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宫廷拍卖中几件明清时期的龙纹瓷器玉器是中国在最富足时期的艺术巅峰之作,通过他们观者可以窥见皇家艺术的精美与震撼。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讲述了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精彩故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夫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1800多年前发生的这段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从中我们亦可窥见古代中国人对龙的崇拜。龙既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皇家权力,也代表着热血奔腾的英雄梦想。中华民族视龙纹为文化图腾逾四千年,从而衍生出众多玄幻奥妙的哲学思想,对龙图腾的崇拜之深更是世所罕见的。
以龙纹为主要纹饰的艺术作品很早便出现,直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瓷器、玉器、金银器、漆器等等,往往被自命为“真龙天子”的帝王所钟爱。不同时期的龙纹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而“龙纹”的风格往往与当时的时代气息相当吻合。以明代为例,永宣时期为明朝国力最昌盛的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体现在龙的形态与表情上就形成威猛神气的姿态。而发展到明中期成化弘治年间,社会稳定而发展乏力,人们更愿意享受富贵生活而不是不断开疆拓土,同时期龙纹就显得规矩有余而霸气不足。再到明晚期的嘉万年间,各种社会问题逐渐显现,皇帝甚至出现不理朝政的现象,龙纹画片也就变得如皮影画一样民俗风味十足。
由此可见,社会气质的变迁会影响艺术家与工匠们的审美意识形态,从而直接体现在艺术风格的转变上,同样的道理如轮回般再次出现在清代的艺术品领域,比如龙纹风格的转变上。从顺治康熙时期龙纹的霸气甚至狂放,到雍正乾隆时期的气派而富有张力,到嘉庆道光时期的安详而富贵,最后到晚清时期的作意甚至呆板。
本场宫廷拍卖中几件明清时期的龙纹瓷器玉器是中国在最富足时期的艺术巅峰之作,通过他们观者可以窥见皇家艺术的精美与震撼。这个门类之所以成为当下收藏界的热门板块,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下社会的富足与自信。这里我们精中选精地选取5件瓷器与2件玉器作品以飨读者。
清雍正青花龙纹碗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直径 D: 16.8cm (6 5/8 in)
来源:上海藏家旧藏。
此碗敞口,折腰,深腹,圈足,造型别致,胎质细薄,釉汁莹润微泛亮青色,碗心青花双圈内绘一立龙,叱诧威武,外壁绘两条行龙,矫健凶猛,周身饰火焰,衬以壬字云。整器青花蓝中泛紫,绘工精细,是清初雍正官窑仿明嘉靖青花的传统之器。器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双圈六字两行楷书款。康熙雍正两朝对嘉靖窑的摹古热情一直不减,此龙纹碗即是雍正御窑摹仿嘉窑之作,而彰显其摹古主题的便是行龙的形态,龙首、龙爪和云纹均是嘉靖时期的风格,青花发色也摹仿回青浓嫣发紫的效果,整体追求前朝的遗韵。唐英督陶档案中有“雍正七年仿烧白地青花龙碗,仿嘉靖窑”的记载,其“白地青花龙碗”即此类品种。应该说,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对这时期瓷器的造型、绘画艺术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套青花龙纹碗即反映了雍正帝对明嘉靖瓷器之青睐。
清乾隆 青花跃龙捧寿海水折沿大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直径 D:44.5cm (17 1/2 in)
来源:此盘为帝国东方艺术公司(Imperial Oriental Art.)旧藏
盘敞口,折沿,弧壁,盘心双弦线内绘五爪苍龙一只,捧寿字跃然凌于祥云之间。内壁为四组飞云腾龙,绕盘心一圈,气势磅礴。大盘折沿处饰青花海水纹一周;外壁沿圈足绘江崖海水纹一周。整器画风雄浑,威严霸气;各组纹饰之间过渡自然,又相互关联,远观彷佛海水澎湃扑打江崖之上,飞龙旋动游走祥云之间,气韵生动,风格华丽。大盘釉汁肥厚莹润,抚之敦和如玉。
同类式样的大盘始见于元代,与中亚陶器及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应为当时元蒙及中亚伊斯兰民族传统宴饮器皿形制的移植。至永宣时期,郑和下西洋通商,这种青花折沿大盘为贸易而定烧,甚为流行。清朝沿用此种大盘形制,应多用于皇宫席宴及特定隆重场合。
“大清乾隆年制”款
从底款的风格看为乾隆早期,由当时督窑官唐英监制烧造。大盘的主题纹样是跃龙捧寿,与北京故宫藏清乾隆青花龙首纹螭耳六方瓶、清乾隆黄地青花跃龙捧寿纹六方瓶一样,皆为当时督窑官唐英亲自画样,这种纹饰的瓷器是专用于庆祝皇帝御寿,乃万寿级别的官窑极品。
