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一位考古学家的"朋友圈"什么样[图文]

时间 : 07-08 投稿人 : 马虎 点击 :

1972年8月4日,夏鼐有点忙。上个月,考古所下放到“五七干校”的同志们全体返京,各项工作陆续展开。年初开挖的马王堆,算得上考古界天大的事,《发掘简报》还在审阅中,文物出版社却催得紧,一心想赶在国庆节前把正式报告印出来。家里也不太平,自6月起,“炎儿”(小儿子夏正炎)患病,头痛呕吐久治不愈,所幸北京医疗条件好,终于在首都医院(原协和医院)确诊为“隐球菌脑膜炎”,因病施治得以好转,但晚上离不了人,下了班,六十二岁的老父亲还得去医院值夜。

一位考古学家的1963年夏鼐全家福

传达室送来一封信,寄自南京。是王栻!这位清华大学历史系的老同学,毕业后一直在江浙任教,多年未谋面。夏鼐按捺不住,将信中所询之事一一落实后,马上提笔——

抱冲兄:

犹忆当年大西路畔,小楼一角,吾兄坐卧其间,壁上有吾兄亲笔书写之苏东坡临江仙词一阙,吾兄低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相逢,自难忘……”黯然神伤。此情此景,仿佛犹昨,屈指不觉已四十余年也!

自从清华毕业后,改搞冷门,三十年前赴西北考古,设工作站于戈壁中之小庙内,曾作打油诗一首:

前生合曾披袈裟,野庙栖身便是家。

静参禅悦眠僧榻,闲观壁画啜苦茶。

依枕听风撼柽柳,凭窗观月照流沙。

X X X X X X X, XX XX X X X 。(最后两句忘之矣)

不意冷门近来忽然走运,“文物外交”不仅国内要招待外宾(包括外籍华人的“二毛子”,如何炳棣之流),不久还有出国使命。想不到晚年还要大办“洋务”,然而,亦是“受洋罪”矣。

今日才接来信,我与历史研究所联系,据云并无严复材料。我想,也许是近代史所之误,又与近代史所联系,据云也没有什么材料,除了已出版过的严译诸书之外,可能所中收藏的旧日《天津国闻报》等中有严复的材料,但要你们派人自己找寻,能否找到几条,亦无把握。

王道士不在历史研究所,他在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组。他在五七干校呆了二年余,已于上月中旬返京,和我住在同一宿舍。

景荣公最近曾晤及几次,五一节还曾在我家吃饭。他现住在女儿家中,大概是“含饴弄外孙”,不复作“凤求凰”想矣。

闻沈镜如已于去年四月以脑溢血去世,吾兄当已有所闻。

今年春节中,小同载纮昆仲曾来过我家,谈及尊况,知尚不恶,令侄女来棣更是时常晤面,因为这两年我们两所是一个食堂进膳的。

关于考古专业事,我已约茅、方二同志来我所面谈。

此覆 顺祝

近安

夏鼐

72.8.4

一位考古学家的夏鼐致王栻信正文

一位考古学家的夏鼐致王栻信信封

王栻,字抱冲,平阳人,当时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平阳为浙江一等大县,有“两浙咽喉,八闽唇齿”之称,历来人才辈出,民国时的学子也争气,《考古学家夏鼐影像辑》中,即可见夏鼐与王栻、徐贤修、吴景荣等同乡同学的多张合影,并收录有清华以及燕大温州籍学生的大合影,堪称鼎盛。

一位考古学家的夏鼐与王栻、徐贤修、吴景荣等同乡同学的合影

王栻的来信内容已不可知,据覆信,应有拜托老同学寻访严复资料之事。王栻是海内严复研究名家,1957年已有《严复传》(上海人民出版社)面世,夏鼐用自己的人脉打听了一番,迅速给出答复。其实据《夏鼐日记》,1960年7月24日夏鼐已读过此书,而且很可能是王栻寄赠,但恐怕写信时夏先生自己都不记得了。

