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何多苓:我作品的主题一直都蕴含了自然的精神[图文]

时间 : 03-02 投稿人 : 雯雯 点击 :

何多苓:我作品的主题一直都蕴含了自然的精神 | 艺术市场

记者:何老师今年在上海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士者如斯”个人展,其中有很多您以前的作品,对于展览,您有何感受?

何:其实很多作品画完就拿去展览了,我就再也没看过了,甚至有的是几十年前的作品。

记者:再次看到多年前的作品,肯定有不同感受吧。

何:嗯,有些觉得很好。其实我对过去的作品不是很迷恋,过去的就过去了,我喜欢站在一个不是我自己的角度,从比较客观的角度来评价作品。

记者:这个巡回展,您觉得展览的收获在哪里?

何:展览中间有一种存在感,同时也是回顾、梳理我过去到现在的绘画发展,包括自己的得失。展览对于观众来说,就可能会思考这个艺术家画了30多年画,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出现了什么新的东西?今天为什么变化?有何扬弃、继承和发展。基本上通过这个展览上能看的出来。

记者:您在创作中比较注重人的精神性状态把握,创作的初衷来自于那些方面?

何:我的作品从八十年代到现在都是一个主题,就是你说的人的精神。把它扩大一点说就是自然的精神,是跟我们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因为人从属于自然,我就比较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前我下乡画的作品基本以那里为背景,画的一些作品都是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的,而不是民俗、民族的形象本身。我是利用他们作为一种符号存在及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里画出自然的精神、人文的精神、天人合一的精神以及他们相互间体现出的种种矛盾,再通过一种视觉语言来加以表达。包括现在的画,虽然画法变了,背景变了,人物也变了,但整个这种精神还是存在于我的画面上的。我想从人的精神状态扩大到整个自然界精神的对比,在我的画面表现上始终算是一个核心吧。

记者:听说何老师您也在研究诗歌?

何:不是研究,是很感兴趣。八十年代我读了很多诗歌,比如现代派诗歌、古典诗歌,基本上完成了一个阅读量,把波德莱尔、蓝波、魏尔伦到现在的后现代诗歌我都看了。我觉的对诗歌的阅读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八十年代的一些作品就是直接根据诗歌来画的。虽然后来没那么做了,但我觉得诗歌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中国古典诗歌我也看得比较多,它们对我创作的影响是一直存在的,起到了一定作用。

记者:您所有的作品好像都包含了“诗情画意”。

何:对,这个是摆脱不了的,可能跟我的个人性格、人生阅历、艺术道路及对诗歌的阅读等有关系。我把作品看做是一个画面具有视觉张力,但画面之外隐含着一种潜在的东西,比如某种诗意、某种文学性、某种人生暗示在里面。另一点诗歌不像小说能准确的表达情感,它有一个晦涩的含义在里面,而人们对这种含义的理解是多重的、多意的,任何一个观众都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个人的结论。一个画面包含有故事,这个故事是不为人知的,可能连我自己都搞不清楚,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作品要有隐晦的东西,有故事和情节在里面,它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概念。而注重画面之外的东西,这也是绘画语言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好的状态。

记者:何老师您每天的工作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何:其实我的生活很单一,因为晚上睡觉很晚,所以一般上午睡懒觉,下午开始工作。我蓝顶的工作室现在快成了公共空间了,每天来往的人很多,也习惯了这种在跟不同人接触交流中自己画画。

记者:会不会影响到您的创作状态?

何:当然会有些影响,不过它也分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其实有人跟我聊天的时候我画画还更紧一点,自己画的时候,会经常停下来看很久。我如果不是在构思和起稿的阶段,创作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工作流程,手像在自动画一样,就在画的过程中成了习惯。所以这种干扰就不像你们写文章那么严重,写东西是绝对不能被干扰的,而画画还行。反正我现在也习惯这种状态了,否则就没法画画了。

记者:作为来成都最早的一批艺术家,您觉得成都现在的艺术状态、氛围怎么样?

