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一位考古学家的"朋友圈"什么样[图文]

时间 : 07-08 投稿人 : 马虎 点击 :

1972年8月4日,夏鼐有点忙。上个月,考古所下放到“五七干校”的同志们全体返京,各项工作陆续展开。年初开挖的马王堆,算得上考古界天大的事,《发掘简报》还在审阅中,文物出版社却催得紧,一心想赶在国庆节前把正式报告印出来。家里也不太平,自6月起,“炎儿”(小儿子夏正炎)患病,头痛呕吐久治不愈,所幸北京医疗条件好,终于在首都医院(原协和医院)确诊为“隐球菌脑膜炎”,因病施治得以好转,但晚上离不了人,下了班,六十二岁的老父亲还得去医院值夜。

一位考古学家的1963年夏鼐全家福

传达室送来一封信,寄自南京。是王栻!这位清华大学历史系的老同学,毕业后一直在江浙任教,多年未谋面。夏鼐按捺不住,将信中所询之事一一落实后,马上提笔——

抱冲兄:

犹忆当年大西路畔,小楼一角,吾兄坐卧其间,壁上有吾兄亲笔书写之苏东坡临江仙词一阙,吾兄低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相逢,自难忘……”黯然神伤。此情此景,仿佛犹昨,屈指不觉已四十余年也!

自从清华毕业后,改搞冷门,三十年前赴西北考古,设工作站于戈壁中之小庙内,曾作打油诗一首:

前生合曾披袈裟,野庙栖身便是家。

静参禅悦眠僧榻,闲观壁画啜苦茶。

依枕听风撼柽柳,凭窗观月照流沙。

X X X X X X X, XX XX X X X 。(最后两句忘之矣)

不意冷门近来忽然走运,“文物外交”不仅国内要招待外宾(包括外籍华人的“二毛子”,如何炳棣之流),不久还有出国使命。想不到晚年还要大办“洋务”,然而,亦是“受洋罪”矣。

今日才接来信,我与历史研究所联系,据云并无严复材料。我想,也许是近代史所之误,又与近代史所联系,据云也没有什么材料,除了已出版过的严译诸书之外,可能所中收藏的旧日《天津国闻报》等中有严复的材料,但要你们派人自己找寻,能否找到几条,亦无把握。

王道士不在历史研究所,他在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组。他在五七干校呆了二年余,已于上月中旬返京,和我住在同一宿舍。

景荣公最近曾晤及几次,五一节还曾在我家吃饭。他现住在女儿家中,大概是“含饴弄外孙”,不复作“凤求凰”想矣。

闻沈镜如已于去年四月以脑溢血去世,吾兄当已有所闻。

今年春节中,小同载纮昆仲曾来过我家,谈及尊况,知尚不恶,令侄女来棣更是时常晤面,因为这两年我们两所是一个食堂进膳的。

关于考古专业事,我已约茅、方二同志来我所面谈。

此覆 顺祝

近安

夏鼐

72.8.4

一位考古学家的夏鼐致王栻信正文

一位考古学家的夏鼐致王栻信信封

王栻,字抱冲,平阳人,当时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平阳为浙江一等大县,有“两浙咽喉,八闽唇齿”之称,历来人才辈出,民国时的学子也争气,《考古学家夏鼐影像辑》中,即可见夏鼐与王栻、徐贤修、吴景荣等同乡同学的多张合影,并收录有清华以及燕大温州籍学生的大合影,堪称鼎盛。

一位考古学家的夏鼐与王栻、徐贤修、吴景荣等同乡同学的合影

王栻的来信内容已不可知,据覆信,应有拜托老同学寻访严复资料之事。王栻是海内严复研究名家,1957年已有《严复传》(上海人民出版社)面世,夏鼐用自己的人脉打听了一番,迅速给出答复。其实据《夏鼐日记》,1960年7月24日夏鼐已读过此书,而且很可能是王栻寄赠,但恐怕写信时夏先生自己都不记得了。

