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 又两次出土:这个大鼎不寻常[图文]

时间 : 07-11 投稿人 : 小菲 点击 :

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 又两次出土:这个大鼎不寻常 | 艺术品鉴赏大克鼎,又名膳夫克鼎

公元1937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子夜时分。

那夜的月色格外明亮,苏州城内的大部分居民,都已经在月色的陪伴下进入了梦乡。然而,一条名叫南石子街的小巷内,一个年轻的女人和四个男人,正在进行一项秘密行动。

在女人的指挥下,四个男人将一间屋子正中的方砖地面撬开,露出下面的土地,又挖了一个一人多深的土坑。挖出的泥土,或是培在院中的松树根部,或是撒在屋子后面的花园里,不留下一点痕迹。

他们把事先钉好的一个木箱放入土坑,从房里抬出两尊巨大的青铜鼎放入木箱中,再用小件青铜器和旧衣物填满箱子里的缝隙。盖上箱盖后,几个人将方砖按原样铺好,又摆上一张八仙桌掩人耳目,这才匆匆撤退。

领头的年轻女人望着天上的明月,不断祈祷:希望这样,能够使我潘家收藏的大克鼎、大盂鼎免于被日寇掠夺的命运……

1

鼎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内壁铸有铭文290字,是西周晚期一名叫克的“膳夫”——也就是掌管宫廷膳食的官员——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由于克的祖父对国家有功,周王特别任命克为宫廷大臣,并赐给克礼服、土地和奴隶等。

大克鼎有两耳,口部微敛,腹略鼓,底部的三足略似兽蹄,整体造型显得沉稳厚实。它的颈部有三组变形兽面纹,腹部饰环带纹,鼎足上还装饰着浮雕兽面纹,是青铜纹饰与雕塑艺术的完美融合。

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 又两次出土:这个大鼎不寻常 | 艺术品鉴赏

大克鼎铭文的书法体势严谨,有些地方还能见到清晰的格线。铭文的结字、章法都十分质朴平实,呈现出一种舒展、端庄的风尚。

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 又两次出土:这个大鼎不寻常 | 艺术品鉴赏大克鼎铭文拓片局部

这样一件先秦青铜艺术的瑰宝,却“生”不逢时,于光绪十六年(1890)出土于陕西扶风县任村的一处窖藏中。任村窖藏的这批青铜器数量惊人,共1200多件,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批青铜器出土不久,便被各色人等瓜分殆尽。

大克鼎也不例外。这座与大盂鼎、毛公鼎并称为“海内三宝”的鼎,起初被卖到天津,由晚清著名学者、《新元史》的作者柯劭忞购得。不久以后,柯劭忞又以650两白银的价格,将大克鼎转卖给了著名收藏家潘祖荫。

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 又两次出土:这个大鼎不寻常 | 艺术品鉴赏

潘祖荫(1830—1890),清代收藏家,所藏钟鼎彝器多达五百余件,还收藏历代印章三百余方

在大克鼎入藏潘家之前,潘祖荫已经收藏了大盂鼎。如今得到大克鼎,拥有了三宝中的两宝,潘祖荫大喜过望,亲手刻下两枚印章“宝藏第一”“铜雀春深锁二乔”以志纪念。

潘家收藏有海内青铜器两宝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潘宅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有想一睹二宝真容的,有出高价求购的,都被潘祖荫一一回绝。潘祖荫去世之后,他的家人也延续了这种做法,对他人的询问一概采取“否认三连”:

没有!不知道!别瞎说!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潘祖荫的弟弟潘祖年索性将大克鼎和大盂鼎从北京秘密地运回苏州老家。在位于苏州南石子街的老宅里,潘祖年为这两件重器专门打制了两只大木柜,平时柜门严锁,看上去和一般的衣柜无异,而外人根本不知里面放的竟是声名在外的大鼎。

