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荒谬继续逐步成为现实[图文]

时间 : 03-02 投稿人 : 苹儿 点击 :

荒谬继续逐步成为现实 | 美术理论

“如果科技就像是一种毒品(它确实感觉上像一种毒品),那么,到底它的副作用是什么?这个在愉悦和不适之间的边界就是我的新剧集《黑镜子》(BlackMirror)的故事发生的地方。而‘黑镜子’这个名字就像是你可以从每一种平面上发现的那种镜面——在墙上、在桌子上、在你的手掌上的那些冰冷纤薄的电视、显示器或者智能手机的屏幕。”剧集的创始人、编剧、知名英国专栏作家查理·布鲁克曾经这样解释自己的话题之作《黑镜子》。

如今,这部被视为2012年神作的英剧即将在2月回归,和上一季一样,仍然将为观众带来三个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现实中的故事。在日前发布的第二季预告片中,仍然传递出和前一季同样的精神,伴随着那些面对着镜头绽开的笑脸的碎裂,衬托出的是这样一句句子——“经历更多、记住更多、制造更多、玩乐更多、联系更多、更多、更多……你不再是你自己。”日前,已经有英国媒体在媒体场中观看了第二季的第一集,对其评论不俗:“我有幸观看了第二季的第一集,在离开的时候,我的心情是震惊的、印象是深刻的,我对其中透露出来的聪颖感到嫉妒。”

三个新故事

在第一季中,布鲁克就已经设定好了《黑镜子》的故事风格和讲述样式:“每一集都由不同的演员担纲、发生在不同的场景中,甚至在不同的现实中。但是它们都是关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以及假如我们太笨的话,十分钟后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在每一集中,布鲁克都会在一开始抛出一个看似简单而荒谬的问题,剧情随着布鲁克式的逻辑发展,逐渐变得不可收拾,原本的荒谬变成现实,但每一个结果却仍然在合理的范围内。比如,在第一季的第一集中,布鲁克提出的问题就是,首相会不会和一头猪做爱?第二季继续沿用了这样的模式,但就已经公布的故事梗概来看,布鲁克并没有重复他对猪的看重,但相信仍将是重口味。

第二季第一集名为《马上回来》(BeRightBack),问出的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假如你死了,你的社交网络账号会怎么样?”故事发生在一对已经结婚的夫妻身上,丈夫是一个网络狂人,尤其钟爱社交网络。夫妻俩决定搬到一处偏僻之地,丈夫却意外死亡。朋友建议妻子可以在丈夫现存的那些社交网络的资料上继续虚构出一个丈夫来,在妻子对其产生依赖之后,却发现自己居然怀孕了。

第二集名为《沃尔多时刻》(TheWaldoMoment),提出的问题是:“一只玩具熊能不能进议会?”这集讲述一个失意的喜剧演员以为一只滑稽小熊配音谋生,这只小熊却因为伶牙俐齿而大受欢迎,有富商突发奇想请到这只小熊来抨击一位政客,为小熊配音的喜剧演员在政客和小熊的辩论现场当场说出“你比这只玩具熊更假”,视频在网上被疯狂转发。于是,大家开始考虑这只小熊能不能进议会。

第三集《白熊》(WhiteBear)的问题是:“假如有一天你起床后发现自己成为大家的偷窥目标,你会怎么逃脱?”剧集中的主人公一天起来发现自己丧失了记忆,沦为所有人公开偷拍、少数人猎杀的目标,他试图找出造成这一切的源头……

一位老愤青

布鲁克自己在接受采访时说,第二季就像第一季一样,虽然三集的黑色讽刺的调子都如出一辙,但是每一集的类型和拍摄风格都是截然不同的。

用他的话说,第一季的三集“有的是一出政治惊悚剧,有的像奥威尔式的AppleStore,也有的更像一个痛苦地和技术决裂的故事”,“新的一季也是非常不同的——当然,里面没有猪了。当你有了一个孩子以后,你就会花很多时间呆在家里。所以你和大多数人接触的方式,都是通过Tweets或者电邮。而我记得我曾经反复思考——我实际上并没有和这些人讲过话,假如有一天他们都死了而实际上只是一个软件在模拟他们的个性回信会怎么样?我将完全不能分辨。另外一集发生在政治的背景中,而事实上的主角是一个卡通政治家。第三集则将是一个僵尸类型的恐怖故事,但不是僵尸。一个女人醒来发现超过90%的人都像是动物园里的参观者那样看待自己,而自己则成为了那只动物。”

