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达芬奇手稿制作的坦克模型
艺术家达芬奇同时还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生物学家,在天文、军事、物理、建筑、医学等众多领域都取得过杰出成就。
展览开幕式还没结束,参观达芬奇油画原作《美丽的公主》的观众已经排成了长队——这件采用粉笔与蜡笔交织的画法使人物眼睛部分呈现非同寻常的简单和优雅的作品,成为在北京山水美术馆举办的2018山水美术馆艺术科学国际大展众多展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件。
继“毕加索走进中国——邂逅齐白石”和“复制时代” ——安迪·沃霍尔艺术展之后,作为“山水十年国际大师展计划”的第三次展览, 5月29日至8月28日,由山水文园集团、山水美术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中央美院视觉艺术高精尖中心传统活化项目组主办的本次展览以“创造”为脉络,连接了中国春秋时期的发明家鲁班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发明创造者达芬奇,以东西方人类艺术与科学发展的历史为主题,展示了102件达芬奇有关科技发明的手稿,并将其中50部手稿的设计进行装置还原,包括武器类如大型方形迫击炮发射炮弹、破坏性“圆形多重轰炸机” 、重型车辆,防御系统类如“高山技术”攀登墙壁,发明类如飞行器、滑翔翼等——观众在这场展览中,不仅能看到平面手稿,更能透过装置作品真切感受到全才达芬奇的魅力。
艺术家达芬奇同时还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生物学家,在天文、军事、物理、建筑、医学等众多领域都取得过杰出成就。他曾设计过桥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筑,米兰的护城河就是他设计并监工建造而成的;为了排除泥沙,他曾制定疏通亚诺河的施工计划,亲自主持修建米兰至帕维亚的运河灌溉工程。由他经手建造的一些水库、水闸、拦水坝便利了农田灌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些水利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而鲁班的成就和地位自不言而喻,被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2500多年来,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我们将代表中国‘工匠精神’的鲁班传奇以及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科学天才’达芬奇放在同一个展览中,以预示着未来超越三维现实的当代前沿科技成果进行叙述、陈列、展示,就是想表达‘艺术与科学’本身能够超越种族、语言、时间与空间,在这一点上,东西方呈现方式虽然有异,但本质上不分东西。 ”山水美术馆馆长孙越说。她表示,展览期待打破过去或囿于艺术、历史、或限于设计、视觉、或高冷枯燥、或论调偏颇的局限,而做到既有无限广大的历史观与世界观格局,又能引导人们针对绘画、设计、材料、技法等细节和专题加以关注与讨论。
同时,为了更立体、生动呈现本次展览的主题,策展方利用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铺陈出不同视觉效果,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使东西方2500多年来艺术、建筑、手工艺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呈现在更“真实可感”的情景中,其中包括全息互动揭秘鲁班锁与云梯、 360度呈现抬梁式木架构、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天使报喜》 《维特鲁威人比例研究》 《圣母子与圣安娜》 《抱银鼠的女子》《施洗者圣约翰》等10幅版画构成的版画区等。
艺术与科学从未分家,它们互相依赖,互相攀附着推动人类不断前行,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也在科学技术的创新发明上表现出色。像达芬奇一样跨界艺术科学两大领域而成就卓越的大师在人类历史上不止一人,也不仅仅存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这些天才几乎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悉人体结构,研究土地与海洋,设计过超前的武器、建筑、桥梁甚至玩具,同时不断研发新的绘画材料和技术,大大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在当今时代,我们都能深刻地体会到:缺少核心技术就缺少话语权” ,本展学术顾问、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表示,当代社会的学科分野越来越细化,而反观文艺复兴甚至更为久远的年代,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更为紧密,可能造就全才,进而推动核心技术的发展,“希望观众们来到这里,看懂一些作品——哪怕看懂一件作品,也会有关于‘艺术与科学’的自己的心得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