一位考古学家的王栻1957年出版的《严复传》

老同学聊些什么?自然先忆旧所。信首提到的大西路,久为世人遗忘。大西路地处上海西郊,是光华大学及附中的校舍。夏鼐、王栻自温州十中毕业后,均考入光华附中,继续同窗生涯。钱锺书诗曰:苦忆君家好巷坊,无多岁月已沧桑。光华1925年建校后屡遭战事,尤其是淞沪会战时,房屋悉成灰烬。大西路1949年后也更名为延安西路,而在1951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光华大学被化整为零,并入复旦、上海财经学院、同济大学、华东师大诸校,光华附中则和大夏大学附中合并成为华东师大附中,称得上是荡然无存。

夏鼐记忆中王栻的“壁书”“低吟”,应承自其父王理孚。王栻曾撰有《我所知道的父亲》,讲述了父亲的一生。王理孚中过秀才,也曾设馆授徒,后创办鳌江公学,深得提学使袁嘉谷称许。辛亥前浙江咨议局成立,王理孚被选为议员,同仁有沈钧儒、陈叔通等。革命后汤寿潜任浙江都督,王理孚在都督府任事,也受器重,后任鄞县知事,1917年10月急流勇退,回到家乡从事工商业。

一位考古学家的王理孚

比两个哥哥幸运,父亲陪伴王栻的时光更多。在他的回忆中,父亲生平不饮酒,不博弈,主要的娱乐就是家居闲坐,读书作诗。王栻入学后的1928年(戊辰),王理孚创立诗社“戊社”,月聚一次,互相唱和,后有《海髯诗》传世。王栻撰文是1985年,据他所言,当时乡间老人尚有能诵父亲所作诗词与挽联的。至于家父诗歌的面目,文中也有提及,“声调朗朗可诵,用字恰到好处,豪放中常带收敛含蓄之意,其风格最似欧苏”,这无疑也影响了少年王栻。

王栻文中自言不懂诗,而从“十年生死两茫茫”误记成《临江仙》以及“不相逢,自难忘”来看,夏鼐也不精于此道,但依着往日的印象,还是很体贴地奉上旧作一首。这是步周作人五十自寿诗的韵,当时凭回忆写出漏了两句,今可查《秋韵诗词选》补足,结句为“却忆当年寂照寺,挖罢蛮洞看山花”。

诗作另有题名为“敦煌佛爷庙偶成”,也点出了“戈壁中之小庙”所在。“三十年前赴西北考古”,说的是1943年春,夏鼐参加了第二次西北科考团,从李庄研究所出发,整整六十八天后的5月19日,他们才抵达敦煌。佛爷庙距敦煌县城十五公里,5月30日入驻,7月30日因酷暑撤离到千佛洞,科考团在佛爷庙住了整整两个月。寂照寺在四川彭山,是之前史语所和中博院合组的川康古迹考察团发掘汉代崖墓之地,两人年轻时有峨眉山做伴同游之举,此诗有相思之意。

一位考古学家的夏鼐留学证书

老同学聊些什么?得说说毕业后的经历。“自从清华毕业后,改搞冷门”,说的是一桩往事。夏鼐1934年自清华历史系毕业,论文方向是“清代长江中下游田赋问题”,后刊登在1935年第十卷二期的《清华学报》上,题为《太平天国前后长江各省之田赋问题》。此文下了大工夫,他也因此对近代经济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毕业前夕,系主任蒋廷黻与夏鼐深谈,蒋以为进研究院更好,但夏鼐又考上了清华的庚款留学,然而却是考古学专业,这让他十分纠结。

1935年3月,在李济的安排下,夏鼐以实习生身份参与了梁思永主持的安阳殷墟西北冈墓群发掘,其间并不愉快,日记中记载了心绪:“无疑的,我是不适宜于田野工作的,这不是指体格方面而言,而是指生活习惯而言,我的素养使我成为书呆子,关于统治工人及管理事务各方面皆是一个门外汉,勉强做去,未必见功,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可想呢!”当听闻留美专业中有经济史一门时,他人心思动,托人多方打听。

