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专场,到今年,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这十年间,中国嘉德与所有的藏家、同行以及众多的喜马拉雅艺术爱好者共同学习、同步成长,一起见证喜马拉雅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兴盛。
此次中国嘉德2022春拍《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专场,精心挑选了七十余件佛教艺术精品,囊括了明清宫廷佳作及印度、尼泊尔、西藏和中原地区优质造像、绘画艺术精品。此外,整场60%左右的藏品是近20年首次面世,其中不乏多件喜马拉雅艺术精品。期待与您一同走进神秘美丽的独特之境。
Lot 3139
西藏14世纪
铜鎏金金刚总持像(嵌银嵌宝石)
H 33.8 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参阅:香港拍卖会,2007年5月31日,Lot 2804号。
大持金刚,梵文意为持金刚者。汉文或译为持金刚、金刚持、秘密主等。在印度最迟到10世纪上半叶大持金刚已经正式有了本初佛的身份,成为印藏佛教中最被广泛接受的本初佛。在西藏的造像或绘画中通常能见到两种形式,单体或双身,唐卡中此尊体色为蓝色,有时为金色。单体时,左手持铃,右手持杵,双手交持胸前,施金刚哞迦罗印。金刚杵象征本初佛所本有的、不可破坏的,最为坚实的“空”,即终极真理;金刚铃象征智慧如铃声四处传遍。有时大持金刚双手各持莲枝,肩侧莲花上分立铃和杵。双身时,拥明妃般若佛母,持金刚是最高真实“空”的化身,般若佛母代表慈悲,他们的结合意味着进入了空的境界,同时慈悲出现,虚妄消失。这就是密教修行所达到的所谓悲空双运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所说的涅樂。大持金刚也是噶举派敬奉的本初佛,被认为是释迦牟尼说密法时所呈现的形象,也视同法身佛。
本尊头戴花冠,冠沿边缘以松石镶嵌一排菱形块,缯带自然飘垂至肩两侧。面容方圆,长眉细目,双目俯视,神情专注,肃穆庄重。身体比例合度,珠圆玉润,十分健美。下身着贴体薄裙,双腿及腰后裙上以双线形成的一道道立体凹槽,内嵌一道道连珠纹表现裙纹,连珠纹为错银工艺,将其衬托的更加华美高贵。周身装饰华丽,佩饰耳珰、项圈、珠宝项链、手镯、臂钏和脚镯。项链与腿上的花纹一样,同样采用双凸线形成的长槽,原本应是在槽内嵌饰一排珍珠或银珠,历经岁月变迁,如今仅余一道道凹槽让我们想象原作的华美。多处采用银质联珠及镶嵌宝石的工艺手法,展现了西藏造像的鲜明特点。宝冠及上身璎珞钏环等处饰有绿松石、青金石等宝石。造像比例匀称,造型优美,形象生动传神;面容身躯十分饱满,饰物细节刻划精致,饰物上还猷有绿松石等宝石。其铜质精纯、色泽璀璨,工艺卓越,风格壮美。下呈单层仰莲底座,上沿饰一道均匀细密的连珠纹。14-15世纪,是佛教在西藏发展的鼎盛时期,来自印度、克什米尔和尼泊尔等地的高僧大德、手艺匠人在这一时期与西藏本地寺院进行频繁地交流与合作,留下了数不清的经典注译,同时也留下了包括大量壁画、造像在内的佛教艺术品。尤其是这一时期丹萨替造像珠宝镶嵌装饰风格的兴起,才能让我们今天有机会赏鉴几百年前璀璨的满饰璎珞与镶嵌的顶极造像艺术精品。
Lot 3105
西藏15-16世纪
合金铜莲花生大师与二明妃
H 26.5 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参阅:《寂静与忿怒》,陈百忠著,卡庐文化有限公司,2004年,118页。
莲花生,乌仗那国人,是西藏前弘期对佛教在吐蕃产生和发展进程中作用最为重要的佛教大师之一,也是宁玛派所崇奉的大圆满祖师。吐蕃王室佛教徒巴赛囊从尼泊尔迎请寂护入藏弘法,后因为受到苯教势力的排挤,寂护被遣返尼泊尔,他遂向当时的吐蕃赞普建议迎请莲花生进藏。莲花生入藏之后,以咒师的神通力降服了众多苯教信徒,因此得以使佛教在苯佛之争中占据上风。在赞普的支持下,他为西藏建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开始组织译经并授徒传法,在西藏弘扬显密教法。然而,苯教徒不甘心失败,于是在反佛势力的撺掇之下,赞普宣布在敦喀尔召开佛苯辩论会,莲花生和寂护等人作为佛教一方针对教法之优劣面对苯教势力展开激烈辩论,并最终取得胜利。赞普因此下令兴佛灭苯,从财物布施和政治地位两方面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使得佛教在雪域高原得以生根发芽,并最终成为主流宗教信仰。莲花生大师也被称为“古如上师”,也即“宝上师”。