一位考古学家的王栻1957年出版的《严复传》

老同学聊些什么?自然先忆旧所。信首提到的大西路,久为世人遗忘。大西路地处上海西郊,是光华大学及附中的校舍。夏鼐、王栻自温州十中毕业后,均考入光华附中,继续同窗生涯。钱锺书诗曰:苦忆君家好巷坊,无多岁月已沧桑。光华1925年建校后屡遭战事,尤其是淞沪会战时,房屋悉成灰烬。大西路1949年后也更名为延安西路,而在1951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光华大学被化整为零,并入复旦、上海财经学院、同济大学、华东师大诸校,光华附中则和大夏大学附中合并成为华东师大附中,称得上是荡然无存。

夏鼐记忆中王栻的“壁书”“低吟”,应承自其父王理孚。王栻曾撰有《我所知道的父亲》,讲述了父亲的一生。王理孚中过秀才,也曾设馆授徒,后创办鳌江公学,深得提学使袁嘉谷称许。辛亥前浙江咨议局成立,王理孚被选为议员,同仁有沈钧儒、陈叔通等。革命后汤寿潜任浙江都督,王理孚在都督府任事,也受器重,后任鄞县知事,1917年10月急流勇退,回到家乡从事工商业。

一位考古学家的王理孚

比两个哥哥幸运,父亲陪伴王栻的时光更多。在他的回忆中,父亲生平不饮酒,不博弈,主要的娱乐就是家居闲坐,读书作诗。王栻入学后的1928年(戊辰),王理孚创立诗社“戊社”,月聚一次,互相唱和,后有《海髯诗》传世。王栻撰文是1985年,据他所言,当时乡间老人尚有能诵父亲所作诗词与挽联的。至于家父诗歌的面目,文中也有提及,“声调朗朗可诵,用字恰到好处,豪放中常带收敛含蓄之意,其风格最似欧苏”,这无疑也影响了少年王栻。

王栻文中自言不懂诗,而从“十年生死两茫茫”误记成《临江仙》以及“不相逢,自难忘”来看,夏鼐也不精于此道,但依着往日的印象,还是很体贴地奉上旧作一首。这是步周作人五十自寿诗的韵,当时凭回忆写出漏了两句,今可查《秋韵诗词选》补足,结句为“却忆当年寂照寺,挖罢蛮洞看山花”。

诗作另有题名为“敦煌佛爷庙偶成”,也点出了“戈壁中之小庙”所在。“三十年前赴西北考古”,说的是1943年春,夏鼐参加了第二次西北科考团,从李庄研究所出发,整整六十八天后的5月19日,他们才抵达敦煌。佛爷庙距敦煌县城十五公里,5月30日入驻,7月30日因酷暑撤离到千佛洞,科考团在佛爷庙住了整整两个月。寂照寺在四川彭山,是之前史语所和中博院合组的川康古迹考察团发掘汉代崖墓之地,两人年轻时有峨眉山做伴同游之举,此诗有相思之意。

一位考古学家的夏鼐留学证书

老同学聊些什么?得说说毕业后的经历。“自从清华毕业后,改搞冷门”,说的是一桩往事。夏鼐1934年自清华历史系毕业,论文方向是“清代长江中下游田赋问题”,后刊登在1935年第十卷二期的《清华学报》上,题为《太平天国前后长江各省之田赋问题》。此文下了大工夫,他也因此对近代经济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毕业前夕,系主任蒋廷黻与夏鼐深谈,蒋以为进研究院更好,但夏鼐又考上了清华的庚款留学,然而却是考古学专业,这让他十分纠结。

1935年3月,在李济的安排下,夏鼐以实习生身份参与了梁思永主持的安阳殷墟西北冈墓群发掘,其间并不愉快,日记中记载了心绪:“无疑的,我是不适宜于田野工作的,这不是指体格方面而言,而是指生活习惯而言,我的素养使我成为书呆子,关于统治工人及管理事务各方面皆是一个门外汉,勉强做去,未必见功,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可想呢!”当听闻留美专业中有经济史一门时,他人心思动,托人多方打听。

