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细品皇家园林中的瓷之美[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虎儿 点击 :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倾力兴建的大型皇家宫苑,颐和园秉承了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大量汲取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精华,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被视为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丰碑。或许颐和园风光景致太过美轮美奂和名声卓着,而使其园藏文物的价值受到了些许遮蔽和掩盖,以至于颐和园园藏文物的绝代风华似乎还未被世人明了。

多数人提到颐和园文物,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晚清宫廷陈设和生活用品,其实颐和园现藏文物近4万件,年代跨越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文明,囊括了所有中国传世文物门类。在此我们挑选几件精品瓷器作品,来一同感受清朝皇室的收藏品位。

细品皇家园林中的瓷之美 | 陶瓷知识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图1)为元代景德镇制,高33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10厘米。口小而平整,唇边外翻,唇口边沿由于釉料稀薄而微微泛青白色。颈细且上窄下宽,呈喇叭形,颈部有些许窑伤。肩部丰满浑圆,腹部以下逐渐收敛,接近底足处微微外撇,器身有两处明显的接胎痕迹。胎体厚重坚硬,底足内凹呈宽圈足,胎质异常细腻平滑,似传世过程中经过人为的修饰打磨。

梅瓶腹部刻画一条白色蛟龙飞舞其上,四肢奋力舞动追赶一颗游动的火焰宝珠,俗称“赶珠龙纹”。纹饰具有元代龙纹的典型特征,龙首小并微微上仰,张口吐舌,露出利齿。鼻似如意头,下颚飘逸一缕长髯,双角微微后翘。蓝釉点饰的龙眼,怒目穹张,炯炯有神。龙颈曲折细长,一绺长鬃翻飞舞动。龙身纤细修长,刚健彪悍。背鳍呈锯齿状,龙尾似火焰,龙鳞细密,层次分明,肘毛精细卷曲,随风飞扬。龙为三爪,四肢前后伸展,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

细品皇家园林中的瓷之美 | 陶瓷知识

元青白釉划花凤纹玉壶春瓶(图2)高30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9.6厘米。瓶撇口、细颈、溜肩、垂腹,圈足微侈。通体施白釉,颈部饰有弦纹,腹部刻画凤纹,间隙中饰云朵,腹下刻莲瓣纹。整体线条刻划流畅,技法娴熟,形象栩栩如生。

蒙古族统治的元代崇尚白色,但元代初期景德镇并未烧造出成熟的白釉瓷器,而是秉承宋代的烧造技术烧制青白瓷。其釉色青中有白,白中闪青。元人蒋祈在《陶记》中记述“景德镇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这是作者对青白釉瓷器的高度概括和赞美。随着釉料配方的发展,元代中后期景德镇窑工创烧了一种釉色呈卵壳色泽的白釉瓷器,青白釉瓷器逐渐被其所取代。

此器釉色白中微微泛有淡青色,色泽不如典型卵白釉瓷器凝重浑厚,但比常见青白釉瓷器釉色洁白纯正,应为晚期青白釉制品,或青白釉至卵白釉过渡期的产品。

细品皇家园林中的瓷之美 | 陶瓷知识

明洪武釉里红牡丹缠枝花卉纹折沿盘(图3)口径45.5厘米,底径26.4厘米。盘撇口、折沿、弧壁、浅腹、平底、圈足。通体釉里红装饰,折沿处饰卷草纹,内壁为缠枝莲纹,内底为折枝牡丹纹,外壁饰缠枝菊纹和莲瓣纹。沙底,细腻无釉,泛浓重火石红。整体盘形稍有变形,釉里红发色不够鲜艳,色泽呈暗褐色。

此类盘形制为洪武官窑典型器,除釉里红外,尚有青花品种,但从传世品数量来看,以釉里红居多。总体风格上承元代大气磅礴之风,更显古朴粗犷、气势雄浑的特点。如此巨硕的大盘烧造难度很大,存在瑕疵在所难免,尤其是在之前经历过战乱刚刚恢复生产的明代初年,因此即便是进贡宫廷的合格产品中,也往往会出现器型不规整、呈色不够艳丽的现象。

关于此类洪武大盘的制作用途,有学者曾认为其是像元代大盘一样,为迎合阿拉伯民族的饮食习惯,跟与中东伊斯兰地区的贸易来往有关。但是,明初的对外往来并未像元代时那样繁荣,由御窑厂烧造贸易商品似乎很难说通,同时这种大盘更多地收藏于两岸故宫;相反,收藏元代贸易瓷较多的土耳其和伊朗这种藏品并不多。所以笔者认为,洪武大盘应该还是宫廷用瓷,其用途可能与宫廷祭祀等活动有关。

