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错版御瓷珐琅彩八骏图 格外珍贵[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小闹腾 点击 :

错版御瓷珐琅彩八骏图 格外珍贵 | 陶瓷资料

凡玩收藏的人都知道,钱币有错版,邮票有错版。虽然从设计稿样到制版,再到付印,从中经过多道程序的严格审核,但最后还是出了差错。这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也使得错币错票显得异常珍贵。那么,在专为皇家烧制的御瓷会不会出现错版器呢?这只有在瓷胎画珐琅中有可能,其他种类的御瓷在送京城前督窑官派专人进行严格挑选,不敢出丝毫差错,否则会掉脑袋的。而瓷胎画珐琅就另当别论了。因据清宫档案记载,珐琅彩瓷因太为珍贵,即使烧坏的也要造册登记,故偶然出现错版而加以留存就显得极为正常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格外珍贵。

在一次欧洲的拍卖会上,出现了一黄花梨匣装的一组八骏图碗,八只官碗上每碗绘制一骏,一匣分四层,每层两只。匣内的绫是织造精致的官绫,图案细腻,质地紧密,而且保存完好,如此精巧工艺非造办处莫为。每只碗上的画工更是令观者拍案叫绝,你会闻到骏马的鼻息,仿佛听到它的嘶鸣,感到了被它的鬃毛所掸拂……总之,它是活的充满着力的生物。

如果它不出自郎世宁之手,至少出在与郎画技不分伯仲的宫廷一流画师之手。可是质疑者照本对照,查阅了石渠宝笈中记录的郎世宁十骏图,发现珐琅彩碗上的有一匹马和画上的同一匹马,名字和尺寸都不同了,这究竟是画错了还是碗错了?还有红玉座这匹,画上渲红色应是对的,碗上却画成了黑色。如此推断,瓷胎画珐琅应属仿品!如果对珐琅彩瓷没有过认真的研究,得出此结论尚可原谅。但如果我们按常理想一想,既是照本临仿往往不会将简单的名字也仿错?不排除一时走神抄错了名字和尺寸,但绝不会将红色临成黑色!因此,仿品说是站不住脚的。何况碗上瓷画的艺术造诣绝不弱于绢本上的,加之瓷胎上更难于运笔。所以,仿品论难以成立。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此珐琅彩八骏图和石渠宝笈中十骏图的差异所在?此问题的根源还要从瓷胎画珐琅的特殊性上找原因。我们知道瓷胎画珐琅成功率低,料昂贵,故十分珍稀,自雍正朝开始,即画错烧坏的也造册登记,那烧制成功的愈显难得。不是像在绢上绘制,想画什么就成什么,可谓随心所欲。而在瓷胎上画就没那么好把握了,即使绘制过程全不出差错,送进窑内烧制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一堂八骏图题材的碗可能绘制了80个甚至800个也难以如愿。这一匣本来是十骏图的题材为什么只绘了八只就是这个原因,不是不想凑成10只,而且实在凑不成10只,只能屈求成8只,此其一。其二,根据清宫档案记载,为了保持各组风格的独立性,创作瓷胎组画往往由几名御用画师分别绘制,比如画十骏图,并不是各画一匹,而是各画一组十匹。十个画师各画10匹一组后,各挑选一组10件,共100件进窑,但最后能烧制成功几件谁也不能保证,完全听天由命。这匣八骏图碗也必定由几个宫廷御用画师分别创作,出现红玉座用黑色的原因,不排除其中擅长用墨地画珐琅的邹文玉将十骏全用了墨色,故将红玉座也全用黑色绘制(此现象在雍正珐琅彩三牲摇铃尊上出现过,附图),但最后进窑烧制结果只有红玉座那碗成功,其余全报废了,另外的画家笔下恰恰画红玉座的碗无一成功,最后只好从胎釉、圏足、落款均肉眼找不出瑕疵中挑出八件,凑成一组,这可能就是一匣八骏的由来了。否则,很难想象,约定俗成的十骏图为什么只烧制了八骏?一只瓷胎画珐琅碗,从绘制到烧制成功,未出现点滴瑕疵那就是一件稀世珍宝,绝不能以对常规的画作加以要求和论证的。如果我们有心留意一下台北故宫博物院或大英博物馆内的成对珐琅彩器,有些虽是两只,但图案并非呈对称状,比如鸟的头并非一只向左另一只向右,而是全偏向同一方位。其实当初并非不想成对,而是烧制了几十只,却挑不出成对两只,最后也只好委曲求全,将两只完全一样的配成对收藏,这就是珐琅彩瓷的特殊性。这一匣八骏图虽不是预想中那样成套,但已属顶级的稀罕之物了,从严格意义上讲,也可以说它是珐琅彩瓷中的错版。如此,也就更弥足珍贵了。乾隆皇帝深知它的来之不易,故命造办处木作坊用黄花梨(当时称花梨木)制匣珍藏。此也是错版乾隆珐琅彩八骏图的由来。

