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玳瑁骨花鸟纹折扇
1月22日,《制扇至美——清代外销扇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老馆)开幕。展览撷取深圳藏家陈祥胜藏十七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由广州制作出口的各类精品扇具八十二件套。象牙、玳瑁、掐丝珐琅、刺绣、堆绫等各式珍贵材料、独特工艺汇聚一堂,可谓珍品荟萃。它们在述说艺术的同时,也带领我们走近广州对外贸易的辉煌时期。
(清)玳瑁骨花鸟纹折扇
“怀袖雅物”:十三行贸易史
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引风纳凉的“日常用扇”和彰显威仪的“礼仪用扇”两大类。日常用扇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与礼仪、风俗、诗词、戏曲、美术等文化艺术相关联,且与书法、绘画、织绣等工艺有机结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品。
策展人朱求真介绍,清代是我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在当年广州商贾云集的十三行,涉及漆器、银器、瓷器、纺织、绘画、雕刻等各个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行业的工匠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到制扇业的行列,因此,广州外销扇是一种集合多种精细工艺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象牙镂雕、玳瑁描银、檀香透雕、黑漆描金、乌木骨绢、银累丝镀、骨柄鹤羽……几乎所有的用来制作手工艺品的质材都能用来制作扇子。盈尺之间,不仅凝聚了匠师们的聪明才智,更承载这深厚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清)描金人物纹团扇
朱求真介绍,从汉代以来,广东就是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枢纽。清代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后,广东垄断海路中西贸易近一个世纪,是清朝全盛时期世界贸易的重要环节,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中心,也是中国外销艺术品的生产基地与中转基地,大量外销艺术品在广州加工制造并走向世界。
“真棕扇甲象牙镶,新样全描绿间黄。破尾孤灯两枝笔,郎描苏武妾王嫱。”——从当时流行的《竹枝词》中可见当年广州扇子制作之发达。数据显示:仅仅1822年这一年,广州十三行一带就有5000余家专营外销商品的店铺,约25万匠人专门从事外销工艺品的生产和制作,在所有的工匠中,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到制扇业的行列,因此广州外销扇是一种集合多种精细工艺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
象牙扇
象牙扇、官扇齐亮相
“中式优雅扇动西方文明,传统文人仕女的怀袖雅物立刻成为西方上流社会竞相追捧的艺术品。外销扇无论在题材,图案和纹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汇。”古扇藏家陈祥胜表示,为迎合西洋人的喜好,外销扇在在雕刻、镶嵌、编绘、绘画、刺绣上充分发挥其特长,推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广州工匠在成扇制作时,受到西方近代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有适合、满足外商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所以作品上的纹饰除了采用传统的人物、花草、动物、吉祥图案题材外,还吸收了大卷叶、西番莲纹、写实花卉等外国图案的长处,布局往往显得热闹、繁花似锦而不留空白。有些图案还吸收了西方美术中的明暗对比法,看上去更有立体感。在绘画题材上主要有山水庭院瑞兽画幅,官邸家居生活场景,群仙祝寿通景画,还有岭南风光西洋人物构图等。在五花八门的扇子中,有传统的中国古典故事,神话传说,也有来自西方的习俗和生活片段。其中一些以西方为题材的设计,多半是按西洋人的要求定制的。”
英王乔治三世特使马戛尔尼的秘书巴洛在《旅行在中国》中写道:“看来似乎最优美,最完美无瑕的顶峰,就是(广州的)象牙雕刻。”在巴洛的记载中,当时外销扇的品种很多,有象牙玳瑁、刺绣、彩绘等,大量出口欧洲,很受欢迎。18世纪30年代以前早期,专销西方市场的扇子一般有彩绘镂空象牙制成。
官扇
18世纪,广州外销到欧洲的家具以漆木家具为主,它们多采用黑漆描金的装饰手法,式样大到橱柜、桌椅、屏风小到扇子、针线盒、工具箱等无所不包。这些漆木家具装饰华丽,富贵高雅,深受欧洲市场欢迎,并对欧洲的装饰艺术产生深远影响。漆扇最早外销的时间大约在1790-1830年间,与同时期漆器装饰的家具、盒子外销密切相关。此时的漆扇上已有用于雕刻家族或公司纹章的盾牌,表明扇子用于外销。与象牙折扇一样,几乎所有的漆扇都是在广州制造的。
朱求真介绍,除象牙扇与描金髹漆扇外,外销扇中最为常见的形制为官扇,俗称百头扇最受人关注,是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外销扇风格。“此类折扇最大的特色便是,色彩浓郁艳丽,以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为边饰,以中国的风景、宫廷景色以及大量的人物为装饰,在工艺上,有些人物的衣服为丝质,裁剪成衣后粘贴上去,人物的头和手用小块象牙片绘画后粘贴。广绣技法也大量用于外装饰在外销成扇扇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