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抽象:作为一种视觉的外壳

时间 : 03-07 投稿人 : 汤圆儿 点击 :

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抽象”,已经不再是“现代主义”范畴上的“形式主义抽象”语义,从今天艺术家对“抽象”的“观念选择”看来,宏观上,更像一种“视觉外壳”。

“抽象”在进入21世纪依然显示出新的增长势头,特别是一批年轻势力的崛起,在当代艺术的版图中刮起了一股值得关注的“抽象热风”。无论席卷其中的艺术 家的工作语境是否全部限定在抽象之中,当将这批作品集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对“抽象”的观念、图式、视觉和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范本。这对于找到“抽 象”在今天的文化新语境中的确切状态提供了可能。

如果从学理的历史视角看,“抽象艺术在中国”这个命题,形成与今天我们所存在的这个 “当下”较近关联的,是在1980年代,那个时期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出现,在艺术史和社会史的双通道中,具有浓厚的艺术社会学意涵。在结束了一个时代的禁令 后,抽象艺术被那个时代的青年们作为追求理想和变革社会的武器而使用。如果回到抽象艺术的发生史,在欧洲起源的关键点上,1910年康定斯基于慕尼黑完成 的那幅水彩作品《构图》,发现了一种绘画的新范式,这种范式使得“现代主义”绘画可以获得属于自身的主题从而用艺术家的精神进行“自由的呼吸”,使“绘 画”革命性地从几百年根深蒂固的“传统”和“惯例”中独立出来。具体说,就是从对“世界外表”依赖的“再现性绘画逻辑”中解放出来,成为艺术家的理想得以 在此发生的媒介。自那时起,处于欧洲同一文化逻辑的不同地点的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分别从不同侧重集合到“抽象”的革新浪潮之中,从精神统领的点线面,协同 “至上主义”和“风格派”的推进,确立了“现代主义”范畴上关于“抽象”的艺术史框架。这一元气一直延续和再进到西方世界“新大陆”的纽约画派,“抽象表 现主义”之后的“极少主义”,以及后来作为20世纪艺术史上重大拐点的“观念革命”,对之后的几乎所有艺术形态进行了冲击式的震荡,在“反叛”中也出乎意 料地给“之后”的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更新并扩大了艺术界对“抽象”的理解维度,这就超越了20世纪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那一代所划定的理论体系和 “现代主义”教旨。

新的起点和语境,在“新的增长点”上勾画出了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抽象艺术”的基本轮廓。这是一个从创作到概念都全方 位的“打开抽象”的时刻,而不是去收紧概念,对艺术生长进行限定。如果说评定“现代范式”下的“抽象”,在与“模仿主义”诀别后所形成的“非再现绘画逻 辑”的框架内,我们可以从精神性、至上的感觉、几何意志、造型自动主义、尖锐的硬边、激越的情感、形式的意味、媒介还原这些“支点”上找到“价值认同”的 抽象法则,那么在今天,这一切都已经不再成为抽象价值体系中的先锋因素。讨论今天的“抽象”,我们很难越过“观念”这个界标,但是同样需要指出,艺术界在 今天所面临的“观念”又不是1960年代肇始于西方的“观念主义”那场冒险风暴。经过了艺术史的推演,一种相对泛化的模糊性“观念”作为一种特殊的“存 在”潜在于今天的艺术世界。“泛观念”现实下的方法论在今天的全球艺术格局下,都有各自为期不同的“缓性浸入期”,其影响的方式逐渐从20世纪“唯革新 论”的“否定突变”转变为“浸化”和“沁入”这种类似水、空气甚至是精神世界的某种方式,显示其挡不住的隐形力量。

“观念”冲击之后的 “抽象图式”、“观念趣味”与“视觉逻辑”,这个表述成为本次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研究“泛观念”现实下“新抽象”艺术类型的一个学术命题。在这里,“观 念”既是作为一种当代艺术的“趣味”而存在,同时对于当下的“抽象”又起到一种“支点性”的“龙骨作用”,潜在于作品的深层结构之中。“视觉”则是一种作 品的“效用”在“图式”的基础上,既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目的论”指明方向,又在“接受论”的阅读和体验层面成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法”。而“图式”,即是众多当代的“抽象”得以确立自身的手段,也是“视觉”得以输出和显示的基本途径。“抽象”,则是在这样一个艺术语境推演至此刻的一种“形态”上的艺术存在。