5月初吴晗来信,谈及与梅贻琦校长的接洽,“梅意见如欲考经济史,则必须放弃考古学,因兄为本校学生,如一通融,必将引起各方责备及纠纷也”。眼见已无回旋余地,好友建议“事已如此,为兄计只能咬牙硬干,如抛去去年已得之物,另寻生路,毕竟不大妥当也”。5月8日接王栻来信,“仍是说梅校长坚决拒绝我无条件的投考经济史”,5月14日,夏鼐接到梅校长的来信,殊无二致,“我恨不得赌气抛弃考古学,但是仔细一想,却又不敢,我只好任命运的摆布了”。于是5月20号给梅校长写信,表示接受考古学的安排。夏鼐没遂蒋廷黻的愿,王栻倒是进了研究院,毕业论文为《清朝三品以上大臣之身家背景》。当然,成为蒋氏门生是福是祸,当年完全不可预见。

老同学聊些什么?还得说说近况。比如,正火热的“文物外交”。虽不如之前的“乒乓外交”名头大,但文物也为破冰出力甚大。1970年前后是地下文物井喷式大发现的开始,1968年河北满城出土“金缕玉衣”,1969年甘肃武威“马踏飞燕”面世,1971年7月,周恩来批准了郭沫若《关于到国外举办“中国出土文物展览”的报告》,并很快成立了展览筹备小组,夏鼐为成员之一。展览正在筹备,1972年初的长沙马王堆,4月的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又接踵而至。1973年5月8日,1949年后首个文物出国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在巴黎开幕。6月8日,另一批展品相继在东京和京都展出。而信中所称“洋务”“受洋罪”,对当朝外交政策近乎戏谑,在日记中是绝不会出现的,但可见诸私信,由此也能察觉“文革”后期控制的松动。

一位考古学家的出土文物展览图册

心中还特地提到了何炳棣,语气并不是那么客气。何炳棣1938年毕业于清华历史系,1944年考取庚款留美,1966年获选中研院院士,实为不折不扣的晚辈。何氏第一次归国是1971年10月,《夏鼐日记》未记,应是尚未谋面。而何氏第一次出现在日记中,已是1974年7月13日,接连两日,夏鼐都在阅读何氏《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为何有此举动?接着看日记,7月15日,“下午何炳棣教授在北大作报告会及座谈会,让安志敏等同志去听”。

一位考古学家的《夏鼐日记》

1948年11月26日,徐州战事南移,夏鼐有何应对?次日“晚间至王抱冲君处闲谈”。11月28日,报载张八岭发现红军;11月29日,闻政府有迁都意,傅斯年劝夏鼐早走;11月30日,友人告知前方溃败不复成军,京沪路镇江附近发现八路,夏先生又有何举措?12月4日晚间“至王抱冲君处闲谈”而已。直到12月8日至9日,王夏二人才先后自南京前往上海。?

1949年10月9日,是星期日,夏鼐应约赴西湖陶社午餐,有孟宪承,夏癯禅(承焘)二先生作陪,饭后至浙大罗苑宿舍夏先生家小坐,偕往艺专访庞薰琹君。后与夏癯禅坐船至湖滨,当时“湖光山色,风景不殊”,有《世说》中“新亭对泣”之感。虽举目有江河之异,但夏鼐心里挂念的,却是“当年在光华附中,偕王栻等诸君来游,别来已二十余年矣”。

一位考古学家的王栻

一位考古学家的

一位考古学家的何炳棣《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

何教授年初刊发雄文《从历史的尺度看新中国的特色与成就》,《参考消息》分五次连载,声誉正隆,这是他的再度访华,但双方仍未晤面。 1977年8月13日,何氏第三次访华,改由旅游局接待,夏鼐去接了机,并于次日陪同去帅府园吃了烤鸭。这次接待规格就更高了,8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邓颖超副委员长接见了何炳棣夫妇,夏鼐也得陪同。直到9月2日,旅游局在丰泽园设宴送行,何氏此行方告结束。

