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精神还乡与艺术之美[图文]

时间 : 08-28 投稿人 : 小角楼 点击 :

精神还乡与艺术之美 | 艺术品知识

图为由刘静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父母爱情》剧照

军旅作家刘静1994年发表的小说《父母爱情》,10年后再次被推到公众视野。由她担任编剧的电视剧《父母爱情》作为央视黄金档的开春大戏,屡创收视新高,而重新出版的小说《父母爱情》最近也一度脱销。应该说,这种情况在文学界并不鲜见,一部作品的流行除了依赖其本身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还受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作品以外因素的综合影响。

有人把《父母爱情》的再度流行归结于当下的一种文化怀旧心理。这样说不无道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身边这种怀旧气息逐渐浓郁起来。与《父母爱情》描写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家庭婚姻生活相似,包括近些年知青文学的再度走红,80年代为背景影视剧的陆续播出,甚至还包括各种老商标的重新上架,各类主题老照片的展览等等,这些文化形式不约而同地把触角伸向上个世纪离我们并非久远的生活史,让处在手机、电脑、网络等现代生活元素裹挟的人们重新把视线定格在那一个个过往岁月的褶皱处,去细细品味曾经的生活状态。

可是,这仅是简单的怀旧吗?

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不少人对文学陷入低迷而发出一片叹息的时候,有一种声音显得十分坚定:“就像20世纪前半叶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催生了一大批文学经典一样,20世纪后半叶中国独特的历史轨迹也一定会成为未来文学繁荣的强大动因。”的确,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革,急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其中的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尤为明显,它们不可避免地在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上打下了深深烙印。那么富有激情的岁月基调,那么充满变数的人生故事,那么具有个性的人物性格,都足以让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成为艺术表现的一座富矿。

与此同时,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正是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期,中国人以最快的速度逐步走向一个色彩缤纷的年代。生活环境的急剧变迁伴随着各种理念、态度、风尚的交错与碰撞,人们除了收获现代生活的便捷高效,也承受了来自内心深处的告别传统的不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等等所谓“现代性的困惑”。由此,一头连着丰富的创作素材,一头面对当下困惑的挤压,作家把目光投向刚刚离开而又面貌迥异的过往岁月,把这一特殊时间段当作生活样本去反思和叩问有关社会、生活与人性的基本问题,或许是一种自觉,一种必然。当然,这种目光回望不是敝帚自珍式的情感寄托,而是充满理性的审视与反思。所以,与其说《父母爱情》这样的作品是在怀旧,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还乡—在过往岁月里点燃的火花,其光芒直抵现代人的心扉。

当然,相比于其他艺术品类,文学在反映生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可能体现在对生活细节的独特呈现、内心世界的细腻勾画、语言风格的准确把握、生活场景的精心铺排等方面,但如果把视线框定在精神还乡这一层面,文学作品最动人、最能引起受众共鸣的,还是其中对人性之美的张扬和对人间真情的真诚讲述。这一点在《父母爱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父母爱情》虽然一直在利用家庭生活的各种矛盾冲突来推动故事情节,但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作家始终有意识地把矛盾冲突的结果处理在人性向善的一面。比如姑嫂从激烈冲突到亲如姊妹;比如曾经瞧不起父亲的姨父,在被打成右派后受到父亲的善待;比如母亲对女儿婚姻从极力反对到真诚祝福等等。当然,这种取向还特别反映在作品中江昌义这个人物身上。他以父亲前妻儿子的身份登场,可谓是父母爱情遇到的最大危机,家里因此被弄得鸡犬不宁。但是,在母亲始终无法接受的情况下,子女们此时起到了很好的补台作用。大家接受了这个事实,并对江昌义保持了应有的友好。据作家刘静说,最初的剧本中本来安排江昌义后来下海发家,在安杰打算开茶楼时投了一笔钱,以施恩者身份出现在这个曾经侮辱过他的人面前。但是作家考虑这样的安排与“善”的整体氛围不符。因为“要把人性的恶关起来”,这个情节最终被舍弃了。

与此同时,《父母爱情》作为以家庭婚姻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其中的情感呈现自然是重中之重。在这部作品当中,除了父母爱情,战友之情、姑嫂之情、父子之情、邻里之情等等都有所呈现,点滴之间始终浸润着或深或浅的情感交融、或内敛或热烈的情感温度。特别是父母之间,因为文化水平、家庭出身、生活习惯、生活观念等多方面的大相径庭而矛盾重重,到最后也没能在生活方式上走到一起去。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爱情的纯净、香醇与绵长,因为情到此处已然超越了日常生活,在不断的碰撞当中毫无痕迹地融化在对方的生命里。可以看到,在这一次次的情感体验当中,作家并非在孤独地宣泄情感,而是始终努力让作品包含着人们共同的最为真诚朴实的情感因子,由此与受众实现最广泛的情感共鸣。

