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国家博物馆变身社会大课堂[图文]

时间 : 08-19 投稿人 : 多多 点击 :

国家博物馆变身社会大课堂 | 艺术品市场国家博物馆“历史与艺术的体验”公共教育课程

本报记者 朱永安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博物馆,在公众教育中可以做些什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一直是业内在不断探讨的问题。特别是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如何拓展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欣赏文物艺术品的同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是家长关心、老师关切、社会关注的话题。

为此,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专门设置1500平方米的教育体验服务区,通过对馆藏资源的挖掘和与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等不同方式,努力建构的“历史与艺术并重”公共教育体系。

到国博去上课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在博物馆老师的引导下参观新石器时代的稻纹陶钵、人面鱼纹彩陶盆、刻画符号陶尊、商代刻辞牛骨、西周的虢季子白青铜盘、秦代的琅琊刻石,感受不同时期文物各自对应的图画、抽象画、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文字形态。在教室中,由专业课老师引导回顾展品,引发话题,交流探讨文字起源与统一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体验区,由学生亲自在仿制牛骨上刻甲骨文,利用石膏板、陶泥等铸造金文,在竹简上摹写小篆,让知识在实践中巩固加深。

国家博物馆变身社会大课堂 | 艺术品市场史家小学的学生在国博大课堂临摹人面鱼纹彩陶纹样

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社会大课堂”系列课程中“汉字的起源与统一”一课的教学过程,由学校和博物馆提供双师授课,约20名学生一组完成展厅参观、教室讨论、动手体验的教学过程。从前期筹备到具体实施,融入语文、历史、美术、书法等多学科内容,这样的课程看起来“成本”不小,而类似这样的课程,2014年国博就完成4000多课时,接待学生3万余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的快速发展,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参与博物馆里的讲座、体验等公共教育活动已经不是新鲜事物。而国博则开始探索由学校与博物馆共同研发确定教学课程。据介绍,2013年9月起,国博和北京史家小学合作开展了《漫步国博史家课程》的开发工作,目前已完成全部32个单元38个课时内容的开发,教材和教参初稿的撰写也已完成,预计2015年7月正式出版。

北京史家小学教学主任郭志滨介绍,博物馆与学校双方通过对博物馆资源与教学需求的分析,共同开发了系列课程。也曾担心孩子们到博物馆来上课是否会出现课堂组织松散等问题,但通过老师们的引导,学生们对博物馆环境的逐渐熟悉和对文化殿堂概念的不断加深,学生们越来越明确,来博物馆不是旅游、娱乐的,而是来上课的。

探索博物馆特色课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介绍,经过3年多的努力,国家博物馆已经初步建立了“历史与艺术的体验”公共教育课程体系,开发课程90余项,课程内容涉及美术、音乐、戏剧、科学四大门类。针对不同受众,又把课程分为4种类别:面向以家庭为单位的儿童群体,开发了“阳光少年”系列课程;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成人观众,开发了“文化博览”系列课程;面向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开发了“社会大课堂”系列课程;配合北京市中小学生“四个一活动”,设计了系列主题教学课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社教部主任黄琛介绍,在与学校合作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双方还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包括确立“双师授课”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科壁垒设置课程,强调“历史与艺术并重”“认知与规则同步”的教学理念,尝试在义务教育阶段引入导师制等。课程推出后,服务于北京市多个中小学校,参与人数逐年增长,不仅受到了老师、学生和家长的热烈好评,也被国家文物局、教育部推荐为博物馆教育功能示范项目。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一中80%的学生是打工子弟,虽然和国博的合作不长,也还没有像史家小学那样深入,但学校已经在博物馆系列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效应。校长徐卫说:“虽然身在北京,但学生们对北京的了解还比较少,一方面见识有限,更多的还是自信不足。有的孩子一次博物馆也没有去过,博物馆课程给孩子们打开了另一扇窗,丰富了学校教学。而通过多学科老师共同备课,让学生们带着任务卡走进博物馆,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知识,也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