1977年国庆节,夏鼐整天在家阅读何氏《东方的摇篮》,读到仰韶时代已有文字,“乃是臆说,不足信也”。次年7月5日,得知院图书馆新到西文期刊《美洲东方学会杂志》,其中有张光直对何氏《中国文化的摇篮》的批评后,夏鼐当日前往一睹为快。1985年何教授又来了,社科院出面宴请,作陪的有夏鼐、胡厚宣、张政烺。

重读《读史阅世六十年》,其中有四处提及夏鼐。何氏笔下,夏鼐是“清华历史系老学长、新中国考古事业领导人”“工具意识极佳、治学严谨、功绩至伟、享誉国际的新中国考古最重要的领导人”。此外,何炳棣还津津乐道于夏鼐参加留美考试的成绩:“如果今后有人研究20世纪前半的新词林掌故的话,历届清华留美考试的状元,按总平均分数排列如下:第五届经济史门吴保安82.8;第三届戏剧门张骏祥82.24;第四届英国文学门孙晋三78.86;第二届考古学门夏鼐和第六届西洋史门何炳棣同得78.5”,似从此节中可见两人格局之高下。

一位考古学家的《读史阅世六十年》

老同学聊些什么?还要说说故人。“王道士”是王明,字则诚,乐清人,省立第十中学的老同学,后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是汤用彤的研究生,也是中研院史语所的老人,当时任社科院哲学史研究员,精研道教,编纂有《太平经合校》,故有此别号。“景荣公”彼此更熟悉了,即吴景荣,英语教育大家,毛选英译组成员,平阳人,也毕业于省立第十中学,不过要稍晚几届。“文革”时外交学院停办,他回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既是老朋友,自然可以调侃下“凤求凰”。沈镜如与夏鼐同岁,湖州孝丰(今安吉)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历史系,算是学弟,1949年后担任杭州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不想去年急病过世了。“小同载纮昆仲”即王小同(载桓)和王载纮,为王栻的五弟和六弟,分别毕业于北洋大学矿冶和西南联大化学系。“来棣”是王来棣,二哥王载彤(文川)的女儿,王文川毕业于浙江甲种商业学校,曾创办著名商号“王广源”。王来棣毕业于浙大,当时在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她是科学史家许良英的夫人。

多年不见,到底有多久?通读全信,感觉总有近四十年,两人毕业后历经出国、战乱及政局变幻,南北各赴前程,失去联络倒也不奇怪。但细查《夏鼐日记》,夏、王在1949年前堪称密友。

以抗战胜利后几年为例,1946年11月至12月,两人有过三次晤面,当时王栻正筹备着婚礼。1947年1月3日,夏鼐造访,王栻抛开新娘子,“娓娓长谈,闲谈史学界情形,返舍已9时余矣”。而后有借贷,“收回王抱冲君之借款30万元(1947年1月10日)”“王抱冲君来借去100万元(1947年10月11日)”;有金融危机,“听闻政府将把美金收回国有,不准流通,而王君拥有巨款美钞达万余元(47年2月16日)”;有投资分析,“王拟出售北平房屋(1947年12月13日)”;有人情往来,“交去其家中托带之压岁包(1948年3月3日)”,两人实为管鲍之交。但夏鼐时为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王栻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都算是特殊年代书信中不便提起的经历。

相关文章

  • 文化不苦旅——中国建筑文化特殊贡献者姜靖波[图文]
    文化不苦旅——中国建筑文化特殊贡献者姜靖波[图文]

    姜靖波的名山大川之旅,从策划到旅程,是一段诗书酒俠的山水故事。一、建筑文化策划:从终南山到小五台山再到泰山,姜靖波2017-2019年策划中华大地三座名山,见证三座神山的传奇故事。西安终南山和山东泰山是中国两大道教文化名山。终南山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著名的修道胜地,“天下修道,终南为冠”。泰山为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蔚县...

