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居正书画作品赏析:心正则笔正,学古不泥古
黄居正书画作品赏析:心正则笔正,学古不泥古
关键词
他是“郑州书家四友”之一/他是省会书画界“商都七子”之一/他擅长书法与戏曲人物创作/他是胃癌术后笔耕不辍年过八旬的老书画家
知道黄居正先生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缘起在朋友家见到一幅先生的书法作品,第一次见到便被深深地吸引、爱不释手,从那时起黄居正这个名字便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但那时先生对于我来说只是个遥不可及的名字,然天地垂怜,在数年之后,我竟然与先生相识并成了忘年之交。何以解释?唯有“缘分”二字!
每次展看黄居正先生的书法作品,都觉得心中有万千感受想要一吐为快,但数次提笔总觉不能表达心中感受之万一。黄居正先生的书法如此吸引我的魅力之源是什么呢?
心正则笔正
他的书法作品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元代学者郝经在其著作《陵川集》中进一步解释了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说,他道:“书法即心法也。故柳公权谓‘心正则笔正',虽一时讽谏,亦书法之本也。苟其人品凡下,颇斜侧媚,纵其书工,其心中蕴藏者亦不能掩,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也。”这其实谈到的就是人品与书品的关系。黄居正先生的书法之所以感人,与其人品高洁有很大的关系。黄居正先生任职省会文化单位领导多年,扶持了一大批文化青年,有许多年青艺术家经先生之手走出了河南,走向全国。但在先生任职的时候却从没有为自己谋名谋利,大家甚至不知道他是一位科班出身的书法家、画家。直到其卸任之后,花甲之年才书名渐隆。这与当下一些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高下不比可知。
世界上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来到中原,由于工作的原因,一头扎入群众文化普及工作中去,无怨无悔。即使到了郑州画院,他也以培养青年人才为己任,甘为铺路石。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尽管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艺术实践、探索,但却很少在展览中见到他的作品,我曾很奇怪地问他,他说:“多给有才华的年轻人一些机会吧!”这与当下,大小展览,不管水平高低尽为文化部门头面人物的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甘为孺子牛的几十年里,先生为郑州文化、艺术的走出去请进来奔忙操劳。在这期间随着眼界的开阔,他的艺术积累在一天天增高,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以权谋私,淡然处世,高洁的人品使得黄居正先生的书法作品散发着人性的光芒。魅力由内生发,水到渠成啊!
学古而不泥古
让他的艺术创作进入自由王国
黄居正先生出生于华山脚下,求学于西安美术学院,工作生活于中原大地,厚重的文化积淀,严格的科班训练为先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生习书,从先秦入手,甲骨、大篆、小篆俱得其奥妙。继而从汉之气厚到晋之风度、唐之法严、明清之个性张扬均涉猎尤深。在遍习诸家的过程中,先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把大部分精力用到了对黄庭坚和于右任的学习上,且数年不辍,心追手摹、得意忘形。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云: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曰“九势”,卫桓曰“书势”,羲之曰“笔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黄居正先生中学阶段即受到老师的严格素描训练,进入西安美术学院后更是打下了坚实的造型能力,工作后,从他积累下数十本素描,我们可以看出先生在造型上的努力。这些绘画上的学习都深深地补益于他的书法创作。深厚的绘画造型能力使得黄居正先生在书法研究上可以更轻松地抓住某个碑帖的形质进而抓住精神实质。先生不为成法所拘,学古而不泥古,他大胆废除传统的执笔方法,而代以更适合自己习惯的执笔法,这种掂着笔端的独特的执笔方法曾引起过一些书家的异议,而黄居正先生淡然处之,他说:“这样执笔,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视野更开阔,行笔更流畅”,事实也是这样。
年近古稀之年,居正先生受到了病魔的侵袭,最终他战胜了病魔获得了胜利。走出病房的居正先生迎来了艺术创作上的又一个春天,他的艺术创作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他创作的作品与病前作品相比较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加舒展,丰富,作品透露出更加浓厚的静气、大气、文人气。我们看他的书法作品更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其中线条丰富的变化,章法布局的跌宕起伏,墨色的浓淡干湿。观字如画、观之如饮美酒、观之如听音乐,意境深远,发人深省。
他说:艺术家负有重要的社会使命
传播真、善、美
黄居正先生喜欢黄庭坚、于右任除艺术感染、个性使然外,盖因黄居正先生与二者一样,心地纯正,童心不泯。我曾数次观黄居正先生创作,每每写到得意处,先生开心盈面,宛若孩童。行笔如行云流水、气畅神闲,酣畅淋漓。写者过瘾,观者更过瘾。元代学者杜本在《论书》中道:“夫兵无常态,字无常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倘悟其机,则纵横皆成意象矣。”以此语可解释黄居正先生的书法魅力矣!