在2014年10月“抽象艺术新一代”的展览上,与陈若冰、迟群、戴丹丹、董大为、何癸锐、江芳、康海涛、孔令楠、李可政、李姝睿、廖建华、刘迪先、刘文涛、卢征远、马永强、钦君、尚一心、王光乐、王豪、王剑、王一、韦嘉、乙蒙、詹蕤、战兴隆、张帆、张耒、张如怡、张雪瑞、张子卉、庄卫美31位艺术家进行了一次实验室对话,他们的作品对抽象的视觉文化从观念与图式的不同关系中划出了今天艺术出发的新起点,也客观上形成了一股年轻的“抽象势力”。

本次展览,在理论上,较为系统而精简地梳理了抽象艺术在艺术史上的发生语境,从西方艺术的原发情境中对于“绘画再现客观物象”的被动性进行革命性的反 叛,经过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的推进,到波洛克、罗斯科、德·库宁、纽曼等“抽象表现主义”一直到“极少主义”之前的推进,西方抽象的现代“形式 主义抽象”划出了基本框架,中国1980年代以来的“’85新潮”美术运动以来,“抽象”在中国艺术系统中的那个转型时刻,被那一代青年当做拒绝本土“学 院主义”的写实绘画和保守的绘画工具论的有效武器,在那时,抽象除了作为一个艺术的风格流派,还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那批“先锋社会学”的象征,具有艺术史 和社会学的双重含义。在此之后的抽象艺术,由于1990年代的“玩世”和“波普”艺术的强大,在外力的激发,在“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标签下,形成了“艺术 的社会学转向”的巨大惯性,与那些在西方艺术世界中以“东方身份”的“传统”策略结合在一起,“抽象”的价值一直被“遮蔽”。虽然有栗宪庭与高铭潞的“念 珠与笔触”及“中国极多主义”两个大展的架构,但并没有作为一个明确的旗帜在中国语境形成“显性”的在场。以至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社会批 判”与“东方身份”(外向型)这种与政治和民俗为策略的“西方通道”艺术在价值层面的消解,一批艺术家以“抽象”作为旗帜,在意大利批评家奥利瓦于中国美 术馆策划的“伟大的天上的抽象”展为轴心,掀起了一个以“抽象”为旗帜的意图杀死“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的“准艺术运动”,客观上将“抽象”的问 题提到当代艺术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也整合了一批以“六零后”为主体的艺术家阵容。在2013年稍作停顿,2014年又在开启一次“抽象艺术的热潮”。这次 小高潮与前次不同,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六零后”不再简单的以追求集结于“抽象旗帜”下为满足,开始积极拉开距离,形成一种相互间在艺术和美学上的 “区隔意识”,使得“抽象个案”的价值被高度重视;另一个现象是一批“七零后”、“八零后”和“九零后”的青年抽象艺术家崛起,他们的创作从整体上更加从“六零后”偏“现代形式主义”的“抽象语义”中解放出来,在观念艺术冲击之后的“绘画生机”中,逐渐走出了“形式”,而更加注重“图式”、“视觉”、“观念”与“物性”的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使得他们的 作品得以进入一种更具可能性的状态。这种状态,我将其阐述为:“抽象”,作为一种视觉的外壳。关于这一状况,我在2011年北京抽象艺术研讨会上曾做《鉴 别“抽象”:造壳、填质与灌魂》的理论批评,目前看来,“壳”的意识成为“年轻艺术家”们宏观上的一个“视觉识别”方式。而对“内涵”的期待,成为这批艺 术家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次“实验室计划”,通过一个实验性的展览,第一步将他们组织起来,从艺术个体整合为艺术现象,通过实验室的对话,去切入每个人的“个体语境”从而摸底他们的工作状态,并在实验报告中回到理论的批评作用中,从西方历史、中国情境的“跨历史”梳理中,回到当下艺术“发生性”的文化态势,对他们的探索进行总结定位,并提出一种学术的期许。从而成为这批艺术家创作可以去对话的一种“理论的存在”,这对于“创作”来讲,尤其在目前的中国,是亟需适时启动的。