何:我觉得现在成都的艺术状态越来越好了。因为画家越来越多,这就说明成都的艺术生态意识非常好。现在以蓝顶这个艺术基地为核心,很多年轻艺术家也都聚集到了这里,也吸引了不少外地艺术家的到来。目前成都的学术气氛和生活状态恰到好处,它不像北京一样那么纷繁、压力那么大、那么多人和那么多展览,成都一般都是周末才有展览,平时大家都安心的工作、画画,周末再交流一下。

成都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生活比较舒适,能待得住,生活比较随性,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干扰也比较少。大家和睦相处,竞争不那么激烈,所以这个地方能够聚集这么多艺术家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记者:近几年艺术市场的状态不是很好,但也让许多艺术家有了更多思考,你怎么看这种情形?

何:我觉得艺术家还是不能太浮躁,青年艺术家也需要时间沉下来思索一下。

记者:从您的艺术经历来看,对青年艺术家有哪些善意的忠告和建议?

何:虽然我们经历不一样,但我们面临的问题基本上还是一样的。但现在青年艺术家面临的问题要多一些,比如如何与画廊和市场打交道等,这种经验我们以前也没有。但是我觉得作为艺术家,还是应该把生活单纯化,坚持自己内心的东西,比如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追求,还是要以自己为主。所以只有诚实的表现自己的内心和对艺术的看法,才能够把自己的艺术价值呈现出来给大家看。这个是一目了然的事情,通过作品能看得出来。

还有一点,研究潮流、关注潮流与跟随潮流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不要太跟风化,看到现在很热门的东西就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一种潮流的出现有它一定的时代背景,不是在每个时代都适用的。现代的生活节奏这么快,也许几年内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年轻的时代还是要沉得住气,潜心的去创作。大家都经历过年轻的时代,实际上我们的艺术岁月都差不多,你可利用的也差不多,勤奋的工作,尊重自己内心的召唤,不要把自己隔绝起来,研究整个艺术潮流的变化,但是也不要盲目的跟随,在这个纷繁的艺术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是很重要的。现在艺术流派那么多,艺术上可选的路子已经很窄了,所以能寻找适合自己的一个路子这是每个艺术家都要面对的问题。这个也是每个艺术家经常要考虑的。

记者:其实就是重在坚持自己。

何:我觉得成都的艺术家他们都很勤奋,生活再艰苦他们也能把自己置于很专业的状态。

记者:我发现画画的时候,您很注重记者写生的概念,写生对于艺术家意味着什么?

何:我记者写生画了很多,但现在写生很多年都没人做了。大部分人都喜欢用照片,当然照片有它的好处,可以很冷静的独自思考,不受对象的干扰,照片也可以通过电脑处理,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更符合自己的意图,这可能是最主要的方面。至于写生,因为人类自从画画以来都是通过写生来观察和创作的,直到照相机的产生以后照片才被利用。实际上,写生更符合人类本能的行为,用肉眼的观察通过大脑的思考再用手表现出来,这几个过程是从古人到现代人所有能力中很可贵的一种技能,有兴趣的就可以这样做下去。我在写生的时候,就像古人面对大自然一样,很单纯的把我看到的东西经过我的思考表达出来。这个跟照相机、电脑的流程又有不同,当然没有它们准确,但更主观一些,人的因素也更多一些,所以我觉得写生这个技能不要丢掉,还是有用的。

记者:最近看到一些艺术家对写生又产生重新的思考,也算是个好事情了吧。

何:现在大家都在考虑这些问题,我的学生俞佳今年在西安刚搞了一个个展,全部都是写生的作品。现在大家都缺少写生的概念,其实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讲,刚开始的时候写生是很有作用的。有的东西只有在直面自然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

记者:目前当代艺术门类繁多,绘画已经不是艺术唯一的表现方式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何:当代艺术有那么多的表现门类是很正常的,现在人的视野、思考的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大,加上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后肯定会出现更多新的表现形式,这个事情是非常好也是必然的。绘画在艺术门类里以后可能不会占很大的方面,那都是正常的,但对于我来说我就是喜欢绘画,所以我只会欣赏其他形式,而不会去做。

记者:那么您觉得绘画与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在哪里?