相关文章

  • 鉴赏:清代云南青花瓷器特点论略[图文]
    鉴赏:清代云南青花瓷器特点论略[图文]

    清晚期青花折枝花卉纹双耳盖罐(图一)高11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6厘米。圆口,鼓腹,腹部由上至下渐收,双耳,代盖,盖上有钮,矮圈足。胎质青灰致密,除着地处外,整体施釉,釉色青中泛灰,光泽莹润洁净,施釉较为均匀细致,满布细小开片。整个造型敦实饱满,是为云南青花瓷生活用品中的常见器物。用青花料分别在盖钮、盖边沿、罐口、罐下腹处画有一宽边条纹。即作为装饰,同时几条纹饰也起到了相互呼应的作用。在盖子上...

    1350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收藏: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有哪些特色 [图文]
    瓷器收藏: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有哪些特色 [图文]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那么,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有哪些特色呢?1、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釉色以天青为主,用石灰一碱釉烧制技术,釉面多开片,胎呈灰黑色,胎...

    442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超唯美的陶瓷饰品陈设欣赏[图文]
  • 晚明瓷片上铭款“文元”探析[图文]
    晚明瓷片上铭款“文元”探析[图文]

    我国的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开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结束,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岁月消磨,仍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特产实物。在明清的遗存中,尤以匾额为盛,如题刻有状元、会元、解元、三元及第、拔元、优元、监元、贡元、文元等等,而在瓷器中就不曾书写这么多的名词,只是“状元及第”的款识多见,而其中有块带有“文元”款的瓷片(见图),遮住上面的“文”字,很多玩瓷人则都会猜是“状元”,这也说明了该...

    39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故宫首次举办青瓷专题展览 展现珍稀秘色瓷[图文]
    故宫首次举办青瓷专题展览 展现珍稀秘色瓷[图文]

    青釉褐斑刻划莲瓣纹四系盘口壶 本报讯(记者王岩)代表青瓷历史上烧造最高水准、平时难得一见的“秘色瓷”日前在故宫斋宫亮相。这是“月染秋水——陈国桢捐赠暨珍藏越窑青瓷展”中的珍稀展品之一。越窑制瓷渊源可上溯至商、周时期出现的原始瓷,这一品种延续烧造至东汉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此后,越窑制瓷业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西晋 的繁盛、东晋至隋代的衰落,唐、五代至北宋早期的全盛,及北宋中期以后的逐渐衰落。在...

    192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单色釉:瓷器家族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瓷器家族中的“大家闺秀”

    清乾隆米黄釉折腰碗康熙豇豆红暗刻团螭纹太白尊2015年香港苏富比(微博)的一件“清雍正粉青釉浮雕缠枝莲如意耳扁壶”以2048万港元成交;北京保利一件“清雍正仿官釉贯耳弦纹大方壶”以1150万元成交。拍场上的明清颜色釉瓷器中,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青釉瓷无论是上拍的拍品数量、单件拍品的成交价格都是颇高的一类。单色釉的种类很多,包括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

    598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黏土艺术家:约翰逊曾陶瓷作品欣赏[图文]
  • 青瓷中的水滴为何物 收藏为何有难度[图文]
    青瓷中的水滴为何物 收藏为何有难度[图文]

    扇形青瓷水滴(清)想起数量甚众的文房用具,我们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雅致。除了闻名遐迩的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外,还有很多辅助文具,比如笔筒、笔架、笔挂、笔洗、笔舐、笔船、水滴、水丞、水盂、镇尺、臂搁、墨盒、墨床、印章、印泥和印泥盒等,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本文的主角,便是其中之一的水滴。水滴为何物?古人在研墨时,要往砚台中加水。刚开始的时候,一般使用水盂直接往砚台内加,不过,水...

