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澄城窑是陕西东部洛河流域新调查发现的一处代表性民窑,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判断,烧造年代为元代至近现代,突出特点是延续了耀州窑风格的刻印花青瓷工艺。该窑的黑釉瓷产品较多地使用了剔刻花工艺。澄城窑明末清初时期的黑釉瓷装饰工艺在陕西民窑中表现尤为突出,具有一定的自身特色。这类明末清初的剔刻花黑瓷产品经常被民间收藏界乃至文博界误判窑口与年代。
图2
澄城窑中心窑区位于陕西东部澄城县西南洛河支流西河和后河交汇处的尧头镇(图1)。通过10年来的考古调查得知,在陕西东部洛河流域的澄城、白水、蒲城三县相交的夹角地带,遗存有一些古代窑址,共同组成了一个古代的烧瓷区域。其中以澄城尧头窑最具代表性,也最具规模(图2)。
图3
尧头窑地处“二水夹流”的塬峁头端,窑场分布在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200米的塬头山梁之上。窑场中心是东西向的老街铺面旧址,老街的四面环绕着以宗亲家族划分区域的制瓷作坊和瓷窑遗址。该窑场在明、清、民国时期烧造品种丰富,造型装饰多样,产品以黑釉瓷为主,还包括青釉、黄釉瓷酱红釉瓷、铁锈花瓷、青花瓷等色釉品种,很多具有自身特色,其中尤以明清时期刻印花青瓷及黑釉瓷最具研究价值(图3)。方志中有关澄城烧瓷的资料比较丰富,在明代至民国县志中皆有记载。现对澄城窑黑釉瓷器的时代及其产品特征作如下研究。
图4
尧头窑在元代烧造的瓷釉品种还有茶叶末釉和黑釉,以黑釉瓷数量最多(图4)。器物种类有碗、盘、罐、瓶、烛台等。除青釉印花牡丹纹盘有纹饰外,其他均是素面。器物的特点是胎质较粗糙,施釉多不及底,腹胫以下往往露胎,反映出制瓷工艺的粗放和原始。
澄城窑的创烧年代至迟为金元时期
关于此窑的创烧年代,在以往的志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经考古调查与2007年地层解剖,获取了该窑元明清时期各代标本。目前发现最早为元代产品,当地窑工周铁怀在窑址西北部拾取到一件青釉印花牡丹纹盘标本,其造型为敛口、浅弧腹、坦心、平底、较宽圈足,与耀州窑元代同类瓷盘的特征完全一致。而且牡丹纹的印花工艺和青釉亦近似耀州窑,仅制作工艺不及耀瓷精细,应是澄城尧头窑学习耀州窑青瓷的产品。除了窑址采集,在澄城县博物馆也收藏有一组元代青釉印花瓷盘,图案有模印菊花纹、鸿雁衔花、双鱼纹等图案,其中多数为耀州窑元代产品,但其中也有与澄城窑窑址采集标本近似者。一般而言,北方瓷窑多是在烧造黑釉、酱釉瓷基础上发展出其他工艺,澄城窑在元代已能烧造比较成熟的耀州窑风格印花青瓷,说明该窑址的上限至迟为金元时期。
图5
黑釉瓷是明代澄城窑的主流产品
尧头窑在明代得到很大的发展,窑场的规模和范围增大,已大体与现存的窑址相近。而且所烧瓷器的瓷釉品种、器物种类和造型均有增多和发展。此时的瓷釉品种,除黑釉(图5)、青釉、茶叶末釉外,又增加了黑釉剔刻花、酱釉、结晶釉、白釉、白釉黑箍圈、白地黑花瓷等。晚明时期澄城尧头窑所烧的透明青釉质量非常高,其水平已超过了以北方青瓷著称的耀州窑明代青瓷,可以说是我国明代北方地区水平最高的青瓷。
图6-1
图6-2
图18
澄城窑清代黑釉瓷中存在较多黑釉象生雕塑,多用来装饰器物的局部。最常见的是动物雕塑,蹲狮、立狮和卧鼠,多装饰在罐盖上,也有与器物用途结合的独立造型瓷塑。老鼠罐是尧头窑最为独特的一种器物造型(图18),在高高隆起的罐盖顶,卧着一只尖嘴、圆眼、竖耳、高隆圆背并拖着一条长长曲尾的老鼠。此种老鼠罐自清代出品后,历经民国至现在,一直受人喜爱,产品久传不衰。
图7
黑釉瓷是明代尧头窑的主流产品,在明嘉靖《澄城县志》中记载:“黑磁”为该窑特产,“窑课钞二百八十九贯五百文”,表明此窑在明代不仅以黑瓷产品为大宗,而且还需给官府缴课纳税,成为澄城县当时的一项财政收入来源。元末明初澄城窑剔刻花黑釉瓷在澄城民间藏有两件特殊品种(图6-1、图6-2),这两件剔刻花双系罐工艺比较粗糙,与山西同时期产品可加以区分,且肩部所刻铭文比较模糊不易辨识。这两件双系罐与美国芝加哥富地博物馆收藏的“洪武三十年(1397年)”铭黑釉剔花双系罐(图7)风格颇相似,年代也应为元末明初产品。富地博物馆藏双系罐工艺同样显得比较粗糙,在剔刻花、系、施釉特点等处的相似程度甚至使人怀疑它们就是在山西工艺影响下澄城窑烧制的产品。
图8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