    335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为”字笔画顺序难倒网友 网上掀起笔画热[图文]
    “为”字笔画顺序难倒网友 网上掀起笔画热[图文]

    昨天北京中考首日,首科语文部首题,很多学生就被“为”难住了—“为”字笔顺,“第二笔到底是‘点’,还是‘撇’?”新颖题型引发人们热议,更掀起了一股笔画热,纷纷找来各种模棱两可的字考察自己的笔顺水平。去年刚经受完中考洗礼的“过来人”雨桐看完中考题...

    1435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 是艺术拯救了地球[图文]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 是艺术拯救了地球[图文]

    提到“艺术”二字,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高不可攀”甚至“不可理喻”,但事实上,很多艺术家都非常关注现实问题,他们的作品也会反映出其内心追求。如当今社会恒久长存的环保问题,小到日常行走的人行道,大到包裹地球的臭氧层,艺术家们都会为其操心,只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些为环保出力的艺术,它们有的是通俗街头艺术,有的是雅致室内艺术,也许以后你也会碰到,那时不妨慢下你的脚步,细细体会一下...

    1017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韦政岳秘书长在京出席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图文]
    韦政岳秘书长在京出席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图文]

    12月23日上午,中国互联网开发合作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兵馆隆重举行,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人才培训基地副主任、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秘书长、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秘书长韦政岳应邀出席论坛开幕式。中国互联网开发合作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现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蒋正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北...

    277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公共艺术改变城市[图文]
    公共艺术改变城市[图文]

    伦敦西敏斯特桥头驾驭战车的布狄卡Boudicca(雕塑家ThomasThornycroft,1850)“公共艺术不仅仅是简单的将艺术作品放置在室外,更多的是改变了传统的艺术画廊形式,将艺术作品带出室外,在更宽阔的公共的平台使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带来的乐趣。因此,公共艺术是有着特殊目的的将人与艺术连接起来,同时创造一个公共空间以它自身独特的外观,制作材料,具体的或者抽象的景观在视野上和精神上带给人...

    371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芬芳」艺术流入生活,LaLaport上海金桥两周年引领高能级社区美好生活[图文]
    「芬芳」艺术流入生活,LaLaport上海金桥两周年引领高能级社区美好生活[图文]

    2023年10月20日,LaLaport上海金桥两周年盛典于沪上揭开熠熠序章,我们联合金桥碧云美术馆一同承办开展艺术体验、情感陪伴、自我提升等多维度的活动,致力于打造艺术新空间的LaLaport上海金桥,彰显了项目一直积极推动时尚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同时倾力提升金桥地区高能级社区品质,共赴美好生活。LaLaport艺术月活动以「芬芳」为主题,自9月28日起至10月26日,丰富的市集活动、GO NAT...

    502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坚韧的艺术:苏美尔女信徒立像[图文]
    坚韧的艺术:苏美尔女信徒立像[图文]

    英文原文发表于2020年12月21日,金·本泽尔(Kim Benzel),古代近东艺术部主管研究员;以及数码部编辑团队女信徒立像,苏美尔,第三王朝早期(约公元前2600-2500年),石灰岩,镶嵌贝壳和青金石,高9 15/16 x 宽3 3/8 x 深2 1/16英寸(25.2 x 8.5 x 5.2 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1962年,罗杰斯(Rogers)基金购藏(62.70.2)这...

    393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世界那么大 总有一些“走不到” [图文]
    世界那么大 总有一些“走不到” [图文]

    在全球化的今天,你是否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类未曾到达的角落?是否还存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世界上还有多少人迹罕至的地方?答案是Yes,尽管地球上生活了 75 亿的人口,但因为地貌、地理位置甚至交通原因,仍然有许多人迹罕至的区域和者原始部落的存在,这些区域中不乏你熟悉的,甚至经常出现在各个旅行网站目的地推荐的清单中的目的地,今天我们来盘点世界上人迹罕至的绝美去处吧。多年以来,偏僻的地理位置和崎岖...

