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你知道吗 祖先们最早是两指握笔的[图文]

时间 : 01-02 投稿人 : 汤圆儿 点击 :

你知道吗 祖先们最早是两指握笔的 | 艺术品科普

晋代的二指执笔

毛笔作为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甚至从小就被教导如何使用毛笔。可你知道吗?长辈们教我们的拿笔方法,跟古代是不一样的!昨天,南京博物院艺术馆一楼展厅里的“执笔的流变——历代执笔图像汇展”,就向观众论证了这一点。与该展览配合的《执笔的流变——历代执笔图像汇考》图书,也在当天举行了首发式。

五指拿笔法解放以后才真正流行

从小就被长辈们灌输的五指拿笔的方法,早已在我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并运用到实践中来。甚至曾有著名观点认为,五指拿笔法是王羲之一脉所传的正宗拿笔方法。对此,“中国历代执笔研究”项目负责人、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庄天明在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壁画和画像砖的基础上,予以了否定。

你知道吗 祖先们最早是两指握笔的 | 艺术品科普

唐代的二指执笔

庄天明告诉记者,他也是被灌输了五指拿笔的方法长大的。“后来跟日本人进行书法交流时,发现日本人全是三根指头斜着拿笔,开始以为日本人是受了硬笔书法的影响,还在心里暗想他们拿笔太不正宗。”直到后来开始研究古人拿笔方法的时候,庄天明才在一幅《空海和尚执笔图》中找到证据证明,发现三指拿笔其实是唐代的传统。“不正宗的原来是我们自己。因为空海和尚是作为遣唐使,在唐代来到中国学习密宗和书法的,然后把唐代的执笔方法带回了日本。”

此外,庄天明还发现中国周边的国家,像越南、朝鲜、韩国等都不是五指拿笔。“日本保留了我们唐代跟宋代的传统,韩国保留了我们明代的传统,台湾保留了我们晚清跟民国的传统。我从这些地方都找不到五指拿笔的图像资料。所以能证明五指拿笔出现的很晚,真正流传应该是在解放以后。”

你知道吗 祖先们最早是两指握笔的 | 艺术品科普

宋代的二指执笔

最传统的拿笔方法:两指拿笔

在庄天明看来,五指拿笔,这个大家一直认为是最好的拿笔方法恰恰是最不好的方法。“五指拿笔要求手腕竖立起来,可是这样一竖起来,手腕就死了,写字不灵活。古代的人为什么不用最后两个指头,是因为这两个手指是五个手指中功能最差、最不灵活的两个手指。这两个手指一加进去,整个手的功能就差了。”

从庄天明现有的研究来看,在我国至今能够确认的最早的拿笔图像发现于东汉(公元25年—220年)时期的画像石与壁画上,距今不足2000年的历史。庄天明告诉记者,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拿笔,应该是用两个手指跟三个手指。“战国目前还未发现拿笔的图像,但发现了毛笔,我认为战国也应该存在两指拿笔,就看后面有没有出现这个图像。汉代、战国、秦代都有可能是两指执笔。”

你知道吗 祖先们最早是两指握笔的 | 艺术品科普

元代的二指执笔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陈列于法国卢浮宫埃及馆内的《坐着的抄写员》,为古埃及公元前2555年左右的雕塑,这才是世界上最早表现人类拿笔书写的实证实据。雕塑中,抄写员手中的笔虽已掉落,但拿笔的动作清楚可辨,手下膝上的平铺纸卷更帮助确认其身份与动作。再看抄写员拿笔的方法,明显为大拇指与食指并执的两指拿笔法,与卢克索神庙浮雕中两位执笔人物的执笔姿势相同。

这样一来,又将二指执笔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距今为4500多年)。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最传统的拿笔方法,其实是两指拿笔法。

你知道吗 祖先们最早是两指握笔的 | 艺术品科普

明代的二指执笔

流变:汉代执笔方式多元到近代变单一

庄天明介绍,从他现阶段搜集到的汉代数种执笔图像分析,汉代出现了多种拿笔的方法。“东汉时期最盛行的是握管式拿笔法。我首次见到古代这种执笔方式,是西晋《青瓷对书俑》,其中一人的拿笔就类似于握管的方法。”此外还有食指、无名指与小指并列的二指单钩式拿笔法;单苞或双苞式的拿笔方式等。

晋唐至五代主要流行的是二指与三指单钩式的执笔方法;宋代虽以单钩式执笔为主,但双钩执笔法渐兴,至元代单钩法与双钩法已呈并行的趋势;明代虽仍采用单钩法,但主要流行的已是三指双钩式的执笔法;清代出现单钩、双钩、四指、回腕等执笔法多元并存的局面;民国以后,现代式的五指执笔法逐渐成为主流性的执笔方法。

你知道吗 祖先们最早是两指握笔的 | 艺术品科普

清代的二指执笔

执笔的高度哪个好?