此尊罕见精美的大尺寸造像中,上师以跏趺坐端坐于莲座上,身着精美僧袍。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托嘎巴拉碗置于腹前,碗内盛摩尼宝珠;左腋下夹骷髅三叉戟。脸部和手脚有泥金,大师头戴莲花帽,两边帽翼突起,帽正中有绿松石镶嵌十字型纹饰,帽顶是半截金刚杵。莲师左右两侧各有一尊女性造像,立于其身旁侧出的两个小莲台上,分别是西藏王妃益西措杰和印度公主曼达拉娃。益西措杰左手托宝瓶供养,右手结说法印;曼达拉娃右手托嘎巴拉碗,左手结说法印。造像衣纹流畅自然,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一组三尊保存完好,极为少见。
Lot 3164
克什米尔12世纪
合金铜莲花手观音立像
H 27.5 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参阅:
1.德国拍卖会,2018年6月21日,亚洲艺术II,Lot 52号。
2.《西藏铜佛造像》(Buddhist Sculpture in Tibet-India & Nepal),乌尔里希•冯•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2001年,香港法观出版社,卷一,146页,37A-B
3.《证悟之途-瑞士莱特博格博物馆博帝阿什曼基金会藏品》(On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The BertiAschmann Foundation of Tibetan Art at the Museum Rietberg Zurich),莱特博格博物馆出版,1995年,88-89页,图43
此尊菩萨像,被认为是莲花手观音菩萨的苦修形态。他以一种非常弯曲的姿态站在一个安装在阶梯式矩形底座上的莲花基座上。右手举起作无畏印,左手自然下垂握着从底座上长出并在左肩头绽放的莲花之茎。菩萨腰系一块布料,裹住臀腿,绕肩而下的飘带自然垂落于双腿侧。腹部肌肉突显,身形左倾明显,却重心稳固,双臂一起一落,姿态优雅随意。饰品简洁,仅限于一头散发中的阿弥陀佛化佛、连珠式项链、圣带和一对简单的手镯。身后有舟型大背光,头部紧靠在头光上。
与嘉德本场这一尊类似的造像,可以参考2018年6月21日德国拍卖会,Lot52号拍品,一尊20cm高克什米尔带背光莲花手观音菩萨像;另外施罗德先生《西藏铜佛艺术》卷1,收录了一尊莲花手菩萨立像,与本尊非常相似,被断为11世纪藏西克什米尔风格造像。相比之下,本尊身形更为强壮,肌肉更明显,对莲座、项莲、腰带、头光背光等处的连珠纹刻画也更为精确细致,应是出自克什米尔的作品。
Lot 3154
西藏13世纪
棉布矿物颜料释迦牟尼佛唐卡
71x57.5 cm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此幅精致漂亮的唐卡,画面正中主尊为结跏趺坐的释迦牟尼佛,背后有宝座形的靠背,边沿有狮子、鸟和摩羯鱼装饰,摩羯鱼口中吐出卷草。中央主尊释迦牟尼佛,背光和头光呈现蹄形,佛陀头顶释迦牟尼两侧为两尊胁侍菩萨均呈侧脸,菩萨脸型明显偏方,有尖下巴,是比较鲜明的西藏西部早期唐卡绘画的特征,腰肢向一侧扭动,两腿并拢。佛与菩萨指尖还有上翻的红肉。佛像头部两侧斜上方有两位祖师像,分别着红衣和白衣。背景中有结助跏趺坐、身色不同的小佛 144尊。画面色调以红色、蓝色为主,主尊后侧的蓝底背景中,绘有红白色的小花。整幅绘画以暖色调为主,主尊在画面中占有突出位置,其余各尊位于四周排列整齐的棋盘式小方格中。这种特殊的构图以及菩萨的姿态和背景的处理,都具有早期西藏西部唐卡的主要特征,在拉达克阿奇寺、塔波寺和东嘎皮央石窟等早期藏西绘画遗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人物,尤其是左右胁侍菩萨的样貌,均带有帕拉风格,而主尊佛陀的面相,脸型更圆,也更短,尤其耳朵上方还有两朵圆形小花,嘴角上扬更甜美则是有比较明显的尼泊尔绘画风格的影子。主尊坐下是平直的莲花宝座和,莲花瓣色彩交错变幻且有双重卷曲纹,主尊背光上的孥具包括大鹏金翅鸟、摩羯鱼、乌鹊,和雪狮。