郭志滨也说,通过走进博物馆,孩子们的变化很大。“学生们不仅越来越清楚自己到博物馆的目的,甚至懂得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怎样观看展品,怎样注重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在教学和评估上,不拘泥于纸笔的等级测试,采用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化评价,而且允许孩子从自身的角度,多元化地选择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特长。”而意外的收获是,在双方合作过程中,老师们也从中获得了综合能力的提升。据介绍,根据前期合作基础,2014年9月,国家博物馆再度和史家小学签署合作协议,开始承担“史家教育师资人文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课程开发项目”。

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除了立体丰富的知识内涵,博物馆所能展现的人类社会生存发展规律,所承载的国家、民族文化记忆,以及对人的道德观、人生观、行为方式等形成可能产生的作用十分独特。

北京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主任高付元介绍,从最早倡导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博物馆,到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确保学生能够走出校园、开展学习,再到如今研究提高走出校园的学习质量问题,探索博物馆与学校课程结合,人们对博物馆价值的认识以及如何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思考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珠宝,常去地质博物馆,对珠宝的工艺、产地、市场等都很清楚,愿意学习研究。虽然我们任何学校的考试、比赛都不会涉及这个,但这在社会生活中又是非常综合的知识,博物馆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找到生活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职业兴趣。”高付元说。

2014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工作总结推广会在北京举办。2014年共有北京、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多家博物馆参与试点工作,推出教育课程和体验项目1000余项。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博物馆处处长郭长虹说,无论是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新定义,还是近年来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博物馆,其社会教育机构的色彩也越来越浓重。博物馆有别于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以实物为核心,提供直观、原真的感受,实现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以往各博物馆也会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也有不少教育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缺少与教育需求的对接。目前要探索开发紧扣教育需求的公共教育项目,有的放矢才能产生最大效用。”郭长虹说,开展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工作,根本目的是推动建立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

“对于博物馆自身而言,公共教育是一门学问,博物馆的教育专家应该有完备的知识结构,但长期以来,由于博物馆发展的局限,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公共教育人员不能停留在一个简单的讲解员、接待员的身份上,在博物馆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公共教育人员也可以不断获得专业上的锻炼和提高。”郭长虹说。

相关文章

  • 脑瘫女孩用鼻尖创作60万字 何炅赞人生就这样奇妙[图文]
    脑瘫女孩用鼻尖创作60万字 何炅赞人生就这样奇妙[图文]

    记者鲁艳红用鼻尖一个字一个字打磨“亲吻”了屏幕300万次躺着死还是站着活是自己的选择她,身患徐动型脑瘫,肢体重度残疾,长期卧床,无法站立,双手也不受控制;她,也从未上过学,仅靠《新华字典》和电视学会认字;但就是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三年内用鼻子和下巴在手机和ipad上完成了60余万字的文学创作。她,就是那个让数万网友和青年学子感动的“鼻尖创作&rdq...

    1322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我也想有这样的小宠物[图文]
    我也想有这样的小宠物[图文]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孟加拉插画师Manik n Ratan,孟加拉国的双胞胎插画家Manik和Ratan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随手画一些随笔。Manik和Ratan把这些卡通创作看作是放松休闲的方式,画这些随笔纯粹是抱着找乐子的心态。Drogo就是在这样愉快自在的环境下诞生的——在一个稀松平常的午后,吃饱饭的Manik n Ratan在碗还没收的饭桌上随手画了两笔,Drogo的形象便诞生了~...

    938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人民美术馆长刘永贵带您 “一路向北·向北欧出发” 走进艺术的世界:莫斯科(二)[图文]
    人民美术馆长刘永贵带您 “一路向北·向北欧出发” 走进艺术的世界:莫斯科(二)[图文]

    莫斯科(二)离莫斯科越近,对莫斯科的记忆越多、越清晰,好像前世就生活在那里一样。愰惚之中听见了耕地之余的列夫.托尔斯泰在唠叨着战争与和平。这个智慧、性感的老头还念念不忘的、两眼目不转睛的盯着他那美丽动人的安娜.卡列妮娜小姐。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静静地望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发呆。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可夫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追随着临刑前的青年近卫军。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在松树与白桦林中穿梭。才...