何:比如影像就是客观记录流动的过程,然后加上作者的思考和处理,它是一个流动时间的记录。绘画是凝固时间的记录,它把所有的时间,包括你画的时间、考虑的时间、还有你所要表达东西的时间的跨度凝固在一点来表现。这一点上它与电影形式比较有一定的弱点,就是不能表现过程、时间的流动。绘画是固定的永远看到这一点,恰恰这个弱势也是绘画的优势,它能固定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是通过画家处理的,假如这个画家是个很好的画家的话,那么这一点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它是一个时空的凝固点,时间和空间的组合。绘画的凝固性和不流动的画面是它的优势,是别的艺术门类所没有的,一张画放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后,其他人依然能看到画家所表现的这个凝固点。

记者:作品能够长期保存也是一个材料应用的问题,对技法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您如何看待油画的技法和材料问题?

何:你说的很对,作品的长期保存跟使用的技法和材料有关。以前是没有条件,好的材料也不是很容易得到。现在很多人也开始注意这些材料的使用,如何有利于以后画面的保持。我认识一个青年艺术家就很重视这个方面,而且现在的材料越来越好,更有利于以后长久的保存。对于西方传统的油画技法来讲,当然保存是油画的基础核心,是精髓部分。而作为中国艺术家对油画的学习,也是从西方传统中吸取经验的同时也结合了一些国画的技法,创造了一些新的油画技法,有的甚至超越了学院的那些油画技法。当然这不是说用油画材料画国画的形式那么简单,水墨有它自身的特点,用油画的表现力是达不到的,它是吸取了中国水墨画的精神、文人画的精神及一些东方思想的融入。所以说中国的艺术家对油画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

记者:关于“问道”:马一平艺术教育50年师生同仁作品展这个展览,从您个人作为马老师学生的角度怎么看这样一个展览?

何:我觉得马老师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这个展览有可能变成一个当代艺术的盛会。从最初想象的是马老师的一个艺术回顾展,从50多个人扩展到70多个人,人数可能还要扩大,而且文献资料准备的很充分,我想这个展览一定是一个很重大的活动。

马老师不仅是一个艺术家,而且是一个教育家,他的作品画的很好,但并不是完全通过作品来展现出来,而是通过他的教育来展示自我。学生像第一批的王龙生等,我是77级第二批的,还有川美77、78级几届的许多有为艺术家,一直到像何千里、曾扑等80后的这些年轻的学生,都是马老师几十年的教学人群,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所以我想这个展览可能会是一个很壮观的盛会,到时肯定也会出现一些动人的场面,这个展览我们大家都在期待。

记者:您对参与的展览是如何选择的,近期有什么展览的计划?

何:好的展览我一般都会参加,除非特殊原因。当然大部分都是被邀请出席参与展览。展览计划方面,近期有跟学生的一些群展,明年在北京我和肖克刚有个联展(双个展)。明年的展览可能会比较多,因为明年还有成都双年展等。

记者:非常感谢何老师接受我们的专访,希望以后您能带给大家更多优秀的作品,也祝您身体健康,再次感谢。

何多苓:我作品的主题一直都蕴含了自然的精神 | 艺术市场

何多苓兔子奥菲利亚200cmX150cm2010

何多苓:我作品的主题一直都蕴含了自然的精神 | 艺术市场

何多苓兔子下山200cmX150cm2010

何多苓:我作品的主题一直都蕴含了自然的精神 | 艺术市场

野园200x1502010

相关文章

  • 窦世魁:寄情豪端写春秋[图文]
    窦世魁:寄情豪端写春秋[图文]

    窦世魁,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号岩松斋主,1942年生于青岛。荣获中国文联百杰画家称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届东方艺术展唯一特邀画家。历任青岛市书画研究院院长、青岛美协副主席、顾问、《中国艺术家》杂志顾问、《中国书画家》杂志社委、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翰青画院(香港)名誉院长等。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窦世魁擅长中国画...

    78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从“最后的文玩”到文房收藏的新秀[图文]
    从“最后的文玩”到文房收藏的新秀[图文]

    清乾隆“御题泽古怡情”描金双龙长方墨盒,中国嘉德拍卖成交价224万元说起“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人们广为熟知,而刻铜文房对一些人来说,却鲜有知晓。其中,集书画艺术与雕刻艺术于一身的铜墨盒,享有“最后的文玩”之称,在历史上曾经备受青睐。铜墨盒盛行于清中晚期,清末震钧《天咫偶闻》载:“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玩,不逾十金,贾人亦绝不识。士夫案头,墨盒之外,石砚寥寥。”铜墨盒所受青睐的程度由此可见...

