至于引领时代才更接近军旅美术精神的本义;技法与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笔墨”最终指向的是军旅美术的精神与内涵。

长久以来,军旅美术凭借对重大题材的有力摹画、对军人形象的生动塑造,承载着吞吐历史、关照现实的时代精神,彰显着庄重典雅、雄浑大气的美学风范,滋养陶冶了官兵情操,引领着中国美术的审美风尚。

改革强军的时代背景下,军旅美术迎来了新的机遇,也存在着亟待突破的瓶颈。有的创作者长期脱离基层,对火热的军营生活和部队现实了解不深,把握不透;有的创作者单纯地认为表现高科技武器装备有违美术语言的审美属性,却忽略了对操纵武器军人的心灵和情感世界的关注和刻画。军旅美术工作者要紧紧围绕打造强军文化的目标要求,在塑造“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形象上求突破、下工夫,以更多接地气、鼓士气、有生气的艺术精品为部队和官兵服务,浓墨重彩地书写改革强军新画卷。

抵近演训一线

文艺创作离开了人民、离开了生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军旅美术创作只有坚持深入基层、贴近火热的军旅生活,作品才能受到官兵的喜爱,作品中所承载的思想观念、审美品格才会被官兵欣赏和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军队美术工作者为谁创作、怎样创作,是一个根本要求和原则问题。

艺术创作的理念与技法,想象和夸张,创新与突破,都要立足于脚下真实的土地。军旅美术工作者要想在强军兴军的时代背景下有新的建树和发展,首先需要到现实生活中去激发灵感,在火热军营中找寻感动;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扎根于军旅生活的沃土,直面改革强军的热潮,身入更要心入演训一线写生创作。然而,当前的军旅美术创作存在着与军旅现实脱节的现象。部分军旅画家对深入基层部队体验生活不够积极主动,习惯于独处画室中冥思苦想,乐于三尺画布前模仿嫁接,安于依靠模特和照片想象生活;却疏于到基层部队去感受战士的生活,疏于到艰苦的边防海岛去捕捉形象和素材,疏于到偏远的红色根据地和当年的历史战场接受人文滋养。长此以往,隔膜感日甚,高冷范儿凸显,很难创作出感染官兵震撼心灵的军旅美术佳作。

唐代画家张躁有一句不朽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讲的是艺术必须来自现实美,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中国画的传统讲究“师造化”,对创作主体而言是对生活与自然的感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写生,要到生活中去画速写。当代著名画家刘文西从1957年开始,先后90多次到陕北深入生活,踏访了陕北26个县,和乡亲们一起过了40多个春节,结交了数百位农民朋友。他画了几千幅农民肖像和上万张速写,创作了几百幅展现领袖风采和陕北乡情的力作。长期的生活积累,使他创作出了《毛主席与牧羊人》这样的经典画作。

正如清代画家石涛所言:“法是代代破,道是传千年。”无论手法如何变化,深入现实,贴近生活,永远是创作的基础和原则。军旅美术之所以成为中国美术的“重镇”,优秀乃至经典的画作层出不穷,成功的奥秘正在于深入生活。从技术层面而言,写生也是军旅美术工作者不可或缺的观察方式与练习手段,通过对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原生状态的速写,以准确的形象刻画来传达情感与思想,最终达到思想与艺术升华的目的。

很多优秀的军旅美术工作者之所以成名成家,正在于常年坚持下部队体验生活,倾心描摹军旅现实,表现重大题材。军旅画家们虽然创作风格不同,但所描绘的当代革命军人吃苦耐劳、勇于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却是相同的。军旅美术工作者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使得平凡的描绘对象表现出不平凡的艺术魅力,使得战士们的爱国、阳刚、正义和充满血性的宝贵品质得以彰显,崇高的奉献精神和道德情怀得以呈现。

军旅美术工作者到边防、到海岛、到基层官兵中去写生和体验生活,从表象上看,是对军营生活原生状态的速写,从深层次看是军旅画家们在寻找启迪灵感、感动心灵、铸魂立志的源泉。