    478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只藏不卖奇石的石怪老人:捡石曾被骂傻瓜[图文]
    只藏不卖奇石的石怪老人:捡石曾被骂傻瓜[图文]

    老人在介绍当年拾石头制作盆景,迷上九龙璧石头。□林立中陈淮图/文“你这个奇石不错,卖多少钱?”“不好意思,我这些奇石都不卖的。”7月30日,带着对“只藏,不卖奇石”的疑问,记者去造访漳平市下桂林被人称为“石怪老人”的陈寿水。走进店铺,在不到8平方米地方上全部被奇石占满,经过整理的奇石整齐排列在...

    1973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12星座行为彩绘上身 你能看出几个[图文]
    12星座行为彩绘上身 你能看出几个[图文]

    人体彩绘是一种源于原始部落的艺术,艺术家利用颜料在人体上创作,形成各种惟妙惟肖的形象。美国人体彩绘师Trina Merry近来展示了她的“大制作”,用人体组成了十二星座的形象。据介绍,Trina Merry为了创作这些作品动用了包括自己在内的60名模特,而用来彩绘的材料都是水溶性的无毒颜料。(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网)...

    1527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山西晋祠舍利生生塔惊现八条琉璃龙[图文]
    山西晋祠舍利生生塔惊现八条琉璃龙[图文]

    近日,山西晋祠博物馆在对馆内舍利生生塔保护修缮时,首次发现塔顶的八条琉璃龙。这些琉璃龙采用了亮丽的黄、绿、蓝、白、紫等釉色,以浮雕技术塑造烧制而成,堪称清代琉璃中佳品。此次保护修缮工程从2012年8月开始,预计今年5月底竣工。琉璃龙高约3.4米,呈八瓣倒扇形,上小下大,每一瓣代表一个方向。每条龙由48块至50块琉璃瓦件组成,每块琉璃瓦上都有方位及顺序。八条龙雕塑精致,色彩艳丽,有的盘坐,有的飞...

    629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看艺术品想入非非可被诱发精神症状[图文]
    看艺术品想入非非可被诱发精神症状[图文]

    沉醉于《蒙娜丽莎》的艺术之美,参观者会忍不住发动袭击?(Getty Images供图)▲司汤达综合征并非正规精神病,但一部分患者在发作前就有精神病病史▲研究发现参观艺术博物馆者出现“春心荡漾”的比例达20%,高于夜总会文/广州日报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胡誉怀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让人深受感染,这种情感上的陶醉一旦超过某种程度,就会让一部分艺术爱好者控制不住自己,出现头晕目眩、魂不守舍,甚至出现...

    1711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虚拟铁丝艺术之下 缠绕出动物的优雅灵魂[图文]
    虚拟铁丝艺术之下 缠绕出动物的优雅灵魂[图文]

    自由插画家、3D艺术家 Mat Szulik 曾经以低多边形的 3D 图像风格,与木雕结合,创作了 PolyWood v1.0 系列作品,虽然木雕上的边边角角,看起来不够圆滑,线条不够逼真,却显得更加质朴,而且打上灯光后,意外的具有阴影和深度感,像是一座木雕家饰品。最近,Szulik 所推出的 The Wires v2 系列作品,同样也是用点、线、面的低多边形风格,构成一尊尊雕塑,只是这回 S...

