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建盏:方寸中的阔大之美[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冬冬 点击 :

建盏:方寸中的阔大之美 | 陶瓷作品鉴赏

兔毫纹瓷碗

我的老家在福建建阳,那里因一种名为建盏的瓷器闻名天下。盏者,小杯也,说白了就是日常使用的茶具。

我爷爷是个一辈子埋头做建盏的老瓷匠,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昏暗的火窑、满是老茧的双手、猛烈的窑火,还有茶盏出窑时的那种炫烂之色,始终沉淀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深刻的记忆。很难想象,那么普通的陶土,会绽放出那么炫烂迷人的色彩,成就一种动人心魄的独特之美。爷爷曾说:“盏和人一样,不经过烈火锤炼,不能成器,不在世事之中颠簸,就不会褪去烟火味,也就不能成就落落大方之美。”

这,或许就是建盏的独特魅力吧。

松风鸣雷兔毫霜

中国有句成语叫“推杯换盏”,酒和茶是中国人日常最重要的处世之物,也成就了特有的文化艺术。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更多的情况下,它不仅仅是桌上那一杯青翠或金黄的饮品,而是中国人精神的源地,折射出一个大大的世界。

中国人饮茶、赏茶的历史很早,尤其是宋代,斗茶之风盛行,不仅全面对茶种、茶品、茶礼做了一系列的建章立制,更对茶盏做了细致的分类和鉴定。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贡茶的宋廷重臣蔡襄总结数十年来的斗茶习俗,撰写了一部茶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茶录》。书中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茶录》充分肯定了建盏的功用和独秀地位,问世后,斗茶文化推波助澜地在朝野传播,建盏中的优品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文坛巨匠畅怀讴歌的极品,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生产底足铭有“供御”、“进盏”的建盏进贡朝廷。

尤其是建窑的兔毫纹瓷碗,颇受饮茶者的喜爱,用兔毫盏沏茶,兔毫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历代都有人对此进行论述。宋徽宗赵佶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中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杨万里也有“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对兔毫斑建盏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宋人大雅,那是一个现代文人多有羡嫉的时代,昔时雅士与友人品茶论道、琴酒诗歌,多得自在。穿过历史的云烟,小小的一具茶盏,凝结着厚重的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品味起来,别有一番世界。

这是建盏的精神内核。

活眼砚凹宜黑色

公元1178年,陆游被朝廷贬到武夷任武夷冲佑观主持时,时常用建盏斗茶,以文会友。他对建盏赞誉有加。他在《闲中》一诗中赞道:“活眼砚凹宜黑色,长毫瓯小聚香茗。”

写的是饮茶之乐,也包含着对建盏的美学评价标准。收藏建盏,有它的学问。

首先说盏形。建盏多是口大底小,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其中的束口碗,碗腹较深,器型整体饱满,手感厚重,为最具代表性的建盏品种。

其次说釉色。乌金釉盏、兔毫盏、油滴盏外、鹧鸪斑盏以及极其难得的曜变斑盏,是建盏釉色的代表。

乌金釉盏是建窑早期的产品,釉面乌黑如漆,有的黑中泛青,“色黑而莹润,上乘者亮可照人”,早期建盏多属于此类。鹧鸪斑盏,因有和鹧鸪鸟胸前的羽毛相似的斑纹而得名,目前只有极少数人能烧制出。

曜变斑盏,内外壁黑釉上散布浓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点,光照之下,会折射出晕状光斑,似真似幻。这种变化非窑工人力可为,因此,其成品极为罕见。说到曜变建盏,不得不提一枚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的曜变盏,炫烂多姿,堪称盏中极品,成为日本的“国宝”。

建盏始烧于五代末北宋初年,盛于北宋中期,随着明太祖朱元璋因警戒宋朝奢靡之风而取消了团饼的进贡最终衰落。随着现代制瓷业的兴起,建盏在近几十年发展迅速,参差不齐的大量新仿作品给建盏的收藏带来的一定的难度。

