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从弘一的手迹看弘一的出家

时间 : 09-08 投稿人 : 妙妙 点击 :

本月,为纪念弘一法师诞辰132周年、逝世70周年,浙江美术馆、温州博物馆、平湖李叔同纪念馆联合举办了“天心月圆:弘一法师手迹展”。在不无纷扰、浮躁的当下,弘一法师给予人们的,或许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陶冶、熏染,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与启迪。

“当一百五十件弘一法师墨迹布满浙江美术馆二层展厅,整个美术馆顿时充满肃穆、庄严、静寂之相;当十位杭高(原浙江一师)学子深情唱起《送别》,眼前仿佛看到七十年前弘一法师圆寂时的吉相以及九十四年前辞别红尘出家的身影。一切如梦幻霜电,唯有艺术永存,精神永恒。”这是10月10日下午,在“天心月圆:弘一法师手迹展”开幕式上我即兴发给友人的短信。为纪念弘一法师诞辰132周年、逝世70周年,浙江美术馆、温州博物馆、平湖李叔同纪念馆联合举办了这次展览活动。展览取得了空前成功,每天都有大量观众前来观看,有的甚至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专程赶来。观众的构成面相当广泛,既有专业的书画界人士,也有政界和商界人士,更多的是大量普通百姓,有的举家而来,有的多次光临,大家的文化修养和欣赏眼光或许有所不同,但对大师的崇敬、服膺之情却高度一致。在不无纷扰、浮躁的当下,弘一法师给予人们的,或许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陶冶、熏染,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与启迪。

在众多展品中,有几件具有特别的意义。一件是他出家前在虎跑“断食”18天的《断食日志》;一件是出家前夜为朋友姜丹书亡母写的《强太夫人墓志铭》,写毕折断毛笔,飘然而去;一件是大师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大的书法作品《佛说阿弥陀经》,以及大师写给高足刘质平的92件手札。这一件件作品,构成了弘一法师出家前后断食、断笔、断发的一个既属巧合、又带宿命的意味深长的隐喻。

断食

虎跑断食,是李叔同人生历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甚至是分水岭。从这次断食起,他更进一步坚定了辞别红尘的决心。从《断食日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断食前后细致周密的准备过程、实施方法、生理变化、心理感受。可以找到他出家原因的蛛丝马迹。这部《断食日志》,用精美的小草写成,日记体,字数达万余字。

据文物收藏鉴定专家朱孔阳先生之子朱德天介绍,李叔同出家前将《断食日志》赠与挚友、浙江一师同事堵申甫。后可能堵家生活有困难,将《断食日志》卖给了著名古书收藏家章劲宇。1965年,在上海医史馆工作的朱孔阳先生得到此件,原拟征为医史馆藏品。但馆领导认为内容与医史不符,未征用。朱孔阳先生不得已将其作为个人收藏。2010年,在虎跑李叔同纪念馆举行李叔同诞辰130周年活动时,朱德天将家父收藏多年的珍贵文物《断食日志》捐赠给了纪念馆。今年10月9日,虎跑公园内举行《断食日志》影印本首发式,同时在浙江美术馆展出,这部珍贵的作品,不但得以让观众近距离接触,也可以让有关专家和爱好者买回影印本,仔细加以欣赏和研究。

从中得知,李叔同当时身体状况非常不好,神经衰弱严重。好友夏丏尊向他介绍了日本杂志上关于断食疗法的文章,说是有利于调养身心,他很感兴趣,就有意一试。经过一番准备,他在校工闻玉的陪同下于1916年12月24日到了虎跑寺开始“断食”,次日实施逐渐断食,于1917年1月11日结束断食,前后共18天。这部《断食日志》详细地记录了李叔同断食期间的生活细节及每日身体所发生的生理变化情况,且是他唯一的日记体书法作品,具有相当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断食”期间,并非完全不吃任何东西,根据“断食”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还是可以吃适量的稀饭、蔬菜、水等。但都极简单粗糙、以能够维持最起码生理需要为限,“断食”结束回校后,他的饮食也都变得非常简单。断食,是一种当时流行、现在依然流行的减肥、健身方式,但对李叔同而言,其意义远不止此,而已经成为他开始另一种人生,即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向灵魂生活升华的发端。一些观众看了《断食日志》,不无感慨地说,面对大师,想想自己整天大鱼大肉、狂喝滥饮,真正惭愧不已。