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 又两次出土:这个大鼎不寻常 | 艺术品鉴赏

对于潘祖年的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如果说他是著名书画鉴定家吴湖帆的岳父,知道的人就多了。吴湖帆的原配夫人潘静淑是潘祖年的女儿。图为吴湖帆与潘静淑

然而,两尊大鼎到了苏州之后也不得安生。在那段时间内,大鼎最执着的追求者,当属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了。(欲了解端方,可点击:文物丨没想到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也有搞文物收藏的人)

据潘祖年回忆,端方曾多次找到他谈论大鼎的事情,有时候说要出重金购买,有时候说想借来观摩几天,甚至仅仅要求亲眼看一看这两件国之重器。但无论端方怎样软磨硬泡地想接近大鼎,潘祖年都不为所动,只回他简单的两个字:“没有!”

直到1911年,端方在川湘鄂保路运动中被哗变的士兵杀害,他对两尊大鼎的追求才戛然而止。

2

1925年,潘祖年去世。由于潘祖荫、潘祖年两兄弟的几个儿子均早夭,嗣孙潘承镜也已经去世,所以守护大克、大盂二鼎的任务,就落在了潘承镜的妻子,也就是潘祖年的孙媳妇潘达于肩上。

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 又两次出土:这个大鼎不寻常 | 艺术品鉴赏

潘达于,原姓丁,18岁时嫁入潘家,婚后3个月丈夫潘承镜去世。图为老年潘达于

当时的潘达于年仅20岁。她对金石古物所知不多,也不清楚潘氏收藏的具体数量,便延续了祖辈的做法,将收藏大鼎和其他一些贵重藏品的屋子统统上锁。面对觊觎大鼎的众多文物贩子、中外收藏家等,她的回答也和祖辈的回答一样干脆:“没有!”

就连民国政府,也无法改变潘达于守护文物的决心。20世纪30年代中叶,政府在苏州新建了一座大楼。某位政界要员突发奇想,希望在大楼落成之后举办一个展览会,劝说潘家将两件大鼎拿出来参展。潘达于心中很清楚,一旦大鼎到了展览会上,必定有去无回,便婉言谢绝了政府的邀请。

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上海滩燃起战火,苏州也危在旦夕。

此时的潘达于本已经在苏州郊区的光福山中避难,但她思来想去,还是放心不下锁在城里家中的两件大鼎,便在中秋节前冒着轰炸又偷偷跑回了家。

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 又两次出土:这个大鼎不寻常 | 艺术品鉴赏潘祖荫故居,位于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南石子街5-10号

大盂、大克二鼎体型巨大。在避难途中,不可能将它们带在身边看护。但如果只是将大鼎锁在家中的话,一旦苏州沦陷,二鼎一定会落入日军的魔爪之中。

万般无奈之下,潘达于想出了将它们埋藏在地下的主意。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深夜埋鼎的那一幕。

参与埋鼎的五个人,除了潘达于,还有潘达于的姐夫潘博山,和潘博山的弟弟,以及潘家的两个老木匠,都是忠诚可靠之人。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五个人都对埋鼎一事守口如瓶,没有向外人吐露半个字。

在抗日战争期间,潘家收藏大克鼎、大盂鼎的故事,似乎变成了一个传说。日军占领苏州之后,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闯入潘家,搜刮精品书画、各种器物,却始终没有发现大克鼎、大盂鼎的踪迹。

1944年,埋在地下的木箱腐烂,地面塌陷。潘达于和家人秘密挖开大坑,把大盂鼎、大克鼎起出,安置在一间偏房的角落。然后,他们把收藏青铜器的房间门窗钉死,外面堆放上旧家具和杂物,伪装成一个普通的堆放杂物的墙角。

就这样,大克鼎、大盂鼎有惊无险地躲过一次次劫难,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3

1951年7月。

正在筹建上海博物馆的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收到了一封足以轰动整个上海的捐赠信。信中提到:

