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御赐牌坊藏身广州龙潭村[图文]

时间 : 09-16 投稿人 : 安琪 点击 :

御赐牌坊藏身广州龙潭村 | 美术品杂谈海珠区龙潭村的乐善好施牌坊。记者邱伟荣摄

同声同气

每一座牌坊的背后都记录着一段历史。在广州市内,散落着众多牌坊,在过去它是崇高荣誉和权威的象征,是历代统治者为表彰显宦节妇、功臣世家而建立的,也反映了村落盛衰变迁的历史。本报记者将寻访广州一些富有代表性的牌坊,再现那些悠久却又不为市民所了解的故事。

在海珠区龙潭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乐善好施”牌坊,因这座牌坊上刻“圣旨”二字,又称“圣旨牌坊”,这在广州十分罕见,是光绪皇帝为表彰大慈善家白纶生而修建的。

文/记者廖靖文实习生陈令玮

御赐牌坊藏身广州龙潭村 | 美术品杂谈纶生白公祠。记者邱伟荣摄

历经百年的御赐牌坊

位于海珠区东南部的龙潭村是广州著名水乡,这里四面环水,相传乃龙出之所,故取名为龙廷,后改名为龙潭。进入龙潭村,这里没有市中心城中村的逼仄,龙潭涌边苍翠的古榕,长长的须根垂到水里,与水色交相辉映。一座三间四柱的花岗岩牌坊就立在离村口不远的涌畔,远看并没什么特别,但是走近一看,正中的“圣旨”两字显示它的不凡。

龙潭村的老书记何礼谦说,这座“乐善好施”牌坊是龙潭村镇村之宝,是广州现存唯一的皇帝用来表彰慈善家的牌坊,与龙潭村历史上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名人白纶生有关。这座牌坊饱经风雨,得以保存下来很不容易。“文革”时眼见牌坊要遭拆除的厄运,村民为保护这个牌坊,用石灰和灰砂将牌坊上的字迹和雕刻全面遮盖起来,换成“为人民服务”的字句,这座牌坊才得以幸存。如今牌坊上仍残存一些黄色的边框线是后来恢复原貌时留下的痕迹。目前这座百年牌坊仍然很健康。

藏身小学的白公祠

告别牌坊,几经问询记者才在龙潭小学里找到了久闻大名的纶生白公祠。正在整修的古祠古朴庄重,精细的石刻、木雕、砖雕和灰塑,造型生动。大门两边是一副对联:“清芬长庆集,遗爱报恩祠”。平时大祠堂都是不开放的,只有每年的清明节才开放。

何礼谦介绍,这是龙潭村目前保留下来的唯一一间白氏宗祠,也是最精美的一间。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白纶生出资动工兴建这间祠堂,精雕细琢,历时27个年头,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才完成。建成时,白纶生早已去世,村民缅怀这个大善人,于是称该祠为纶生白公祠,俗称白家祠。

据说白纶生去世后,有村中父老梦见他身穿官服,坐在公堂,劝人为善,因此人们纷纷传他死后为神。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闯进祠堂大肆进行搜掠,当时,栏杆上有一只衔珠石狮,日军想把里面的石珠拿走,就用刺刀把狮子的牙齿打碎,但石狮各部分结合太好了,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把珠子取出来。

白纶生传奇:

从贫穷少年到大慈善家

白纶生少年时家境清贫,15岁起在广州堂舅父开设的洋行当杂工。之后自己开办经营草席的席庄,又开办悦盛号商行,经营爆竹及杂货业。因经营有方,恪守信用,生意日益兴隆。后来他先后开设了10多间店铺,20多年后,成为广州的知名富商。

致富后的白纶生,十分乐善好施,积极向社会赈灾捐款。史籍记录,同治十年(1871年),他在广州与几位富商一起出资创办爱育善堂,为贫民赠医施药、赠衣施棺等。爱育善堂是广东省内第一家民间善堂,颇有影响,后来成为广州清末的九大善堂之一。

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南发生大水灾,白纶生捐出巨额赈灾款,获光绪帝赐“乐善好施”匾牌嘉奖,并授纶生“准道员”职衔。村人据此兴建牌坊,以表彰、纪念纶生。

相关文章

  • 西夏剔刻花瓷:源于黄河的独特纹饰[图文]
    西夏剔刻花瓷:源于黄河的独特纹饰[图文]

