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曾国藩和诸葛亮家书的比较

时间 : 09-24 投稿人 : 小致 点击 :

中国的家书,也是一种教育体制,写得好,能变成教材,不只跟家人分享,还跟天下人分享,不只跟当代人分享,也跟后来人分享。这有个前提,写家书的人必须混得很成功,成功才有说服力,曾国藩家书在上世纪初卖得一版再版,主要是因为办湘军,办洋务,鏖战长江那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给他的书打了最好的广告。诸葛亮也喜欢写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他家书中的招牌用语,淡泊也好,宁静也罢,后人能点击亿万遍,还不是诸葛丞相那番风云事业,给这两句话打了广告?

我很喜欢读以上二公的书信,不过,过去读的是励志,如今读的是心态,写家书能教育人,其实反之可观照写信人的心态,诸葛公与曾公写家书的心态又如何呢?文/刘黎平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曾国藩家书:凤凰男家书喜欢开讲人生课

说曾老师是凤凰男,半点也不过分。曾老师从穷山冲走到北京,走到南京,走到侍郎,走到两江总督和中堂大人,真是标准的凤凰男版本奋斗道路。

通过考试成功的凤凰男喜欢谈考试,又借着自己考试成功的经历好为人师。你看凤凰男曾老师,通过考试落户北京,当了公务员,生活还不错,道光二十四(1844)年,在北京前门内西边碾儿胡同租了二十八间房子,月租三十串钱。五月十二日,觉得生活很幸福的凤凰男,给家里弟弟写了封信,已是翰林院侍讲的他,在信里头唠叨的却还是考试那点事。他想起五年前那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感叹“幸而早得科名,未受其害”,说自己幸亏早年就中了功名,没有复读,不再被那些年复一年的八股复习教材毒害,这明显是考试后凤凰男那种心有余悸的精神状态。

各位早年厮杀过高考独木桥的60后、70后,不知道有没有同样的心路历程,直到今日,还经常梦见自己参加高考,或者狂做复习资料。

凤凰男喜欢谈考试

自己考试成功了,为显示谦卑,却喜欢安慰别人,老曾也时不时露出这种看似谦虚,实则得意的凤凰男心理,他说:亲爱的兄弟们,不要被一张考试卷子耽误了你们的终身,我所寄希望你们的,不是在于能否考取功名,“奈何亦以考卷误终身也?”“吾所望于诸弟者,不在于科名之有无”,不要老盯着一张试卷,而是“当务其大者远者”,做人要大气些,在功名时代,考不上功名,你又能大到哪里去,远到哪里去?自己过关了,却劝还在这条道路上苦苦挣扎的人要超然,这是明显的凤凰男口吻。

成功的凤凰男,话特别多,爱唠嗑,谈学习方法,谈人生境界,谈奋斗目标。还是上文提到的道光二十四年,当时的老曾才33岁,人生历练还不丰富,但因为官场混得太顺了,急于要和远在家乡的弟弟们分享自己的喜悦,老曾同志一再给家中写信。我查了一下,除了这一年的五月十二日,老曾还在八月二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十月二十一日,十二月十八日给家中弟弟去信,发帖子上瘾,都成“家书控”了。

除了第一封信问点家中近况,报告自己在京近况外,其他讲的都是凤凰男心得,都是曾老师给弟弟们上函授课。例如九月十九日写的信,其实信里头就两件事:赞许四弟与一个叫刘霞仙的人一起读书,读书不长进不能归咎于自己生活的地方太小太封闭,“是不得归咎于地方之局促也”,就是要弟弟们不要计较什么重点学校。

很简单的两件事,被凤凰男老曾牵扯出很多的人生大道理来,什么“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老曾坐在京官的位置上,讲这番话自然不腰痛,但是对于窝在穷乡僻壤的人来说,这番话是当不了饭吃的,不借助于人,真是事事难为,弟弟们还指望你拉一把呢,“何必借助于人”全是忽悠话。

后来这些弟弟,全是靠办湘军的老曾拉上来的。

给弟弟们开课引抗议

至于读书不要选地方选学校,这话也不靠谱,老曾,想想你的老对手全哥(洪秀全),就是因为没有读名校,没有名师指点,结果读书老是一根筋,过不了大考,只好自己创业搞太平天国。