古人云:“食色性也”,这是凡俗人生的最起码需求。“断食”、“断色”,则意味着与非凡人生的“物质生活”断然作别。

断笔

在这次展览的作品中,有一件浙江美术馆馆藏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李叔同在出家前夜为姜丹书亡母写的《姜母强太夫人墓志铭》。2007年,姜丹书先生之子姜书凯将这件作品及其父亲生前画作、手稿交由浙江美术馆寄存代管。姜书凯回忆:1917年他的祖母强太夫人在杭州逝世,办完丧事后,父亲姜丹书请辛亥革命后的第一任杭县县长汪嵚先生撰写墓志铭。取回文稿后,父亲又踵门求当时同在浙江一师任教的李叔同先生书丹。这触动了李叔同对自己亡母的哀思,两人相对欷歔良久,他答应了下来,但一直没有动笔,直到第二年夏天,就在他出家的前一天晚上,才点起一对红烛,伸纸濡毫,认真地用擅长的魏碑体写完了《姜母强太夫人墓志铭》。写毕,意味着了却了所有俗事,他随即把毛笔折成了两段。翌晨,他悄然而去,到虎跑披剃当了和尚。当先父和其他同事好友闻讯赶往学校送行时,已是人去楼空,房中唯见残烛断笔伴随着这篇端端正正地放在书桌上的墓志铭。上面的署款已是“大慈演音书”了(李叔同出家后名演音,字弘一)。这件作品是李叔同在俗世的最后一件作品,弥足珍贵。

“断笔”的意义在于,能够作曲、唱歌、演戏、吟诗、作画、为文的多才多艺的李叔同由此摒弃诸艺,摒弃了尘世的“精神生活”,向人生的最高境界“灵魂生活”迈进。

断发

李叔同为何出家?这是不少参观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试图从展览的作品中窥见端倪的问题。这方面,我始终觉得丰子恺关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3个层次的说法是最具权威性和说服力的。一个人决意遁入空门,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万念俱灭;二是有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之宏愿。弘一法师当属后一种。他的普度众生的一个基本方法,便是以字结缘,以书弘法。

他曾在信札中说:“此次住泉州不满两月,写字近千件,每日写字四十件上下。”叶青眼居士对他说:“此次泉州人士多来求公字,少来求法不无可惜。”弘一法师欣然答曰:“余字即是法,居士不必过为分别。”

在这次展出的弘一法师致高足刘质平的92件手札中,这类以字结缘、以字弘法的记载比比皆是。最让人百看不厌的是16幅屏条《佛说阿弥陀佛经》,这件作品是弘一法师于1932年为纪念父亲诞辰120周年在镇海伏龙寺所写的。当时刘质平任上海美专科艺术教育系主任,暑假到老师那里帮忙。弘一法师在镇海伏龙寺时,刘质平曾前后侍奉一个多月。他每天起早,磨墨两小时,备足一天所需的新鲜墨汁。16幅屏条是弘一法师在16天里所作,每天上午写一幅。这件作品一直由刘质平保存,1946年刘质平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展出自己收藏的弘一法师生前墨迹,孔祥熙看到这件16屏条墨宝后,想以50根大金条买下。刘质平不为所动。这件1936字的精美杰作,现在是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的镇馆之宝。这次展览期间,李叔同孙女、刘质平儿子、姜丹书儿子、丰子恺女儿都来到了浙江美术馆,在大师的墨宝前,和诸多观众一起深情地缅怀与怀想,显得格外有意义。

事实证明,弘一法师的“断发”,是断绝一切杂念,一心弘法,终成高僧巨匠。他出家的原因,实际上是不言而喻的。

相关文章

  • Edouard Martinet:垃圾金属变身精致艺术品[图文]
    Edouard Martinet:垃圾金属变身精致艺术品[图文]

    从废品堆中发掘宝物是Edouard Martinet的一项特长。毕业于巴黎平面艺术学院的Martinet将每日在跳蚤市场中淘换的零件变成了一件件精致的艺术作品。锈蚀的厨房平底锅、打字机零件、汽车链条、钟表弹簧……这些别人眼中的垃圾金属,在Edouard Martinet的手中拥有了全新的生命。与其他同类雕塑不同的是,Martinet的所有作品都没有运用焊接组合,而是徒手组装,所有零部件甚至还可以再...

