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这幅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画,为什么“很不中国”?[图文]

时间 : 05-23 投稿人 : 九儿 点击 :

深秋来到,又到了漫山遍野看红叶的时节。谈及中国古代绘画,尤其是传统的文人山水,我们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要么是那种墨分五彩、淡雅悠远的浅绛山水,或是设色艳丽、精工细琢的青绿山水。

但是,有一幅描绘秋景的画,从上到下,都被浓艳的红黄色调所覆盖,只在很小的局部,有一片浅色地带。

如果没有专人提示,你可能觉得:这画风太现代了,甚至有点所谓的“国际范儿”。但是,这幅画诞生在古代中国,而且是1000多年前。

这幅打破常规、“很不像中国画”的古画,到底是什么来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幅不寻常的画——《丹枫呦鹿图》。

这幅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画,为什么“很不中国”? | 艺术知识

《丹枫呦鹿图》(局部)与《洛神赋图》(局部)对比

这幅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画,为什么“很不中国”? | 艺术知识

《丹枫呦鹿图》(局部)与《竹雀双兔图》(局部)对比

这幅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画,为什么“很不中国”? | 艺术知识

《丹枫呦鹿图》(局部)与《雪竹图》(局部)对比 供图/张嘉欣、羽羽

千年之前,“重彩”出世

跟很多古画一样,这幅画原本没有名。画面主体是一大片红枫和一群正在报警鸣叫的野鹿,后来的鉴赏者,很可能因此将其命名为《丹枫呦鹿图》。画的诞生年代是辽代初期,大约相当于中原的五代、北宋过渡期,距离现在超过1000年。

创作者没有留下名字,专家根据内容考证,应该是当时辽代的宫廷画家所作。按照媒材、技法分类,这是一幅绢本重彩绘画。

画中的树叶或明黄,或紫红,铺满了整个画布,灵动的群鹿点缀其中。这些鹿姿态各异,有的立于林际,有的隐于林内,有的站立,有的蹲伏。突然,远处似乎传来一阵可疑的声响,长着美丽鹿角的领头雄鹿警觉地竖起耳朵,昂首远望,观察是否有威胁袭来。静谧的山光秋色与这突如其来的一惊,构成颇具情趣的动静对比。

相比内容,这幅画的风格更让今人连连称奇。

先看构图,也就是古人说的“章法”“经营位置”,其中有个重要的讲究是“疏密”处理。在中国美术史中,历代理论家、画家有一个基本共识:画画,要疏密有致,尤其忌讳把画面铺得太满。由此,中国画的“留白”历来让人称道。

但你看这幅画,从上到下,不仅用色浓重,而且各种元素密密麻麻。

上半部分的树木植被层层堆叠,密不透风;下半部分有土丘、沟壑,稍有缝隙,但也都是紧凑地出现,没有一寸的留白;中间鹿群所在的地面颜色较浅,但放大细看,是画家用密密麻麻的小短线,勾勒出一大片草甸。

再看技法。这幅画用笔都是以细细勾勒为主,几乎看不到皴擦和水墨渲染的痕迹,甚至有些近乎油画的手法。相比大多数中国古代绘画,我们能感受到另类的文化元素。

这样一幅“打破常规的中国画”,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呢?漫山红叶和呦呦鹿鸣背后,到底在传递什么信息呢?

山水花鸟,似是而非

《丹枫呦鹿图》并不像传统文人山水那样保有“留白”的意境,而是全部画满以求还原画家眼中的真实景象。画中的颜色,都来自中国传统矿物质颜料,但呈现的效果却有西方油画丙烯颜料产生的迷幻之美。

如果非要和中原绘画找寻联系,我们能想到五代时期黄筌、黄居寀父子的“黄家富贵”画法,但《丹枫呦鹿图》的浓艳程度却远远超过前者。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几组对比图,来更加直观地感受《丹枫呦鹿图》的“多重属性”。

在唐代之前,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主要题材,但如顾恺之、陆探微等画家已经在画面中表现出了树石背景。而在《丹枫呦鹿图》中,我们便可以看到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一些画法,与顾恺之笔下细密的线条和双勾填色的方法相似。

