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端砚收藏要量力而行[图文]

时间 : 01-10 投稿人 : 梅子 点击 :

自古以来,端砚作为天下第一名砚,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墨客和皇室贵胄的青睐。“古之著书人,必用端溪砚”、“端溪温润石,价重百车渠。一滴无潭水,绳头万卷书”、“得之不易,藏之为宝,继我书香,子孙永保。”……透过古代著名书法家刻在端溪名砚上的这些铭文,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国宝级名砚——端砚的收藏价值。近年来,随着端砚在多场国际拍卖会上屡现天价,精品砚台已经引起收藏热潮。

黄先生出身书香门第,自小拜名师专修书法。祖父书桌上的那一方端溪名砚,伴随着黄先生走过了十余年的书画生涯。而今,黄先生已经成为京城里较为出名的书法家,由于多年和文房四宝打交道,黄先生在创作书法之余,开始关注国内名砚的收藏领域。由于对端砚情有独钟,黄先生在系统了解端砚之后,也投入到京城名砚收藏的热潮之中。

端砚收藏要量力而行 | 艺术品作品

砚之石质

在黄先生刚开始研究端砚的时候,他读到了清朝著名诗人宋栋的这首咏端砚诗。诗中的“云”和“星”指代端砚石料上的特性。后来他阅读了一些有关名砚的资料,了解到名砚具备很强的实用价值,而这之中,石料的选择是关键。收藏界的长者告诉黄先生,不管何种石砚,石质优良者,莹润细密,多有美纹图案。比如端砚石料上的美纹有青花、鱼脑、蕉白、冰纹、胭脂、火捺、马尾纹等。漱砚石料上的美纹有眉子、刷丝、水浪、犀角等。什么是青花?青花有几种?什么是眉子?眉子有几种?各种美纹中,哪些是罕见的?哪些属于上品?所有这一切,都要善于识别。换句话说,识别美纹是鉴定石质优劣的主要手段。经长者指点,黄先生对所遇所见的名品端砚进行了细致地观察,有的时候就一些知识性很强的问题他要询问多名收藏界的前辈。同时,他又发现了很多史料上没有记载的端石美文,这使他对国宝端砚产生了很强的求知欲。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砚之雕工

唐代杰出诗人李贺的这首诗将黄先生引领到了研究端砚的第二个步骤中。

除了实用价值,作为历朝历代的文房国宝,端砚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黄先生购买的第一方端砚,据他自己讲,就可用“巧夺天工”四个字来形容。其实砚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雕琢。这也是把砚列为工艺品的主要依据。

相传,清代吴门著名女琢砚家顾二娘曾经说过:“砚系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来面目,琢磨何为?”一语道破了琢砚的奥妙。

通过大量观察,黄先生认为:雕琢水平的高低,首先看其造型是否高雅别致,布局是否得体,刀法是否熟练细腻。好的砚工,能掩疵显美,突出特点,有的能利用星眼,巧做安排,有的不重繁琐,以简洁为珍,有的虽刻素砚,也能线条流畅、圆和可爱。

端砚收藏要量力而行 | 艺术品作品

专家建议:端砚收藏要量力而行

端砚收藏热潮目前已经席卷整个东南亚,很多收藏者在各种拍卖会上“四处找砚”。但专家认为对端砚的集藏与投资需要量力而行,如果经济实力允许的话,可以投资一些名声不低的早期品种乃至名家的珍品,相信这类上佳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增值。当然,对于绝大多数集藏者和投资者来讲,应该考虑介入那些目前价格不高、但制作水平不低的品种。虽然这些品种绝大多数是近代制作的,但并不能据此否认今后存在的升值空间。恰恰相反,随着收藏界对端砚越来越重视,新入盟的收集者会更加容易接受市场上价格适中的近代品种,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其价格的上扬。

近年来,日本、东南亚地区的收藏者开始纷纷关注端砚的艺术价值,其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正在不断体现。如明朝的金石家刻铭端砚和海水纹端砚,曾拍出22万和10.58万港元的高价;清代麒麟形端砚则以15.5万元人民币成交。

古砚价格的不断走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近现代端砚的身价,就连一些近20年来制作的高档品,价格也在不断走高;即使是那些价格在千元左右的品种,其现价也比5年前上扬了数倍;而近两年出品的端砚,其出售价格也明显上扬。从中不难看出,端砚的市场价格已开始稳步攀升,预示着集藏与投资群体的不断增加。由于端砚今后的市场发展前景会十分广阔,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有志于收集或投资的朋友,不妨趁早参与,以免今后多花钱而提高集藏与投资成本。

砚之历史价值

这是宋代米芾在不慎遗失72峰名砚之后的悲痛之作。历史上很多砚台都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但是端砚更具有很强的文物观赏价值。由于端砚从古至今都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有时一方好砚可能会先后为很多名人收藏,而这些收藏者都会在端砚上刻下铭文,因此“砚贵有名”的定论已经成为砚台能否被称为名砚的重要条件之一。