清乾隆 绿彩云龙纹盖罐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直径 D: 20.8cm (8 1/4 in)
来源:《中国嘉德 瓷器工艺品》2007年11月5日,lot2379。
盖罐成对,圆口微敛,短直颈,丰肩,硕腹,胫部内收,圈足,削足露底呈泥鳅背状,胎质洁白坚实,致密细腻。全器以青花填绿彩工艺,青花勾勒图案,内填绿彩,青花幽菁,绿彩明艳,风格清新素雅,淡丽脱俗,形制规整,制器严谨,造型端庄丰满。盖面青花双圈弦纹内绘单龙抢珠图案,盖侧饰如意云头纹,盖沿绘青花弦纹一道。罐身口沿处绘青花弦纹一道,颈部洁白光素,肩部上下分别绘两道如意云纹,其间绘饰法轮、法螺、白盖、宝瓶、宝伞、莲花、金鱼、盘长八吉祥图案。腹部主题纹样为云龙戏珠纹,神龙五爪,呈追逐戏珠状,张吻瞠目,竖角扬须,龙身矫健刚劲,威猛遒劲,极具气势。行龙腾云驾雾,火焰缭绕,威风凛凛,张力十足,极富感染力。腹下饰变体莲瓣纹,构图紧凑有致,考究规矩。
清乾隆 绿彩云龙纹盖罐上的龙纹
盖罐典雅端庄,绘制精细,白釉莹亮,蓝线绿彩,简洁雅致,成对传世,保存至今,极为难得,为乾隆官窑同类作品之典范。
清乾隆洋彩矾红龙纹壁瓶
高 H:30.5cm (12 in);
框:49.5×25cm (19 1/2 ×9 3/4 in)
这件矾红洋彩江崖海水云龙纹壁挂瓶,是专门为壁面装饰制作的。瓶身扁平,不能容物,但通过巧妙的装饰设计,使之极富立体感,瓶身图样皆略微曲屈变形,瓶颈处的如意云纹尤其明显;瓶口的制作巧妙利用了透视法;两侧以浮雕和镂雕技法作两枚精细古雅的铺首衔环,又涂以金彩,装饰效果极佳,在视觉上也颇有迷惑性,望去真如一瓶。挂于壁上之时,如宝瓶悬空,亦真亦假,可谓有十分匠心奇趣。
清乾隆白玉雕螭龙镇尺
长 L:28.8cm (11 3/8 in)
此镇尺以青白玉为材料雕刻而成,玉质青白,与普通镇尺不同,此镇尺分为上下两层,所采用工艺极其复杂,中间采用镂空工艺,雕刻回纹,下部呈凹凸状。上部采用高浮雕手法,雕刻三条螭龙游于尺上,一端雕刻两条,后一条大一些,前一条稍小些,呈回首凝望状,另一端雕刻一条,中间刻火焰宝珠纹饰,取螭龙戏珠之意。三条螭龙身形矫健威武,尾巴卷曲,四肢伏地,造型动感十足,舒展流畅。
螭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兽,螭龙的来源一说是一种海兽,也称蚩尾,是龙的一种;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螭龙神态威武,贵为九五之尊,不仅可以避邪镇灾,还可以彰显出男子特有的刚毅。将螭龙雕刻于镇尺之上,古朴典雅,文静而趣意,符合君子之德行,动感中更显文房之雅韵。此件螭龙镇尺造型端方,用料考究,玉质坚润,刀法浑圆,打磨精到,不留刀痕,且雕刻三条螭龙,工艺复杂,普通镇尺不可与之同日而语,拥有者必定非富即贵,且欣赏水准不俗,实为文房之妙器。
清乾隆洋彩矾红龙纹壁瓶上的龙纹
此瓶釉色也十分优美珍罕,瓶身云龙纹用矾红绘成,发色明艳纯正如朱砂,且深浅浓淡变化多端,令人有“朱分五色”之感,五爪神龙飞腾于天际,须爪张扬,昂首吞吐云气,神姿矫健气势撼人,极具天家风范,鳞片、须爪纤毫毕现,且阴阳向背、质感动态皆分明可观,绘者功力不俗。近底足处用洋彩绘江崖海水,笔触细腻,呈色柔丽。碧海之中惊涛骇浪,中央山崖耸立,青绿嶙峋,一动一静之间,海浪扑打飞珠溅玉之情态、山崖高屹岿然不动之气派,皆呼之欲出,令人观之若有风声在耳,海雾扑面。瓶颈处饰以洋彩如意云头纹,又点缀一圈红蓝连珠,如美人颈上带璎珞,更添风姿,设色清丽柔和,与底部的洋彩江崖海水遥相呼应,也使整器之配色更加和谐。
清乾隆粉青釉模印夔龙纹贯耳六方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H:45.5cm
瓶六方型,撇口,束颈,折肩,圈足,颈两侧饰贯耳,底书“大清乾隆年制”。造型方正,外形敦实,线条流畅,满身装饰粉青釉,釉色肥润,腹部主题饰以夔龙纹,辅助以如意纹,蕉叶纹,回纹等边饰。所雕之夔龙形态特殊,与彩绘相比又另有一番韵味。
此瓶釉下模印,浅浮雕工艺清宫旧称“拱花”,为粉青,冬青釉模仿龙泉瓷器使用的装饰手法。此类纹饰烧造复杂,存世流传至今者并不多见。自然醇厚而不失文人气质,亦为当下收藏界之热门品种。
明黄玉提色螭龙执壶
高 H:17.4cm (6 7/8 in)
执壶形制,呈长方形,口沿平直,颈部微敛,弯流丰硕,矩形腹,束胫,下乘高足。整器黄玉为材,光润亮泽,提油技法形成数片棕褐色块,以效留皮俏雕之意;短流饱满,小口微撇;壶壁高浮雕一条螭龙,暴睛阔口,犄角后收,四肢矫健,脊背有力,身躯健壮,指爪犀利,攀于侧壁,似欲扑爬而上,刻画栩栩如生;盘手以高浮雕、镂雕、刻划诸技雕琢而成,变体龙形为壶,龙首衔于口沿,龙目圆睁,龙角收于脑后,鬃发披肩,威严豪迈,龙身变形,矫健有力,与壶身结合完美;底足镂雕而成简化夔龙纹,兼以如意头纹饰,边缘起阳线勾勒形态。玉壶螭龙雕琢写实生动,刀法明快精准,仅寥寥数笔,螭龙灵活不羁之情貌跃然而出,与壶身的整体造型、气韵相得益彰,即显示了玉料的华贵精美,又透露出厚重沉稳的古朴意韵,借今之物类,发古之幽思,二者结合巧妙,实为明代同类器物中难得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