庄天明介绍,中国从晋代开始,在王羲之那个时候,卫夫人就提到过,一分二分三分。楷书离鼻头一分,行书两分,草书三分。楷书低一点,草书高一点,行书在中间。

“我觉得这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是后来有些人写什么都是拿在根部,也有人总拿在后面,曾国藩的理论就是拿在后面好。我认为卫夫人的方法比较科学。”庄天明说。

相关文章

  • 这么奇葩的砚台 古代文人怎能不爱读书写字 [图文]
    这么奇葩的砚台 古代文人怎能不爱读书写字 [图文]

    乌龟,簸箕,竹根乌龟,簸箕,竹根,卧虎……这些造型精妙的砚台陪伴着历代文人墨客,成为他们生活和创作中不可缺少之物。砚台不仅是书写工具,也是可藏可赏的艺术品,一个书斋玩伴。酷爱砚台的纪晓岚,曾在一方螭纹端砚上写下广东巡抚和庵先生赠与他家乡“特产”端砚的经过,将这方砚大大夸赞了一通。清代一位苏州知府吴云也深爱端 砚,他曾在一方有“活眼”的端砚上写下“无上神品”和“平生秘珍",足见其对这方砚台的珍爱程度...

    262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当代书画艺术佳作精选,值得收藏的名家作品[图文]
    当代书画艺术佳作精选,值得收藏的名家作品[图文]

    尽管每个人的审美层次有所不同,但面对一幅饱含着智慧和激情的书画作品,无论是偏重干能引起感情共鸣的思想内容,还是偏重于其赏心悦目的表现形式,人们对于书画艺术作品的喜爱之情从未衰减。在当下的书画市场,收藏字画成为家居装饰、理财投资、送礼赠人的更好的选择。推荐几幅当代书画名家的艺术佳作:蓝健康老师百花奖金奖作品《晨曦》(作品选自:易从网)人们对牛的热爱、同情和敬意,其感情的深厚真挚非同一般,使得牛比任何...

    1874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外国争相发行羊年生肖邮票:卡通化成风尚[图文]
    外国争相发行羊年生肖邮票:卡通化成风尚[图文]

    新西兰的羊年邮票展示了被誉为“绵羊国”的新西兰标志性元素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其中,十二生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喜庆的寓意更是备受青睐。比如,羊年春节前几天,一篇外媒如何讨论中国的生肖羊究竟是Ram(有角公羊)、Sheep(绵羊)还是Goat(山羊)的文章,成为新春的热议话题之一;再如,全球范围内的新春羊年生肖邮票发行热——不仅羊邮票的发行国...

    1907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Elsa Mora漂亮的纸雕艺术[图文]
    Elsa Mora漂亮的纸雕艺术[图文]

    ElsaMora,古巴女艺术家,现年36岁,居住在美国加州,她的作品涉及纸艺、布艺、插画、陶艺、玩偶设计等等创作领域。只要是可爱的趣味小物,她都能采用不同的材料通过手工完成一件精致的作品。经过ElsaMora的灵思和巧手,这些小物件全部变得生动有活力!...

    372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巧克力与珠宝的奇幻之旅[图文]
    巧克力与珠宝的奇幻之旅[图文]

    从左至右:Pomellato M’ama non m’ama18K玫瑰金镶嵌橄榄石戒指;Tiffany & Co. Paloma’s sugar stacks18K黄金镶嵌红碧玺戒指、18K黄金镶嵌紫水晶戒指一场绝无仅有的主题派对悄然开场,形态各异的巧克力与璀璨夺目的珍宝激情共舞,醇厚浓郁的可可甜香弥散诱人气息,童话世界里的奇幻之旅正向你发出邀约。巧克力荡起意大利式的热情,璀璨珠宝愈发缤纷耀目...

    1608 艺术品 美术作品知识 艺术品科普
  • 肇庆名品端砚赏析[图文]
    肇庆名品端砚赏析[图文]

    春暖花开端砚洞庭春波端砚名冠中华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自唐以来,久负盛名。端砚名贵,在于它们石质优良,石品丰富,是其他砚材所不能媲美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有《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诗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而传颂千年。历代文人墨客评价端砚的质地“细润如玉”,“温软嫩而不滑”,“赛过孩儿面,美人肤”,“叩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等。端砚名贵,还因名坑难采,物稀为贵。端溪三大名坑(...

    1008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2014年玉石文玩黑马该不该趁现在屯一些呢[图文]
    2014年玉石文玩黑马该不该趁现在屯一些呢[图文]

    回首2014年,爱好文玩、爱好玉石的我们,又在一次一次的热潮中,买了一堆又一堆的串、把件、珠子等等。在年初,我们本来是有计划地,准备今年入手哪些哪些,结果,就在我们觉得准备好了的时候,一匹又一匹的黑马冲了出来,扰乱了我们的视线。该不该趁还没炒到买不起的时候屯一些呢?玉石黑马之—战国红宣化战国红玛瑙今年开始广泛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因为随着南红价格近两年的上涨,很多商家也开始寻其替代品,宣化战国红从发现...

