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467年 浙江“神秘”家族世代守护一座明代墓[图文]

时间 : 06-28 投稿人 : 明儿 点击 :

467年 浙江“神秘”家族世代守护一座明代墓 | 美术品欣赏左起:刘美琴、胡益源、胡如英

81岁的胡如英,比他小14岁的妻子刘美琴,一辈子没有走出过汤溪镇。

用儿子胡益源的话来说,没有踏出过山门一步。不是概念上的没有,是地理和肉身的定立不动。他们没有离开过那座墓一步。墓,背靠金华很有名的九峰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和考古队在九峰山下发掘九峰禅院遗址,考察周边遗迹时,经过了这座墓。山紧紧环抱着它,山坡挤压得非常厉害,如果不是守墓人用几根粗壮的竹竿顶住了墓体,墓早就倒了。

墓碑上的字也渐渐风化——凑近,拨开碑上漫过的几根绿草,手指抵着,才能艰难辨认:皇明诰赠鸿胪正卿安定郡七世祖考亘七十六府君胡公……

467年 浙江“神秘”家族世代守护一座明代墓 | 美术品欣赏

长期从事浙江地区宋元考古,郑嘉励自然敏感——墓碑上有“嘉靖”二字,这是一座距今400多年的明代家族墓,墓地规模很大,墓体保存完整。

467年 浙江“神秘”家族世代守护一座明代墓 | 美术品欣赏

毫无疑问,近500年来,这个胡家一定有一支子孙在这里守墓,否则,这座墓葬早就被盗了好多遍,或许早已消失。就在胡公墓的旁边,60米处,有一间三层楼的小洋房。门被敲开,老人咿咿呀呀一口汤溪土话,突然,他小跑着回屋,拿出身份证、市民卡、老人证,点着上面的字眼:胡如英,这就是他的名字。世代离村索居只为守着祖先墓里的人,是胡如英的“太公”。但他并不清楚,太公跟他之间,究竟隔了多少代人。他只知道,太公是明代的。没关系。模糊、遥远,都没关系,只要这是我们的太公,是我们的祖先就可以了。胡家独门独户,离最近的村庄也有4公里左右。自胡如英记事起,就住在这里了。房子直到1995年才通电,至今没有通水,全靠自己打井70多米,才有水用。胡家人的守,近乎于一种,死守。胡如英的儿子胡益源跟我们聊了很久——父亲年轻的时候,身强力壮,相貌很好,个子1米74,叔伯也有1米8多。但一听是守墓的,住在这么荒山野岭的地方,没人肯嫁。