整幅唐卡画面沉稳大气、庄重肃穆,展现了早期唐卡的设色传统。除了绛红色、黄色这些早期唐卡常选用的色彩外,白色、青色也被较多地运用于画面之上,使整幅唐卡予人观感更为明亮雅丽,这一用色特征更为符合西藏西部绘画的设色传统;人物绘制延续了西藏西部绘画热烈质朴的技法习惯,尤其是主尊两侧的胁侍菩萨形象,从笔触到风格均显粗犷稚拙。此幅唐卡构图传统,设色古朴,人物稚拙,线条遒劲,无论是画面构图、色彩,还都展现出西藏西部地区独有的审美情趣和宗教追求,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Lot 3140
西藏15-16世纪
铜鎏金向敦却巴像
H 28 cm
来源:巴黎拍卖会,2014年秋拍,lot 37号。
此件作品是11-12世纪萨迦派大师向敦•却巴的一个独特的、非常规造像。向敦•却巴(1053-1135)偶尔出现在描绘道果传承的传播者—萨迦世系大师的作品中。然而,这尊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像与其他任何已知的关于这位大师的肖像画都不同。
上师坐在椭圆形单层覆莲座上,面部笑意明显,表情鲜明,右手拇指食指捏持一枚念珠,长袍裹覆双腿,肩上披以细密花纹镶边的外氅,伸出的前臂赤裸,背部有竖长褶皱,底座背面刻有藏文铭文,覆着丝绸。
莲花座背面的铭文可以清晰地识别雕像所代表的宗教人物,并额外提供了有关捐赠背景的信息。
铭文大意:有学问的人,为了普惠他人
努力让自己掌握了冥想
吸收、透视和魔力。
致敬向敦•却巴。
这尊雕像是受人委托为纪念一位走向极乐的人而建造的,
是为增功德,
也是为引导众生走向证悟,
由德高望重的护法人父子所赐。祝吉星高照!
(意译自牛津沃尔夫森学院Yannick Laurent先生的英文译文)
铭文第一节是对优秀精神导师向敦•却巴个人的赞美。这一段引述自13世纪法王八思巴(chgyalPhagpaLodróGyalsen)创作的道果法(Lamdré)中的供奉祈祷。
铭文第二节内容,尽管有一些细微的语法上的矛盾,但无疑确定了这件作品是作为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佛教大师离开的纪念礼物。据说捐赠者是一对父子。他们被描述为赞助人和佛教教义的护法(守护者)。虽然捐赠者的名字不得而知,但这件精美的西藏喇嘛鎏金铜像,也许是为“皇室”的委托而作的。因铭文中“护法”(Dharma)一词,在这样的情境下通常暗指皇族成员。
纵观这两段铭文,我们不难发现,这件引人注目的向敦•却巴喇嘛雕像,是一件由出身高贵的个体(可能是当地统治者)赠送的绝妙礼物,他不仅是西藏佛教萨迦学派的追随者,而且是其狂热支持者。
Lot 3133
明末 (泛亚收藏)
铜鎏金牛一对
L 18cm(2)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参阅:香港拍卖会,2014 年 4 月 8 日,Lot90号,成交价 50 万港币。
如此体积和重量的明代鎏金铜牛极为少见。且此二只铜牛成双成对,更增其珍罕程度。牛身为黄 铜实心铸造,铜质精良,失金处呈现油润的栗子色皮壳。牛身通体鎏金,金色澄黄明亮。对水牛的肌肉结构以及动势的塑造扎实准确,水牛四足下蹬,牛头分别向左右方向扭转,颈背高耸,雄 壮的身体迸发出顽强不屈的力量。
金牛是财富与力量的象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牛是承载和勤劳的代表,因此人们赋予它吉 祥、美好的寓意。同时金牛易招财,也能守财,是旺财必备之品。金融行业与炒股的人士十分喜 爱金牛,取其“牛市”之意,而地产商则更看重其可以开垦土地这一作用。
此对金牛来源显赫,出自著名的泛亚收藏。泛亚收藏由纽约银行家克里斯蒂安•休曼(Christian Humann)建立,是 20 世纪美国质量最高的亚洲私人艺术收藏之一。其后安思远(Robert E. Ellsworth)斥资 1200 万美元收购泛亚收藏,更为此收藏增添了传奇色彩。在纽约拍卖会 1982 年 12 月 1 日泛亚收藏专场拍卖中,此对铜牛的图录号为 Lot 302。同类作品参考斯皮尔曼旧藏的一只鎏金铜牛(L 17.2cm),香港苏富比 2014 年 4 月 8 日 Lot90, 以 50 万港币成交。