    862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宋瓷艺术的复原与传承[图文]
    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宋瓷艺术的复原与传承[图文]

    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发出号召,要求恢复中国古代名窑技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些陶瓷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仍然孜矻以求,追寻宋瓷远去的脚步。内涵——摹仿的逻辑起点宋代是我国陶瓷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大名窑的复原工作困难重重。陶瓷艺术之所以能在宋代臻于成熟,宋瓷之所以长久...

    98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钧瓷收藏鉴赏心得 [图文]
    钧瓷收藏鉴赏心得 [图文]

    1.宋均釉色,宋均釉天青色为主,天青一律纯净统一,明快,不暗,不晦,不涩。温润如玉,手感光滑。2.宋均土沁,宋均绝大多数入过土,胎釉上土沁或多或少是有的。要区别真土沁和人为的假土沁。宋代的传世宋均极少,不必过度追求。3.气泡,宋均气泡上也有土沁,有的气泡像煮烂的米粥,气泡坐在圈上不见底,有的气泡干瘪破裂。宋均气泡没有新钧瓷的气泡圆鼓清亮。4.宋元均有的半釉,圈足露胎多土锈,或称铁锈,后天火石红。土...

    123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汝瓷博物馆馆长揭秘汝瓷复烧(组图)
    汝瓷博物馆馆长揭秘汝瓷复烧(组图)

    清乾隆仿汝釉圆洗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王菲)汝窑位列北宋“五大名窑”之首,在南宋笔记《垣斋笔衡》中,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赞誉。汝窑烧造时间极短,只有二十年,据统计,存世的汝官窑作品仅七十余件。自明代开始,就不断有人进行汝瓷复烧的尝试,成功者寥若晨星,失败者却代不乏人。汝瓷复烧有着怎样的技术难点?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汝瓷复烧是否有成功的可能?近日,中国文物网记者专访河南汝州汝瓷博物馆馆...

    1162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渐成领跑者 春拍有望接着火[图文]
    瓷器渐成领跑者 春拍有望接着火[图文]

    瓷器渐成领跑者 春拍有望接着火2014年,虽然艺术品市场处于持续的回调阶段,中国书画、瓷器、油画等三大板块均出现回落,但成交额一直仅次于中国书画的瓷器板块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不仅整体表现明显强于中国书画和油画两大门类,而且还在拍卖市场上当起了领跑者,诞生了数件引起市场轰动的亿元拍品。对此,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2014年瓷器板块大放异彩,或预示着2015年的行情有望接着火。...

    54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精美复古陶瓷欣赏[图文]
  • 苍狼白鹿元青花与蒙古族的故事[图文]
    苍狼白鹿元青花与蒙古族的故事[图文]

    元青花大盘元代陶瓷最大的贡献是青花的成熟,青花是种釉下彩绘瓷器,它以氧化钴为呈色器,在胚体上绘画图案,罩釉后,高温烧成,器物成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的效果。尽管早在唐代,白底蓝花、釉下彩的陶瓷已经出现,但元以前,制作终归颇粗,数量毕竟很少。入元,青花瓷成批涌现,大步跨进辉煌,这必有艺术演进以外的原因,和元朝的统治阶层——蒙古族的关系密不可分。近日,江西高安市文物局局长、高安元青花博物馆刘金成馆长接受了...

    117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古人用瓷瓶作装饰寓意万事平和[图文]
    古人用瓷瓶作装饰寓意万事平和[图文]

    读康熙青花三足笔洗上的博古图1 读康熙青花三足笔洗上的博古图2《孔子家语》: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通今。”东汉许慎对“博古”在《说文解字》中作“博,大通也;古,故也”的释义。从春秋时就已经出现的鉴藏古物的行为到宋代将实践活动整理出了理论文本。王楚的《博古图》、吕大临的《考古图》于宋哲宗元祐七年问世,将秦汉尊彝鼎绘制形范辨论款识。宋徽宗特敕王黼编撰的《宣和博古图》将“...

    50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