    494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藏书票中的故事[图文]
    藏书票中的故事[图文]

    “偷书贼”(《藏书之乐》)“这根本不是纽顿的藏书票嘛!”事起友人从微信传来两幅图片,询问我是不是阿尔弗雷德•爱德华•纽顿(Alfred Edward Newton)这位美国著名藏书家的自用藏书票,点开图片后我不禁莞尔。纽顿于1907年至1938年间,每年圣诞节前夕都会寄赠友人一本自印小册子,而随1931年《A Thomas Hardy Memorial》一同寄出的,还有一份撰写于感恩节前夕的自...

    1762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舞动汉风[图文]
    舞动汉风[图文]

    徐州地区共发现有陶俑6000余件,依陶俑的性质来分,可将其分为兵俑、仪仗俑、乐舞俑、侍俑,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军队、宫廷、礼仪、乐舞、生活等各个方面,完全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和再现。陶俑,是中国古代墓葬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随葬明器,大致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春秋晚期已经普遍流行。其主要目的是取代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尤其是商周时期盛行的人殉、人牲现象。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仍不时有“不殆于用...

    1127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画家韩滉与晚唐的金陵王气[图文]
    画家韩滉与晚唐的金陵王气[图文]

    韩滉《五牛图》局部。 本报资料历史课唐大历年间,晋州刺史韩滉调任苏州刺史,同时兼浙江东西都团练观察使,原浙西观察使李道昌,因为无能被免职。过了一年多,这个韩滉又升官了,改任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同时担任润州刺史和镇海军节度使。有许多头衔,今天也弄不太明白,反正此时的形势不太好,有点混乱,朝廷便把维护东南这一大片区域的安危,托付给了韩滉。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以南京为中心的东南地位越来越重要...

    1893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虚实之间的某处[图文]
    虚实之间的某处[图文]

    老式的家庭场景,久违的旅游纪念品,往日的生活悬浮在真实与虚构之间。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波兰摄影师Weronika Gesicka的一组超现实作品,摄影师凭借该作品获得了2016 LensCulture 新兴人才奖。Weronika Gesicka把它称为“家庭”相册,并将其命名为《踪迹》。这个系列中,半个世纪前的家庭生活老照片,在她手中重新活了过来,画面荒诞、幽默,且带有很强的超现实意味。每一...

    1850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浅聊古人祭祀用的六种玉器[图文]
    浅聊古人祭祀用的六种玉器[图文]

    宝迷们有参加过祭祀吗?祭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祈福仪式,对象主要是神灵。祭祀的仪式感非常强,穿的衣服、戴的首饰、走的流程、办的仪式,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如若违反,就是对神灵的不敬。不仅如此,祭祀也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玉器的场合。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没有科学技术的经验与认知,所以会把玉器当做一种祭祀道具,以求得一种心理慰藉。不只是中国,在玛雅文明、日本绳文时代,以及新西兰土著的文化遗迹中,也都发现了玉器...

    469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秦始皇苦寻不老之药 但最终竟竟是猕猴桃[图文]
    秦始皇苦寻不老之药 但最终竟竟是猕猴桃[图文]

    来源: 科技讯12月8日消息,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对长生不老的渴求可谓空前。在其晚年时期,更是带领大部队远渡重洋,寻求长生不老药。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据传最终下面的人为其找到的长生不老药,竟是今天我们常吃到的奇异果——猕猴桃。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徐福,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骗子,因为当过“方士”,大约还是个早期化学家。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统天下和建造长城的伟业,便...

    699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巴西雕塑家制作仿真人物雕像装饰蛋糕引热议[图文]
    巴西雕塑家制作仿真人物雕像装饰蛋糕引热议[图文]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10日报道,近日,网络上一段时长约2分钟的视频受到网友热议。该视频主要记录巴西雕塑家朱莉安娜•乐•派因(Juliana Le Pine)利用饼干与面团制作仿真缩小版新娘与新郎的雕像并用来装饰蛋糕的过程。据悉,朱莉安娜现居住在加拿大,主要从事蛋糕装饰艺术。视频中展示的雕像是她根据人物照片创作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细致的手法与充足的耐心,但她 乐在其中...

    930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