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左宗棠因军事才能突出,颇得陶澍、林则徐、曾国藩等重臣赏识,并经过他们的极力推举,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1885年9月,左宗棠在福州病逝,朝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著有《楚军营制》,辑著《左文襄公全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西汉时期,就将此地称为西域。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这片辽阔的土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定了作乱西域多年的准噶尔叛乱。此后,清廷将西域改名为新疆,意思是“故土新归”,并设立伊犁将军进行治理。清同治三年(1864),新疆民乱,库车、和阗、喀什、吐鲁番等地先后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与清兵互相攻伐,局势混乱。占据喀什旧城的柯尔克孜伯克司迪尔(思的克)自立为“帕夏”,为了树立威信,决定派手下金相印去浩罕城迎回大和卓曾孙,号称“圣裔”的布素鲁克,立为傀儡。1865年春,浩罕阿力木库尔汗派阿古柏(1820—1877)率领50名骑兵护送布素鲁克去喀什。后阿古柏发动兵变,将司迪尔逐出喀什,并在沙俄以及英帝国的幕后支持下,于1865年至1877年率军入侵中国新疆,不久占领全疆,改傀儡政权哲德沙尔汗国为洪福汗国,首府喀什,史称“阿古柏之乱”。
图中所示金币系阿古柏于1874年铸造于新疆喀什,直径21.34毫米,为著名钱币收藏家李伟先旧藏,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金币双面均为察合台文,正面为环文字饰以珠圈纹,圈外环饰缠枝花卉纹,成色一流,流通迹象明显,金币铸造工艺粗糙,但存世罕见,是珍稀的钱币之一。察合台文始于8—9世纪的回鹘时期,后融合阿拉伯字母发音和西突厥语,成为中亚地区流行语,是19世纪末维吾尔、乌孜别克、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等民族的共同书面语。
同治十一年(1872),左宗棠奏请清廷率师进驻甘肃兰州,准备收复新疆。经过深思熟虑后,他采用“缓进速决”的战略,要打算展开积极而迅速的战斗。“缓进”,就是积极治军。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增强军队战斗力。“速决”,就是考虑国库空虚,为紧缩军费开支,大军一旦出发,必须速战速决,力争在一年半左右获取全胜尽早收兵。在“海防”和“塞防”的问题上,左宗棠力排众议,为战争提供了军费保障。同时,左宗棠在兰州建立甘肃制造局,为西征军修造枪炮,在武器弹药补给方面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光绪二年(1876)二月,左宗棠移驻肃州,就近指挥新疆战事,各路大军陆续西行出关。六月二十一日,西征军夜袭黄田,开始收复新疆战役,继而攻克古牧地、乌鲁木齐。九月,西征军收复玛纳斯,北疆平定。次年三月,西征军挥师南下,先后攻克达坂、吐鲁番等城。后由西征军肃清和田之敌,取得完全胜利。虽然新疆大部分地区已收复,但伊犁等地仍在陷于沙俄之手。此时,清廷派崇厚出使俄国谈判归还伊犁事,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哗然。光绪六年(1880)春,左宗棠定出三路进兵伊犁之策,并命人抬棺木出关西征,以示与沙俄决一死战。此时,清廷为平息事端,改派公使曾纪泽与沙俄重新进行谈判,修订签署了《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同年,左宗棠上书清廷,新疆正式设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一代名臣林则徐送给左宗棠的离别赠言,左宗棠一生谨记于心。晚年的左宗棠不顾年迈的身体,入疆一举平定了阿古柏之乱,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此枚金币不仅见证了这段历史,更是弥足珍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