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国画人体历史:毛泽东曾批示禁止裸体model不妥[图文]

时间 : 03-10 投稿人 : 小钢 点击 :

国画人体历史:毛泽东曾批示禁止裸体model不妥 | 艺术评论

李震坚作品《男人体》(111.4cm×83.9cm)1980年 浙江美术馆藏

“国画人体”不同于西画的人体素描、人体速写,前者所运用的笔墨、韵味、疏密、繁简、虚实、黑白等方面的技巧,实际上和花鸟、山水、书法有着密切联系,没有单独国画人体的专门技巧可循。上世纪80年代,李震坚创作的人体画,是他后期艺术创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浙派人物画创作的重要收获。

人体画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课题,一个不断引发热点的绕不过去的话题。在谈论李震坚水墨人体画之前,不妨先简略回顾一下百年来中国人体画的点点波痕。

李叔同是最早接受人体画的先驱之一。他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雇了一位人体模特,回国时带回。直到1918年他出家时才托人将她送回日本。他开创了中国人体画教学的先河。刘海粟于1920年将裸体人体引进上海美专的画室,引起轩然大波,也成就了刘海粟的名声。

新中国成立后,人体画教学居然惊动了高层。先是康生于1964年5月批示,认为模特教学是洋教条,要求废除、禁止。他认为这种办法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美术界玩弄女性的借口。文化部被迫发出了关于废除美术部门使用模特的通知。后来峰回路转,毛泽东两次批示,明确指出:“男女老少裸体model,是绘画和雕塑必需的基本功,不要不行。封建思想,加以禁止,是不妥的。即使有些坏事出现,也不要紧。为了艺术学科,不惜小有牺牲。”文化部再次发文,承认此前废止模特儿的做法是不对的,允许美术院校使用模特儿。直到进入新时期,关于人体画的争论仍在持续。

国画人体历史:毛泽东曾批示禁止裸体model不妥 | 艺术评论

李震坚作品《女青年裸体坐像》(84.6cm×62.8cm)198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1979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壁画创作——首都机场壁画创作完成。壁画共7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袁运生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因为袁运生大胆画了3个沐浴的裸体傣家女,遂使“首都机场壁画”成为备受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壁画揭幕前,有关部门倍感受压力,要求袁运生修改,提出“起码要让女人穿上短裤”。袁运生不同意,有关方面就发出“我们是要一个傣族还是要一个袁运生”的质问。这幅壁画一直用木板遮挡着,直到同年10月1日邓小平到机场视察,时任机场建设总指挥的李瑞环汇报泼水节的壁画有争议,他请邓小平定夺。邓小平看了后表示:这有什么好争议的,艺术表现很正常。于是,首都机场壁画正式揭幕。出乎意外的是,这幅裸体壁画取得了很好的对外开放的宣传效果。海外媒体评论:“中国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出现了女人体,预示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这幅画甚至成为中国政策是否稳定的风向标,一些海外企业家回国,要先看看人体壁画还在不在。此后又引发了关于“人体美”的争论,吴冠中曾于1980年3月在《美术》杂志发表《造型艺术离不开人体美》,影响深远。

凡此种种人体“事件”,其实都把“人体”作为速写、素描,一种学习绘画所必需的技法训练。即使袁运生壁画中的人体,也仅仅是一种尝试,在绘画技法上属于点缀性的,尚未上升到真正的人体画创作范畴。而“浙派人物画”代表画家李震坚,则将人体画上升到了水墨创作的层面,开创了人物画创作的新的纪元。

李震坚是水墨人体画的重要探索者。他认为国画人体是国画中最为少见的课题,画好人体画是画家的一门绝技。“人体美,可以说是整个自然最精致的缩影,它是衡量一个美术家造型能力的试金石。”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集中精力对国画人体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创作了上百件水墨人体绘画作品。

国画人体历史:毛泽东曾批示禁止裸体model不妥 | 艺术评论

李震坚作品《女人体》(97cm×75cm)198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国画人体”不同于西画的人体素描、人体速写。李震坚在《水墨人体艺术论》中指出:“国画人体如果没有具备一定的花鸟、山水、书法功底,光是着力于单纯的人体素描或人体速写的基础还是不够的,国画人体所运用的笔墨、韵味、疏密、繁简、虚实、黑白等方面的技巧,实际上都和花鸟、山水、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单独国画人体的专门技巧可循。”