“……窃念盂、克二大鼎为具有全国性之重要文物,亟宜贮藏,所得克保永久,近悉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正积极筹办大规模之博物馆,保存民族文化遗产,发扬新爱国主义教育……诚愿将两大鼎呈献大部,并祈拟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筹备之博物馆珍藏、展览。俾全国性之文物,得于全国重要区域内供广大群众之观瞻及研究……”

信的落款为“潘达于谨启”。

原来,抗日战争后,潘达于从苏州移居上海,两座大鼎仍存放在苏州老宅中。在上海,潘达于亲眼目睹了新、旧两个社会的巨大不同,毅然决定将大克鼎、大盂鼎以及潘氏收藏的其余珍贵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

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 又两次出土:这个大鼎不寻常 | 艺术品鉴赏潘达于接受奖状

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大克、大盂二鼎入馆珍藏;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开馆,大盂鼎等125件珍贵文物应征北上,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两件珍宝自此各镇一方,南北呼应。

2007年8月,潘达于与世长辞,走完了她102载的传奇人生。她的名字,被刻在上海博物馆的捐赠人姓名墙上,永远守护着她珍视的大克鼎。

2017年,大克鼎又被选为“国家宝藏”,将在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中亮相,由一位“国宝守护人”来讲述大克鼎的故事。

晚清时期,大克鼎就被人称为“海内三宝”之一,如今又入选“国家宝藏”,不由得让人感叹:古今之间,或许真的有一道命运的丝线——更高级一点的说法,是“文脉”——相连,创造了许多颇有趣味的巧合。

但是,我们在感叹过去与现在奇妙巧合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感谢这道“文脉”的守护者呢?

比如说,像潘达于老人一样,在乱世中坚持保护文物的人;在博物馆中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文物各方面研究的人;坚持不懈,向公众传播文物知识的人;心灵手巧,努力延长文物寿命的人……

参考文献:

吕友者。 清末潘祖荫鉴藏艺事[J]。 东方收藏, 2013(9):122-125。

佚名。 潘达于捐献大盂、大克鼎史料两件[J]。 档案与史学, 1996(1):30-31。

董少东。 鸿宝浮沉——大盂鼎大克鼎流传记[N]。 北京日报,2010-03-09(015)。

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 又两次出土:这个大鼎不寻常 | 艺术品鉴赏潘达于捐赠的大克、大盂二鼎

1951年7月27日,上海市文管会的工作人员以及自愿协助交接大鼎的古文字学家陈梦家前往苏州潘宅,在潘达于的指点下用稻草、棉絮将两件大鼎包扎好,放入箱中。28日早上,大鼎包装完毕,29日下午到达上海。8月2日,两件大鼎被上海市文管会顺利接收。

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以隆重的授奖典礼表彰潘达于捐献文物之举。文化部也为潘达于颁发了奖状,还奖励她200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000元)。没想到,潘达于却将奖金全部捐出,用于抗美援朝战争。

相关文章

  • 明清红木家具四大流派你知道吗?[图文]
    明清红木家具四大流派你知道吗?[图文]

    中国家具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宫廷古典家具的流派风格因其地理位置、制作工艺和设计理念的不同,主流上我们大致分为四大流派,各个流派自成一体,展现了中华名族的传统家具制作工艺和手法。璞素之美晋作方几晋作四抹藏经柜4、晋作家具始于清代,其所制作的家具以本地所产的核桃木为主。用料上很大气,晋南以漆家具为主,以金漆彩绘山水、人物、风景取胜,晋北以木器家具为主,明代风格显著。晋作用料不局限紫檀木、...

    1804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书画展数字化弥补传统美术馆不足 艺缘探索手机“微展”新思路[图文]
    书画展数字化弥补传统美术馆不足 艺缘探索手机“微展”新思路[图文]

    【中网资讯书画】纵观传统美术馆,对于任何一个书画展览而言,总有闭幕的一天。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真正能够进入美术馆参观的人总是十分有限的。而在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网络社交平台的流行,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展览途径。近来备受关注的“艺缘”更是在手机端做足了文章,只要拿出手机,随时随地就可以通过它欣赏到各种书画艺术展。艺缘“微展览”页面截图据了解,“艺缘”是由盘古艺术网推出的手机端艺术社交平台,...