只不过在顾恺之的笔下,树石仍然是作为整幅画面的背景,是用来串联人物和画面故事的“配角”,形成“人大于山”的视觉感受。而从《丹枫呦鹿图》中,我们可以根据树石的画法推断出:作者的创作技法较前代已经成熟很多,树木与鹿群的比例自然和谐,树枝的姿态变化真实丰富,在描绘的时候也十分注意前后遮挡的关系。

其次,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丹枫呦鹿图》又加入了地域特色,也就是东北地区白山黑水所孕育的民族文化元素。

叶茂台辽墓出土的《竹雀双兔图》与《丹枫呦鹿图》同为辽代绢本绘画,当我们把这两幅画放在一起比对就能发现:《竹雀双兔图》中花草的设色用了遮盖力较强的石绿和蛤白,在渲染时也并没有沿着勾线轮廓的边缘,而是覆盖住部分墨线,以色块区分形状,这和《丹枫呦鹿图》的设色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构图上,《竹雀双兔图》中的各类画面元素排列有序、层次分明,每种植物的造型也基本对称,整幅画面构图平衡,有着与传统绘画不同的装饰意味。这种装饰画的处理方式也与《丹枫呦鹿图》的画面风格不谋而合,这也许就是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不同的审美取向。

最后,除了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这张作品中也不乏来自海外的异域文化元素。

同为五代时期的画家徐熙,追求野逸精神和视觉效果,注重写生的真实性。传为徐熙的作品《雪竹图》就体现了以笔墨表现物象造型及空间的技法特征,不勾轮廓,以晕染技法将竹石在画面中衬出。

这一画法与《丹枫呦鹿图》十分相似,画中的鹿先用淡色勾勒轮廓,再用墨多次渲染出浓淡变化,呈现出凹凸分明的体积感。相比一些注重写意的作品,这样的表现手法偏重写实,是随着佛教传入的天竺凹凸画法影响的结果。

呦呦鹿鸣,声从何来

让我们再来看看画里的主角——鹿。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鹿”是很常见的元素。看到画名“丹枫呦鹿”,我们很容易想到《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幅画的命名者应该也是用了《诗经》里“鹿鸣”的典故。但是,对于这幅画来说,鹿的寓意并没有这么简单。

北方的草原、森林地区动物有很多,那辽朝的画家,为什么会选择鹿为描绘对象呢?

这是因为:对于辽代的建立者契丹人来说,鹿具有特殊的意义。《辽史·国语解》记载:“祭麃鹿神:辽俗好射麃鹿,每出猎,必祭其神,以祈多获。”可见,辽人十分崇拜鹿的神灵——麃鹿神,而这种信仰也来自其生活的山林环境,这种地带有丰富的动物多样性,鹿群就是代表性的物种。

根据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的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耶律倍和辽国第七位皇帝辽兴宗耶律宗真都曾绘有《千角鹿图》。

除了作为部落崇拜的精神图腾,“鹿”还有另一个重要寓意。

“逐鹿中原”“鹿死谁手”是我们熟悉的成语,这里作为“猎物”的鹿,成了夺取天下的试金石。辽朝虽然是边疆政权,但其统治者及其先祖很早就跟中原地区进行交流。唐代时期,契丹人的首领还一度被赐姓“李”,与皇室同姓。基于此,契丹人对“鹿”的重要象征意义,应该不陌生。

这幅画中,丛林中的鹿群,因为听到某种信号,正在发出鸣叫。让它们如此警戒的来源,很可能是不远处有准备狩猎的人。据宋代《图画见闻志》记载,包括《丹枫呦鹿图》在内的一组“鹿”为主题的绘画,曾被辽兴宗赠给宋仁宗。

以这样的作品赠给对峙的中原政权,或许蕴藏着契丹人“逐鹿中原”的意图。进入中原宫廷后,或许因为“怪异”的画风,或许传递“逐鹿”的意图,它并没有被宋人重视,没有留下当时的记录。现在我们看到的最早印鉴信息,来自元代内府。随着王朝更替,它一直收藏于宫廷,直到后来被带到海峡对岸。