黄先生祖父书桌上的那方端砚上,就刻有明清两代收藏者的铭文。黄先生对此颇感兴趣,在相关的书籍中,他也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于嘉庆四年至七年趁着在惠州知府的任上,到端溪随砚工一起下到40余丈深的坑洞,点篝火、采砚石,采得佳石,竟不忍下刀雕镌,恐伤神韵,只是在砚石的右侧边刻下“留与子孙耕,汀州伊秉绶题”11个字,后来清代大才子、时年81岁的纪晓岚为此专门题写砚铭。伊秉绶去世后,此砚散出,落入清代金石大收藏家叶志铣手中。尽管叶有剖析毫芒之技,也只敢在砚石的左侧留下了“嘉庆乙卯十月既望叶志铣藏”等12字,比起伊秉绶是多了一个字,可见砚石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文人雅士的铭文游戏中也饱含着对端砚不可言表的爱慕之情。

“行云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洒一船。”

端砚收藏要量力而行 | 艺术品作品

砚之收藏境界

曹雪芹的这句咏端砚诗是黄先生心中的理想境界。现在,他已经投入了收藏名砚的行列之中,从了解端砚到开始收藏,黄先生觉得这个过程和他学习书法的过程相仿。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有着深刻了解,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和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一样,在书法上自成一家,在端砚收藏上有所作为。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端砚的地方就会有收藏。

相关文章

  • 完美的建筑艺术:城中御花园 探访香港超级豪宅[图文]
    完美的建筑艺术:城中御花园 探访香港超级豪宅[图文]

    城中御花园探访香港超级豪宅“香槟屋”位于新界粉岭军地北村27号,华藏学苑旁边,距离市中心约45分钟车程。香港的豪宅可谓数之不尽,而这座价值港币3亿的超级豪宅占地1万多平方英尺,除了4个房间,4个浴室以及超大的厨房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室外的仿古私家园林,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皇帝的御花园一样。城中御花园探访香港超级豪宅城中御花园探访香港超级豪宅城中御花园探访香港超级豪宅城中御花园...

    209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罍是盛行于春秋时代的大型酒礼器[图文]
    罍是盛行于春秋时代的大型酒礼器[图文]

    端庄稳重的西周青铜罍图一端庄稳重的西周青铜罍图二罍,我国古代一种大型酒礼器,盛行于商代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有方形和圆形两种。《诗经·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金罍指的就是青铜罍,罍的铸造时期,正是周人逐渐摆脱殷商神秘繁缛的美术传统,形成庄重素雅的自身风格的历史阶段。西周罍从器型上来看,由商代的瘦高形渐变为矮粗形,肩部丰满,同时通过加宽沿部和圈足,使全器...

    1356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特殊的纸币收藏魅力无穷[图文]
    特殊的纸币收藏魅力无穷[图文]

    齐先生收藏的第四套人民币爱好收藏纸币的人,一般都注意搜寻那些发行年代早、流通时间短或存世量少的珍稀品种,特别是注意收集那些号码比较奇特的纸币,为收藏增添了一定的乐趣。一些特殊号码、特殊材质、特殊背景的纸币更是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和追捧。特殊背景纸币可谓“一纸难求”同号、豹子号、趣味号,这几种现在收藏界比较看好的纸币品种,在收藏圈内可谓“一纸难求”。而为了能收藏到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纸币,一位收...

    1231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砚台:方寸乾坤[图文]
    砚台:方寸乾坤[图文]

    砚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中国历代的文化人对砚台都无比珍爱,赏砚藏砚也是古代的一种时尚。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如今,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每个时代的艺术品,都有那个时代的痕迹,包括历史、人文、文化。古玩收藏家章慧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叹,小小的一方砚台,差不多也能浓缩一个大时代。“正所谓方...

    1115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四位清王孙的精妙山水屏! [图文]
    四位清王孙的精妙山水屏! [图文]

    ▲启功 溥佺 溥儒 溥伒 山水四屏中国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江山易代之后,前朝皇裔以书画名家的往往能饮誉于世,而直接以武力反抗新朝的,则太半青史不名。其中佼佼者,以元时的赵孟頫、清初的八大山人、石涛最为杰出;至于民国及以后,满清皇裔亦大多以书画名家,且能极一时之誉者甚伙,如启功、溥儒乃至溥伒、溥佺、溥杰之类。▲高澹游画,雅近元人,此拟之,苑北居士启功写。尽管启功(1912-2005)先生曾在多个...

    1126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天珠的秘密:天珠来历混沌难辨 定价无依据[图文]
    天珠的秘密:天珠来历混沌难辨 定价无依据[图文]

    新老混杂难辨别 市场价格无标准 近日,题为《女子368万投资天珠 血本无归》的文章在文玩收藏圈 引起了一番热议,天珠这一常见文玩品类也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天珠种类繁多,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天价”天珠时有听说,从只闻其声不见真 身、号称终极圣物的法螺天珠,到巨力集团执行总裁杨子淘宝店千万元一颗的天珠,天珠的价格早已上了天。然而天珠的价值为何差别如此之大?天珠的定价标准又 是什么?天珠背...