    158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流光溢彩》书写新时代奋斗华章 |温雄飞
    《流光溢彩》书写新时代奋斗华章 |温雄飞

    温雄飞、男、1954年10月出生,内蒙古包头市人,现居住北京市丰台区兴景路299号院。曾任中国建设银行包头分行办公室主任。2015年5月其油画作品《驰骋江南--新四军骑兵团》入选“铁的新四军--美术经典作品展”并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获中国美术家协会铜奖。随后又在南京、合肥、上海、杭州、澳门等地巡回展出。2017年8月油画《彩色的草原》《彩蝶》在中国油画院展出。2017年12月油画《余晖下的铁道...

    89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2015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销售强劲获参展画廊好评[图文]
    2015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销售强劲获参展画廊好评[图文]

    2015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画廊荟萃展区首度于三月举行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艺廊、私人收藏家及艺术机构,其中不少更是首次参与。第三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已于3月17日圆满结束,来自东西方的参展艺廊频频报捷,销售成绩理想,成交类别涵盖不同市场。经过数年来的努力,三月的展期进一步确立了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作为亚洲国际艺坛盛事的重要地位,亦同时标志巴塞尔艺术展新亚洲总监黄雅君(Adelin...

    173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法华镂空人物瓶赏析(图)
    法华镂空人物瓶赏析(图)

    法花镂空人物瓶带釉的瓷器大家见得很多,像珐琅器、七宝烧,还有青瓷、白瓷、青花瓷等,数不胜数,但带釉的陶器你见过多少?尤其是汉代以后,随着精细度更高、图案更精美的瓷器取代粗糙的陶器以后,就更加少见了。但少见并不是没有,像法花,就是其中很美丽的一种。法花,是上釉的陶器,它的釉和瓷器上的釉是相同的,只不过坯胎有所区别。笔者在藏友孙先生家见到的这个法花镂空人物瓶就可以称得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该瓶直...

    195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浅析谭昌镕花鸟画的情感表达[图文]
    浅析谭昌镕花鸟画的情感表达[图文]

    艺术简介:谭昌镕,1933年生于四川成都,斋号:没名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艺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中国画研究会会长。谭昌镕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画家,其绘画作品立足于传统,又展现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特别是花鸟画作品,善于抓住主体特征,画面生动,体现出万物有灵之美,从其作品中能够感受到画家内心对于花鸟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于自然的欣赏喜爱。谭...

    157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陆小曼没完成的画,AI在乐震文的“指导”下画完了,你看怎么样?[图文]
    陆小曼没完成的画,AI在乐震文的“指导”下画完了,你看怎么样?[图文]

    计算机AI下棋了得,在棋类运动上完胜所有人类世界冠军,那它作画又如何?朵云轩集团联合百度公司前天下午在沪呈现一张特殊的画作,这是百度人工智能AI“学习”民国才女陆小曼的笔法后“创作”的山水画。接受AI挑战的海派名家乐震文,受邀续画了陆小曼同名未尽稿《夏日山居图》,两张画作同展一处并作为同一标的进行拍卖——这是朵云轩30年拍卖历史上未见未闻的新鲜事。图说:乐震文完成稿(左)、陆小曼未尽稿(中)、百度...

    160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读晨晓画作有感:纯粹的绘画者[图文]
    读晨晓画作有感:纯粹的绘画者[图文]

    晨晓画作《中国印象(二)》纯粹的绘画者——读晨晓画作有感文/本刊记者吕佳静今年夏季,炎热似火。在798艺术区,我再次见到了新西兰华裔艺术家晨晓。拿着他新出的画册,我已经完全被他后期所作的几张描绘中国城市的画作吸引住了。他介绍说,归国后,看到中国的城市,看到这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如此之大的变化,“一种莫名的感受,急切地想表达出来,”正是如此,他在...