    1909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梵高作品《春天花园》被盗[图文]
    梵高作品《春天花园》被盗[图文]

    3月30日,是荷兰艺术家梵高的生日。然而,在他167岁生日当天,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伦辛格博物馆称,馆内梵高作品《春天花园》被盗,据悉,该馆目前因为疫情关闭,但在当地时间,3月30日凌晨3点过后不久,盗窃者打破玻璃门进入实施偷盗,博物馆馆长表示,难以置信。梵高被盗作品《春天花园》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伦辛格博物馆(The Singer Laren museum)因为疫情于3月12日关闭,但据荷...

    700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游客在博物馆中撞脸油画 相似度惊人[图文]
    游客在博物馆中撞脸油画 相似度惊人[图文]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13日报道,在博物馆和画廊里经常有许多精美的油画,被称赞和油画中的人物很像应该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了。如今,有些游客就在博物馆中撞脸了。这幅油画现收藏在卢浮宫,这个女孩去看展览时可能会有种探亲的感觉吧。这个人大胡子男人和这幅油画极其相像,站在这幅画前,仿佛是在照镜子了。有网友表示,或许他是会穿越时空吧。图中的这个人在社交网站上分享了这张照片,并配文说:“我看到一幅111...

    857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中国艺术人物 丁丰潮[图文]
    中国艺术人物 丁丰潮[图文]

    丁丰潮,男,汉族,1968年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市,工艺美术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高级(玉雕)非遗传承师,浙江省玉石雕刻大师,浙江省“百千万”培养工程拔尖技能人才,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金华市八婺工匠,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浙江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理事、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金华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义乌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丁丰潮出身草根,全身心沉浸在玉石行业里打磨数十年,历经多位名家指导,...

    1349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探秘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的庞贝情色密室[图文]
    探秘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的庞贝情色密室[图文]

    牧羊神对一只母羊不怀好意的雕塑。爱与性,情与色,原始即寄生,唯美即艺术,野性即颓废,瞬间即永恒,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里的庞贝情色密室,为我们揭开这一神秘主题……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灰瞬间凝固了庞贝古城,如今在考古学家的科考下挖掘出了许多未经现代加工的原生态的东西,使两千年前的庞贝向我们越走越近,走进我们的视觉,走出我们的想象…那不勒斯是...

    846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考古节目不断上新 多维度展现中国文明[图文]
    考古节目不断上新 多维度展现中国文明[图文]

    从《国宝档案》到《中国国宝大会》,从《探索·发现》到《中国考古大会》,不断上新的考古节目不仅玩了全新大胆的解读历史的方式,更通过科技手段让观众穿梭到“千里之外”的考古发掘现场,沉浸式体验考古文明。在考古节目更迭换代的背后,从文物的实体保护扩大到非物质文化的精神传承,从“网红打卡地”发展到“文明教科书”,文化自信在静水深流中慢慢滋养壮大。开启沉浸式考古,打破艰涩枯燥印象央视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

    1058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160位老人被骗1000万退休金 以免费发放纪念币为诱[图文]
    160位老人被骗1000万退休金 以免费发放纪念币为诱[图文]

    互联网数字货币诈骗,五行币之类的传销诈骗过去没有多久,在天津市和平区又爆出来一起打着钱币投资收藏的旗号从事非法集资的诈骗案件,受害群体同样为老人,涉案的金额达到1000余万。一个夏日的下午,在公园里的老人们听说一家公司免费发放纪念币、纪念钞,经不住这个诱惑,很多老人就去这家公司。到了之后那些销售小姐便开始给老人们传输这些纪念币纪念钞的升值空间巨大,现在买了这些钱币,就算不想要了公司还是会回购的...

    1013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不可思议的5件古代文物 一件比一件逆天[图文]
    不可思议的5件古代文物 一件比一件逆天[图文]

    青铜卡尺1992年出土的青铜卡尺,被发现于邗江区甘泉镇东汉早期的砖室墓,它由固定尺和活动尺等部件构成,既可测器物的直径,又可测其深度以及长、宽、厚,均较直尺方便和精确。有接触过现代游标卡尺的人都知道,它们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青铜卡尺还是在王莽新朝时期发明的,也就是说,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游标卡尺。现收藏扬州市博物馆藏,是国家一级文物 。越窑青瓷方格盒越窑青瓷方...

    745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