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新笔墨:中西间距中的未来

时间 : 03-13 投稿人 : 奥奥 点击 :

杨杰

伴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日趋加速,这一方面便利了全人类的互通交流与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却使得原本独立且各具特色的文化成果产生了快速混融与趋同,从而破坏了人类文明本应丰富多元的“生态”,呈现出全球一致性的文化解构化、碎片化、匀质化、拼贴杂存、扁平化的“弥散”景观。由此,西方的现当代文化艺术首当其冲受到这种“弥散”趋势的影响,陷入后现代之后的发展前行困境;而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在“弥散”中逐渐失去对于自身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正确理解、辨析、继承与发展,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便是其中的焦点之一。

以“水墨材料”和“毛笔书写”为鲜明特色的中国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这种独特的东方艺术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传统,建构出一整套极为高妙复杂、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具有相当丰富的未来学价值。因此,以“水墨”为形式特征的中国画,近年来已成为国际学术热点而备受关注。但由于传统的断裂、传播的混乱、理论的曲解、文化的误读,目前关于中国画的认识与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误区,并且仅以“水墨”来简单指代和判断有着千年传统积淀的中国画,未免过于肤浅和粗陋,也必然产生传承的偏差和错误。所以,作为东方艺术典范的中国画,其核心精神内涵和价值品评标准亟待正确地研究、阐释与重申。

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在他的学术研究中,针对不同文化的共生与发展问题,提出了“间距”的理论主张,即:通过开发不同文化之间的“间距”探索每一种文化之间隐而未见的优长,以便使它们更好地显现出来。不要让文化之间出现的“间距”消失,把“间距”视为资源,使它起作用,以便在中间地带生成全新的结构与系统。所以,我以“间距”理论作为本次展览策划与构思的学术依据和基础,以中国画艺术独有的创作观和价值品评标准为实例和切入点,通过现场的展览实验与文化比对(本展览与威尼斯其它当代艺术展的比对),力求以当代展览方式呈现6位不同时代中国画艺术家的个案,深入分析、重新发掘与研究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性”核心价值,并探讨作为东方文明典型代表的“水墨”对世界当代文化发展的启示和潜在意义。

所以,我分别以中文“气韵非师”和英文“LEARNFROMMASTER”作为本展览的主题,其中,中文“气韵非师”源于中国宋代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郭若虚的经典画论,代表着对中国画最高评判标准的主张,即最优秀的作品与最优质的人性密不可分,最卓越的艺术创造是学不来的;而英文“LEARNFROMMASTER”可以直译理解为:向大师学习与致敬。这两句语义各异的话共同组成了展览的题目,貌似相互矛盾,实则是想探讨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为什么要向大师学习?向他们学习什么?什么是可以学的?什么是不可学又应该不懈追求的?中国画2000多年来的变与不变是什么?中国画笔墨如何获得审美独立性?中国画笔墨的核心价值和品评标准是什么?中国画未来发展的可能是什么?中国画于世界文化艺术的未来价值与作用何在?

为此,我在展览中设计了分属于不同时代的6间书房,同时赋予每间“书房”一个符合历史情境的主题内容,在这样一个场域空间之中,观众可以通过自身“在场”于每间“书房”中的直接经验,体味历史的变迁,获得时空穿越般的切身感受,从纵向的时空维度观看中国画的传承与开拓。同时更可感知与体悟中西不同文化语境中“气韵非师”和“LEARNFROMMASTERS”的观念指涉,观众最终将发现中国画200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变”与“不变”——变的是不断演进发展的视觉笔墨语言方式,不变的是如史诗般延续至今,以“气韵非师”为最高艺术追求的人格精神理想——而这正是艺术家得以“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也是东方文脉史诗得以独立并良性发展的前提,更可能是中国画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所做出的启示与贡献。

相关文章

  • 感受深厚底蕴——山水画家寇子皓国画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山水画家寇子皓国画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寇子皓,20世纪70年代初拜山水画家闫甫先生为师,学习传统山水画,对石涛、髡残、黄宾虹的技法研究颇深,远追元人山水笔意;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无论是当知青、上大学,还是进机关、办企业,再忙都没有放松过对书法和山水画艺术的追求。寇子皓的作品入编《当代中国画名家全集——山水篇》《中国写生作品集》等典籍;刊登于《世界知识画报》《中国收藏》《鉴藏》《时代人物》《当代中国...