一开始我们就提到,这张画有很多不按常理出牌的地方,但这种“反常”放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许只是“寻常”。

这幅画的铺排方式,在同时期的宋画中很少见,但现代的人并不陌生,因为它很写实,甚至就像随手拍下来的风景照片。同类的作品,西方风景写生中,也常常有。

对应到《丹枫呦鹿图》里,树林和鹿群是秋猎时节的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眼中最为熟悉的场景之一。耳濡目染中,这样的画面在画家脑海中形成了强烈的印象。这种跟注重“疏密结合”“虚实对比”,讲究“留白”的中原绘画截然不同的构图方式,恰恰就是当地人对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的写实描绘。(张嘉欣、羽羽)

相关文章

  •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画家曹展云[图文]
    喜迎党的二十大绘画作品选——著名画家曹展云[图文]

    作者18年在法国卢浮宫【艺术简历】曹展云,1982-1986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毕业。1998年分别入中央美院技法班及油画系三画室进修。1999-200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班。2001-200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创作员,中华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外名人研究院研究员。作品欣赏《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

    127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玉不仅仅是美丽的石头[图文]
    玉不仅仅是美丽的石头[图文]

    玉玺玉石,在西方人眼里,不过是块美丽的石头,然而,在中国人这里,它却有着特殊的不寻常之义。它已渗入这个民族的血液,把一种文明凝结之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一种文化积淀。“石之美者为玉”,这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为玉做的解。玉,的确美。 天然美石凝结了天地的精华,渗入了一种润泽的光芒,让霉在众多的石头中脱颖而出。 它的美丽,不仅被中国人所认同,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亦被其所迷惑。世界上出产玉石的国...

    132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民国扬州画坛的缩影[图文]
    民国扬州画坛的缩影[图文]

    旧扇片看到朋友买的一幅旧扇片,成扇使用后的斑驳与岁月的久远,仍难掩画面绚丽丰满的色彩,不大的尺幅挤满盛开的各种鲜花,却疏密有致,宛若天然。有题款曰:久荣先生属画。吉菴写兰、锡蕃作迎春柳、研香绘长春、光甫为蝴蝶花写照、桂岩补梨花、石如衬以桃花、剑吾画绣毬、镜如之春梅、文杰之玉兰。蕊仙为月季添桩,共成春色。聚于这一尺扇面,整整10人。这阵势,这水准,可见民国时没落的扬州,书画一门尚存清代繁荣的余绪...

    59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陶寺还有多少未解之谜[图文]
    陶寺还有多少未解之谜[图文]

    陶寺遗址中出土的彩绘小陶罐 本报记者 李韵摄陶寺遗址中的一条主路遗迹 本报记者 李韵摄12月12日,在《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之际,来自全国考古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约100人会聚一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就“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展开研讨。陶寺是史前“巨无霸”陶寺遗址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东北约7公里处,总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差不多相当于430个世界杯足球场地、7...

    23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画家王铭海[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画家王铭海[图文]

    【艺术简历】王铭海,1963年生人,祖籍河北怀安,内蒙古包头市人。职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包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艺财富签约画家,包头市政协书画院院士,包头市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外聘教师。包头书画创作展示中心“尚书堂”签约画家。北京八月画会创会常务理事。在2013年9月,由包头市文联选送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学习一年。师从苗重安、满维起、许俊、白云乡、张复兴等全国山水名...

    173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刻字艺术需“传、帮、带”[图文]
    刻字艺术需“传、帮、带”[图文]

    徐智俊 半日闲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代刻字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自己风格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刻字作品雷同、可读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研究会沈岩松秘书长。得意不能忘形现代刻字在我国大概有30多年历史,总体而言,既有对传统刻字的传承,又有新的实破。所谓传承,即中国现代刻字的精神气质延续了传统书法的文化底蕴。沈岩松表示,这是一个传统和...