艺术上的成功并没使黄居正先生有任何改变。我们依然可以经常在各种慈善场合、公益活动现场见到他的身影。回报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是黄居正先生艺术创作之余最热心的事。他说:“艺术家负有重要的社会使命,传播真、善、美。影响别人要从自己做起。”于是就有了无偿为下岗职工写字助其子女上学、为灾区义捐、为慈善义卖的一幕幕艺林佳话。扬子曰:“书,心画也;言,心声也。声画形,则君子小人见矣。”爱心,是黄居正先生书法魅力的另一源泉。
一个具有正心、童心、爱心的艺术家写出感人的艺术作品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吗?从黄居正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读到了“美”,从黄居正先生的身上我们读到了“善”、读到了“爱”。
如今已近耄耋之年的黄居正先生身健气畅,艺术已至化境。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的创作激情澎湃,八尺、丈二、丈六等巨幅书法佳作不断问世,精彩纷呈。作为晚辈除了钦佩,还是钦佩。真心祝愿黄居正先生健康长寿、艺术长青!
(作者系河南电视台《艺术空间》栏目编导)
名家点评
◆李刚田(《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中国书协理事、河南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居正同志在用笔、结体、章法形式以及用墨韵味中潜心探求,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表现方式。其用笔,采用长峰羊毫,又高执笔管上端,以求笔意灵动,气势开阔;其用墨,参以绘画功底,求“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之妙,极尽变化以求线条丰富的表现力。
◆徐恩存(《中国美术》主编、中国著名的美术评论家)
黄居正先生的书法自成一格,质朴端严,飘逸灵动,像挥戈的勇士,骑着战马驰骋在黄土地上。
◆翟本宽(郑州大学教授、郑州大学书画研究院院长)
居正先生近年来对“鸡”、“马”、“荷”、“梅花”等少字书法进行了探索。他所创作的这类作品,并非有意标新立异,而是他综合知识的积淀和艺术修养的结果,客观存在物象的影响启发下的偶然所得,并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稍作夸张和变形,从而得到形神兼备、亦书亦画、书画合一的境界。这就给抽象、刻板的汉字书法赋予了更为生动的内容。
居正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书画合璧作品。他首先以清墨完成书法作品,根据书写的内容,用淡彩绘出与之关联的画,这样就形成了书与画两个层次分明而又水乳交融的完整艺术品。这独具匠心之作,从书来说,增加了画的层次,从画来说强化了书的内容;使人在欣赏书的同时能欣赏画,在欣赏画的基础上加深对书法的理解;从完整艺术品来看,增加了深度和厚度。
◆王振亚(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很多人认为黄居正先生是出手不凡的书法家,岂不知,他的戏剧人物速写和意象书法也堪称一绝。通常情况下,他是对着电视屏幕搞创作,从瞬间而过的人物形态中捕捉素材,个性鲜明的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在他的笔下成为用线条勾出的艺术品,其作品笔意草草然情浓形俏。
凭借着深厚的速写功底,寥寥数笔,让一个个威风凛凛、炯炯有神的“钟馗”跃然纸上。不论艺术品位高低的人,都能从中找到雅俗共赏的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