收藏建盏,一个总体的原则是尽量收集宋代老盏,而鉴定老盏和新盏,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釉面和陶土。仿古建盏釉面大多较浮亮且亮光扎眼,用酸性物质浸泡者则釉面呆板、晦涩,缺乏建盏的柔润深沉之感。仿品胎土淘洗大多较细腻,胎体表面较平整光滑且较薄,手感较轻飘。第二,仿品大多为轮制压模或注浆成型,修刀过于工整,以致显得拘谨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随意之感。第三,仿品大多不见冰裂纹,也有人为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产生的冰裂纹,但裂纹较粗。第四,新仿品若用手指轻轻弹击,发出的声音较清脆;而宋代建盏发出的声音较深沉。

而我的收藏之道,往往并不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和技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固有魅力,往往一枚宋代老盏即便你对其所知甚少,只需静心屏气就能发现它与众不同。这是时代的美、岁月的美,就如人一样,历经沧桑身上有故事的人,你能一眼看得出来。

细参方寸其中味

我对建盏的美,情有独钟。

建盏其貌不扬,器型小,斑小,色彩少,不艳丽。很难引人注目。但是,自然界中形与色难显现的物其品质必有特点。建盏的品质只能通过质感告诉人们,它就像一幅中国名画,简素,展现的是意境和神韵。

以曜变斑为例,这种窑变层次最多,落差最大,在碗外几乎没有,在碗内分布也没有规律,斑纹在很小的范围内就存在消失的危机,连变灰的机会都没有,给人“一步之遥,就是深渊”的警示,可谓是“玄之又玄”。曜变斑在普通光线下,没有多少惊人之处,像没有生命迹象的荒野上的一些枯草,但日光之下,却叠叠闪华,隐藏着万斗星河。深藏着真身,深藏着釉色的美,建盏斑纹的特点就是“隐”,它的品质与美的本质都与“隐”密切相关。

而黑釉本身,也有韵味,表面漆黑似乎空无一物,但它不是真正的无。它那深邃莫测的空间,蕴藏着滋生“万物”的基质,它可以变幻出曜斑,鹧斑,褐斑等不同层次形形色色的斑纹,又可以轻易地将它们吞噬。越深层次的斑纹,变化越剧烈,形与色越收敛越隐,而蕴藏的“活力”越遒劲,越趋近“无一物中无尽藏”的境界。

我爷爷一生沉浸在制盏之中,儿时他就告诉过我,一枚建盏在手,细细品味,往往能看到生命变幻,看到斗转星移,看到一个世界的内在本质。“做人要和做盏一样,低调、沉稳、内敛,有着自己的生活准则和追求,那样才能独特而圆满。”爷爷去世很多年了,家乡的那个古老的瓷窑如今也停了窑火,但爷爷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得。

一枚老盏在手,于其上能看到历史云烟、斗转星移,能感悟到人生甘苦,能铭记一个句话、一个人,我想,这才是收藏的最终真谛吧。

相关文章

  • 上合总理会礼品更重传统柴烧工艺[图文]
    上合总理会礼品更重传统柴烧工艺[图文]

    12月14日至12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四次会议在郑州市举行。此次会议是2015中国主场外交的收官之作,也是首次选择在内陆城市郑州举办。此次会议,郑州的方方面面都已作好万全准备,而对于此次会议礼品最终确定大宋官窑柴烧作品作为礼品赠送与会各国总理。由于此次会议在郑州召开,礼品的选择首要便是中原特色。钧瓷作为五大名窑之首,是我国的陶瓷中最具特色的瓷种,特产于河南禹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92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威严高贵的战国彩绘龙凤簋赏析[图文]
    威严高贵的战国彩绘龙凤簋赏析[图文]

    加彩陶又称“彩绘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就有出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朱绘黑陶较为突出,从总的类别上也可以归于“彩陶”。图1图2加彩陶又称“彩绘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就有出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朱绘黑陶较为突出,从总的类别上也可以归于“彩陶”。但它是在已烧成的陶器上再加以彩绘,不同于在成形的陶坯上用彩料绘画然后烧成的彩陶,加彩陶容易脱彩,彩陶...