人体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上,从汉俑和敦煌全裸、半裸的飞天上都可以看到优美的造型,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在相当长的岁月里,中国美术对人体是讳莫如深的。长期以来,人体写生常常作为一种基础训练,因为不通过人体写生,就无法准确地了解人体结构,人物画创作的造型就难以把握。这样,实际上没有把人体画作为一种独立的创作门类,其表现领域颇为狭窄,人体特有的美感、力量也难以很好表现。李震坚开始也是通过人体写生向学生传道解惑,让学生感受到人体的圣洁美,以净化美术学子的心灵。他亲自动手,寥寥数笔,便能准确而传神地把人体之美传达出来,他的神奇在于,他的人体画不同于一般的素描、写生,极为传神,给人以一种震撼感。上世纪80年代的浙江美院除了固有的人体模特,还从农村里请了好几位质朴、聪颖的年轻姑娘作为人体模特。李震坚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这几位年轻姑娘,很为满意,从他的作品中也可感受到她们的纯朴之美。到后来,李震坚有意识地将人体画作为一种艺术创新来对待,上升到了创作的范畴。

李震坚创作的上百幅人体画,无疑是他后期艺术创作的重要成果,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这些作品,基本上创作于他在58岁之后,直到逝世之前,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他的可贵在于,他是用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来画人体画的,创作手法运用了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的多种技法,有些是他的独创,既体现了他超凡的功力,也是浙派人物画创作的重要收获。

李震坚笔下的人体,形态千姿百态,表情极为丰富,仰、卧、立、坐、侧、扶、背、俯、蹲、跪、斜躺,无姿不具,吹箫、梳发、托腮、抚胸,无形不美。最绝的还是背景,在创作上他应该是先画人体,再补背景,但每一幅背景都与人体天然吻合,相辅相成,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一位精于鉴赏的朋友在看了李震坚的水墨人体后惊叹,认为背景补得天衣无缝,功力深厚,非一般画家能够望其项背。这确实需要综合性能力,山水、花鸟、书法,包括古典学养俱精,才能信手拈来,皆成佳妙。浙派人物画的重要经验,就是将花鸟画创作的一些技法,融入到中国人物画创作之中。方增先等浙派人物画家,还专程到上海向沪上花鸟画家请教。李震坚的这批水墨人物画,为解读浙派人物画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李震坚的人体,形神兼备,对造型对象做到了纤毫毕现,无论脸部、肩部、乳房,还是背、腰、脚、腿、臂,无一不栩栩如生。

他自己讲述的女人体创作过程大致为:

第一步:先用松软木炭条轻灵地打好大体轮廓,然后用毛笔勾线。亦可直接用毛笔画轮廓线,但要有丰富的经验与把握才行,否则还是事先打木炭稿。不管轮廓怎样打,线条必须做到有浓淡、松紧、疾徐、虚实的变化,避免板刻。在打轮廓线时,除了注意女性人体皮肤的柔润、丰满以外,还得注意其他道具如垫毯、衬布等类的线条,既要有变化区别,又要取得和谐的统一,富有整体感。

第二步:事先确定这张女人体的基本色调,将需要用的主要颜色,如锌钛白、朱磦、朱砂、石青、石绿,又如土黄、土红、赭石、朱红、翠绿,挤在调色盘上,根据需要的颜色用水调出,采用较大的羊毫笔,饱蘸颜色,依照人体结构,浓淡兼施,大胆下笔,不可迟疑。避免反复添加,保持色彩透明度和轻快感,用色大忌乌浊,注意虚实突变。趁在第一遍颜色未干前,略事加强局部结构的对称,以及具有体积感就行,色彩毋须搞得太复杂,借以达到国画人体写意画法的特有功能。

第三步:紧接第二步颜色全部干透后,必须用清水全部打湿,有待水分将干未干时,视其部位结构需要出发,调准颜色,深浅逐步添加,增强体积。为了取得整张画面色彩的冷热呼应与联系,以免孤立起见,必须将发部的青蓝色些许用到朊色的阴暗部,并将扶手的衬布运用国画颜料青色和水彩画颜料土黄色分别画出,要使色彩富丽。然后再把整个画面约略调整一遍。最后题款、签名、盖章、完成。

对男人体,他也有表述。打轮廓的方法与女人体大致相同,只不过为了加强表现男人体的刚健体魄,打轮廓线必须注意带方一点,勾线一般都取硬性笔,如狼毫、石獾、山马之类。线条必须一波三折、抑扬顿挫、富诸书法意趣。运用色彩,要注意凸显男人体肌肉,使得结构更臻明朗突出,富有力度。

李震坚画人体,还有一个特点,善于画“背”。在一次李震坚艺术座谈会上,他昔日的学生,今日的画坛名家们,对他画“背”的技巧赞赏不绝。“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世说新语·巧艺》)。可见人物画画眼睛的重要。然而,不画正面,不画眼睛,依然能够传神写照,才更见功力。李震坚就有这个功力。