    45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梳理僧六舟的金石世界[图文]
    梳理僧六舟的金石世界[图文]

    六舟上人是位非常有趣的人。有清一代,如此入世的出家人,恐无出其右者。身为僧侣,却谨遵经世致用之道;又为学者,不讳四处谋生;学富五车,但喜标榜孩童游戏。当然,终其一生,虽从未见他谈及玄奥的禅理,却也一直踏踏实实地为寺院做着足传后世的事业。观其学风,六舟非宗行脚取经的法显和玄奘,而崇山林访碑的顾炎武和黄易之辈。实地访碑、亲手椎拓,与现代考古学及文物保护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六舟拓《百岁图》 浙江省博物...

    84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朱良志:中国艺术的“不作时史”问题[图文]
    朱良志:中国艺术的“不作时史”问题[图文]

    作者 朱良志中国传统艺术在唐宋以来出现一种思想观念:真正的艺术创造,不是追逐时尚潮流,而要与这种潮流保持一定距离。艺术家应是冷静的思考者,而不是追赶热流的弄潮儿。“不作时史”便是在这一过程中凝结的重要观点。强调“不作时史”的中国艺术,不是否定历史,而是带有突出的反思性特征。就“书写的历史”来说,它要挣脱知识和权威等束缚;就历史现象来说,它更要透过时间过程中呈现的表象,发掘人内在生命的力量。“...

    24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画中之道:品味王家训的笔墨情境[图文]
    画中之道:品味王家训的笔墨情境[图文]

    王家训王家训的画是有感而发,为情而作的。其创作状态,物我两忘,激情喷发不可遏,故其作品气韵生动,神采斐然。他追求的是更为个性化的精神世界,吞吐八荒。而他在艺术手法上的突出表现,则是造型准确,意境高雅。王家训的画透着胆魄、才情和鲜活气息,给人以震动、启迪和思考。细致的笔触让人能感受到他作画时的专注,而绝不空洞概念化的布局,则使画面清雅、别具风神。屐底人间万斛尘 回首童事在眼前 69×69 纸本...

    79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图文]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图文]

    1、傅抱石郭沫若《无限风光在险峰》【赏析】此幅构图简洁有力,笔触雄劲生动,多层次的烘染使画面浑然一体。整幅章法新颖,构思独特,笔墨洗练,落款潇洒飘逸。傅抱石以其大胆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地表现出毛泽东诗中的气度和胸襟。“无限风光在险峰”不仅是一种风景,而且是一种人生哲学的写照。2、董寿平《红梅》【赏析】董寿平擅画梅竹,朱砂红梅堪称绝技。画梅繁中有简、简中有繁、繁而不乱、...

    127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壶韵茶味——温红远壶艺印象[图文]
    壶韵茶味——温红远壶艺印象[图文]

    温红远近影饮茶,又不仅是饮茶。茶之道,千百年来兴盛至今,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茶,就有饮茶之器,而最与饮茶相配的当数陶瓷。茶与瓷,这两种在西方人的观念里能代表中国的事物,冥冥之中完美契合。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钧瓷与茶的结合,历史并不算悠久。但作为中国陶瓷之林中的明珠,钧瓷在走入现代人生活的过程...

    13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20年特别推荐最具收藏潜力的艺术名家——苏业兴[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最具收藏潜力的艺术名家——苏业兴[图文]

    名家简介苏业兴辽宁海城人,1942年生,酷爱绘画、人物、山水、花鸟都在钻研探索之中,墨竹画,师承当代板桥梁文敏大师,《国画百美图》专集2000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有的获奖或被收藏。作品及传略入编《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书画艺术名人》、《世界名人录》等几十部典籍。被授予"世界书画艺术名人"、"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中日文化交流特使"等荣誉称号"、被聘为新加...

    44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翟原良、溥石[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翟原良、溥石[图文]

    (左)溥石(右)翟原良翟原良原名翟爱明、又名月石、三桥、是非、梓余居士等。1960年4月29日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出任北京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书画鉴定顾问等。自幼受祖父熏陶酷爱书画,70年代初师从张伯驹、关松房先生学习书画,幼年时曾获全国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并涉足油画版画水彩画。八十年代进入北京市文物系统,从事书画鉴定及整理工作多年,从师徐邦达、刘九庵、苏庚春等先生,并着力...

    150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