    黑釉剔刻花经瓶一千多年前,在黄河上游地区生息着一个英雄民族——羌系党项族人,他们从黄河泥土中创造发展了神奇、独特纹饰和器型的瓷器,这就是西夏剔刻花瓷器。然而后来,西夏王朝渐渐被历史所遗忘,成为“谜一样的王国”,它所遗存下来的西夏文物凤毛麟角。西夏黑釉剔刻花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夏瓷器制作及其装饰艺术,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西夏瓷器上的剔刻花纹一般采用开光构图,巧妙地处理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04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牛人用6千个易拉罐拼出28米清明上河图[图文]
    牛人用6千个易拉罐拼出28米清明上河图[图文]

    “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内容庞杂,仅人物就有814个,而且各具形态。山西临汾市民高保安,历时两年半,用近6000多个废旧易拉罐“变废为宝”,裁剪拼接成一幅长28米高1.3米的“清明上河图”。该“清明上河图”长28米高1.3米黑银两色组成的场景精美别致另据临汾资讯报道,小小的易拉罐,展开不过几平方分米,要拼成一幅面积几十平方米的卷轴,还真是不容易。高保安介绍,单单是裁剪和拼接易拉罐...

    1634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纽约清洁工扫地30年 收藏废品建造博物馆[图文]
    纽约清洁工扫地30年 收藏废品建造博物馆[图文]

    Nelson molina是一名纽约街头的清洁工,从事这项工作30年。对于Nelson molina来说,清扫马路的工作简直就是一场寻宝之旅,他总能在工作间隙从垃圾桶或者街边角落里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小物件,从球拍,到乐器,甚至还有一些 电影放映机。他把这些捡来的“宝贝”都存放在一个仓库里,三十年的时间,这件仓库里堆满了Nelson捡来的收藏品,经过分类和整理,仓库变成了一间“博 物馆”,这里不仅存放...

    1179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纽约古典艺术周呈献私人珍藏装饰艺术品[图文]
    纽约古典艺术周呈献私人珍藏装饰艺术品[图文]

    备受瞩目的“杰恩·莱特斯曼私人珍藏”(Jayne Wrightsman)拍卖及网上专场亦将于纽约古典艺术周期间呈献最令人雀跃的装饰艺术珍藏系列。纽约著名家族继承人兼成功商人艾琳‧兰黛(Aerin Lauder)将畅谈款客之艺术,同时赏析其精挑细选的杰恩‧莱特斯曼私人珍藏精品。“她是一位卓尔不凡的榜样。她的出众品味和对艺术的热爱,一直为我带来启迪。” 艾琳谈到纽约藏家兼慈善家杰恩‧莱特斯曼时这样...

    1895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甘肃盆景达人将废酒瓶变身艺术品[图文]
    甘肃盆景达人将废酒瓶变身艺术品[图文]

    图为何文华修改废旧瓷瓶,创作盆景。11月初,甘肃平凉一户人家小院内摆放着姿态万千的各种盆景,秋意浓浓。这些盆景的创作者何文华从小受到家庭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喜欢尝试着按照自己的构思去对废旧酒瓶、瓷瓶加以改造,并种上中草药和景观树,形成独具特色的艺瓷盆景。他创作发明的艺瓷盆景《花盆》作品不仅获得第十三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创新二等奖,而且由他创新的“...

    1099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一束莲”在明清瓷器上的流变[图文]
    “一束莲”在明清瓷器上的流变[图文]

    图1元明清时代瓷中青花束莲纹,是一种固定的青花纹饰,也称“把束莲”纹。束莲纹,是指在青花瓷器上绘制一束用缎带扎起来的莲花、莲蓬和莲叶的画面。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北宋耀州窑中,元朝普遍用于各类青花瓷。束莲纹形式有置于水波中的“一束莲”、交错对称的“二束莲”“三分天下”的“三束莲”,以及“散莲”等多种形态。青花一束莲的高峰期是明永宣时期,作为青花瓷的一个固定纹饰,“一束莲”因寓意清廉、高洁成为明青花...

    1157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雷锋飒爽英姿戎装照登上老日历牌[图文]
    雷锋飒爽英姿戎装照登上老日历牌[图文]

    雷锋飒爽英姿戎装照登上老日历牌笔者所在的抚顺市作为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雷锋精神对这里的影响可谓更加深厚。而具体到“雷锋”系列收藏品方面,当地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日前,笔者就在本地一位收藏家刘先生手中见到了一件珍贵的雷锋纪念品——一本44年前的崭新雷锋日历牌,令笔者颇为振奋和感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

    1496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芈月传》穿错服饰戴错帽:后妃所梳高髻汉末出现[图文]
    《芈月传》穿错服饰戴错帽:后妃所梳高髻汉末出现[图文]

    楚国妇女梳椎髻元代姑姑冠皇后、嫔妃梳高髻高髻汉末才出现战国至秦汉时期,皇后、嫔妃的服饰、冠饰和发髻都有相应的规定。商朝的女性发髻特点是“总发于顶”,将头发梳在头顶,脑后垂辫。至春秋战国、秦代,大致沿袭商朝的风俗,虽有变化,很少有出现梳高髻的情况,有的也只是椎髻(注意不是高髻),即在脑袋后面多出一块髻。秦朝之后至汉代,则流行堕马髻,虽然比椎髻稍大,但也完全不像魏晋时期借助木头、假发套制造出来...