5月初吴晗来信,谈及与梅贻琦校长的接洽,“梅意见如欲考经济史,则必须放弃考古学,因兄为本校学生,如一通融,必将引起各方责备及纠纷也”。眼见已无回旋余地,好友建议“事已如此,为兄计只能咬牙硬干,如抛去去年已得之物,另寻生路,毕竟不大妥当也”。5月8日接王栻来信,“仍是说梅校长坚决拒绝我无条件的投考经济史”,5月14日,夏鼐接到梅校长的来信,殊无二致,“我恨不得赌气抛弃考古学,但是仔细一想,却又不敢,我只好任命运的摆布了”。于是5月20号给梅校长写信,表示接受考古学的安排。夏鼐没遂蒋廷黻的愿,王栻倒是进了研究院,毕业论文为《清朝三品以上大臣之身家背景》。当然,成为蒋氏门生是福是祸,当年完全不可预见。

老同学聊些什么?还得说说近况。比如,正火热的“文物外交”。虽不如之前的“乒乓外交”名头大,但文物也为破冰出力甚大。1970年前后是地下文物井喷式大发现的开始,1968年河北满城出土“金缕玉衣”,1969年甘肃武威“马踏飞燕”面世,1971年7月,周恩来批准了郭沫若《关于到国外举办“中国出土文物展览”的报告》,并很快成立了展览筹备小组,夏鼐为成员之一。展览正在筹备,1972年初的长沙马王堆,4月的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又接踵而至。1973年5月8日,1949年后首个文物出国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在巴黎开幕。6月8日,另一批展品相继在东京和京都展出。而信中所称“洋务”“受洋罪”,对当朝外交政策近乎戏谑,在日记中是绝不会出现的,但可见诸私信,由此也能察觉“文革”后期控制的松动。

一位考古学家的出土文物展览图册

心中还特地提到了何炳棣,语气并不是那么客气。何炳棣1938年毕业于清华历史系,1944年考取庚款留美,1966年获选中研院院士,实为不折不扣的晚辈。何氏第一次归国是1971年10月,《夏鼐日记》未记,应是尚未谋面。而何氏第一次出现在日记中,已是1974年7月13日,接连两日,夏鼐都在阅读何氏《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为何有此举动?接着看日记,7月15日,“下午何炳棣教授在北大作报告会及座谈会,让安志敏等同志去听”。

一位考古学家的《夏鼐日记》

1948年11月26日,徐州战事南移,夏鼐有何应对?次日“晚间至王抱冲君处闲谈”。11月28日,报载张八岭发现红军;11月29日,闻政府有迁都意,傅斯年劝夏鼐早走;11月30日,友人告知前方溃败不复成军,京沪路镇江附近发现八路,夏先生又有何举措?12月4日晚间“至王抱冲君处闲谈”而已。直到12月8日至9日,王夏二人才先后自南京前往上海。?

1949年10月9日,是星期日,夏鼐应约赴西湖陶社午餐,有孟宪承,夏癯禅(承焘)二先生作陪,饭后至浙大罗苑宿舍夏先生家小坐,偕往艺专访庞薰琹君。后与夏癯禅坐船至湖滨,当时“湖光山色,风景不殊”,有《世说》中“新亭对泣”之感。虽举目有江河之异,但夏鼐心里挂念的,却是“当年在光华附中,偕王栻等诸君来游,别来已二十余年矣”。

一位考古学家的王栻

一位考古学家的

一位考古学家的何炳棣《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

何教授年初刊发雄文《从历史的尺度看新中国的特色与成就》,《参考消息》分五次连载,声誉正隆,这是他的再度访华,但双方仍未晤面。 1977年8月13日,何氏第三次访华,改由旅游局接待,夏鼐去接了机,并于次日陪同去帅府园吃了烤鸭。这次接待规格就更高了,8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邓颖超副委员长接见了何炳棣夫妇,夏鼐也得陪同。直到9月2日,旅游局在丰泽园设宴送行,何氏此行方告结束。

1977年国庆节,夏鼐整天在家阅读何氏《东方的摇篮》,读到仰韶时代已有文字,“乃是臆说,不足信也”。次年7月5日,得知院图书馆新到西文期刊《美洲东方学会杂志》,其中有张光直对何氏《中国文化的摇篮》的批评后,夏鼐当日前往一睹为快。1985年何教授又来了,社科院出面宴请,作陪的有夏鼐、胡厚宣、张政烺。