创新表现技法

当代军旅美术工作者要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在创新中探寻道路,以新的手法和表现形式实现艺术的提升和超越。军旅美术创作一方面要脚踏实地深入生活,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发现并建构自身绘画的个性风格;另一方面要打破照搬生活的怪圈,不做“傻瓜”式的照相机,要将先进、新鲜的手法和表现形式运用到创作中,使艺术形象在神形兼备的同时,还具有生活的时代感和艺术性。采风与写生的意义不仅限于创作素材的开发、创作题材的充实,还可能使画家顿悟出更为恰当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

长久以来,军旅美术坚守现实主义传统和写实主义风格,在中国美术界独树一帜,独具特色。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着千人一面、形式单一、僵化呆板的弊端。军旅美术在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层面亟待突破和创新。因而,返身向古,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中国画传统中取法借鉴就显得十分必要。虽然,晋唐的书法、宋代的山水、明清的花鸟难以重新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形式,也难以成为军旅美术的主导内容,但其中所包涵的艺术养分和文化智慧,所蕴藏的思想观念和审美精神,是军旅美术宝贵的资源和支撑。然而,当下的部分军旅美术工作者正是由于缺乏对优秀传统的继承,而丧失了应该具有的审美自信和文化立场。有些军旅美术工作者尽管工作勤勤恳恳,画作不少,精品却不多,作品缺少灵动蕴藉的中国风。真正想要在创作上有所突破,就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立场去思考,从美术史的高度去认真审视当前军旅美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接引源头活水,赓续中国美术的艺术传统。

军旅美术除了返身向古,还要侧目向西,从西方绘画技法中引来活水以滋养自身。早在1920年代,林风眠就曾提出“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主张。由于多种原因,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绘画的艺术理念才不断渗透到中国画创作中,使中国画在造型、笔墨、构图、形式、渲染力等各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军旅美术的表现手法要注重从单一走向多元,既坚守传统又大胆吸收现代艺术的精华,例如对麻布、牛皮纸、油画布等工具的尝试,综合运用水彩、丙烯等材料,并研制出新的国画颜料。

当然,我们在吸收西方美术技法的过程中,要防止对现代艺术盲目崇拜,不能照单全收,狂热模仿;防止美术作品出现“杂交”气息浓,中国风味淡的问题。而在绘画意义的表达方面,要克服情绪的喧嚣与浮躁、色彩过于强烈且单一的问题,使中国画的形式技法与内容主题协调呼应,在美好、雄浑、诗性、壮美的意境中,实现视觉形象和情感结构的互动,达成精神内涵与抒情美感的融合。

事实上,当代军旅美术工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以崭新的理念和丰硕的成果,引领了中国美术的前进方向。军旅画家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美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他们思想活跃,注重创新。

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人物绘画为例,军旅画家既追求古典主义的精致,又怀有浪漫主义的优雅;画风上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写实,画法上坚持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巧妙结合了一些西方造型手段。很多堪称经典的作品,画面看起来很传统,但实际上注入了很多创新的元素,实现了写实与创新的高度融合、传统的浓墨与现代线条的有机组合。这类创作的成功,正在于创作主体兼收并蓄,既继承了中国美术传统,也吸收了西方美术的艺术营养。

塑造崭新形象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军旅美术能够启迪官兵思想,温润官兵心灵,陶冶官兵情操,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军旅美术工作者应该坚持为兵服务的创作方向,把部队欢迎、官兵喜爱作为价值标准,把是否有利于鼓舞士气、塑造军魂作为检验的尺度,而不能做市场的奴隶,滋生庸俗媚俗之气。

当前,军旅美术创作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共性缺创造、有技巧缺思想、市场意识强为兵服务观念弱等问题。重名利、轻责任、纯艺术、弃担当的倾向还不同程度存在。军旅美术工作者要切实担负起使命职责,把现实生活的质地巧妙地融入军旅美术的创作之中,将军人的牺牲精神融入到艺术主题与创作伦理之中,使作品既有叙事张力,又有精神之美;既有审美创造,又饱含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对生活的热爱,反映出画家的心灵光波和艺术探索。

在改革强军的新时代,军旅美术工作者要强化使命意识,集中围绕打造强军文化的目标要求进行主题创作。在艺术实践中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李可染语)把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刻画出来,把军人枕戈待旦的强军豪气展示出来,把军人的血性与担当表现出来,把军人的梦想与情怀描摹出来,把“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崭新形象塑造出来。