    188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李林洪:在瓷器上挥毫泼墨 瓷上绘画的奇妙景观[图文]
    李林洪:在瓷器上挥毫泼墨 瓷上绘画的奇妙景观[图文]

    李林洪《梦绕云山》在李林洪的瓷板画作品中,几乎不描写任何具象景观,凭借色、线、形的自由组合,表现心灵的感知。在恍兮惚兮不甚确定的意象中,仿佛有日月的光华、山川的魂魄、云烟的梦幻,亦有电光火石的闪烁,岁月沧桑的皱痕,更有一种清远高旷和超脱尘俗的岚气山光,展现了宇宙宏观世界的莫测与玄奥。就材料技法而论,釉上彩的可自由发挥度和烧制方式带来的不可预期性的奇妙结合,油画、水墨画、版画、素描乃至书法及现代绘画...

    120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宋朝以前无茶壶[图文]
    宋朝以前无茶壶[图文]

    随着喝茶方式的演变,发明出了提梁壶。/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文明史上,自水壶到酒壶,然后自酒壶发展到茶壶,是很有趣的生活器物演变的写照。在今天所见的,自上古到中古的壶,大多是酒壶,因为那些时代,古人的生活与酒是分不开的。壶之妙就在它有一个壶身,一个壶盖,一个壶嘴,一个把手,共同组成一件器物。形状、大小、饰物的变化非常丰富,时代的特征也很容易辨别。可是其基本形状自南北朝以来到近代都没有改变。今天的人...

    550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日本江户时代的瓷器欣赏 [图文]
  • 赏明嘉靖白釉划云龙罐[图文]
    赏明嘉靖白釉划云龙罐[图文]

    明嘉靖白釉刻云龙罐明嘉靖白釉刻云龙罐 罐残高12.3厘米,口径8.5厘米,足径9厘米;直口,圆腹,圈足。足际圆润,瓷质洁白细润。釉底署青花双圈“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体款,青花色泽因蓝中微泛红紫而浓艳,系用上等回青料。器壁薄,通体满釉,釉质肥腴、白中含微灰。因釉色呈半木光状,具有甜润的白糖色泽,故又有“甜白”之称。肩部暗划如意纹,腹体刻五爪云龙,胫部为双线宽体仰莲瓣纹。刻划如画,纹饰精细,做工规...

    60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石山哲也个人陶艺展展品欣赏[图文]
    石山哲也个人陶艺展展品欣赏[图文]

    石山哲也,1973年生于日本琦玉县,雕塑和器皿是他创作的主要构成。每一件器皿于他,同雕塑的创作是相同的。作品中所关注的“边缘”是器物与水相融时的角度,厚厚的釉面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清润的色泽,也在乎于让角度更加柔软。在这些朴素而柔软的创作中,加之金、银彩的工艺,便是他这一次展览的由来。...

    148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窑变釉告诉你一只花盆究竟能有多美[图文]
    窑变釉告诉你一只花盆究竟能有多美[图文]

    清乾隆 窑变釉四方倭角花盆窑变釉是指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最初人们不知其形成原理,认为窑变现象是不祥的征兆,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因此烧成的器皿往往被当成次品砸碎掩埋,后来人们发现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俗语云“窑变无双”,因而逐渐认识并学会欣赏窑变釉的独特美感,并且开始研究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试着人为烧造这种独特的釉色,最...

    29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克拉克瓷富于变化曾风靡欧洲[图文]
    克拉克瓷富于变化曾风靡欧洲[图文]

    ■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万历号”和“金瓯”沉船出水的克拉克瓷。■景德镇青花徽章纹盘简介 孟露夏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深圳蛇口特展厅项目主管。■青瓷碗,镶嵌以法国镀银附件■芥末瓶,镶嵌以荷兰包银附件外销青花瓷只是外销瓷的一部分,而仅是这一品类,人们便研发出了众多的风格样式或类别,包括“克拉克”“费茨休”“伊万里”“柳亭碟”和极具代表性的“纹章瓷”等。甚至有学者认为,“最早的纹章瓷,正是从青花开...