    821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一束莲”在明清瓷器上的流变[图文]
    “一束莲”在明清瓷器上的流变[图文]

    图1元明清时代瓷中青花束莲纹,是一种固定的青花纹饰,也称“把束莲”纹。束莲纹,是指在青花瓷器上绘制一束用缎带扎起来的莲花、莲蓬和莲叶的画面。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北宋耀州窑中,元朝普遍用于各类青花瓷。束莲纹形式有置于水波中的“一束莲”、交错对称的“二束莲”“三分天下”的“三束莲”,以及“散莲”等多种形态。青花一束莲的高峰期是明永宣时期,作为青花瓷的一个固定纹饰,“一束莲”因寓意清廉、高洁成为明青花...

    1157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93岁黄永玉卖画成巨富 设计的邮票涨了15万倍[图文]
    93岁黄永玉卖画成巨富 设计的邮票涨了15万倍[图文]

    (黄永玉设计了中国第一枚猴票,价值8分钱,至今这枚邮票涨了15万倍)黄永玉,1924年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祖籍凤凰县城。因家境贫苦,在陈嘉庚创办的集美中学读了两年初中,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版画作品,以《春潮》和《阿诗玛》轰动中国画坛。这,又是“逆袭”的典型。黄永玉16岁在苏州写生时,他被司徒庙中有“清奇古怪”之称的四...

    1877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刘德华的投资之道:投资电影 收藏钻石[图文]
    刘德华的投资之道:投资电影 收藏钻石[图文]

    刘德华无论是影视,还是音乐,抑或是投资,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三个领域中的任何一个,达到刘德华的高度,那么,他一定是成功的人。而刘德华,则在这每一个领域里都是成功的。本刊记者 冯伟杰左手拎着两袋冰块,右手提着一桶水,一步步爬着楼梯走上天台,接着把冰块和水混在一起,往自己头上倒去,然后大声喊着接受“冰桶挑战”的口号。8月19日,刘德华的这一举动在网络上疯传。说起最近风靡世界的“冰桶挑战”,相信...

    1317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不排队了!去逛网上博物馆[图文]
    不排队了!去逛网上博物馆[图文]

    曾几何时,出于版权保护或各种各样的原因,全球各主要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电子资源极其稀少,这一点似乎有违开放的互联网精神。不过,随着几年前谷歌文化学院(Google Art Project)的推出,许多大博物馆也随之开始充实它的在线数据库。现在,你不仅能坐在家中浏览这些珍宝和艺术品,有时还能下载高清大图,品味细节。谷歌文化学院这是谷歌与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的合作计划,利用Google街景技术拍摄博物馆...

    1088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聪明的古人!3500年前辽西人已经开始种水稻[图文]
    聪明的古人!3500年前辽西人已经开始种水稻[图文]

    阜新务欢池沟渠墓葬出土陶器资料图片位于辽宁西部的阜新市紧靠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多风少雨,十年九旱”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然而这个干旱少雨的地方3500年前竟是“灌溉水渠纵横交错、稻浪翻滚”的地方……考古专家在该市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务欢池镇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发达水渠,经研究发现,这里是我国北方较为完整的古代农田灌溉系统。“至此,我国稻作农业向北传播的东、西两条北上路线已基本摸清。”阜新市...

    1501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收藏币迷局:高收益成诱饵 老人花光70万积蓄[图文]
    收藏币迷局:高收益成诱饵 老人花光70万积蓄[图文]

    最近,王先生向媒体反映,不久前,他的母亲在一家文化收藏品公司购买了70多万元的收藏纸币,事后才觉得不对劲,想找对方退货,但遭到了拒绝。这70万元,可是老人一生的积蓄。随后,记者也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调查。这些就是王先生的母亲所购买的收藏纸币,记者看到,这些纸币中,除了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有还台币和港币,甚至还有 号称是“人民币特徽”的放大版。王先生说,这些收藏纸币就是母亲 花了70多万元从一个...

    1629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惊艳历史的明代象牙[图文]
    惊艳历史的明代象牙[图文]

    中国象牙雕刻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之后,象牙雕刻一直传承在七千年的历史当中,连绵不绝。而实际上,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几十万年前在黄河流域曾有象群活动。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据考古发现,5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中有较多的象牙制品出土。在商代时,中原地区气候比今天温暖湿润,仍然盛产大象,河南省简称“豫”,即与大象有关。到了周代晚期,由于气候变化及土地开垦等原因,...