相关文章

  • 现当代瓷器的古风之美[图文]
  • 元代青花釉里红品鉴[图文]
    元代青花釉里红品鉴[图文]

    华夏收藏网讯 我国元代的瓷器,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一个划时代意义。景德镇元青花瓷的精美成熟让人惊叹,元代釉里红伴着元青花瓷也放出异样的光彩。元青花釉里红的存世量稀少,被发现刊载的仅几十件而已。因此,元青花釉里红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它为釉下铜红彩绘,烧成难度大,特殊性强,故而存世量不大。相关资料记载,元代青花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绘画在瓷的胚胎上,盖一层透明石灰质青白釉,高温烧制而成,烧...

    1742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康乾盛世中最昂贵的十件彩瓷国宝[图文]
    康乾盛世中最昂贵的十件彩瓷国宝[图文]

    《故宫十大珍宝瓷》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盛世帝王毕其一生打造的十件稀世国宝,世界罕见;是故宫35万件藏瓷中的彩瓷代表,涵盖了皇家彩瓷多个工艺门类及器型。 清康熙青花花鸟纹鱼尾瓶 珍宝简述: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原物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撇口、粗长颈、弧腹下敛,圈足外撇并有双重台,此类造型是康熙的典型器物,称“鱼尾”。器身通景青花纹饰,颈绘《锦鸡芙蓉图》,腹绘《锦鸡碧桃图》。宋徽...

    62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三羊开泰瓷器收藏鉴赏[图文]
    三羊开泰瓷器收藏鉴赏[图文]

    “三羊开泰”瓷器送走马年,迎来羊年,以羊为主题的收藏品开始在市场上走俏。和马相比,以羊为主题的艺术品相对来说较少,但是一出现基本上就是三只一起出现,寓意为“三羊开泰”。我的家中就收藏了一件三阳开泰为主题的瓷器。这件瓷器上方有三只羊,形态各异,都呈现跳跃的姿势,活灵活现。它们簇拥着一个聚宝盆,有着 “三羊开泰,富贵吉祥”的美好寓意。瓷器本身就有美丽的冰裂纹,加上岁月的侵蚀,冰裂纹已经遍布整个瓷器。整...

    775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图文]
    疑似圆明园虎鎣今在英拍卖 四叹“国宝”回家路[图文]

    清康熙御制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在进行拍卖。中新网4月11日电 综合报道,日前,从康熙“御用碗”以1.9亿的成交价亮相香港,到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器虎鎣(yíng)现身英国伦敦,文物界的动向牵动国人心。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遗落海外的中国文物回流刮起一股风潮,部分文物堪称“国宝”级别。流落海外的文物,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它们又承载了怎样的历史故事?西周时期的稀有青铜器“虎鎣”...

    831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天青釉瓷长期占据审美高峰有其必然性[图文]
    天青釉瓷长期占据审美高峰有其必然性[图文]

    五代耀州窑天青釉瓜棱罐学术界收藏界认可度较为一致天青釉瓷长期占据审美高峰有其必然性天青釉从五代耀州窑创烧开始,在中国陶瓷史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被誉为代表着中国陶瓷的最高审美价值。而北宋汝窑更是把天青釉推往了历史的高峰,对后世单色釉瓷影响巨大。因此可以说,天青釉瓷长期占据审美高峰是必然的。■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孙林 整理天青色只能是一个青中泛蓝的色系范围据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时,朝廷...

    39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赏明嘉靖白釉划云龙罐[图文]
    赏明嘉靖白釉划云龙罐[图文]

    明嘉靖白釉刻云龙罐明嘉靖白釉刻云龙罐 罐残高12.3厘米,口径8.5厘米,足径9厘米;直口,圆腹,圈足。足际圆润,瓷质洁白细润。釉底署青花双圈“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体款,青花色泽因蓝中微泛红紫而浓艳,系用上等回青料。器壁薄,通体满釉,釉质肥腴、白中含微灰。因釉色呈半木光状,具有甜润的白糖色泽,故又有“甜白”之称。肩部暗划如意纹,腹体刻五爪云龙,胫部为双线宽体仰莲瓣纹。刻划如画,纹饰精细,做工规...