李震坚对自己的人体画创作非常自许。1987年他曾精心编好了一部人体画集,刘海粟为这部书题写了书名《李震坚国画人体》。香港出版商在准备付印时,向他索要5幅国画人体作为出版条件。李震坚一口拒绝,他说:“我是为人民作画,我的画要给人民”。1992年他去世时,叮嘱妻子要保存好他的绘画,不要流散。他妻子和子女牢记他的嘱咐,于2014年将他的数千件绘画作品、素描、速写等捐赠给浙江美术馆永久珍藏,其中就包括弥足珍贵的水墨人体。

斯舜威(作者系浙江美术馆馆长)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相关文章

  • 王镛:这五个字是书法去俗良药[图文]
    王镛:这五个字是书法去俗良药[图文]

    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1948年生于北京,太原人。1979年考取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1981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回想起自己数十年学艺的过程,从小时候开始到今天,其间的每时每刻,可以说都是在与一种“病”在抗争,这个“病”就是“俗”,一不小心...

    161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丝路遗珍 印象岩画[图文]
    丝路遗珍 印象岩画[图文]

    岩画原始吗?当然,这些来自远古的符号,散发着人类原始文明的神秘气息。但在张学智的笔下,原始的岩画跃动着现代的艺术气息。在民族文化宫的展厅里,张学智的印象岩画,有水墨的,有油画的,有黑白线描的,也有泼墨重彩的,有些是象形符号的复摹,有些是抽象变形和夸张写意。“远古的呼唤——张学智印象岩画‘一带一路’巡回展”展出了张学智80余件印象岩画作品,内容有反映太阳崇拜、祭天、狩猎、鏖战等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

    162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中国古代风俗画:默默无闻又鲜活传神地书写着美术史[图文]
    中国古代风俗画:默默无闻又鲜活传神地书写着美术史[图文]

    明周臣《夏畦时泽图》页局部正于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举办的“众生百态——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备受瞩目,这是继中国国家博物馆“容耀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结束后又一个人物画大展。相较此前人物画大展所聚焦的正襟危坐、仪态端庄的肖像画或是寄情山水、诗文相和的文人行乐图,此次展览呈现的“众生百态”皆为隶属于人物画之下的风俗画,洋溢着民间烟火气,显然于观众而言亲切了不少。就艺术特点而言...

    170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谈苏东天书法的笔法继承与创新发展之道[图文]
    谈苏东天书法的笔法继承与创新发展之道[图文]

    欧阳修戏答元珍诗局部_副本引言:王羲之得道书作,是在自觉不知觉的巅峰状态中以技进乎道而得之,是在魏晋风度所崇尚的玄道佛的学术风气下而形成的一种境界而偶得之,是一种必然中之偶然。苏氏则自觉地掌握了以王弼玄学的本体论哲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为理论来研究实践的,是“以无为本”为其艺术理论思想,就能“以无为用,则莫不载也”。这从他《易老子与王弼注辨义》学术著作可见一般。因此苏氏抓住了汉字书法与阴阳八卦之产...

    77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和田玉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七个重要阶段
    和田玉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七个重要阶段

    和田玉,这个名字如春风般古朴,又如秋水般灵动。这不仅是一种矿石,更是千年的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和田玉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钟爱。下面,我们将一起探索和田玉历史的七个重要阶段。 1. ...

    31 和田玉的历史 和田玉
  • 感悟画僧石涛的艺术境界[图文]
    感悟画僧石涛的艺术境界[图文]

    江南名秀、千秋万壑,在清代画僧石涛的笔下尽显大千世界的千情万态,他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画风。石涛,剩水残山江南名秀、千秋万壑,在清代画僧石涛的笔下尽显大千世界的千情万态,他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画风。近日,在北京匡时十周年春拍“澄道——古代绘画夜场”上,石涛《剩水残山》以2500万元起拍,4050万元落槌,最终以4657.5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30,00...

    21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因无法而不可效仿[图文]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因无法而不可效仿[图文]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纸本,纵29.9厘米,横119厘米,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亲自校正《楞严经卷》文字,自署“余归锺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时元丰八年(1085)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作者时年六十五岁。卷后有南宋牟献之,元王蒙,明项元汴、周诗题跋,曾经元陈惟寅,明项元汴、曹溶鉴藏。关于王安石,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他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一面,忽略他作为书...