母亲16岁时嫁过来,这里苦归苦,有山又有地,起码有饭吃。她比我父亲小了14岁。

467年 浙江“神秘”家族世代守护一座明代墓 | 美术品欣赏

奶奶常对爸爸和我说,你们要在这里好好守墓,至少不会饿死,我们住在这里,守墓,放牛,放羊。我听父亲说,我们早年的房子着火了,盖了个茅草铺,又着火,再盖,又着火。我出生的第十天,房子全烧光了,一贫如洗。上世纪90年代,镇里要搞旅游开发,希望这里不要再造房子,跟我父亲说,你随便选一个地方。我父亲说,为了守墓,我们房子要造在这里。每年都有盗墓贼对陌生人非常敏感胡如英每天都会到坟头走一圈,哪怕隔壁村有亲戚朋友结婚,也是到一下子,马上就回家了。胡家人对陌生的外乡人非常敏感,“以前一看到田里有穿着白衬衫的走过去,我爸耕田耕了一半,都会跑回来,非常敏感。”胡益源说。就像郑嘉励第一次来,被老爷子严防死守。家里的狗也经常被毒死,这是盗墓贼来的前兆。晚上,常常会有人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上门,“老乡,我今天过来是要盗墓的,你睡在里面,不许动。”每年到了下半年,盗墓贼总要光顾胡公墓两三次。胡益源还记得最惊险的那一次——2007年3月4日,晚上。有个村民,棉花弹得很好,白天去人家里弹,吃了晚饭再回家。那晚,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前面就是我家了。老远,他就听到很响的声音,像是我父母在吵架。这太奇怪了吧。他就打算去看下,也劝劝。那时,这里还是机耕路,高高低低,自行车一路过去,镗镗镗,发出很大的声响。“有人来了!”他看到我家门口,几个人影晃过,迅速跑了。再一看,我父母被绳子绑在了家门口的铁环上,嘴里塞着手套。刚才听到的争吵,是他们拼死挣扎的声音。我妈喘着粗气,说有八九个人,都是外地人。大家赶紧跑到旁边的墓地,正中间的那个墓,从上方被挖开了,砍刀、锄头还留在现场。一块墓志被挖了出来,但盗墓贼不识,扔在一边。这是墓主的儿子亲自为父亲写的墓志。因为发现得早,没有其他损失。报警之后,人们又把墓志回填,完好如初。第二天,妈妈拿着自家的鸡蛋去那位村民家,谢谢他。△盗墓发生第二天的现场这不是最后一代胡家后人有话说饭桌子就摆在宽敞的客厅,屋里有些暗。我们准备回考古队工地吃饭,一转头,刘美琴居然烧好了一桌菜,油豆腐、香干肉丝,拼命留我们吃饭。胡益源非常认真:你们一定要在这里吃饭,这是我爸爸妈妈的心意。胡益源今年40岁,是5个孩子里最小的,在金华工作。哥哥做厨师20多年。他还有三个姐姐,大姐三姐在杭州工作,二姐在金华的厂里上班。5个孩子的生活,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看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生出这样的慨叹:这就是最后一代守墓人了,这是一个时代的自然选择。但饭桌前一坐下来,胡益源的心好像打开了:如果这么说,我有点委屈。这是胡益源心里的话——虽然一个时代过去了,但文化还是要传承下去。我现在是在外面工作,不等于我永远在外面,对不对?我每周末都会回来,每次都会绕着山路走一圈,看一下墓。平常我爸也都是这样的,日积月累。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寒冬腊月,三更半夜,狗汪汪叫,我也会拿着铁棍出门。我哥为了(守墓)这种事,以前被蝮蛇咬过。我有个堂姑,现在身上还有狼咬过的伤疤。你说我有什么样的毅力或精神,这就是家族里来的。我奶奶告诉我,你做不到光宗耀祖,但你要让祖宗发扬光大。我默默无闻,什么都没有,我就要以祖宗为自己的仰望目标,我要守护他,发扬祖宗留下的文化状态。至少不能让下一代不知道这里有人守墓了。我女儿今年7岁,每个周末,她基本都会跟我回来,会去墓地。孩子太小,还不是很懂。我跟她说,这是我们的祖先,你要拿来爱的,就像爸爸爱你,你爱爸爸一样。她就双手放在地上拜拜,那时候才四五岁。幼儿园里,老师问她,小朋友,你是哪里人?她会非常自豪:我是九峰山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胡家人守住的是一份朴素的愿望胡森应该想不到,自己当年为了守护父亲胡汉而造的草庐,几乎差不多的位置,400多年后,他们的后代依然执拗地守在这里,守护着400多年前的他。