重读《读史阅世六十年》,其中有四处提及夏鼐。何氏笔下,夏鼐是“清华历史系老学长、新中国考古事业领导人”“工具意识极佳、治学严谨、功绩至伟、享誉国际的新中国考古最重要的领导人”。此外,何炳棣还津津乐道于夏鼐参加留美考试的成绩:“如果今后有人研究20世纪前半的新词林掌故的话,历届清华留美考试的状元,按总平均分数排列如下:第五届经济史门吴保安82.8;第三届戏剧门张骏祥82.24;第四届英国文学门孙晋三78.86;第二届考古学门夏鼐和第六届西洋史门何炳棣同得78.5”,似从此节中可见两人格局之高下。

一位考古学家的《读史阅世六十年》

老同学聊些什么?还要说说故人。“王道士”是王明,字则诚,乐清人,省立第十中学的老同学,后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是汤用彤的研究生,也是中研院史语所的老人,当时任社科院哲学史研究员,精研道教,编纂有《太平经合校》,故有此别号。“景荣公”彼此更熟悉了,即吴景荣,英语教育大家,毛选英译组成员,平阳人,也毕业于省立第十中学,不过要稍晚几届。“文革”时外交学院停办,他回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既是老朋友,自然可以调侃下“凤求凰”。沈镜如与夏鼐同岁,湖州孝丰(今安吉)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历史系,算是学弟,1949年后担任杭州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不想去年急病过世了。“小同载纮昆仲”即王小同(载桓)和王载纮,为王栻的五弟和六弟,分别毕业于北洋大学矿冶和西南联大化学系。“来棣”是王来棣,二哥王载彤(文川)的女儿,王文川毕业于浙江甲种商业学校,曾创办著名商号“王广源”。王来棣毕业于浙大,当时在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她是科学史家许良英的夫人。

多年不见,到底有多久?通读全信,感觉总有近四十年,两人毕业后历经出国、战乱及政局变幻,南北各赴前程,失去联络倒也不奇怪。但细查《夏鼐日记》,夏、王在1949年前堪称密友。

以抗战胜利后几年为例,1946年11月至12月,两人有过三次晤面,当时王栻正筹备着婚礼。1947年1月3日,夏鼐造访,王栻抛开新娘子,“娓娓长谈,闲谈史学界情形,返舍已9时余矣”。而后有借贷,“收回王抱冲君之借款30万元(1947年1月10日)”“王抱冲君来借去100万元(1947年10月11日)”;有金融危机,“听闻政府将把美金收回国有,不准流通,而王君拥有巨款美钞达万余元(47年2月16日)”;有投资分析,“王拟出售北平房屋(1947年12月13日)”;有人情往来,“交去其家中托带之压岁包(1948年3月3日)”,两人实为管鲍之交。但夏鼐时为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王栻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都算是特殊年代书信中不便提起的经历。

相关文章

  • 岫玉 能否再浴火重生?[图文]
    岫玉 能否再浴火重生?[图文]

    在诸多的宝玉石中,新疆的“和田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被称为“中华四大名玉”,在历史长河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们各具特点,形色各异,在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四大名玉之中,岫玉又具有开采使用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品质优良、色彩丰富等特点。岫岩玉——辽东半岛一颗璀璨的明珠岫岩玉,产于“中国玉乡”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

    318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英国一家人一直被用来装零钱的古董碗竟估值百万[图文]
    英国一家人一直被用来装零钱的古董碗竟估值百万[图文]

    不是每一个“古董”都是“至宝”,但其必定有着不凡的意义,英国一户人家就差点因疏忽而埋没了一件已有600年历史的中国古董的光辉。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1日报道,英国一户家庭拥有一个已有600年历史的明朝水仙盆,但由于不清楚它的价值,这个水仙盆一直被放在抽屉柜上用来给客人临时存放硬币等零钱。令这户人家做梦都想不到的是,这个一直被他们忽视的水仙盆如今估值竟高达10万-2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86万-17...