    1738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令人心醉的古代奢侈艺术品“剔红”[图文]
    令人心醉的古代奢侈艺术品“剔红”[图文]

    北京故宫藏剔红三狮图长方盒剔红,古代艺术瑰宝。在中国漆工艺中,剔红制品的制作工序可谓最多,制作周期亦为最长,艺术表现力最为突出。雕漆颜色以朱红色为主,鲜红艳丽、喜气洋洋,中国历代帝王有用之点缀宫廷的惯例。历史上,明成祖朱棣和清代雍正、乾隆这三帝都酷爱剔红,剔红工艺在这三朝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永乐帝特在北京果园厂敕建漆器作坊,将剔红工艺中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使剔红艺术达到历史巅峰。剔红,又称雕...

    1623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四川一巨石内炸出两条石龙[图文]
    四川一巨石内炸出两条石龙[图文]

    石头内竟然出现两条碗口粗的“龙”四川一巨石内炸出两条石龙“邱家镇炸出两条石龙了!”这条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碗口那么粗,有头有鳞甲。”村民们说得活灵活现。记者昨日在平昌县邱家镇寨山村老龙石(小地名)的一个石料场里看到,所谓的两条“龙”已被炸成了很多节,其中一条“龙”则面目全...

    74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玉出山河 尽赏南阳古玉之美[图文]
    玉出山河 尽赏南阳古玉之美[图文]

    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长沙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博物馆共同承办的,“玉出山河——南阳地区出土古玉精品展”,近日亮相长沙博物馆。展览共展出南阳地区出土自上古、三代至两汉的良工精琢之珍品玉器169件(套)。通过欣赏这些精美古玉,可以从中感悟中国古玉文化的精深与悠远。春秋龙形玉玦春秋龙形玉玦此次展览共分为“美石通灵事神致福”“辨等明序王权以彰”“...

    989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老艺人复活4000岁国宝陶杯[图文]
    老艺人复活4000岁国宝陶杯[图文]

    早在40年前,人们在胶州三里河公园发现了距今4000余年的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在后来考古发掘中,还出土了杯口仅0.3毫米的国家一级文物蛋壳陶杯。昨天,记者了解到,家住胶州李哥庄镇冷家庄村70岁的黑陶老艺人叶光德,经过两年时间钻研,最近成功复制出了多个蛋壳陶杯。上千个毛坯仅做成3个昨天,记者来到胶州李哥庄镇冷家庄村采访,叶光德家里有20多个陶壶、陶杯、陶罐等黑陶制品。记者测量了一下,每个蛋壳...

    1395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雅正的雍正[图文]
    雅正的雍正[图文]

    中国艺术珍品六场拍卖将举槌!本季秋拍,共有拍品165件,其中有雍正瓷器近40件,件件精品,殊为难得。雅 – 雍正瓷器雍正帝处理朝政日理万机,生活中不乏情调,好文玩器物,且事事俱精。有说「明看成化,清看雍正」,雍正瓷器备受藏家们的青睐及追捧。本季秋拍,共有拍品165件,其中有雍正瓷器近40件,件件精品,殊为难得。雍正行乐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雍正在位仅十三年,「以勤先天下」,刚正严苛,励精图...

    130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旭元数艺:打造国风新潮流,打造文化品牌宝库[图文]
    旭元数艺:打造国风新潮流,打造文化品牌宝库[图文]

    旭元数艺诞生于西安,十三朝古都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艺术背景,为旭元数艺创造得天独厚的设计优势;以长安作为都城的唐朝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旭元数艺通过现代科技生动再现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和崇高价值,使区块链应用于实体产生赋能,服务于三农经济。旭元数艺将深度挖掘丝绸之路文明,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人民触摸中华文化脉搏、...