今天的问题,依然没有越过《鉴别抽象:造壳、填质与灌魂》(2011)中的阐述框架。在抽象的视觉外壳之后,内涵,成为艺术家们的新期待。(王萌)

相关文章

  • 怪手图说——倪蓉棣剪纸作品解读(第八辑)
    怪手图说——倪蓉棣剪纸作品解读(第八辑)

    倪蓉棣自嗨倪蓉棣,笔名怪手、怪手不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爱好体育、美术、书法、文学等,涉趣广泛。其创作的现代剪纸(亦称刻纸)作品,形式夸张、怪诞、变异,内容江湖万里,十面埋伏,意味深长,它以“剪纸的形态、版画的效果、漫画的幽默、小说的意味”呈现个性,在剪纸艺术上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怪手图说(七十一)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信仰。信仰坚实如山,高拔如云,雄鹰永远在肩头飞翔。信...

    132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更听松风动寥泬——读马麟《静听松风图》[图文]
    更听松风动寥泬——读马麟《静听松风图》[图文]

    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元素,在人物画、山水画等画科中屡有呈现。画者借笔下高士之观月、望瀑、听风、抚琴……,以或潇洒恬静、或放浪形骸、或遗世独立的魏晋式风流,展示其绘画旨趣和诗性审美。宋 马麟 梅花图卷 (局部)南宋画家马麟身处院体画迈向文人画的转型时期,既具备画院创作的经验,又富有文人的才情,在“诗画一体”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诗意盎然的笔墨语言。他在《静听松风图》里...

    83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邵大箴:今后是收藏家们买单 所以你要画得好![图文]
    邵大箴:今后是收藏家们买单 所以你要画得好![图文]

    以前只要是“名家”的画,不管他画得怎么样,送给某个首长就有价值。现在这个门被堵住了,所以很多“名家”的画现在价格下落了。现在人们就要看谁画得好,谁画得有艺术水平,这样的画就会受到关注,否则就不买你的画,收藏家也有眼睛啊。过去买画不正常就是因为他买画是送人的。关于传承: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似乎是有悖论的。我认为所谓传承,就是把优秀的东西传下去;所谓创新,就是在优秀的传统基础上去创新。它一定要对过去...

    113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直触心灵——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期[图文]
    直触心灵——张国樟美育专栏第四十期[图文]

    艺术和美学是令人感受和共鸣的东西。是心灵、感情、情绪共同参与的过程。所以好的艺术和美会直达我们的心灵深处。不管是音乐、舞蹈、诗歌、美术、风景等等。许多好的音乐一听就会触及心灵,进入意境。比如瞎子阿炳的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一听便会融入其中,能真切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回味悠长。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表达了他内心的一...

    89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 刘永年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 刘永年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民主,实现了民意的汇总、民智的汇集、民力的汇聚。一份份文件,从酝酿到出台,一遍遍征集意见,一遍遍修改,再到审议表决,处处体现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的窗口期,人民美术网联...

    27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面对眼盲——谜一般的苏菲·卡尔将目光投向不假矫饰的情感[图文]
    面对眼盲——谜一般的苏菲·卡尔将目光投向不假矫饰的情感[图文]

    在本届上海双年展,苏菲·卡尔(SophieCalle)的作品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苏菲·卡尔总是这样,想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清。结合了文本和摄影的《最后影像》(DernièreImage,2010)是她在伊斯坦布尔创作的,她在那里和一些突然失去视力的盲人见面,请他们描述自己最后的记忆。《看海》(Voirla...

    31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风雨鸡鸣》对比赏析[图文]
    《风雨鸡鸣》对比赏析[图文]

    王虔忱仿《风雨鸡鸣》河北定州段红娟《风雨鸡鸣》是徐悲鸿的名作,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76.6厘米,画左上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丁丑始春,悲鸿怀人之作,桂林”。题诗出自《诗经·郑风》风雨篇的第三段,诗的大意是:凄风凉雨阴沉沉的天,鸡叫声声盼黎明,见到我的亲人了,怎不叫我喜在心?徐悲鸿名作《风雨鸡鸣》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

    193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罗顺祥[图文]
    中国艺术人物专题报道——罗顺祥[图文]

    罗顺祥,四川彭州人,出生于1945年。现为四川省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美术教师、中国领导干部网书画研究院会员。自幼喜爱写写画画,但是无奈幼时家中贫困,只能自己拿着石头在土地上画、拿着木炭在墙上画。从幼时的几岁到现在,还在一直写写画画,从喜爱到了现在的热爱、习惯、生命中的一部分!16岁时,为了生存,罗顺祥开始学习服装的裁剪。在裁缝手艺上也是小有成就,有了自己的小创新。裁缝这个工作,一做就...