把老弟们教训了一番,老曾又痛心疾首地说,咱爹死得早,我这个做哥哥的没能教育好你们,这是我最惭愧的地方。接着又说,别人跟我打交道,都能被我教导好,“他人与余交,多有受余益者”(也不脸红?),就是你们几个弟弟不长进,我“深愧”又“深恨”,老哥我再给你们一个机会,我这次给刘霞仙也寄了一封信,你们把它拷贝一份,也好好学习学习我的讲话精神(还是不脸红?)。

在京城里当厅级干部的老曾,隔三岔五写信给弟弟们上课,弟弟们也被恶心得不行了,于是集体联名写信抗议:老大啊,我们不想听你嘀嘀咕咕上课呀。老曾的脸皮厚度还是有限的,收到抗议信后,也觉得脸红,于是停开了家书函授课。

曾国藩家书节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

清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与诸弟书

曾氏励志:爱爆炒爱加料口味重

凤凰男的家书口味很重,重就重在励志上,老曾会围绕励志这个课程加很多的“油盐酱醋”,将一盘“励志菜”炒得色香味俱全,让励志男们吃了又想吃。

例如讲艰苦朴素,孝悌谨慎,这本是件很清淡的事,老曾却能炒得花团锦簇,热热闹闹。我们读他在道光二十九年写给弟弟们的信:“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续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老曾会包装呀,对官二代富二代的热闹繁华,他迎头一桶冷水,用只能延续一两代的冷言冷语,将一团火热浇灭了;而对“谨朴”“孝友”之家,他就狂添柴火和佐料,将个枯燥清淡的道德说教炒得火热,而“可以绵延十代八代”的诱人前景,就是他添加的柴火和佐料。读家书的人,被这个“十代八代”、千秋万代的前景所诱惑,就会热血沸腾,发誓要孝友持家。

例如讲读书,咸丰八年八月三日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信,说的是读书要深刻体会其境界,要亲切。老曾这位做爸爸的,生怕儿子不能明白他的教诲,用尽了很多“佐料”来让“读书”这盘菜津津有味,而这些佐料就是比喻手法。什么“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比喻一大箩筐,尽是些花呀、稻呀、鱼呀的景象,好似听孟庭苇的歌,让励志男们觉得读书是件很有美感的事情。

曾氏家书是剁椒鱼头

重口味其实也是单调的口味,摒除其他任何味道,在某一个味道上猛下功夫,爆炒到极致,就好像路边摊点的炒米粉。例如在官场做人是件很复杂的技术活,老曾却重火猛炒一个方面,将这件技术活炒得很可口。有一回老曾的弟弟曾国荃来信抱怨同事们的脸色难看,老曾马上回信批评他:别人脸色难看,归根到底先是你自己脸色难看。言下之意似乎就是只要自己脸色好看了,别人的脸色也跟着好看了。在这里,老曾分明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清朝官场人事关系这条臭鱼,用辛辣的剁椒包装起来,成了可口的“剁椒鱼头”。老曾和卡耐基一样,善于爆炒一些简单的道德原则和处事细节。

因此,读老曾家书,会越读越上瘾,励志男和凤凰男,眷恋这点重口味,觉得老曾的成功不只是可以复制,简直可以复印,于是老曾的家书卖了一版又一版。如今的凤凰男成功学演说之所以盛行,大家都是追着这点重口味去的。

其实,老曾的成功绝大部分是在现实中历练出来的,等他把成功写到纸上时,可能已经没了原味。正如郑板桥画竹,眼中之竹非笔上之竹,笔上之竹非纸上之竹,这么高明的画家,画竹都难免变形,曾老师的成功心得,恐怕也是现实的成功不等于嘴里想说的成功,想说的成功又不是写在纸上的成功,都变形好几次了。

例如老曾在家书中反复强调“诚”字,老曾以诚待人又如何呢?当年他在江西带兵,有个开皮包公司的人找到老曾,说可以购买一批物美价廉的军火,老曾信了他,拨了一笔款给他。手下都劝他不可轻信,老曾很自信地说:吾以诚待人。结果,这个开皮包公司的拿着巨款一去不复返,老曾气得絮絮叨叨:“我以诚待人,我以诚待人……”可见,这个“诚”字写在家书上容易,做起来简直是部血泪史。