    125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艺术家个案的深度延伸[图文]
    艺术家个案的深度延伸[图文]

    行走的财富(雕塑) 2007年 吴少湘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正统文化中是个另类,其发展逻辑总是与我们日常看到的艺术有明显的分野。如果以1979年北京星星美展作为中国现代艺术起点的话, 它已走过30多年历程。随着它不断发展,对其历史脉络的研究和总结也在不断展开。一些美术史类的著作和展览的方法论及观照方式多有雷同处,特别体现在对艺 术团体、潮流及风格的总结和评价上。因此...

    180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美术学院在社会与历史视野中的作用[图文]
    美术学院在社会与历史视野中的作用[图文]

    “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去年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后一直受到关注(目前由于疫情处于闭馆状态)。此次特展展出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收藏的八十余件艺术珍品,揭示了法国艺术自路易十四至拿破仑帝国时期以来逐步迈向欧洲艺术之巅的澎湃历程。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该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是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之后,...

    67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伦勃朗藏在“观看之道”里的绘画秘笈[图文]
    伦勃朗藏在“观看之道”里的绘画秘笈[图文]

    〔法〕爱德华·马奈 《梅子》 布面油画2019年是荷兰知名画家伦勃朗逝世350周年。那些优秀的前辈们虽然不断地在解决如何向油画“真实”迈进的问题,但似乎却又都“不经意”地“另有所图”——伦勃朗就是其中一位。伦勃朗这样的大师们的“秘笈”到底在哪里?事实上,如若把油画的魅力多数归功于材料技法的运用,那将始终差那么一些味道。澎湃新闻特节选人民美术出版社《油画》杂志《带你看美国国家美术馆的经典肖像油...

    115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被遗忘的“她们”[图文]
    被遗忘的“她们”[图文]

    Mary Abbott《Imrie》,1953抽象表现主义,是二战后西方艺术第一个重要的运动,是一场伟大的运动,它反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和绘画技术,运动中的艺术家们探讨哲学、探讨绘画材质和新的绘画语言,探讨各种实验结果,在他们的努力下,艺术史翻开了新的篇章,而他们也名留青史:杰克逊·波洛克、威廉·德库宁、马克·罗斯科、罗伯特·马瑟韦尔、弗朗兹·克兰、巴尼特·纽曼。我们如数家珍地念着这些为抽象表现...

    199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论吴昌硕篆书[图文]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论吴昌硕篆书[图文]

    吴昌硕篆书:金石拙美的集成观赏吴昌硕篆文书法,感受金石文字拙美,是一件快事,更是一种享受。金石书法是中国视觉美术独特的美感发现,因其苍厚高古,须像老者观赏一件称心古玩,细细把玩远近端详。纵览中国书法史,元代赵子昂推崇摹古复古,发展至明清美学上的重大收获便是逐步摆脱帖学纤弱气质,推动了对“拙”美的挖掘和金石美学的繁荣。伴随大量吉金碑版的出土,金石学、文字学、考古学兴盛。金石拙美在气息在味道,来自吉...

    177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黑土地域风情的抒情歌手——张家纯 [图文]
    黑土地域风情的抒情歌手——张家纯 [图文]

    【张家纯简介】张家纯,现为黑龙江省美协理事,职业画家、教授。中国冰雪风情画研究会会长,田原画院院长,日本札幌日中文化交流中心特聘教授。师承国画大师李可染和冰雪山水画大师于志学先生。1973年赴加拿大展览,1993年赴日本举办个人展览,作品在国内各大出版社广泛出版发行。许多作品作为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团体出国访问的礼品与国际交流,被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广泛收藏,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

    115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先锋人物——书画家姚小尧[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书画家姚小尧[图文]

    姚小尧,男,1945年12月生于河北省青县。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交流委员会委员兼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文物协会会员、河北省政协委员、原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政协委员兼省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原邯郸市文联副主席。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为河北省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馆员。释文:问君何谓是古法,古法当年是新法。若问百年新法事,新法依旧变古法。草拟打油...