    1835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梦境中的遐思:历史的文脉与现实的迷惘[图文]
    梦境中的遐思:历史的文脉与现实的迷惘[图文]

    逝色·东北街河畔(布面油画)150 x80cm2009年梦境中的遐思:历史的文脉与现实的迷惘贺文斌绘画艺术评述常宁生(南艺艺术史教授 博士生导师)艺术家贺文斌从小成长于西北黄土地,20岁求学于苏州,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生活在江南的古城苏州,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历史常常会使人具有不同的感受及怀念。北方与南方两地文化的差异,使艺术家产生了强烈的历史文化感悟。江南苏州古称吴郡,又名姑苏,是中国一座两千...

    104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汪新林:工细而放达的写意精神[图文]
    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花鸟卷》之汪新林:工细而放达的写意精神[图文]

    汪新林,字艾木,号润庵,弯弓,积玉斋主,汇萃楼主等。安徽马鞍山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安徽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新世纪现代艺术品集团总工程师兼艺术总监。部分作品被国家、省博物馆等机构与收藏家收藏;出版有《汪新林画集》《大将之门》《中国美术家大系——汪新林》《汪新林花鸟画艺术》《漫谈大写...

    82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古玩市场为什么鲜有自营店[图文]
    古玩市场为什么鲜有自营店[图文]

    在消费者日益追求新奇化、创意化的时代,开设自营店成为各类商业体颇为青睐的经营模式,不少购物中心都相继推出了自营百货店或是文创店。12月22日,潘家园第一家自营店“潘家园礼物”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内开业,试水自营模式。虽然自营店对于百货业和如今风生水起的博物馆文创店来说早已不再陌生,但对于古玩市场来说尚属首次。IP资源的匮乏和小众的定位成为古玩市场鲜有自营店开设的重要原因。此外,自营模式在带来产品...

    46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蔡国强和他的大作品时代[图文]
    蔡国强和他的大作品时代[图文]

    这件名为《九级浪》的作品,安放在美术馆的大厅里,影射的是黄浦江死猪事件作品《静墨》里,蔡国强挖了一个大坑,注入三十吨墨汁,再让一道“墨汁瀑布”从天而降。“这其实和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很像,先挖一个大坑,然后再想怎么办。”蔡国强解读。“你知道点烟花的钥匙在谁手里吗?”2014年8月6日下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男孩蔡创作焰...

    26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刘玉来:谈谈山水画的构图技巧[图文]
    刘玉来:谈谈山水画的构图技巧[图文]

    刘玉来作品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同于一首优美的乐曲,能予人一种张弛奇妙的韵律感和错落有致的均衡美。山水画的“音符”是画面上的诸景物组成。树木、房屋、石头、河流、泉瀑、土坡、山体、路径、云雾、草丛、人物、动物等等。这些局部都是形成画面的所谓音符,怎样合理的调配这些音符形成一首优美的歌,则需要画家精心的设计。我们知道,国画山水画、花鸟画都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实景,它是画家根据现实中的真实自然景物搭配的规律...

    197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顶级藏家对于艺术市场的影响力[图文]
    顶级藏家对于艺术市场的影响力[图文]

    近日,一条刷新拍卖纪录的新闻登上了许多网站头条: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无题》(1982)被日本藏家前泽友作以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的价格在纽约苏富比买下,刷新了美国艺术家的拍卖纪录!新闻还提到,当年的买家仅仅以1.9万美元在佳士得买下这幅画。看到这条新闻之初,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搜索一番之后,才发现就在去年同一时间段,前泽友作还以5728.5万美元在纽约佳士得拍得巴斯奎特创作于1...

    84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自然人文的原质之美——吴宇华绘画品读[图文]
    自然人文的原质之美——吴宇华绘画品读[图文]

    吴宇华 山水清音 37.5×46.2cm 纸本设色 2015年我对于无锡的山水自然,和这种山水自然洋溢的文化气质,有一种发自内心地叹赏。无锡的山不够巍峨,却给人以厚重和崇高感;无锡的水不见急湍流瀑,却浩荡展阔,波澜潋滟,显示着惊人的韵致。初观吴宇华的画,就产生被引领到无锡山水里面的感觉,在他营造的艺术氛围和境界里,你能很清晰,也很深在地感受到无锡山水人文的原质之美。大凡对事物原质的美,可有两...

    80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洪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画瓷人[图文]
    洪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画瓷人[图文]

    洪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画瓷人李人毅在景德镇,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画瓷者,她叫洪洁。1983年1月16日,出生于江西景德镇,2000年师从饶伟华学习釉下青花绘画,现主要以绘制图案为主的生活用瓷器。由于她的画工精细,作品的量不是很多,但16年下来也有一批可观的作品问世,都被收藏者视为珍品保存和使用着。洪洁在瓷都是不知名的成千上万制陶瓷的工艺人之一。所谓工艺人是他们从不以画家自居,默默地在画瓷做...

    28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