    345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湖南浏阳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 水墨画行销国内外[图文]
    湖南浏阳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 水墨画行销国内外[图文]

    经过两三个月的培训,毫无美术基础的农民也能画出漂亮的山水画。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 水墨山水画行销国内外浏阳小河乡创新 “旅游+文化+扶贫”发展模式,农民画室成特色扶贫产业长沙晚报讯(记者 颜开云 实习生 郭凌飞 通讯员 魏兆义)在深圳,有个流水线生产油画的大芬村;现在,浏阳也有个流水线生产国画的地方——毫无美术基础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经过两三个月的培训,就能画出漂亮的水墨画,作品销往国内...

    1013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从《太平春市图》中看古人如何置办年货[图文]
    从《太平春市图》中看古人如何置办年货[图文]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里最具仪式感的节日,挂灯笼、贴对联、请门神、穿新衣、宴宾朋、走亲戚……为了过好一个富足快乐的新年,各种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供的、送的,当需一应俱全,宁多勿少。因此,通常一进腊月,年味便随着人们置办年货的节奏而愈加浓烈。对于购物不像现在这样方便的古人而言,尤是如此。赶大集办年货,是期盼了整整一年的大事,兴奋和热闹程度甚至不亚于过年那几天。清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局部)...

    1080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上海七旬老人10多年创作2500余蛋壳画[图文]
    上海七旬老人10多年创作2500余蛋壳画[图文]

    这位今年78岁的老人名叫费永泉,已经在蛋壳上作画十余年。这些年来,费永泉创作的蛋壳画超过2500幅。作为京剧迷,费永泉的作品囊括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最近,他又创作完成了年画、生肖以及迪士尼系类蛋壳画作品。图为8月底,老人展示他的蛋壳画作品。 中新社记者 王亚东 摄老人展示迪士尼系列蛋壳画。 中新社记者 王亚东 摄图为8月底,老人在制作迪士尼...

    1720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德国艺术节能否度过疫情带来的危机[图文]
    德国艺术节能否度过疫情带来的危机[图文]

    德国的夏季,原本是各式各样的艺术节遍地开花的季节,因为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艺术节都沉寂了。疫情对德国艺术节行业的冲击和影响很大,甚至可能改变今后艺术节的行业生态。德国对艺术节情有独钟德国每年有将近600个音乐艺术节,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古典音乐节。鲜为人知的是,“艺术节”这个概念就是由德国人发明的。1876年,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主导建成了拜罗伊特艺术节剧院,作为他...

    1077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河北高阳发现一明代寺庙碑刻 距今507年[图文]
    河北高阳发现一明代寺庙碑刻 距今507年[图文]

    图为工作人员对碑刻进行拓印。 沈齐 摄中新网保定10月13日电 (吕子豪 沈齐)据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13日透露,近日,当地文保部门在该县原西街小学建设工地发现一通距今507年的《重修福泉寺记》石碑。据高阳县文化馆文史专员史克己介绍,该石碑保存较为完整,碑身长175厘米,宽86厘米,厚21厘米,青石材质,碑身与碑首断裂,碑文由王扬(高阳县举人,曾任职山东滕县县令,辞官后定居高阳...

    1730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瓦片也能当“画纸”? 退休工人用瓦片作画引关注[图文]
    瓦片也能当“画纸”? 退休工人用瓦片作画引关注[图文]

    俞善立,今年62岁,现居沌口,东风汽车总公司退休职工,从事车身设计的他爱好画画,有一定的美术功底。2011年9月,他的老家、东西湖农场的一个老村落拆除重建。依依不舍之余,他从废墟中找到了几十片完整的土瓦,在瓦片上画出了记忆中的老村落——曾代表当年住户富裕水平的耕牛时代、儿时伙伴周儒松家的周氏老宅……到目前为止,他总共画了30多块。俞善立用瓦...

    410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吴德寅:用泥土塑说咱老北京[图文]
    吴德寅:用泥土塑说咱老北京[图文]

    窝脖儿这件具有代表性的《窝脖儿》表现的是一名人力搬运工用一块一米见方的木板、一条软绳和一根木棍当简单的运输工具,把乘运的物品码放在木板上,用软绳捆绑,肩上驮着立柜、箱子等。据说这是由旁人帮助将物品放在搬运人的肩颈上,低着头在运送的路上不能停歇、不能抬头,因此而取名叫“窝脖儿”。说起野茶馆,总是让人不自禁地想起老北京人喝茶的文化。野茶馆一般开在城外,这种茶馆很是常见,如:永定门外、西直门外、阜成...