    1381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周蕴华剪纸作品欣赏[图文]
  • 《郁金香体》行为艺术计划[图文]
    《郁金香体》行为艺术计划[图文]

    《郁金香体》行为艺术计划是由19个艺术家以及众多助手在西湖边太子湾公园实施完成,此公园今日人流量为五万余人,持续时间约为4小时。行为艺术主要表达前世今生的概念,作品前期充满仪式感,后期凸显了作品的公共性,很多游人参与作品互动。...

    717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邮票上的五一劳动节[图文]
    邮票上的五一劳动节[图文]

    1964年劳动节邮票之一。每年5月1日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节日——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节。为纪念这一节日,新中国成立后,截至1979年,我国共发行了4套9枚劳动节专题纪念邮票。国际劳动节63周年之际,即1952年5月1日发行的“纪15《国际劳动节》”专题邮票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国际劳动节”纪念邮票。全套3枚,第一枚“胜利的光辉”用鲜红作底色,邮票图案正中是较大的阿拉...

    1301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品鉴古代艺术珍品趣赏羊文化[图文]
    品鉴古代艺术珍品趣赏羊文化[图文]

    商代双羊尊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双羊尊是商代晚期的容酒器,它是古代青铜艺术最杰岀的珍品之一。此器高45厘米,筒形口,尊身由两头背部相连的羊组成。柔和素雅的铜绿、奇特优美的造型、纷繁瑰丽的纹饰和厚重拙朴的质感,赋予了此件双羊尊无穷的艺术魅力,也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此件双羊尊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玉卧羊形砚滴“砚滴”又称“水滴”,用于贮存砚水以...

    991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非遗艺术家梁岗子面塑作品获好评并登上世界邮票[图文]
    非遗艺术家梁岗子面塑作品获好评并登上世界邮票[图文]

    梁岗子,出生于安徽亳州,现居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国艺面塑工作室创始人、温州食雕糖艺面塑俱乐部总监。梁岗子自幼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独特的兴趣,见识到面塑作品独特魅力后,被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深深的吸引。多年来专注学习、坚持创新、不懈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和现代工艺审美相结合,制作出具有独特工艺造型的面塑作品,体现出面塑的神态、韵味,使中外各个民族能欣赏到面塑艺术的永恒魅力,感受到它所蕴含...

    774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战国形铜行灯[图文]
    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战国形铜行灯[图文]

    战国鼎形铜行灯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金叶众所周知,学会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而人类开始使用灯,则实质上是用火的合理延伸。我国古代的灯具制作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与灿烂的华夏文明相应相称,达到了非常精湛的水平。特别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战国到两汉时期,随着艺术题材日益广泛化、世俗化,工艺手法也趋于多样性和创造性。这段时间的工艺品制作,从内容到形式,均洋溢着现实生活...

    1446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价廉物美的外汇兑换券(组图)
    价廉物美的外汇兑换券(组图)

    外汇兑换劵79年壹圆外汇兑换券由中国银行发行,是一种含有外汇价值的人民币凭证。199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曾发布公告,规定从1980年4月1日起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将于1995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使用,退出流通领域,持有者可在1995年6月31日之前到指定银行去兑换人民币。不久,人民银行又告示将兑换期限延长至1996年6月31日。按当时的结算价格,100元兑换券约等值于140多元人民币。外汇兑...

    1538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文玩藏品之上龙抬头[图文]
    文玩藏品之上龙抬头[图文]

    对于古人来说,农历的二月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因为,从这天开始,“龙抬头”,龙吐水,降甘霖,春雨贵如油,能够确保秋天有个好收成。所以,古人常常把“龙抬头”当成重要的天气变化和民间风俗。其实,在藏品之上,也有许多“龙抬头”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我所收藏的这些“龙抬头”。 “龙抬头”青花瓷盘。龙,虽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幻想出来的动物形象,但因为龙威风凛凛,飞翔于天空之中,腾云降雨,造福人间而...

    1066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默默无闻的古币转型收藏界的香饽饽[图文]
    默默无闻的古币转型收藏界的香饽饽[图文]

    三孔布是古钱币 中的著名珍品。在北京诚轩2012年秋季拍卖会钱币专场中,一枚战国时期铭文“下邲阳”背“十七·两”的三孔布,特别耀眼。此枚三孔布为清代嘉庆、道光年 间金石学家张廷济旧藏,丁福保编著、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第323号拓片原物。起拍价65万元,经过多轮交替竞争,成交价达368万元,刷新中国古 钱币拍卖价格的最高记录。中国古语有云“乱世藏黄金 盛世收古董” 生逢盛世 收藏古董 既是一项...

    241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