Lot 3164
西藏17世纪(扎什伦布寺)
铜鎏金功德华如来像
H 25 cm
参阅:
1.中国嘉德,2019年11月18日,Lot 3620号。
2.《尼泊尔艺术》(Art of Nepal),帕尔博士(Pratapaditya Pal),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美国加洲大学联合出版,1985年,38页。
3.《西藏雕塑遗产-菩萨道收藏的佛教艺术》(The Sculptural Heritage of Tibet - Buddhist Art in the Nyingjei Lam Collection),David Weldon and Jane Casey Singer, Mapin Publishing Pvt. Ltd, 1999,120页。
4.德国拍卖会,2018年6月21日,亚洲艺术II,Lot 61号。
底座下沿有一圈藏文题记:
表明此尊造像为一组三十五佛造像中的功德华如来。三十五佛,即“三十五忏悔佛”,《佛说决定毗尼经》云:“三十五佛居于十方一切世界中,有众生作了种种恶业,将堕无间地狱,若能于三十五佛前至心忏悔,则其罪业得以抵消,超脱地狱之苦。”功德华如来,又名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功德华佛。佛教有十法界之说,为佛、菩萨、缘觉、声闻四圣道界,及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凡道。人道居中,以人为论,凡有益升进上一道之作为(含心念),皆属功德。例如:人为十善,得作升天道之因,此做十善事,属功德。但能启照己心,解四圣谛者,此迈向声闻之道的作为,亦属功德。以菩萨言:则六度万行为成佛之因,故六度万行,是功德因。功德因,“因”即“华”。因花开,才会结果,故花开为因。“功德华佛”,即善与众生,依其根器为功德因之谓。
功德华如来,位于佛陀的东方,身黄色,左手作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十万劫的罪业。这种具有现实意义的佛,较易为对业、轮回、和业报特别敏感的信徒所接受,所以不只在西藏,在佛教世界都被广泛接受并重视。故宫佛日楼下的五方佛唐卡中,就绘有三十五佛的完整形象。
细观此如来造像,头顶螺发有髻,髻顶有宝珠顶严,双眉入高鼻,眉间有右旋白毫,双耳垂肩有孔,颈有横纹,嘴角微扬,面容宁静而慈悲,着右袒式条纹袈裟,全跏趺坐于禅垫之上。双手刻画尤为细腻写实,常纹指节清晰明了,指肚似柔软有弹性,指尖肉略微上翘。袈裟纹饰简洁,仅以斜条平行线表流畅的褶皱。大腿根本部略厚,也是这一时期扎什琍玛的特点之一。
以三十五佛为主题的唐卡作品比较常见,大概是造这样一组佛像,消耗过大之故,关于三十五佛的系列雕塑作品极为罕见,此系列其他造像可参考中国嘉德2019年秋拍3620号拍品三十五佛之精进喜佛;1985年版帕尔博士(Pratapaditya Pal)编著《洛杉矶博物馆馆藏尼泊尔艺术》(Art of Nepal, A Catalogue of the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Collection)第38页;以及菩萨道收藏(Nyingjei Lam Collection)中曾收录的一尊弥勒佛(参阅3)。这三件也均是出自17世纪的扎什伦布寺,或与嘉德本场这尊极有可能系出自同一系列。拍卖市场上的同系列作品,可参考2018年6月德国拍卖“亚洲艺术II”专场,61号拍品功德佛。
中国嘉德2022春季拍卖会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
预展时间
6月22日-6月25日
拍卖时间
6月28日(周二)20:00
拍卖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 C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