    60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解读浅绛彩和新粉彩[图文]
    解读浅绛彩和新粉彩[图文]

    陶瓷界所说“浅绛”,借国画术语,指晚清流行的一种浅淡相间的墨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使瓷上纹饰效果与纸绢本上浅绛画效果近似。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等。陶瓷界比较认可的说法,称浅绛彩的开创者是程门。它以深厚的文人绘画风格,深受时人喜爱,此时景德镇诞生了一批绘画浅绛彩的名家。此类作品冲破了以往官窑的陈规束缚,解放了绘瓷者的创作思路,开辟...

    78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惊艳的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 来龙去脉有出处:注壶的前世今生[图文]
    来龙去脉有出处:注壶的前世今生[图文]

    宋代《文会图》出现注壶与注碗 从史料来看,注子至少始于晚唐,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具。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是由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鸡头壶或盘口壶演变而来,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等酒具。玉女三浆捧帝壶 去柄安系唐偏提 瓷器大致出现的时间是东汉前后。东汉以降,随着制瓷业的发展,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造型各异的瓷质酒器纷纷出现,酒注子就...

    1692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陶才元紫砂作品欣赏[图文]
    陶才元紫砂作品欣赏[图文]

    陶才元,1965年生陶都宜兴丁蜀镇,江苏省工艺美术师,潜心制壶数十余载。在制壶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并经多名制壶大家悉心指点,自己潜心钻研制壶技艺,力求精益求精,作品在器型上展现出了雍容的大度,圆润而细腻。陶才元吸收历代大师制壶的经典器型之长,加以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集创作设计、手工制作于一体的实力派制壶艺术家。多年来,陶才元所制的紫砂壶作品深受藏家的喜爱和收藏。(和谐中视 马建中...

    131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茶具赏析[图文]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茶具赏析[图文]

    2014年9月,镇江博物馆在市区一考古工地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其中出土1套6件较为精美的景德镇窑产青白瓷茶具,均完好无损,造型精美、釉色莹润,较为珍贵。墓葬位于镇江市区润州山西南坡,为砖室墓,平面呈长方形,长约3米,宽约1.2米,残存深度约1.8米,壁用青砖错缝砌筑,墓西侧设壁龛,长方形,宽0.43米,高0.32米,深0.33米,龛底距墓底高约0.24米,壁用青砖错缝平砌,顶部用一层青石封盖。6...

    170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由美色清华图帽筒管窥民国人文风貌[图文]
    由美色清华图帽筒管窥民国人文风貌[图文]

    这只民国“美色清华图”帽筒,为一对帽筒中的一件,高27.3厘米,口径12.3厘米,足径12.1厘米;圆唇,直口。帽筒整体呈直筒状,器身画面为时装人物题材,绘有4个衣着时尚的城市女性和5个神态各异的小孩。女性梳髻发,其中3人上身着高领碎花袄,1人着圆领方格花上衣,她们下身均穿筒裙或筒裤,缠足小脚。5个孩童神态各异:一个手中晃着拨浪鼓;一个头戴方格帽,似高高站在凳子上,扶着柱子朝下看;一个藏在大人身后...

    870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比利时华人吴培的“文物回归梦”[图文]
    比利时华人吴培的“文物回归梦”[图文]

    明末清初之际,中国曾有上亿件瓷器被运往欧洲,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吸引了欧洲上流社会的关注,西方宫廷贵族竞相收藏,视若拱璧。明清外销瓷在中国瓷器烧造史和陶瓷贸易史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独特的影响和独特的地位。不仅曾风靡欧美,如今在全球各大拍卖行也占有一席之地,许多著名博物馆也将其收纳展览,众多学者将研究中国明清外销瓷作为毕生的事业。2014年11月18日,比利时籍华人吴培创办的“明清外销瓷展览馆”...

    148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泥身火魂---唐风晋韵交城窑[图文]
    泥身火魂---唐风晋韵交城窑[图文]

    泥身火魂交城窑,山西古代著名瓷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窑址在山西省交城县磁窑村。交城窑瓷器品种多样,装饰技法丰富,是唐代北方瓷窑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窑。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交城窑花釉瓷以黑釉为底,装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极富艺术性,在黑釉瓷器装饰方法不多的唐代,开创了造瓷艺术的新境界。窑址代表作羯鼓,如云霞、似岩浆、像冰花,色彩斑斓,美仑美奂。轻松、洒脱、吉祥的赭色、桔黄白釉...

    49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