    1011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敦煌研究院请进来和送出去弘扬文化遗产[图文]
    敦煌研究院请进来和送出去弘扬文化遗产[图文]

    6月11日,是第11个文化遗产日。图为敦煌研究院当日在兰州对外呈现“互联网+敦煌文物”数字化成果。 杨艳敏 摄中新网兰州6月11日电 (记者 冯志军)6月11日是第11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敦煌研究院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等多种途径来弘扬文化遗产敦煌石窟,希望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等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从而使它们在未来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敦煌研究院11日披露,...

    215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纪念已故非洲裔宇航员,将他的“灵魂”发射上空[图文]
    纪念已故非洲裔宇航员,将他的“灵魂”发射上空[图文]

    塔瓦雷斯·斯特拉坎小罗伯特·亨利·劳伦斯(Robert Henry Lawrence Jr.)是第一位非洲裔美国宇航员。1967年,他在一次训练中意外去世,他的航天梦也就此夭折,多年后,人们才给予了他迟到的认可。如今,观念艺术家塔瓦雷斯·斯特拉坎(Tavares Strachan)试图再次引起人们对这位宇航员的关注,而他的做法则完全是观念艺术家的那一套:将劳伦斯的“灵魂”发射上空。此前,这位...

    1824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德国清洁工的针孔街拍 从垃圾桶的视野中看世界[图文]
    德国清洁工的针孔街拍 从垃圾桶的视野中看世界[图文]

    WernerBünning使用的是一个1100公升容积的垃圾桶针孔相机,他正在拍摄自己的针孔照片。垃圾桶之所以被高高置起,当然是为了构图更理想了。据《卫报》消息,德国汉堡有一群清洁工摄影师,正在进行一个名为“trashcam”的拍摄计划。而你一定想不到,他们的相机,竟然是用垃圾桶改装的,简直酷毙了。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从理论上来讲,操作其实很简单。他们利用...

    1810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古朴雅致的黑陶[图文]
    古朴雅致的黑陶[图文]

    当彩陶的光焰已经在西北地区日趋黯淡的时候,一种全新的陶器已经在东方悄然出现,以它独特的形式与彩陶进行着竞争,从而成为继彩陶之后影响最大的一种生活器皿。这就是黑陶。黑陶其实在彩陶的地层中就出现了,1928年,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发现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被命名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地层里,发现了一些红陶、黑陶、白陶和灰陶,但最重要的是有一些被考古学家称为是“油光黑陶片”的陶器碎片。它...

    1488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精神还乡与艺术之美[图文]
    精神还乡与艺术之美[图文]

    图为由刘静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父母爱情》剧照军旅作家刘静1994年发表的小说《父母爱情》,10年后再次被推到公众视野。由她担任编剧的电视剧《父母爱情》作为央视黄金档的开春大戏,屡创收视新高,而重新出版的小说《父母爱情》最近也一度脱销。应该说,这种情况在文学界并不鲜见,一部作品的流行除了依赖其本身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还受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作品以外因素的综合影响。有人把《父母爱情》的再度流行归...

    275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我所认识的黄永玉[图文]
    我所认识的黄永玉[图文]

    “黄永玉的紫砂壶”展览请柬画黄永玉是我心中崇拜的偶像,用现在的话说,我是他的铁粉。我们相识近六十年了,记得1962年,好友温泉源带我到美院宿舍他家,第一次见他,那情景犹如昨日。居室很小,由于我们的到来,原先在那里的客人马上起身告辞。他走后,黄永玉对我们说,这是我的老朋友,出了点事。后来才知他就是被错划右派的吴祖光。永玉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极富个性。当时收音机里正播放着一位操着官腔的人像是在训...

    1590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美国艺术家几乎全白无题画估价1.2亿元[图文]
    美国艺术家几乎全白无题画估价1.2亿元[图文]

    价值约为1.2亿元人民币的画参考消息网10月9日报道台媒称,艺术一直是一个很玄的东西,它不是一般人能明白的。苏富比的艺术拍卖会就有一件号称是价值2000万美元(约合1.2亿元人民币)的画,神奇的是,这是一幅几乎全白的画。台湾东森新闻网10月8日援引《NewYorkObserver》的报道称,这幅完成于1961年名为《无题》(Untitled)的作品是由美国艺术家RobertRyman所完成,...

    482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