    250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探究北京故宫隐秘角落[图文]
    探究北京故宫隐秘角落[图文]

    文渊阁 老鸵鸟摄“九重宫殿,以不变应万变,默然注视着英雄们的匆匆过场,注视着世道的无常。说到底,只有宫殿才是最后的赢家。它是权力和野心的最大容器,无论多么桀骜不驯的身体,最终都要到这里报到,所有的反抗、厮杀、呐喊,最终都将被收束于宫殿的臂膀中,在后宫的脂粉军团的杨柳细腰中消隐于无形。”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祝勇说,望着黑寂中的宫殿,我就像看见了它的“隐秘”:李自成清晨登基武英殿,缘何傍晚点火焚之?康...

    1524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进军艺术培训领域 海伦钢琴创历史新高[图文]
    进军艺术培训领域 海伦钢琴创历史新高[图文]

    异动表现:近日在线教育概念股再度升温,其中海伦钢琴(300329)连拉8根阳线,可谓相当惹眼。公司正在着手拓展艺术培训产业,昨日该股再度涨停,同时创出历史新高。点评:公司是国内少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品牌钢琴生产商之一,也是领先于世界钢琴行业的民族品牌,是钢琴行业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海伦钢琴经历了几年的品牌积累期,将迎来教育部推进艺术教育带来的需求增长契机。根据目前的现状,公...

    499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摄影师在苏格兰拍摄到罕见白色彩虹[图文]
    摄影师在苏格兰拍摄到罕见白色彩虹[图文]

    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23日报道称,苏格兰西部地区的兰诺赫高地(Rannoch Moor)惊现罕见的“白色彩虹”。当这令人难以置信的白色彩虹出现的时候,摄影师尼科尔森(Melvin Nicholson)当时正在荒野中,拍下这一美景。尼克尔森当时拍摄到的画面尼科尔森表示,这种没有颜色的彩虹是由形成雾气的微小水珠组成的。他说:“能够目睹这个美景简直太神奇了。通常只有当太阳在你身后而你正盯着看...

    526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探秘失传的玉雕绝技“汉八刀”[图文]
    探秘失传的玉雕绝技“汉八刀”[图文]

    玩玉的人经常会听到“汉八刀”这个称谓,但对于很多玩玉的新人来讲,很多并不知道这个词汇,即使知道,也只是知其名不知其意。那么究竟什么是汉八刀,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本文藏玉带你探秘“汉八刀”。“汉八刀”为何称为“汉八刀”所谓的“汉八刀”,其中,汉是时间定词,指汉代。清代中晚期,江阴姓陈名性字原心的人写过《玉纪》,上面写到:“更有古时含殓之器,谓之琀玉。不知者,遇旧玉,皆称为琀玉者,非。更有音讹而呼...

    1245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作家张一一兑现对莫言裸奔承诺 被指"一诺千金"[图文]
    作家张一一兑现对莫言裸奔承诺 被指"一诺千金"[图文]

    张一一兑现对莫言裸奔承诺被指“媲美季布”成语“一诺千金”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著名诗人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中有“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之句,金圣叹曾在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中批道:“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

    314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揭秘《江山如此多娇》的背后故事[图文]
    揭秘《江山如此多娇》的背后故事[图文]

    傅抱石与关山月创作《江山如此多娇》文/葛玉君《江山如此多娇》是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历时四个月,于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其高5.5米,宽9米的巨大幅面是中国画历史上空前的,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作品题句:“江山如此多娇。”整幅画面表现出新中国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这张山水画也是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诗意画”的杰出代表。我们知道,为了在1959年展现新中国十年来的建设成...

    961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放大镜作画笔太阳光当颜料 另类艺术家新奇作画法[图文]
    放大镜作画笔太阳光当颜料 另类艺术家新奇作画法[图文]

    人民网10月11日讯据美国中文网报道,JordanMang-osan是一位来自菲律宾的知名艺术家。与其他艺术家不同的是,他的作画工具是放大镜,而作画原料则是太阳光。他利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在木制的画板上灼出图案。他的画作主题大多是当地的文化、历史以及环境。...

    1182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