军旅美术工作者要让自己的画作从画室里走出去,从金碧辉煌的展览厅里走向基层部队,从个人收藏把玩变为官兵的由衷欣赏;持续有效地滋养陶冶官兵心灵,在为兵服务的实践中,照亮强军兴军的共同梦想。

相关文章

  • 从宋元彩绘瓷看南北瓷艺融合与创新[图文]
    从宋元彩绘瓷看南北瓷艺融合与创新[图文]

    图1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彩划花纹瓷罐白釉彩绘是磁州窑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磁州窑位于河北省磁县,因地属磁州而得名,是北方宋、金时期烧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它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烧瓷品系繁多,除白釉、黑釉外,还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和低温铅釉三彩等。白地釉下黑彩,是磁州窑使用最多的品种,也最具特色。白地釉下黑彩工艺过程是在成型的...

    183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何为“罗斯柴尔德品味”?[图文]
    何为“罗斯柴尔德品味”?[图文]

    源自奥地利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自18世纪末起以金融业起家,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对欧洲金融界、政界都有很大影响。而在艺术赞助和收藏方面,罗斯柴尔德家族甚至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蒂奇家族媲美。这个显赫家族的艺术收藏模式甚至曾被称为“罗斯柴尔德品味”,对美国早期艺术收藏模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德意志帝国首位皇帝威廉一世(Wilhelm I)在看到巴黎东北部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宅邸时,曾经说过:“国王都无法买得起这...

    178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追古布新——张顺华书法作品赏析[图文]
    追古布新——张顺华书法作品赏析[图文]

    张顺华如同所有书法家一样,经过多少年的磨炼,月半稀星,不分夜白,扔甩寒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临天地,摩日月,仿水火草木,描兽蹄鸟迹,优佳踪以八大山人,矻矻天耳,一路走来,形成今天自己独到的书法风格。大体划分其书法风格有四:一曰辣稚,二曰飘羽,三曰布新,四曰道骨。辣稚。“辣稚”属于书法美学范畴。辣稚即看似稚嫩,却分明老辣不疑。这是因为:张顺华先生的书法字体本相是筑造在“童幼”范例之上的视觉框架...

    46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孔达达:金融界和艺术界是两个领域 语言转变很难[图文]
    孔达达:金融界和艺术界是两个领域 语言转变很难[图文]

    关于艺术+金融,其实谈了很多年,而早期的艺术金融,如文交所、艺术基金和信托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到了2018年,艺术金融看似又火起来了,但其实是相对平淡的一年,咨询的人多,真正干起来的没有。正如艺术金融在2018年最火热的事件——区块链的介入。其实,国际上也有一些区块链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尝试,但似乎更多只是一个概念性,并非真正的区块链应用技术。在中国有些画廊和金融机构等将区块链当作重点探索和关注的...

    95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戴延平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戴延平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即将来临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

    189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画家王以才笔下的顽猴世界[图文]
    画家王以才笔下的顽猴世界[图文]

    猴,聪明伶俐,有趣滑稽,十二生肖之一。中国人早在三千年前就把猴子录进象形文字。《山海经》和《吕氏春秋》上称其为“猿”;《楚词》里尚有“猕猴”记载;古典名著《西遊记》更是让世人熟知了“美猴王”的威力。然而在绘画领域中,猴子却“姗姗来迟”;猴子实则是较为难画,如今,可以追寻的有宋代的易元吉,擅画猿猴,形象写实源自写生,系工笔风格。南宋著名水墨画家僧法常也善画猴,现有不少作品存于日本,但元代以后,文人画...

    180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捣练图》暗藏的两道玄机[图文]
    《捣练图》暗藏的两道玄机[图文]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假如你有幸穿越回了唐代,那么每到天气转寒,秋风乍起的时候,就一定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妇女们纷纷挽起衣袖,手执木杵,身披月光,两两相对地在捣衣……你也许要问:这捣衣究竟是什么活计啊?你在南方可能会看见妇女在河边洗衣,将衣服放在石头上,用木棒捶打,这可不是捣衣。原来,“捣衣”又称“捣练”,是古代制作衣服的一道重要工序。“练”是一种生的丝织品,刚织成的时候质地坚硬,必...