诸葛亮家书:口味清淡是清蒸鱼

最短的只有19个字

诸葛老师的家书首先很简短,不拿架子,尤其是写给兄弟们的,完全不讲大道理。例如写给兄长诸葛瑾的家书,介绍自己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前后19个字,简直是微薄中的微薄,无非说儿子八岁了,资质聪明,但担心过于早熟,担不了大任,讲到这里戛然而止,对儿子的赞许以及担忧都在19个字当中,但让人总觉得有点诸葛丞相话太少,应该还总结一两条让我们学习学习,但诸葛老师就是不讲了,再多话就不是诸葛老师的风格了。我猜,换上老曾来写,肯定抑制不了嘴痒痒手痒痒的毛病,说上一大堆“聪慧”与“重器”之间的关联,比喻例证格言全用上,爆炒一番自己的育儿心得。

诸葛亮的大儿子诸葛乔是从哥哥那边抚养过来的,诸葛老师定期向诸葛瑾汇报阿乔的成长情况,有张便条介绍说:阿乔本来应该分配到成都工作,但是我决定让他锻炼锻炼,跟大家一起运输军粮,要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宜同荣辱……与诸子弟传于谷中”。诸葛老师就是清淡简练呀,他不再去阐述什么高干子弟必须和广大官兵打成一片的道理,37个字之后,什么也不啰嗦了。

最长不过90个字

诸葛亮的家书也有教育子侄外甥的,最著名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全文不过90个字,放在微博上,还可以输入50个字。诸葛亮信手写来,句句都是格言,好似很多美玉串联起来。至于怎样才能宁静,怎样才能致远,不说了,不写了,再说再写,就好像在珠宝串联成的项链上夹杂石头。

诸葛老师的《诫外甥书》,也不过90个字,里面的格言如“志当存高远”,“弃细碎,广咨问”,做人要有远志,做人做事不能有太多杂碎夹杂在里面。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老曾的家书,确实显得有点“细碎”。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叹穷庐,将复何及!

原因:出身不同时代不同为人为文的境界不同

老曾是凤凰男,成功而热心的凤凰男,总是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太多的经验要传播,感慨万千,写家书自然就详细,具备细节。况且家书的对象是山区僻壤的农家子弟,觉悟较低,眼界不宽,不写详细些,他们就不明白,不写得口味重一些,他们就不会奋发或者惊醒。

反之诸葛亮呢,别看他和曾国藩一样曾经待在草庐里,他可不是凤凰男。曾国藩的家族在草庐(不一定是草庐,借指农舍)待了几百年了,大家急着要出去,当然励志口味要重一点;诸葛亮家的草庐是临时搭建的,他老爸是太守,叔叔是名士,他自己也是名士,是暂时待在那里的,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那也不是件太令人吃惊的事,所以诸葛亮也不太强调苦读书,“观其大略”就行了。

如果诸葛亮也要参加科举考试,也要参加公务员考试,他就不会说出这样不负责任的话来。到曾老师那个时代就不行了,不苦读就上不了科举,难道还等清朝的皇帝三顾茅庐来请他不成?

老曾是一步步奋斗吃苦上去的,是自己主动向清王朝凑过去的,有一种农转非的激动,喜欢说励志的话;诸葛亮是别人向他凑过来的,一切顺理成章,如流水般自然,所以他为人比老曾淡定,写的家书也比较淡,三国魏晋时期的文风、世风,简约清淡,从诸葛亮便条式的家书,就可以看出后来《世说新语》的影子。魏晋风度,如今再也不能重复了。

当然,诸葛先生也不是一味清淡,也有《出师表》里重口味的“夙夜忧叹,临表涕零”,那是国家级大事,是在少东家面前表决心,当然不能再清淡了,如果太淡了,少东家还会怀疑你不负责任呢。

结语:年少时口味重,故而喜欢老乡曾国藩的家书,这种励志书有具体的细节,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训练步骤,总觉得曾公能如此,我也能如此;如今年满四十,忽然喜欢诸葛亮家书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清风明月、天高云淡的名士风范。凤凰男可为,真名士难得呀。

凤凰男心态没有错,错就错在你用这个眼光去扫描所有的群体,觉得大家都是你教育的对象,动不动就卖弄自己的苦难史、辛酸史、奋斗史,动不动就吆喝:老子当年如何如何。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灾难和不幸就开始了。

什么是凤凰男:作为一种标签是指集全家之力于一身,发愤读书十余年,终于成为“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从而为一个家族蜕变带来希望的男性。

相关文章

  • 有一个能活10世 揭秘珠宝界的世界之最[图文]
    有一个能活10世 揭秘珠宝界的世界之最[图文]

    库利南库利南是世界上最大的宝石金刚石,体积约为5×6.5×l0cm,重621.2克。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拳头。它纯净透明,带有淡蓝色调,是最佳品级的宝石金刚石。一直到现在,它还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宝石金刚石。库利南库利南1907年被献于英王爱德华七世,加工成9粒大钻,最大的一颗重530.2克拉,后来镶在英王的权杖上,这粒巨钻称“非洲之星”。它有74个刻面。最大的珍珠这颗珍珠来自于菲律宾...