    1958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重启[图文]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重启[图文]

    随着澳大利亚逐步放松防控疫情方面的限制性措施,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6月2日重新开放。纪念詹姆斯·库克登陆澳大利亚东海岸250周年的主题展览正在展出。策展人肖娜·科因日前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为防控新冠疫情,博物馆在开放后采取多项卫生防护措施,比如在馆内部分可触摸设施旁提供免洗消毒液,以方便游客在使用这些设施前后清洁双手。此外,博物馆要求游客提前预约,以控制参观人数,并要求他们在参观时保持社交距离。随...

    257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收藏故事:有些东西错过了拍大腿也没用[图文]
    收藏故事:有些东西错过了拍大腿也没用[图文]

    很多“小年轻们”知道潘家园的存在得益于南派三叔等“笔杆子们”描绘的奇幻盗墓世界,想来潘家园看看也是为了探访下是否真的有“王胖子”。如今的潘家园早已不是马未都大大口中“占着山头好逃跑”的游商野贩模式,但传奇依旧,“王胖子”们的喜怒哀乐依然耐人寻味,如一壶老酒,越品越香,越品越醇。。。。。老钟就是潘家园里的一个“王胖子”,古玩行里辗转数年,看得多见得多,和早年间来潘家园淘宝的名人大腕们多少都打过交道。...

    177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匈牙利地理硕士绘制精美世界河流地图 如同艺术品[图文]
    匈牙利地理硕士绘制精美世界河流地图 如同艺术品[图文]

    31岁的Robert是住在英国伯明翰的匈牙利人,他是一位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师。Robert花了几个月时间从各个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里收集数据制作了彩色版世界河流地图,样式精美,就像一件艺术品。这幅地图以黑色做背景,Robert用不同的颜色和宽度来表示不同的水深和不同的流域。他表示,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的河流分布图都很沉闷,特别是教科书中的,他希望能表达出河流的美感,因此绘制了这样一份地图。此前Robe...

    1131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民国桃花仕女粉彩壶鉴赏[图文]
    民国桃花仕女粉彩壶鉴赏[图文]

    图1粉彩瓷是晚清、民国的主流品种瓷器,而桃花仕女又是其间粉彩瓷中的多见纹饰。其图案常以一株或数株桃树,树上有桃花,桃花以点点粉红色渲染,映衬着花下的美人,她们身着古装汉服,或读书、或教子、或针织、或赏花……不论怎样的生活小景或历史片断,她们均有着相似的形态,清眉细眼,削肩细腰,弱不禁风的样子,让人生出十二分的怜爱。“桃花仕女”始于清中晚期,流行直至民国,合计百余年时光。美人在瓷器上永远鲜活,美...

    1373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以色列发现距今5000年大型古城[图文]
    以色列发现距今5000年大型古城[图文]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6日,以色列Hadera,Hadera附近发现一座5000年前的城市遗址。据参与考古挖掘的专家表示,这座古老城市曾经容纳了约6000名居民。它是以色列目前为止最大的最重要的古城遗址,面积超过650杜诺亩。...

    1246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毕加索:西方没有艺术 中国艺术是第一[图文]
    毕加索:西方没有艺术 中国艺术是第一[图文]

    张大千和毕加索被西方媒体褒奖为“分踞中西画坛的巨子”。1956年夏,张大千在法国尼斯港拜访毕加索,他们共进午餐,切磋画艺,互赠作品,合影留念,度过了一个融洽而愉悦的下午,此举被西方媒体称誉为“中西画坛巨子的历史性的会见”。1956年,57岁的张大千应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乔治·萨尔的邀请,偕夫人徐雯波前往巴黎,举办了两个画展:一是6月在巴黎赛那奇博物馆的“张大千临摹敦煌石窟壁画展”,二是7月在卢浮宫...

    1560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