胡家的守墓,应该从“太公”胡森开始讲起。

467年 浙江“神秘”家族世代守护一座明代墓 | 美术品欣赏胡森祠堂

胡森是个孝子建墓按照标准的昭穆葬法胡森生于1493年8月22日,卒于明嘉靖甲子(1564)二月初九,活了72岁,很长寿。他字秀夫,号九峰,显然,他太爱这座家乡的九峰山了,出的诗文集也叫《九峰先生文集》,还为眼前这座山,定制了很多诗:“满路林光晨霭合,一川花气午烟开”(《九峰岩》)。眼前的胡公墓,正中间最高的这座,并不是胡森的,而是他的父亲,胡汉。胡森的父亲40岁因病失明,10年后,胡森中举,再过6年,中了进士,那年他28岁。胡森至孝,为官时都带着父母到任。母亲在他任上去世。后来,胡森辞官,回到九峰山下,悠游20多年,再也没有出去过,就是为了侍奉失明的父亲。直到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父亲去世,享年84岁。此时的胡森也已57岁,父母离去,他的长子胡文炳,也早逝了。眼前的这座胡公墓中,其实还安睡着胡文炳。这座墓,是什么时候建的?胡森亲自为父亲撰写的墓志,帮我们找到了这个时刻——1551年,墓建成,守墓应当也自此开始。我们暂时没有找到坟图,但根据金华二中老师、地方文史整理和研究者高旭彬提供的墓略,胡森墓的布局还是一目了然——汤溪明嘉靖年间胡森墓,并排一共有六穴:正中间两穴,左一为胡森生父胡汉,右一为胡汉妻王氏;左二为胡森,右二为胡森妻丰氏,分列正中两穴(胡森父母)左右;左三为胡森早逝的长子胡文炳,右三为文炳妻龚氏,分列左右最外侧。这就是标准的所谓“昭穆葬法”。什么意思?始祖居中,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郑嘉励曾写过,昭穆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通俗点说,就是要讲尊卑次序。北宋大儒程颐有感于当时“不分昭穆,易乱尊卑”的状况,在《葬说》中提出了“昭穆葬法”:“葬之穴,尊者居中,左昭右穆,而次后则或东或西,亦左右相对而启穴也”,这个严格的规定,在南宋极为罕见,但明代胡森墓的位次排列,分毫不差。57岁的胡森遵守丧葬制度和丧礼的所有要求,根据《明故南京鸿胪寺卿胡公行状》记载,他睡在草席上,头枕着土块,住在草房子。这种草庐,也就是墓庐,专门建在父母墓旁边。这是我们目前唯一能找到的,描写胡森守墓的细节。现代社会里坚守着一份古代的职业守墓人说“只凭自愿”现在年轻人可能已无法想象,守墓在古代是一份职业。郑嘉励说,守墓,无金钱酬劳,但有墓田,田租收入,可以保障温饱,还能供奉墓祭。有些地方,守墓人习惯将墓田称为“一亩三分地”。这是笼统的谦称,事实上,当其盛时,胡森墓地附近的墓田,面积远大于此。只要年成不太坏,在传统社会,守墓是相当稳定的职业。高旭彬说,在中国古代,为了表达亲人对亡故的家人或尊长的哀思,很早就有“庐墓”的制度。即在亲人的坟墓边搭个草棚居住,看守一段时间,以示不舍之意。延及后来,父母亡故后子女守孝三年以成定规,“庐墓”的事迹更层出不穷。明清时期,一些地方的望族对家族墓地管理有方,会委派专人看守,有些是外姓的受雇佣者,有些是本族成员。这在从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过,随着旧的宗族制度瓦解,守墓人就难寻了,像胡如英这样一家守墓人的状况,在中国差不多是孤例了。现代社会,胡家人还在继续这样一种古代职业。胡森之后的几代人,是如何守墓的,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更多的资料。我和郑嘉励两个“外人”,很想从胡家人的世代守墓中,了解整个守墓制度是怎么样的,从历史纵深处,把这个守墓的故事连贯起来。比如如何选择后人?东阳有过一个例子,一个康熙年间的祖墓,曾交给异姓人守,生计好了之后,他会把这个行当交给另外一个异姓人。比如关于坟田,有多少面积?父亲胡如英回忆,以前山上有62亩,5块2毛一亩,租用给镇里,租用期是50年。为了守墓,还有两亩山留着自己种种菜,种种番薯。后来,墓田不再专属于胡家,分到了三个村庄里。我们希望从“理性”“文献”的层面,倒推、填补这个守墓的故事。但很难。这种难,也是我们的困惑,胡家人对于太公,对于胡氏家族,并没有太多研究,也不在乎任何规则,守墓,对于他们,很单纯,只有四个字——世世代代。“到我爸爸,说不清是第几代,就是这么代代传下来的。”儿子胡益源说。“我们这是祖业,就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父亲胡如英再次强调。胡益源说,长子次子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就像现在,我和哥哥两个人,就一起守着。”那有没有具体的守墓职责?没有。胡益源说,小时候,胡家后人会到家里看望父母,喝口水,再去上坟,还有考上大学的年轻人,也会过来祭祖。每年正月初一,大家先到我们家,由我爸爸陪着一起去祭祖。我们守墓的人没有这么多规矩,都是自愿。儿子又强调了一次。记者手记守墓的忠诚来自最朴素的愿望胡如英一家,是在动用肉身抵御这个时代的洪流。我和郑嘉励带着不同的预设来到这座墓——他认为,这家人对于守墓制度,对于胡森家族,一定研究得很透,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想写的是,在城市生活工作的胡益源和他的家人,年轻一代对于守墓这件事,绝不会和老一辈有着同样的意愿和“忠诚”。矛盾在哪里,他的父辈必定是最后一代守墓人。事实是,我们都想错了,胡家人坚决否定“最后一代”的定义,这样的字眼,让他们觉得委屈,才会纷纷在郑嘉励的公号上留言,维护家族,维护那份责任和忠诚。想象中的选择题并不存在。胡益源不善表达,他口中频繁出现的“大词”:责任、传承、世代相守、敬业。让我们一度很疑惑,也害怕是否是一种刻意引导。可最后,我们还是错了。时代并没有过去,只是现在的我们对于那样的生活已经不再相信了:一种传统的满足,人的朴素愿望,终极愿望,只是安安稳稳,知足常乐,从一而终。说到底,都是一些大词,是常识,也是真理。参考书目《九峰先生文集》明 胡森《“青阳胡”——明清汤溪县属第一望族 》高旭彬《守墓人》郑嘉励。

相关文章

  • 牛津大学博物馆移除“种族主义”展品[图文]
    牛津大学博物馆移除“种族主义”展品[图文]

    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皮特里弗斯博物馆( The Pitt Rivers Museum )将其知名的“干缩人头”等藏品从其展览中移除,以致力为博物馆“去殖民化”。这些藏品原本陈列于其“对待死去之敌”的专题陈列部分,已经展示了80余年。博物馆馆长表示,“这些展品强化了种族主义和成见,与博物馆今天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牛津大学皮特里弗斯博物馆以收藏稀奇古怪的珍品而闻名由于新...