    309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守艺人李震先生讲述“青瓷之美”[图文]
    守艺人李震先生讲述“青瓷之美”[图文]

    青瓷之美海报2015年10月20日,青瓷之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主题文化讲座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隆重举行,“生和”第五代传人李震先生受邀开讲。青瓷的魅力在于釉水,天青水色、晶莹滋润、光泽柔和、堪比翠玉。李震先生秉承其先辈李君义、李怀德对于青瓷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大量的仿古临摹和祖传釉水配方,在恢复青瓷的宋韵天青和传统支钉烧技艺道路上不断研创耕耘。崇敬历史、敬重先辈是李震先生...

    1083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揭开都教授的三大藏品[图文]
    揭开都教授的三大藏品[图文]

    剧情:1693年,都教授亲自去全罗南道长兴李朝白瓷窑址购买李朝白瓷,这很可能是当时稍有社会地位人士的一种风尚,就像中国古代瓷器有着极大市场。不过,后来被女主角千颂伊不小心打碎了。上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已经播完,不过剧中外星人都教授在地球400多年间的诸多故事却依然备受关注。李朝白瓷、金弘道画作、《明心宝鉴》,这些“来自星星”的收藏,也让我们将目光转向韩国古董。究竟这...

    1855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河北省级非遗高梁秸秆制作技艺:匠心传承 巧夺天工[图文]
    河北省级非遗高梁秸秆制作技艺:匠心传承 巧夺天工[图文]

    赵润生的高粱秸秆作品《巨龙腾飞》 郄晓伟 摄赵润生的高粱秸秆作品《古建筑》 郄晓伟 摄赵润生的高粱秸秆作品《故宫角楼》 郄晓伟 摄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粱秸秆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润生展示高粱秸秆作品 郄晓伟 摄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粱秸秆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润生在工作室创作高粱秸秆作品 郄晓伟 摄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粱秸秆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润生在工作室创作高粱秸秆作品...

    747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17世纪的亚洲探险传奇[图文]
    17世纪的亚洲探险传奇[图文]

    约翰·纽霍夫的书中绘制的顺治皇帝17世纪——一个探索新知和拓展领域的时代。位居世界东边的明朝,历经万历之末到满州人入关前的纷扰不安,终至顺治皇帝登基建立清朝,传承至康熙、雍正两位皇帝之后,整个局势方逐渐稳定。在众多西方来客中,荷兰商人和使节团堪称是东西交流网域中的第一舵手,他们不仅向西方世界传递亚洲的知识与文化,也化身成为穿梭在东亚海域间的重要使者。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团信誓旦旦往东行...

    1284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180万日元买的古董:国内2500元随便挑[图文]
    180万日元买的古董:国内2500元随便挑[图文]

    180万日元买的“古董”大连2500元随便挑新商报记者曲家乙“最近几年,大连古玩艺术品圈里掀起了一场‘海外回流’热潮。一些古玩爱好者认为,国内已经无漏可捡,于是抱着‘捡便宜’的心态去国外淘宝,可遗憾的是,如今,连这条一度隐秘的渠道也被古玩造假商盯上了。”5月25日,于德武把玩着眼前的几只瓷瓶,不无...

    620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设计师之间的对话[图文]
    设计师之间的对话[图文]

    “across borders(跨越国界)”是包含展览、会议和在线快闪店的平台。平台以来自全球各地的设计师与字体设计师的参与性协同创意过程为基础。为实现这一挑战,mayúscula邀请享有声望的设计师寄送一张以“突破边界的设计”为主题的黑色图形作品。而每个最终海报都由两个叠加的作品组合而成,在这个全新的组合作品中两位设计师之间的对话得以实现。举个例子,mayúscula在一幅作品中将一张新加坡...