    179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纸上眼睛生神光──李新安人物画简评[图文]
    纸上眼睛生神光──李新安人物画简评[图文]

    李新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说法有什么道理,我不知道,仅从绘画领域出发,不难发现,各个地域都有他们地域的代表人物,而我们西安亦不例外。然而谁是代表呢?众说纷纭,当世是说不清楚的,只有交给时间,让时间去评说了。我与雷珍民先生往春横穿秦岭,前往汉中采风,同行的还有一位叫李新安的人。在此之前,我多次耳闻他,也看了他许多画作,对他是生着敬意的,不期然的走在了一起,我对他就多用了些心,看他在采风途中写...

    168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断臂维纳斯 何以成为杰作?[图文]
    断臂维纳斯 何以成为杰作?[图文]

    《米洛的维纳斯》(Venus de Milo),公元前2世纪,大理石,高202厘米,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代代传承的“美的条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古希腊的美学作为美术表现的基础,即“美的条件”,得以被传承了下来。那么,所谓“美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以被视为“杰作”的《米洛的维纳斯》为例,一边思考这件作品之所以被称作“杰作”的原因,一边欣赏一下吧。《米洛的维纳斯》背部看到这座雕塑,我...

    6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凤凰艺术:为什么孙宇晨要致力于NFT艺术创新[图文]
    凤凰艺术:为什么孙宇晨要致力于NFT艺术创新[图文]

    7月15日,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受邀出席了佳士得第四届“Art + Tech”峰会,据悉,APENFT基金会和波场TRON也是本次峰会主要支持者。此次峰会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佳士得纽约分行举办,会议议程包括主题演讲、辩论和圆桌讨论。NFT艺术发展至今为何越来越多人选择?NFT艺术的未来怎样发展才是正确道路?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独家解读。7月15日,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受邀出席了佳士...

    141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美育专栏】恺之传神[图文]
    【美育专栏】恺之传神[图文]

    看中国画很重要的是能不能传神,从战国到汉代,很多哲学家都曾经讨论过“形”和“神”的关系,但是汉代以前在绘画的审美上基本上是不自觉的,一直到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中国画史上才有最早的美学标准,所以我们把它命名为顾恺之传神论,简称“恺之传神”。顾恺之生活在玄风颇盛的东晋时期,他与许多谈玄论道的士人相交,自然受到汉末魏初“魏晋玄学”的影响。魏晋时期的玄学清谈直指人物内在的才性、才情与才能,注重人...

    139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匡伟光:等闲拈出便超然[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匡伟光:等闲拈出便超然[图文]

    匡伟光,别名匡里。毕业于哈尔滨学院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黑龙江省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文史馆研究员、黑龙江省文联委员、民革黑龙江省委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中山画院院长、民革中央画院理事等职。作品参加2011年“黑土丹青——宋庄国画展”、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摄影艺术作品展”;2012年宁波美术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114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品读画家邹光平的彩墨画艺术[图文]
    品读画家邹光平的彩墨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介】邹光平,男,汉族,1957年出生于福建厦门市,山东省威海市人。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综合绘画工作室主任、山东师范大学综合材料绘画研究所所长、96—98年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研修。现任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综合绘画—工作室负责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家协会会员、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美...

    69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第十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李勇作品赏析[图文]
    第十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李勇作品赏析[图文]

    李勇,男,1976-1978山东蓬莱港秘书。1978-1982山东交通学院学生(获山东省大学生书法比赛第三名)。1982-1994烟台汽运集团科长、处长、副总经理。1994-2000烟台市鸿达汽车配件公司总经理。2000年沈阳市必特富涂装服务中心总经理。2018年退休至今,中国王義之书法研究会会员。高级工程师。李勇作品赏析:...

    121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