    1643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代龙泉官窑龙纹碗及其相关问题[图文]
    明代龙泉官窑龙纹碗及其相关问题[图文]

    图1 明代龙纹碗及其局部图2 台北故宫藏龙纹碗至元二年(1336)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元史·舆服》)自此,特定龙纹成为元明清帝王的专用纹饰,龙纹器被奉为最高等级的御用品。2005年,笔者在发现并认定大窑枫洞岩窑址为明初龙泉官窑遗址的过程中,双角五爪龙纹盘残片即是一条线索和依据。后来大窑枫洞岩窑址经文物部门正式挖掘后也出土了少量...

    148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罕见的宋代加金彩建盏[图文]
    罕见的宋代加金彩建盏[图文]

    宋代建窑茶盏有没有加金的?近日资深藏家王声伟先生在家中展示了他早年收藏的曜变加金加彩天目宋盏。曜变天目是对宋建盏一种特殊变色釉的称谓,在黑釉上面有着零星的带有蓝色的斑纹,这种斑纹往往富于变化,非常漂亮。这类茶碗在日本一直受到最高的礼遇,是各种建盏中等级最高的。目前,日本有四个曜变天目碗被定为国宝,其中一个仅见史书记载,未现实物,另外三件分别为静嘉堂文库、藤田美术馆、大德院所藏。长期以来,国内对建窑...

    1160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木瓷杯子的诞生[图文]
    木瓷杯子的诞生[图文]

    墨西哥设计师JorgeDiegoEtienne为CasaBosques设计的TAZA杯子,运用陶瓷和木材制作,陶瓷适合盛水,而木材能够隔热并且提供良好手感,堪称完美结合。...

    185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宋代:一个瓷器的青春岁月[图文]
    宋代:一个瓷器的青春岁月[图文]

    也许是因为宋朝是文人治国的时代,也许是因为统治者偏居一隅,因此宋人的心思多是敏感细腻,追求精致的。他们将更多的心力倾注到对文化思想的追求,对生活美学的坚持上,因而才造就了灵秀脱俗的龙泉青瓷和那个时代含蓄灵性的美。 16世纪时,巴黎市长的女儿结婚时收到一件优雅温婉、翠绿剔透的瓷器,惊艳了所有人。然而大家却不知其名。刚好舞台上正在演唱《牧羊女亚司泰来》,市长发现男主角雪拉同(译:Celadon)穿的...

    82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北朝安阳窑青釉覆莲夹梁盖罐[图文]
    北朝安阳窑青釉覆莲夹梁盖罐[图文]

    青釉夹梁盖罐在我国陶瓷家族中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品种,而青釉覆莲夹梁盖罐更是罕见,至目前发现的仅河南安阳窑等少数窑口,且该窑口所涉品种、窑口的历史等还需进一步发掘和探求。这件青釉覆莲夹梁盖罐(见图),罐体通高22.5厘米左右,颈高1.5厘米,罐口直径12厘米,底径13厘米,平底内凹,底部无釉。此罐胎为浅灰,罐体釉色青绿,釉不及底,并有较长的泪痕,短泪痕1厘米左右,长泪痕达4厘米左右,釉薄处青绿中泛白,...

    1052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藏品市场惨淡:玩收藏也就是玩机遇[图文]
    藏品市场惨淡:玩收藏也就是玩机遇[图文]

    隋唐青瓷盖罐□乔红涛当下,艺术品市场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现在市场惨淡,收藏者应收缩一下资金,多看少买,保存实力;另一种则认为古玩价格正处于低谷,如果有实力正是扫货、买货的良机。作为收藏者应该听从谁呢?其实,这两种说法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失偏颇,如果平衡一下,可能更有借鉴意义。首先,任何市场的繁荣兴衰都有一定的周期,古玩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火热一阵清冷一下,给收藏者一点学习成长和思考的时间也很不错...

    1850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