其实早在《黑镜子》之前,查理·布鲁克在英国的纸媒圈、电视圈已经大名鼎鼎,是一位老愤青。这位生于1971年的神人以自己没有大学本科毕业为荣,因为当时修读传媒研究的他,写了一篇以电子游戏为题的论文,而这个题目并不符合当时传媒研究的专业范畴。1990年代中期,布鲁克一边为媒体撰写电子游戏的评论文,一边主持一个名为“恶心笔记”的专栏。他在这个专栏中随意挑衅任何一个给杂志写信的人,甚至独孤求败地开出了50英镑的奖金来找寻最佳来信供其挑衅。此后,布鲁克成为《卫报》等众多知名媒体的专栏作者,同时,他也在BBC等电视台主持科技类、游戏类的节目,并制作动画片。2008年,他为E4频道制作了5集剧集《死亡片场》,在剧中,一个真人秀节目的现场变成了尸横遍野的丧尸之地,只剩下节目的选手和一些工作人员幸存,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小房间里,各种尔虞我诈依次上演。凭借该剧,布鲁克收获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戏剧剧集的提名,而布鲁克本人对于媒体的戒心和嘲讽也在其中显露无遗。

在他自己的社交网站上,布鲁克曾经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在第一季中,似乎有一半的剧情发生在现实和虚构的边缘。而假如第二季的剧情真的成为一种现实,那我们的麻烦就真的大了。”

相关文章

  • 一张2007年银行卡成交价45万[图文]
    一张2007年银行卡成交价45万[图文]

    银行卡收藏热正在兴起  资料图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自称“卡奴”,银行卡也成为收藏宠儿。如果你手中有闲置多年的银行卡,别随便扔掉,没准它的身价还值数百元,一些稀有品种更是千元难求。记者在一家全国较大的银行卡拍卖交易网站看到,有上千万张银行卡在该网站拍卖,其中不少是近两个月集中上架的。这些银行卡被按照发卡银行、发行年份及地域的不同分类拍卖,起拍价从1元到数万元不等,发行时间越早、数量越少的卡片标价越高...

    4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客太行山里刘庚艺术馆[图文]
    客太行山里刘庚艺术馆[图文]

    受刘庚老师邀请,客坐刘庚艺术馆。一路同行的还有韩佩池、杨光永、察一迈、刘海博、许少翁、王子虚、白野夫等诸位老师…刘庚艺术馆座落于巍巍太行山大汉古军寨,一个古老幽静的古村落旁。刚下踏的那一刻,与我心中的世外桃源由此相印。能把艺术馆建在这里,可见刘庚其人也是那样的坚韧挺拔、朴实厚道。在天地之间,独享一份清闲自在,没有喧闹与名利,只有宁静之中那份真诚与自然。诸位老师顿时被山中的真氣所滋养,忘记一路...

    35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鲁本斯之女 卡拉·莎琳那肖像[图文]
    鲁本斯之女 卡拉·莎琳那肖像[图文]

    彼得‧保罗‧鲁本斯爵士(席根 1577-1640 安特卫普)《魯本斯之女, 卡拉·莎琳那肖像》油彩 木板36.2 x 26.4 cm.估价:英镑 3,000,000 - 5,000,000将于7月5日佳士得伦敦古典大师晚间拍卖上呈献将于7月5日在佳士得伦敦古典大师晚间拍卖上瞩目登场的《鲁本斯之女, 卡拉·莎琳那肖像》是少数现存的彼得‧保罗‧鲁本斯爵士(Peter Paul Ruben...

    117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黄宾虹:厚积薄发创新模式[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黄宾虹:厚积薄发创新模式[图文]

    《中国画家研究》这套丛书,既是研究画家的理论文集,又是图文并茂的画集,分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综合卷、纪实卷等。在这些研究文章中,作者以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切入研究对象,既有对画家群体的考察,还有对当前画坛走势的关注,以及对全国性各类美术活动的报道等。丛书以中国画入题,涵括了油画、版画、雕塑、水粉画、水彩画,以及工艺美术和书法等,每篇文稿都配有多幅精美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

    152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元代瓷器墨书所反映的称谓文化(提)[图文]
    元代瓷器墨书所反映的称谓文化(提)[图文]

    图1——“奴”、“孙”、“驴”、“歹”等墨书并非蔑视含义元代瓷器墨书所反映的称谓文化(上)北京李旭当今出土的元代瓷器标本之中,有些带有墨书的题记。这些墨书文字的内容涵盖人名、年号、馆肆、店铺、吉语、图案、八思巴文、八思巴文加汉字、画押、绰号等等。其中,人名绰号类的墨书,...

    196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古典大师”回归?“入侵”当代艺术市场?[图文]
    “古典大师”回归?“入侵”当代艺术市场?[图文]

    Saint Margaret andSaintElizabethpresentingadonor,possiblyfromthe churchofSaintPeter,Cologne,c. 1525–30.Courtesy ofLuhringAugustineandSam Fogg.你若沿着纽约切尔西的西24街前行,不仅可以一睹 T.J. 威尔考克斯(T.J. Wilcox)的录像...