    189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陈洪:剪不断的三峡情缘[图文]
    陈洪:剪不断的三峡情缘[图文]

    陈洪“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起三峡,总让人想起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三峡的自然景色也会如画卷般在人们脑海中欢快地展开。品读陈洪的绘画作品,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他的作品中,三峡就像是一幅幅变幻无穷的精美画卷,晨昏之变、烟雨奇幻,云卷云舒和仰俯之间的分秒变幻,在画家的笔下被展示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陈洪:剪不断的三峡情缘《紫...

    130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带你看看世界著名博物馆[图文]
    带你看看世界著名博物馆[图文]

    大英博物馆中国厅实习生 叶雨婷整理英国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第一座对民众开放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馆藏丰富,单亚洲藏品就囊括了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波斯及南亚和东南亚等地的艺术品。中国的收藏品中以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引人注目。博物馆建立之初正赶上英国崛起为“日不落帝国”,英国人借着军事实力从包括希腊、埃及、中国等许多国家搜集了...

    25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管窥格鲁吉亚等外高加索三国的现当代艺术[图文]
    管窥格鲁吉亚等外高加索三国的现当代艺术[图文]

    就大部分人而言,对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相对陌生,也鲜少踏足,对于这三国的历史与文化艺术更知之甚少。本文作者在为期两月对三国的探访中,深入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从贯穿二十世纪的、以绘画为主的现代艺术和当地以多媒介创作的当代艺术家为线索,从他们的作品反观20世纪以来,当地文化与地缘政治,也可以看到艺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发声。一年多前(2019年的6月10日至8月10日),我在外高加索地区做策...

    30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邢庆仁:新写意人物画的代表[图文]
    邢庆仁:新写意人物画的代表[图文]

    北国风光252厘米×193厘米2012年29岁时的邢庆仁就以一幅《玫瑰色回忆》摘得了第七届全国美展的金奖,这是公认的中国美术界最高奖项。邢庆仁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艺术执著的探索和追求。在他的艺术道路上,有三个阶段性符号不可忽视: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展览馆、陕西国画院。在西安美术学院,他接受了专业的美术教育,这是他艺术道路的起点;在陕西省展览馆,他开始审视艺术创作,开始思索社会,...

    65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匡伟光:等闲拈出便超然[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匡伟光:等闲拈出便超然[图文]

    匡伟光,别名匡里。毕业于哈尔滨学院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黑龙江省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文史馆研究员、黑龙江省文联委员、民革黑龙江省委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中山画院院长、民革中央画院理事等职。作品参加2011年“黑土丹青——宋庄国画展”、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90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摄影艺术作品展”;2012年宁波美术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11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石建邦:已故海上书法家任政的任政体[图文]
    石建邦:已故海上书法家任政的任政体[图文]

    任政楷书柳永词(局部)石建邦那天溜达福州路,推开笔墨博物馆的门,看见里面汪经理在埋头布置展品。近前一看,是已故海上书法家任政老先生的作品,不禁勾起我缕缕回忆。淡忘任老已经很久了。虽然我和老先生素无交往,但他算得上是我初窥书法的“启蒙老师”。1980年,那时我刚刚上初二,不知什么因由,并无老师指点,似乎在一夜之间迷上书法,开始在废旧报纸上临摹乱画。记得第一本字帖就是任...

    176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潘天寿:关于构图问题[图文]
    潘天寿:关于构图问题[图文]

    1933年,潘天寿先生为国立杭州艺专(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学生画的课徒稿,现由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文/陈永怡(杭州)潘天寿曾言:“学习中国画,自古以来都是师徒传授加自学”,在古代,老师通过长期的耳提面命、当面示范,将中国画的知识和修为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弟子。近代西方教育体系传入中国后,师徒相授的传统中国画教育方式也随即面临如何适应近代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1924年开始,潘天寿在上海美专教授中...

    35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