    43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最奢侈的艺术品:珐琅彩瓷仿制作假的三个时期[图文]
    最奢侈的艺术品:珐琅彩瓷仿制作假的三个时期[图文]

    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它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是历代最受藏家青睐的瓷器之一,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清·雍正珐琅彩瓷青山水碗由于珐琅彩的高昂价值,在珐琅彩研制成功之后,自...

    130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1年度杰出艺术家推荐——中国新汉画艺术创始人王阔海[图文]
    2021年度杰出艺术家推荐——中国新汉画艺术创始人王阔海[图文]

    【艺术简介】王阔海、中国新汉画水墨艺术创始人。1952年出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视台大型高端人物访谈“影响力时代”栏目艺术顾问,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清华、人大、荣宝斋画院高级研究生导师。2018...

    183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潘新明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潘新明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手来,百...

    14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在继承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神采[图文]
    在继承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神采[图文]

    陈师超书法艺术简介陈师超,字乃冰、号石壑,1963年10月生,中国书协会员,山东书协理事。其作品先后入全国第七、八、九(获奖)届书法篆刻展、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全国千人千作提名展等。2009年荣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2012年荣获山东省书法事业突出贡献奖。——从观念上求变。书法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观念和境界决定书法的品味。取法乎上是化古创新的根基,更新观念是化古创新的灵魂,而观念的...

    38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李志向仙鹤系列作品欣赏[图文]
    李志向仙鹤系列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李志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中国主题性花鸟画专项研修班”导师,兼任花鸟画工作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开封大学客座教授,文化部书画创作基地花鸟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主题性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2005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写意画展”的优秀奖,是本届展览的最高奖项。不少作品被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等机关、文史单位及海内外收...

    131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春山澹冶而如笑——郭熙《早春图》[图文]
    春山澹冶而如笑——郭熙《早春图》[图文]

    早春图(中国画) 郭 熙(北宋)【美术经典】《诗经》有诗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豳风·七月》),说的是春天的太阳暖洋洋地照在往来行人的身上,道路两旁的黄莺发出清脆的啼叫声。可见,春天是一个令人心生愉悦的喜庆时节。花朝节、上巳节等节日也都在春天,无论男女老幼,皆外出游春,又或称为踏青。在这之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一千六百余年以前在浙江绍兴的踏青活动——“兰亭修褉”,而王羲之为之纪念而作的书...

    143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论傅清超的剪纸艺术[图文]
    论傅清超的剪纸艺术[图文]

    傅清超近影傅清超,满族,黑龙江省海伦人。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剪纸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学会会员、傅作仁满族剪纸世家第四代传人。1964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市满族剪纸世家,自幼受祖母王玉芝剪纸艺术及其满族剪纸艺术的熏陶,6岁师从父亲傅作仁学习绘画和剪纸,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此与剪纸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是终生之缘。其剪纸作品的创作多以展现满...

    169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张大千花鸟画《天师池所见》欣赏[图文]
    张大千花鸟画《天师池所见》欣赏[图文]

    逸园字画欣赏近日,逸园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名画赏析”雅集,张大千、溥心畬、吴湖帆、吴青霞、刘旦宅等名家作品在活动中一一展现,让大家领略了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魅力。现随着陈俊贤先生的解读,来欣赏张大千花鸟画《天师池所见》。轻描淡写总相宜——张大千花鸟画《天师池所见》欣赏陈俊贤 张大千《天师池所见》立轴设色纸本1940年作 张大千这幅近6平尺的花鸟大作《天师池所见》(又名《栗树画眉》)多年来曾在香...

    139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线上藏家VS传统藏家[图文]
    线上藏家VS传统藏家[图文]

    艺术产业如今正处在分岔路口。新兴数字渠道和社交媒体的蓬勃让艺术变得前所未有地触手可及。然而,艺术市场的发展却在过去十年内停滞不前,艺术品的交易数量有所减少。随着销售愈发向市场顶端集中,加上各种成本有增无减,画廊和拍卖行正在苦苦寻求新的手段来维持生存和发展、支持艺术家,并且更有效地帮助藏家获得心仪的作品。艺术产业的诸多现状开始受到质疑。比如,画廊是否还需要一处固定的实体空间来举办展览拍卖行一定得有...

    5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