    130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以自己的方式“在场”——殷小峰艺术状态[图文]
    以自己的方式“在场”——殷小峰艺术状态[图文]

    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高度关注“当下”社会的生存状态,作为一种介入方式,当代艺术在介入生活的现场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是否“在场”成为衡量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指标。问题的另一面是,由于当代艺术强调生活的现场感,于是也存在把生活浅表化、简单化、概念化的可能。事实上,一些“当代艺术”仅仅只是在表面上模拟、再现生活的场景,...

    82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画家的格调见识影响艺术追求[图文]
    画家的格调见识影响艺术追求[图文]

    杨福音(著名画家)我年轻时,也喜欢收集点古董。对此,我爸爸却不以为然,间或我请他看摆在架子上的那几件,他总是眯起眼遥遥地微笑。他说,世上的好东西你收集得了吗?只怕要看上一眼都不是容易的啊。几年前,遇到一个机会,在湘潭市一位老先生家里。他搬出一大堆字画石章给我看。这位老先生的家是有些来头的,面前的东西不必起疑。字画中有沈周的恽守平的任伯年的,并不为奇。石章中有翁同和的名章,不足为奇。有一颗是一...

    96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情系笔端 翰墨飞扬——画家杨宏伟人物画作品赏析[图文]
    情系笔端 翰墨飞扬——画家杨宏伟人物画作品赏析[图文]

    【个人简介】杨宏伟,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高研班。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品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师生联谊会副秘书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人物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画院特聘画家,郑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市房山区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主任。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美术报》、《艺术镜报》、《河南日报》、《大河报》、《云南日报》、《美术》《美...

    181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寒露里的书画名迹:枫落吴江,寒潭雁影[图文]
    寒露里的书画名迹:枫落吴江,寒潭雁影[图文]

    今日寒露,白居易《暮江吟》有:“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辛丑年寒露节气,正好是阴历九月初三。在我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在表现对于节气的感受上,历代诗词书画名家印人都会想方设法创造出自身独特的意境。这其中,既有倪瓒、沈周等绘写深秋的画作,也有丁敬、王福庵刀下的“寒潭雁影”“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153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陈源初的人文主义的情怀[图文]
    陈源初的人文主义的情怀[图文]

    艺术家陈源初陈源初,现工作生活于纽约。幼年时曾跟随哈定学习素描水彩油画,丁庆龄学习传统水墨。1985年获肯辛顿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纽约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1973年移居香港,绘画,在海港画廊展览售画。并工作谋生。1978年移居纽约,学习,工作及艺术创作。1983年带领众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在纽约举行“中国当代艺术展”,取得广泛影响。先后加入纽约中国现代艺术家协会,纽约东西艺...

    128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丹麦王室全家福油画似恐怖片[图文]
    丹麦王室全家福油画似恐怖片[图文]

    丹麦王室全家福油画据外媒报道,丹麦王室最新版本的官方全家福,让人看了大吃一惊,有别于王室照片给人的阳光感及和谐感,此次丹麦王室发放的全家福看起来却黑暗感十足。虽然这幅全家福作品并未得到许多好评,但仍有专家认为其非常具有艺术感,是运用了17世纪荷兰画流行的光线及色彩,搭配在王室全家福上相当有趣。不过,此种艺术感大部分民众似乎无法体会,不少人看了直批像是恐怖电影的主角海报,也有人认为,这张全家福...

    14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22收藏潜力画家——王巍[图文]
    2022收藏潜力画家——王巍[图文]

    艺术简历王巍,艺术学博士,国画家,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国画教研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泰国格乐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专家导师;云南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东城美术家协会青年艺...

    79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土根齐白石的本土文化魂与情[图文]
    土根齐白石的本土文化魂与情[图文]

    江野临白石老人意画夫江野(来源:画夫江野新浪博客)齐白石,一个学力不足半年私塾的木工雕花匠,成为近代美术史屈指可数的一代大师,其贡献无非是把土根两字升华了。齐白石从小没有数理化的侵入,其外祖父即从三字经、唐诗、四书五经切入,白石聪明过人,记忆力强手巧,十二岁学木工而转雕花匠,技高闻名于乡里,在这过程中借得芥子园画谱如获至宝,描临一遍得中国画画学精神,切入正脉文化,可谓本土文化扎根于民族之魂。凭...

    186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