    1893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抢了我的克林姆特 让你归还还有错[图文]
    抢了我的克林姆特 让你归还还有错[图文]

    2015年,一幅克林姆特的《格特鲁?勒夫肖像》在苏富比伦敦拍卖中以1800万英镑成交。如此高的成交价,作为卖家本应该是可喜之事;但由于该件艺术品纳粹的身份,此次的上拍都是一件无可奈何之事。克林姆画作《格特鲁?勒夫肖像》1938年,德军占领奥地利;该画的愿收藏者,犹太血人格尔塔?费舒瓦尼的住宅被德军征纳为纳机关用地,而其家中珍贵的大量艺术品也被低价出售四散各处,《格特鲁?勒夫肖像》便是其中一幅;...

    1175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三国谷仓罐:以安死者之魂 慰生者之望[图文]
    三国谷仓罐:以安死者之魂 慰生者之望[图文]

    谷仓罐,又名魂瓶、魂亭、堆塑罐等,是三国时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它从东汉时的五联罐演化而来,形状如坛,并在罐上用堆贴与捏塑相结合的手法,堆塑着人物、鸟雀、走兽、亭阙和佛像等形象。其目的在于“所堆之物,取子孙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安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它还反映了三国时期制瓷工艺在成型技术上所取得的高度成就。至两晋时期,谷仓罐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瓷器。图1 三国青釉堆塑谷仓罐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三...

    1836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故宫“加盟”世界旅游博物馆项目建设[图文]
    故宫“加盟”世界旅游博物馆项目建设[图文]

    记者27日获悉,故宫博物院与落户杭州的世界旅游博物馆“强强联手”,通过签订框架协议,故宫博物院将就展陈、文创产品研发、主题展览等与世界旅游博物馆开展深度合作。2017年12月,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性、综合性、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WTA)总部暨世界旅游博物馆项目落户杭州,并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根据规划,世界旅游博物馆主体由地下常设互动展区、旅游文化艺术庭院展厅、...

    1581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痴迷古玩花千元买到假宝刀[图文]
    痴迷古玩花千元买到假宝刀[图文]

    王先生专门为自己购买的“宝刀”订制承台。某微商展示的“老物件”。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加上不少影视小说作品的推动,“古玩”这个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更让不少普通市民知道了“拾漏”这样的古玩术语,可是很多市民并不知道,“拾漏”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古玩也远非影视作品描述的那么风雅简单。最近,家住滨州经济开发区的王先生的一次“拾漏”竟然拾了一个“烦心...

    951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修表匠60年收藏1600余块表[图文]
    修表匠60年收藏1600余块表[图文]

    修表匠60年收藏1600余块表从1954年开始学习维修钟表至今已整60年,家住汾阳路21号的老修表匠薛文泉与钟表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他已收藏各种机械手表、闹钟、挂钟达1600余块,家中几乎就成了钟表博物馆。10月9日下午,记者了解到,76岁的薛文泉不仅爱好收藏钟表,而且也是修表高手,国内一些高端手表用户都来找他修表。近年来,退休在家的薛文泉还研制出带有六种功能的挂钟,更丰富了他的收藏。一...

    1153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年轻版《蒙娜丽莎》本周亮相[图文]
    年轻版《蒙娜丽莎》本周亮相[图文]

    《艾尔沃斯·蒙娜丽莎》达·芬奇笔下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并非独一无二。非盈利组织“蒙娜丽莎基金会”的专家将于本周内宣布,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之前还创作了一幅年轻版《蒙娜丽莎》。据英国媒体报道,“蒙娜丽莎基金会”的专家称,他们将拿出“历史的、比较的、科学的证据”,一步到位无可置疑地...

    964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垃圾场变身韩国诗画村[图文]
    垃圾场变身韩国诗画村[图文]

    艺术家在诗画文化村作画本报记者宋佳烜编译8月1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公布了2013年地方文化品牌评选结果,光州北区的诗画文化村脱颖而出摘取优秀奖,获得了4000万韩元的项目资金。对于光州北区的居民而言,诗画文化村可以说是个奇迹。2000年以前,光州北区还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文化村所在之地则是村民们堆放垃圾的地方。2000年,居民自治委员会发起了将垃圾场改造成公园的活动,大大改善了这一带的人文生...