    1008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宋飞张璇王俊英徐静蕾入选《新四大才女图》[图文]
    宋飞张璇王俊英徐静蕾入选《新四大才女图》[图文]

    宋飞张璇王俊英徐静蕾入选《新四大才女图》引争议继《新四大美女图》、《新四大美男图》、《新四大才子图》引发网络热议之后,旅法美女油画家王俊英“新四大”系列组画之《新四大才女图》终于被揭开神秘面纱,这也标志着王俊英的“4系”组画正式划上圆满句号,而与宋祖英、陈数、范冰冰、柳岩入选的《新四大美女图》,莫言、李玉刚、刘翔、陈光标入选的《新四大美男图》,张...

    1949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墨尔本:艺术家涂鸦防暴墩 市长支持获点赞[图文]
    墨尔本:艺术家涂鸦防暴墩 市长支持获点赞[图文]

    7月8日,墨尔本,行人们在市中心安置的防暴水泥墩周围穿行。(白雪摄)新华社悉尼7月9日电(记者宋聃)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一些民间艺术家将警方安放在街头的防暴水泥墩进行装饰,此举受到警方警告,但市长罗伯特·多伊尔日前却表示欣赏,支持民众以这种“颠覆性”的方式向恐怖主义“说不”。为防范类似柏林、伦敦发生的车辆冲撞行人恐怖袭击,墨尔本上个月在联邦广场、南十字车站等行人较为密集的区域安置了200多个防暴水...

    606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包浆:玉器的传世“外衣”[图文]
    包浆:玉器的传世“外衣”[图文]

    在悠久的岁月中,玉器因外界的自然氧化、手的把玩、灰尘在玉器表面层层积淀下来,逐渐生成表面皮壳,这就是玉器岁月留痕的包浆,包浆是鉴定古玉器的一个依据。一件玉器总有自己的整体包浆特征,那种因岁月流逝而留下的温润光泽,使人赏心悦目。如果我们借助侧光对整体观察,咫尺间其光亮必然是漫射样的,不会有一束刺目光亮直射眼内。那种温润熟旧的光泽,即使用牛皮抛光,也无法在咫尺间出现那种,精光深邃宝气四溢的特征。...

    217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她靠画画25岁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榜[图文]
    她靠画画25岁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榜[图文]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现居纽约的香港人倪传婧(Victo Ngai),是登上2014年福布斯艺术榜最年轻的插画师,她的插画作品被喻为“用东方的色彩展现了西方的哲学”,那年她25岁。倪传婧出生广州,在香港长大,高中毕业后去纽约求学,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插画系。福布斯艺术榜单最年轻的插画师,几乎拿到了插画这个领域在美国可以拿到...

    1966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蜀绣博物馆馆长亲授3岁“徒弟”穿针引线[图文]
    蜀绣博物馆馆长亲授3岁“徒弟”穿针引线[图文]

    由成都商报发起的博物馆周末直通车在经历了草堂、武侯祠等地后,昨日,直通车驶到了第六站———蜀绣博物馆。馆长杨德全全程为成都商报的读者们讲解博物馆内展出的蜀绣,并拿出珍藏几十年的绣品与读者们分享。有趣的是在体验环节,一位年仅3岁的小女孩亲手尝试蜀绣,一板一眼就像一个老手。杨德全笑得合不拢嘴,上前亲自指导,称其手法娴熟,绝对是自己有史以来收的第一个年龄最小的&l...

    455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长曝光下的世界[图文]
  • 云游学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直播夜[图文]
    云游学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直播夜[图文]

    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攻坚期,全国人民也迎来了“足不出户”新阶段。网友们一边通过手机电脑办公、学习,一边在空闲时间在线休闲娱乐。北京时间2月15日晚上8:00,伦敦时间中午12:00,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直播正在上演。在十四年金牌解说常吉的带领下,大英博物馆以在线直播的方式,通过博物馆有意思、快手课堂等快手号,开启了他的中国直播夜,让众多网友在线品尝了这道大洋彼岸的文博大餐。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上...

    1427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