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文房用具一样,毛笔告别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而制造毛笔者更是凤毛菱角,手工制作毛笔工序繁杂,又因其市场越来越小,从事毛笔制作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看官们都不陌生,它们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地位,确实举足轻重。可说到底它们在当今的用处早已不复当年之盛,如果不是文人墨客,爱字之人,恐怕很少人能够接触了。什么人还在用它们,它们又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今天,我们就从毛笔说起。
世传最早造笔人为秦国大将蒙恬。韩愈《毛颖传》中提到: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
和其他文房用具一样,毛笔告别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而制造毛笔者更是凤毛菱角,手工制作毛笔工序繁杂,又因其市场越来越小,从事毛笔制作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论毛笔,湖州的湖笔自然闻名遐迩。而另一个毛笔之乡,江西文港镇,则被誉为“华夏笔都”。文港镇的毛笔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初就有笔市。这里制笔工艺都是世代相传,工艺娴熟,将纯手工制作毛笔的技艺完整地传承下来。制作出的毛笔大如扫帚小如针,还讲究四德:笔头尖、笔锋齐、笔身圆、毛体健。延续着中国几年前来的手工制笔文化。
手工毛笔的制成,需要不同的匠人师傅分别完成,主要分为笔头和笔杆两部分。按照传统制笔工艺,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几道工序,也可粗分为二十几道工序。今天和大家分享三位匠人师傅的工作,他们分别负责笔头制作、笔杆制作和笔身刻字。
首先是[笔头制作]。第一步工作是抓毛,将成团的羊毛抓散后倒置桌面使其毛根齐头,制其成束,随后泡水清洗,最后在石灰水内浸泡一夜除脂。接着进行梳毛、齐毛、压毛、混毛、清锋处理后,加入硬挺度较好的毛,用薄刀清理没有锋和变形的毛料。
接下来是比较重要的一步:圆笔。将挑好的毛片薄薄地平跳出一支毛笔的所需量,用拇指慢慢卷制成笔柱,使其毛根整齐,笔柱圆密饱满。完成之后再进行附毛、秸秆灰戏水工艺。最后是绑线,笔杆干透后,接线头放于口中咬住,用活口绑笔并用打板调制笔根平等后,放在太阳下等着充分晒干就完成了。
[制作笔杆]通常选用竹子。制作笔杆从选取材料到制作完成需要十几道工序。首先,将选取好的竹子根据长度切割裁断,用作笔盖和笔杆的制作;其次,使用工具深入竹段中掏出3厘米左右深的空洞,用以粘入毛笔头;之后根据不同的毛笔挑选不同的笔头,进行镶制、上胶、梳毛、去余胶等工艺,最后去除杂毛,等待晾晒。一般情况下,进行自然风干,通常需要3至7天。
最后的工艺是[笔杆刻字],刻字老师会在笔杆上进行雕花、刻字工艺,最后经过简单的装潢,一支毛笔就制成了。
曾经写字作画,只观妙笔生花处,不见辛苦制笔人。原来一支毛笔的制成,竟需要这么多匠人师傅来完成。他们用手艺留住了笔尖上的技艺。目前,国内少数传统制笔人的年龄都已偏大,而手工毛笔制作流程繁琐、复杂、用时多的原因,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不知道手工毛笔还能维持多久呢?将来我们还能不能过上“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