总之,精神还乡式的文艺作品的确为当前文化界注入了一阵别样的风气。它就像一封穿越时光隧道的长信,发黄的信笺上写满了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孔,让我们从中品味到日渐萎缩的乡愁,掂量到生命的质感,更让我们在此刻的匆忙中稍作停顿,从另一个侧面反观自己正在向前迈步的人生。

相关文章

  • 收藏趣事:地摊淘宝遭骗却捡漏[图文]
    收藏趣事:地摊淘宝遭骗却捡漏[图文]

    『祥符元宝』 真书折十光背吴昆 文/图前些日子去洛阳游玩,住下后闲来无事,便到当地一个露天的古玩市场去逛逛,看看能不能发现喜欢的藏品。古玩市场里大部分都是摆地摊的小摊贩,在这种地摊上淘宝虽然危险性高些,但也是别有一番情调的,偶尔也能有所斩获。我便沿着地摊搜寻起来,这时我忽然在一 个小摊上发现了一只很漂亮的青花瓶,便和小贩交流起来,他告诉我这是一只明朝的象耳青花瓶,极其珍贵,如果我喜欢,可以便...

    1752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穿插于“市民空间”中的雕塑在讲述怎样的故事[图文]
    穿插于“市民空间”中的雕塑在讲述怎样的故事[图文]

    九月中旬,弗里兹雕塑展(Frieze Sculpture)落地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这是该展览第二次在此地举办,仍由布雷特·利特曼(Bret t Lit tman)任策展人。洛克菲勒中心这座兴建于20世纪前叶的城中城,拥有秩序感极强的户外公共区域、宽敞的社交场地。六位参展艺术家的创作便穿插分布于这些“市民空间”(Civic Space)中。洛克菲勒中心旗杆...

    80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草根收藏家举办焦裕禄精神展:展出藏品千件[图文]
    草根收藏家举办焦裕禄精神展:展出藏品千件[图文]

    焦裕禄史料展在品种丰富、琳琅满目的展品面前,已经离开我们近50年的焦裕禄犹如复活一般。前天上午,“草根收藏家”冯路在郑举办了焦裕禄精神展,引得不少领略了榜样风采的市民感慨万千。这场名为《人民公仆干部楷模》的焦裕禄精神展,一共展出了冯路先生耗费20多年收藏的有关焦裕禄的文史资料上千件,包括书籍、新闻报道、现场照片、画报、海报、纪录片、画册、像章、邮票、纪念品、工艺品等1...

    994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米开朗基罗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如何设计的?[图文]
    米开朗基罗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如何设计的?[图文]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建筑中的数学之旅》(修订版),[美] 亚力山大·哈恩著,李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年10月。文艺复兴:建筑与人文精神14世纪和15世纪期间,5种主要的政治势力控制了意大利半岛:3个重要的城邦,即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米兰;以罗马为中心的梵蒂冈州;那不勒斯王国。在战火频仍、联盟与边界时常变动的时期,像锡耶纳、热那亚和比萨这样的小城邦的命运起伏不定。尽管这样,制作业还是...

    962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重庆“床痴” 耗资200多万收藏百余张古床[图文]
    重庆“床痴” 耗资200多万收藏百余张古床[图文]

    30年间,渝北区收藏家协会的民间收藏家林泽绿陆续从全国各地淘来这些宝贝,特别是在古床的收集上,耗资200多万。为了存放这些宝贝,林泽绿在北碚区静观镇租了一处约4000平方米的仓库。在收藏圈中,林泽绿有“床痴”的绰号,自收藏古玩以来,林泽绿从全国各地一共淘回了近200张古床,数量之多、品类之广都属罕见。他收藏的古床大都是明清时代的,出自当时的大户人家。林泽绿称,为了买到一张心仪的床,他曾背...

    44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为了让大家把藏品带回家 这些博物馆都做了什么[图文]
    为了让大家把藏品带回家 这些博物馆都做了什么[图文]

    “越是温馨的、贴近百姓生活的东西,越会受欢迎。为了让大家把藏品带回家,文创圈可谓是着实的脑洞大开!故宫博物馆的萌萌哒系列的IP繁衍非常成功。故宫博物馆馆长单霁翔总结,台北故宫文化产品注重趣味、实用,故宫博物馆的文化产品比较注重文化内涵的体现,观众认知度不如台北故宫。但故宫博物院努力维护故宫文化产品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与内涵,希望能够通过文化产品的载体延续文物藏品的生命,传递博物馆的文化...

    298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几经修改的毕加索作品《蜷坐的乞丐》[图文]
    几经修改的毕加索作品《蜷坐的乞丐》[图文]

    据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于1902年的作品《蜷坐的乞丐》是以另一位画家的风景画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后来又用袍子盖住了最初计划要画的右臂。这幅《蜷坐的乞丐》又称《蜷坐的女人》,画的是一个穿袍子的贫苦女人,这是毕加索早期艺术生涯“蓝色时期”创作的作品,这一期间他多用阴郁的蓝色与蓝绿色。美国国家美术馆和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分别用红外反光高光谱成像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非侵入式成像技术,发...