    1603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守艺人李震先生讲述“青瓷之美”[图文]
    守艺人李震先生讲述“青瓷之美”[图文]

    青瓷之美海报2015年10月20日,青瓷之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主题文化讲座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隆重举行,“生和”第五代传人李震先生受邀开讲。青瓷的魅力在于釉水,天青水色、晶莹滋润、光泽柔和、堪比翠玉。李震先生秉承其先辈李君义、李怀德对于青瓷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大量的仿古临摹和祖传釉水配方,在恢复青瓷的宋韵天青和传统支钉烧技艺道路上不断研创耕耘。崇敬历史、敬重先辈是李震先生...

    1083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青春都献给了牙签!国外艺术家专注牙签设计三十七年[图文]
    青春都献给了牙签!国外艺术家专注牙签设计三十七年[图文]

    正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多数人看到牙签只会用它来剔牙,而国外有位艺术家花费了37年,用10万根牙签搭建了一座座庞大的建筑。ScottWeaver玩牙签是从8岁开始的,因为爱好从此他走上了设计之路,这些只是他作品中的一部分,一起来欣赏下吧。牙签艺术品牙签艺术品牙签艺术品牙签艺术品牙签艺术品牙签艺术品...

    1087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古代名媛是如何做到脚底生香的 从画中找证据[图文]
    古代名媛是如何做到脚底生香的 从画中找证据[图文]

    《明 陈洪绶调梅图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有两名婢女正在调制梅酱原标题:古代名媛香风雅致脚底生香自然界有很多芳香植物,人们在香气中感受到了愉悦。人们采集、栽培芳香植物,把香气带进了日常生活里,包括饮食、医疗、服饰、妆容、居所、宗教、绘画、文学等方面。经过历史长河的演变,“香”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我们称之为“香文化”。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广东青洲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的原创展览《鼻尖上的喜悦—...

    1805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朱浩云:以史料为依据 漫话曾熙曾孙曾迎三[图文]
    朱浩云:以史料为依据 漫话曾熙曾孙曾迎三[图文]

    附图1。曾迎三先生(右一)与著名书画史学家王中秀先生合影附图2。王中秀、曾迎三编著《曾熙年谱长编》 我与曾迎三相识于上海名家艺术研究会的一次集会上,记得还是会长曹公度先生介绍的,由于曾迎三比我大三岁,我一直称他为“迎三兄”。他是清末民初海上大名鼎鼎曾熙(1861~1930年)的曾孙和收藏家,也是当今研究曾熙及曾熙好友、弟子的专家、学者。近几年先后出版了《曾熙书法集》《曾熙临瘗鹤铭》《曾熙 李...

    1793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法国艺术团体训练人工智能创作艺术[图文]
    法国艺术团体训练人工智能创作艺术[图文]

    法国艺术团体Obvious据artnet报道,法国艺术团体Obvious正着手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创作新的艺术项目,他们试图训练算法,将史前洞穴艺术与当代街头艺术相结合。此前,Obvious通过AI所完成的《爱德蒙·贝拉米肖像》在2018年的佳士得拍卖中以43.2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Obvious与德国涂鸦艺术家Kai Raws Imhof进行合作,基于著名的法国拉斯科壁画进行新的创作。作...

    1557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这些古汉字为啥可以这么萌?[图文]
    这些古汉字为啥可以这么萌?[图文]

    最近,#原来古文字也这么可爱#登上热搜,在网友晒出的一系列图片中,那些原本距离现代生活有些遥远的古文字,形似如今的“表情包”,仿佛瞬间变得鲜活起来。资料图:图为市民参观汉字情景艺术展。 周毅 摄表情包里的中国古代文字假如一个个陌生的古文字变成了表情包,你会不会觉得很亲切?前不久,有网友晒出了一组古文字“表情包”,很快刷了屏。“臭”字像是走路时迈出“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字被联想成一个小人在...

    262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中国审美文化的外交名片[图文]
    中国审美文化的外交名片[图文]

    英文世界以瓷器(china)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或许正是双方对瓷器之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在陶器烧造上,人类表现出不约而同性,可瓷器烧造的发明权则完全属于中国人。散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的大量瓷片说明,我国瓷器开始成规模地输往国外,不晚于9世纪下半期,即唐代后期。当时,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青釉褐彩以及唐三彩等,已经通过“丝绸之路”...

    1693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