    1098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收藏梳子的故事:见证爱情[图文]
    收藏梳子的故事:见证爱情[图文]

    闲来无事擦擦梳子,用梳子梳理梳理,释放无限压力 古往今来,无论是声名显赫的高贵名流,还是日出而作的平民布衣,都与梳子朝夕不离。事实上梳子不仅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还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历代的美人们对梳子十分重视与喜爱。我最引以为豪的是我那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所以对侍弄头发的梳子也情有独钟,也收藏了许多把梳子。 我收藏梳子已有5年,收藏的梳子大大小小也有五百多把。梳子的材料种类繁多,有黄杨木的、有...

    551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权上的春秋 秤砣上的艺术[图文]
    权上的春秋 秤砣上的艺术[图文]

    秤砣为什么称为权《庄子·天运》有“亲权者,不能与人柄”一说,这个“权”指的就是权力,而且不能与人分享。《战国策·齐》说“恐田忌欲以楚权复于齐”,这个“权”也是指掌管楚国的权力。当然,古代亦称诡变谋略为“权”,淮南王作《淮南子·主术》,就说“任轻者易权”。至于变通之权变、姑且之权且、代理之权知,都与权有关。而与庄子同时期的孟子,则在《孟子·梁惠王》中说,“权,然后知轻重”,这个“权”,指的可就是度量...

    1976 艺术品 美术作品科普 艺术品鉴赏
  • 佐证春秋“沃盥之礼”的青铜公式和盘[图文]
    佐证春秋“沃盥之礼”的青铜公式和盘[图文]

    图1 春秋青铜匜商周贵族们在祭祀、宴饮等场合,以及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之礼中的沃即是以匜浇水于手,盥则是洗手、洗脸,盘则用来承接弃水,盘与匜配合使用,是贵族们行“沃盥之礼”的重要器皿。古人的盥洗,比起现在要繁琐得多,不像我们今天为了讲卫生而洗脸和洗手。沃盥还具有一定的仪礼性质,而且盥洗的用具也都被归在了礼器当中,盥洗的行为更是...

    1553 艺术品 美术作品资料 艺术品鉴赏
  • 流失海外的清代《圆明园四十景图》 2[图文]
  • 那些成为传世之宝的信札(组图)
    那些成为传世之宝的信札(组图)

    图一渐逝的鸿雁之礼信札,在古时有多种名称,如尺牍、尺书、尺素、笔札、书札……现在我们最常见的叫法就是书信。古今中外的文体,最随意、最自然且应用极广的,莫过于书信。陆机的《文赋》,就有“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之赞语。有趣的是,至今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墨迹,就是陆机手书的《平复帖》。此帖点画苍劲有力,笔法奇崛,是稀世的书法珍品。其实,《平复帖》是一纸书信。它曾引得大收藏家张伯驹为其倾家荡产,不惜...

    413 艺术品 美术作品图片 艺术品文章
  • 藏家罕见的宪法主题藏品[图文]
    藏家罕见的宪法主题藏品[图文]

    1954年的宪法宣传画12月4日是我国的“宪法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有关宪法的宣传材料和纪念品众多,我收藏有一大批和宪法有关的藏品,这些藏品,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国《宪法》颁布60余年来的风雨历程。我的第一类“宪法藏品”,同时数量也最多的是宪法纪念邮票。如1954年12月发行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纪念邮票,一套两枚,图案相同,颜色分别为棕色和黄色。这套邮票采用的是胶雕套印工艺,工人...

    1503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 一个时代的记忆博物馆:中国绝版粮票鉴赏[图文]
    一个时代的记忆博物馆:中国绝版粮票鉴赏[图文]

    1955年,新中国粮票正式发行,从此,中国开始进入各种各样的“票证时代”。粮票以其特殊身份登上了中国经济的历史舞台,并逐渐成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而它被称作“第二货币”、“命根子”。直到1993年,国家粮油价格放开,走过38年历程的粮票,终于“寿终正寝”,退出历史舞台。“民以食为天”,在实行粮票制度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粮票几乎寸步难行。粮票成为城镇居民填饱肚子的一份特殊通行证,无数中国百...

    979 艺术品 美术作品 艺术品鉴赏
  • 漫谈敦煌飞天纪念银币:九霄乐声飞天舞[图文]
    漫谈敦煌飞天纪念银币:九霄乐声飞天舞[图文]

    敦煌飞天纪念银币要说敦煌二字,千年来西域佛教文化的风拂过鸣沙山,荡向月牙泉。更有中原帝王将相对佛祖虔诚的供养,无数能工巧匠一笔笔用尽心血的描绘,善男信女香火经年不绝的膜拜。言轻语微,想是载不动自前秦起,这历朝历代积淀下的浓厚文化底蕴。幸而为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纪念银币”,让我有机会窥得敦煌那渺远幽深的文化风韵。这套纪念币为方形银币共6枚,每...

    1053 艺术品 美术作品欣赏 艺术品欣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