    1285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人体油画美轮美奂 现代气息与古代风韵相结合[图文]
    人体油画美轮美奂 现代气息与古代风韵相结合[图文]

    关则驹,1941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县,中国著名油画家。其作品现代气息与古代风韵相结合,尤其是人体油画作品,给人以美轮美奂之感。关则驹,1941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县,中国著名油画家。其作品现代气息与古代风韵相结合,尤其是人体油画作品,给人以美轮美奂之感。关则驹,1941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阳江县,中国著名油画家。其作品现代气息与古代风韵相结合,尤其是人体油画作品,给人以美轮美奂之感。关则驹,...

    1127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山西博物院今起展匈奴金冠北魏漆画[图文]
    山西博物院今起展匈奴金冠北魏漆画[图文]

    展厅图片展厅图片万里长城见证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长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9月29日起,由山西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 “碰撞?融合——长城文化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将展出内蒙古博物院的鹰形顶金冠,辽宁省博物馆的明代地图孤本九边图,甘肃省博物馆的东汉铜轺车和山西博物院的胡傅温酒樽等与...

    255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手冢治虫罕见二战漫画消失70年后首次现身[图文]
    手冢治虫罕见二战漫画消失70年后首次现身[图文]

    据日本《产经新闻》6月8日报道,日本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生前创作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系列漫画《直到胜利日》第4章《南方基地篇》于8日被日本媒体公开。据了解,该漫画曾经一度在日本国内销声匿迹。据报道,该漫画比手冢治虫的成名作《新宝岛》早两年诞生,风格类似当时的人气漫画《冒险堂吉》。日本同志社大学教授竹内修表示:“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手冢治虫年轻时旺盛的好奇心以及丰富的创作欲。&r...

    630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玉出山河 尽赏南阳古玉之美[图文]
    玉出山河 尽赏南阳古玉之美[图文]

    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长沙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博物馆共同承办的,“玉出山河——南阳地区出土古玉精品展”,近日亮相长沙博物馆。展览共展出南阳地区出土自上古、三代至两汉的良工精琢之珍品玉器169件(套)。通过欣赏这些精美古玉,可以从中感悟中国古玉文化的精深与悠远。春秋龙形玉玦春秋龙形玉玦此次展览共分为“美石通灵事神致福”“辨等明序王权以彰”“...

    989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女子9.99美金买到抽象画大师作品[图文]
    女子9.99美金买到抽象画大师作品[图文]

    图片资料一幅在慈善商店以9.99美金购买的作品被证实为出自抽象画大师IlyaBolotowsky之手,将在纽约苏富比(微博)以1.5-2万美金上拍。画主Beth也是画家,为了环保和省钱,她常使用用过的画布,而买这幅画也是因为同等大小的新画布价格是其4倍。如果不是有朋友认出了标签上艺术家的名字,该作品可能已被Beth喜爱的猫咪形象覆盖了。图片资料...

    256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毕加索领衔 那些让人浮想联翩的艺术酒标[图文]
    毕加索领衔 那些让人浮想联翩的艺术酒标[图文]

    导语:瓶中佳酿固然是葡萄酒的关键,包装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后者传达的是一个品牌的身份、个性及品质。随着技术和复古酒标在酒饮设计领域名声鹊起,一些生产商早已先行一步,与顶级艺术家合作,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酒标。这里面,木桐无疑是艺术酒标的先驱,自1945年以来,诸如达利、毕加索等等知名艺术家都为其设计过酒标,与之齐名的小野洋子、翠西·艾敏也纷纷将他们的才华投入到葡萄酒界。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些名家...

    1027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外来文化促使唐代玉器的发展呈现一个新局面[图文]
    外来文化促使唐代玉器的发展呈现一个新局面[图文]

    故宫博物院唐代胡人奏乐纹玉带板唐代玉器特征呈现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它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的。汉代以来那种程式化、图案化纹样,那种古拙遗风均消失了,趋向写实的方向,是一种饱满、健康、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宗教用玉、礼仪用玉大大减少,谷纹、蒲纹、变形云纹、螭纹等基本不见。广东省博物馆唐代胡人吹笙纹玉带板唐玉纹饰有卷云纹、卷草纹、连珠纹等,动物纹有龙、凤、牛、马、鹿、雁、孔雀、鹤等,有的飞鸟成双成对...

    1420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图文]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图文]

    《名家简介》吴应骑,男,I942年出生扵重庆市,1965年至1978年在新疆《昌吉日报》从事编辑工作,l978年报考中央美院美术史系研究生,毕业后到四川美术学院创办《当代美术家》杂志,任编辑部主任,主编,创办《四川美术学院》报,任主编,同时兼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馆长,四川美术学院美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重庆画院院长。1999年调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重庆大学美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教...

    1435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