    545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Facebook认为意大利海神纳普丘雕像照片为色情内容[图文]
    Facebook认为意大利海神纳普丘雕像照片为色情内容[图文]

    雕塑家詹博洛尼亚(Giambologna )于16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创造了海神纳普丘(Neptune)的雕像,从那时候起这个雕像就成为了博洛尼亚的地标性建筑。不过据《电讯报》报道,近日意大利作家Elisa Barbari 将一张关于海神纳普丘雕像的照片上传至Facebook后,却被Facebook认定为“色情内容”。Barbari表示,她收到了Facebook“审查员”发来的一条信息...

    879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爱他就为他建一座博物馆!英伦“痴女”这样表白[图文]
    爱他就为他建一座博物馆!英伦“痴女”这样表白[图文]

    坐落于海德公园旁边的世界最大的艺术和设计博物馆——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于1852年建成,简称V&A Museum,是伦敦八大免费博物馆之一。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这里所藏的很多藏品,其图案和造型都相当文艺,看过之后,会有一种心神荡漾的感觉。1899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将博物馆命名为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以纪念她的丈夫艾尔伯特亲王。...

    961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那些有故事的镇馆之宝[图文]
    那些有故事的镇馆之宝[图文]

    12月3日晚,翘盼已久的大型文博综合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CCTV3 播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而随后我们还会看到什么惊艳的镇馆之宝呢?故宫博物院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千里江山图》卷,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51.5cm,横1191.5cm。《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

    1009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女沙皇所赐油画如何杀死33个人[图文]
    女沙皇所赐油画如何杀死33个人[图文]

    叶卡捷琳娜二世 资料图叶卡捷琳娜二世曾把一幅油画送给宠臣大卫·奥尔洛夫,结果导致其家族26人死于癌症;该油画后被捐赠给苏联政府博物馆后,结果导致7名管理员死亡。那么,这幅画为何会害死这么多人呢?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本文摘自:天津网,作者:赖晨,原题为:《女沙皇之画杀死33人之谜》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俄罗斯帝国女沙皇,一译喀德琳二世。1729年4月21日出生于普鲁...

    623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画里画外:谁有资格当门神[图文]
    画里画外:谁有资格当门神[图文]

    编者按: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过春节时在门上贴门神的习俗。门神,最初的含义是“司门之神”,它源于上古时期的自然崇拜。那时人们认为,凡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如家中的门、灶、床等都有神灵在里面。在古人看来,门主出入,在整个房子中占重要的地位。所以,古时祭祀,门为五祀(门、户、中溜、灶、行五种主要祭祀)之首,后世演变为门神。门神用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非常受人们欢...

    666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艺术诞生的地方[图文]
    艺术诞生的地方[图文]

    艺术家Damian Elwes,一个非常有趣的艺术家,自己所感兴趣的创作,是艺术家的工作室。Damian Elwes 196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艺术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画家,母亲是室内设计师,他大学期间,他的写作老师赠与他一把马蒂斯曾用过的刮刀。2006年,关于毕加索的一部纪录片“毕加索的工作室”引起了Damian Elwes的极大兴趣,Damian Elwes 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系列艺术...

    219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最薄0.1毫米!胶州蛋壳黑陶拿下世界纪录[图文]
    最薄0.1毫米!胶州蛋壳黑陶拿下世界纪录[图文]

    最薄处0.1毫米、重量不足40克、工艺失传4000多年,以“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闻名于世的蛋壳黑陶,被胶州市孔子六艺文化园黑陶艺术馆馆长刘锦波成功“复活”了。近日,刘锦波的蛋壳黑陶被切尼斯世界纪录中心评为 “世界上最薄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填补了黑陶文化领域这一世界纪录空白。据了解,切尼斯世界纪录中心是中国唯一拥有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商标品牌,权威确认全球华人在各个领域所创世界第一...

    355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华英教育与仁智教育联姻 致力打造书法培训教育领域领跑者[图文]
    华英教育与仁智教育联姻 致力打造书法培训教育领域领跑者[图文]

    4月20日,中山市华英教育集团与中山市仁智教育集团签订协议,双方就51速练字达成战略合作,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致力于打造中国书法培训教育的领跑者。双方联姻后,共同在51速练字(中国)这个书法培训教育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成为书法教育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领跑者。他们志在服务于中小型教育投资者、创业者、练字行业者提供优质的课程产品、师资培训、教材教案、招生管理、团队打造、运营服务等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1950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