    16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罗工柳:一生致力油画的民族精神[图文]
    罗工柳:一生致力油画的民族精神[图文]

    罗工柳在1951年完成了名作《地道战》,虽然技法上没有太多西洋油画的经验,但极具“本土气息”。罗工柳是我国老一辈威望很高,成就很大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我都曾在北京的美术馆见过他。当他知道我也是广东人之后,他会特别问起广东的情况,让我倍感亲切。在多次交流中,他都强调,虽然他们那一辈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一定成就,但更寄希望于青年一代。他有一句让我尤为深刻:“我一生就是...

    127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评论:有些展览二三十年前是先锋 放到现在则滞后[图文]
    评论:有些展览二三十年前是先锋 放到现在则滞后[图文]

    毕加索 在安提比斯夜钓 油画 1939年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有些展览,如果放在二三十年前是有意义的,放现在则沦为滞后的先锋。一直保持作品本身品质的杜尚才是真正的观念艺术大师,百年之后,现在直面他的现成品,依然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这几年,把杜尚、博伊斯挂在嘴边是艺术粉丝圈的新时髦。热衷于当代艺术的人许多是这几年才开始追逐欧美当代艺术,他们以前崇拜的是国内当代艺术明星艺术家。在各类当代展览的氛...

    173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了庐:关于中国画的经典意识与大气正气清气[图文]
    了庐:关于中国画的经典意识与大气正气清气[图文]

    齐白石山水画处于隐居状态的知名画家了庐早年以其简笔画作声名远播,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画理论上的梳理。对于中国画的传承,他认为,弘扬民族文化一定要有经典意识,艺术家的作品,一定要力求大气、正气、清气、雅气,大气不雅就成了霸气,正气不雅就不成匠气,清气不雅就成了穷酸气。弘扬民族文化一定要有经典意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尤其是作为冠以国名的中国画,画家笔下的一点一划更要有经典意识。...

    183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陈晓峰:郭海平的“病”[图文]
    陈晓峰:郭海平的“病”[图文]

    郭海平-行为作品-看“病”-2005郭海平称得上中国第一个真正以“病”为媒介的艺术家,而把“病”做成他提示社会反思的艺术重要标签,也显示了艺术介入社会的强大新能量。他是要走到社会面漩涡里的那种艺术家,他不停添加燃料直至问题爆炸。他一方面撰文批判艺术精神的自我放逐,另一方面深入精神病院腹地,四处挑起关联艺术的公共话题。在个体的病上和社会的大病都有切肤之痛的他,这些年就像一个善于作战的战士,以伤城南...

    66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线上拍卖 新兴门类成拍卖新趋势[图文]
    线上拍卖 新兴门类成拍卖新趋势[图文]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20年全国十二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评述》介绍,去年以包括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华艺国际(北京)、西泠拍卖、北京荣宝、中贸圣佳等在内的12家公司为样本,通过对其春秋两季大拍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反映出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基本趋势:文物艺术品线上拍卖业态形成,新兴门类呈现多元化发展。根据评述披露的信息显示,自去年春季起因受疫情影响,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呈现下降态势。...

    37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图文]
    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图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全民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日下一个名词“紫砂文化”在越来越多地被各大媒体、业界内外频繁提起。与在不同场合被提起的高频率、大范围相比,与这个名词被各界人士的耳熟能详相比,这个名词的真正含义,作为一个专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缺少厘清。同时,又有另一个名词,多次被业内人士说起—“文化紫砂”。那么,“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这二者在各自的概念表述中有哪些差异,二者的关...

    144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魏晋风度 为何古人都爱画高士图[图文]
    魏晋风度 为何古人都爱画高士图[图文]

    梁楷 《泼墨仙人图》 轴纸本 水墨 48.7×27.7cm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崇尚“士”文化,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士”文化的成熟,在绘画尤其是人物画方面的突出体现,就是高士绘画的形成。所谓高士,盖指博学多才、品行高尚、超脱世俗之人,多指隐居山野田园之雅士。在读书求仕的时代,高士的归隐与逸致,开拓了中国山林文化、田园文化,对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

    176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中国大芬油画村牵手互联网 艺术与市场精准对接[图文]
    中国大芬油画村牵手互联网 艺术与市场精准对接[图文]

    大芬油画村将迎华丽蝶变如今,走进大芬油画村,能看到不少画廊的员工都在熟练而又繁忙地打包、装箱,一车又一车的货柜不断驶离油画村。近两年,实体经济普遍反映日子难过,但大芬油画村不少经营者都称未受大的影响,“这两年业务量都很不错。”原来,这些订单大多来自互联网。近年来,除了原创势力日益崛起外,大芬油画村还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打造成龙岗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推动“大芬原创”进一步走向世界。同...

    33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不知中国画理 无以言中国园林[图文]
    不知中国画理 无以言中国园林[图文]

    知名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1918-2000)曾说,中国园林是文人园,实基于“文”。这位并非科班出身的园林大家,将文学书画与园林融会贯通,走出一条饱含中国人文情怀的园林之路。2018年是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的《中国艺术》杂志八月刊前不久以封面形式刊发了纪念陈从周先生专题,“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获授权特刊载其中的陈从周先生弟子、《陈从周传》...

    73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