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3150年,尼罗河沿岸的绿洲孕育出了璀璨的古埃及文明。如同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的蜿蜒曲折流淌了6853公里,古国的命运也随之跌宕起伏,河流终有尽头,而古国也止于公元前343年。
今天我们通过卢浮宫博物馆藏的古埃及文物,一瞥这个跨越3000年的古文明历史片段。
自然之神
对自然力量充满崇拜的古埃及人,将各种动植物形象以及一些抽象的元素(比如太阳光)揉合,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神。
通过解码这些充满符号化的特征,我们可以识别出他们的身份。
法老塔哈尔卡向 猎鹰神献祭 青铜镀金塑像
高19.70厘米, 宽26厘米,长10.30厘米
公元前690-664年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Les frères Chuzeville
鸟类形象及其所承载的寓意在埃及神话中经常出现,在广阔天地自由飞翔的鸟类被认为可穿梭人间与神的领地。猎鹰作为其中最具力量的猛禽,是天空的统治者,更是太阳神的直接化身。
埃及人特殊的丧葬习俗——木乃伊,也与鸟类传说有关。木乃伊外层的木棺,被赋予蛋壳的寓意,它保护着古埃及人“不朽的灵魂”,重生之日便会打破“蛋壳”。
太阳神荷鲁斯 青铜塑像
高95厘米
公元前1061-664年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Hervé Lewandowski
根据一些残留的痕迹,文物学家们推测这尊鹰首人身的荷鲁斯(Horus)青铜像,应当远比我们今天看到的要华丽,周身镀金并镶嵌彩色玻璃或宝石装饰,神像手里原捧着容器,用来装盛祭祀用的圣水。
狮女神塞赫麦特闪长岩石像
高229厘米
公元前1391-1353年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Béatrice Hatala
端坐在王座上狮首人身的塞赫麦特(Sekhmet) 是战争与医疗女神,因其强大有力与彪悍易怒的特点,还被视为复仇女神。
而另一位形象相近的神祇是猫女神芭丝特(Bastet)同为猫科动物,芭丝特柔软亲昵的形象,通常作为家庭、生育、音乐舞蹈的守护神。
埃及法老
法老(Pharaon)是古埃及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自称血脉起源于太阳神之子,被视为埃及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在古埃及社会,法老拥有绝对的权利,作为国王拥有最高执行权,同时也是最高等级的祭司,而作为神之子也会受到民众的崇拜。
阿肯那顿与娜芙蒂蒂 石灰岩彩像
高22.2厘米, 宽12.3厘米, 长9.8 厘米
公元前1345年后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Christian Decamps
这尊罕见而精巧迷人的塑像,是参观者们到访卢浮宫古埃及馆不可错过的作品之一。表现的是法老阿肯那顿与王后娜芙蒂蒂,夫妻携手同行的形象在艺术作品中非常罕见,尤其出现在讲究礼仪与克制的皇室夫妇身上更为珍贵。
这尊小型的石灰岩彩像,应该是在私人祭坛上用来崇拜法老夫妇的,牵手的形象尤为突出“家庭”的概念。夫妻两人面容庄重不带微笑,但步调一致,洁白无暇的服饰(当然岁月也剥落了不少本应存在的色彩)让这尊塑像显得特别纯洁神圣。
受阿蒙神庇护的图坦卡蒙闪长岩石像
220 x 44 x 78 厘米
公元前1336-1327年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Christian Decamps
图坦卡蒙(Toutânkhamon)是一位9岁继位,去世时年仅18岁的法老,因此执政生涯缺乏记录,但他作为最有名的法老并为现代人所熟知的原因,便是其 “法老的诅咒”。
1922年一次意外的发掘,打开了沉睡三千年的图坦卡蒙法老墓,挖掘出近五千件精美珍贵的陪葬品,这一发现震惊了世人。而随后最初进入坟墓的部分人相继死亡,被媒体大肆渲染后,进一步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当然根据现代医学推测,因法老墓的千年密封,存在不少病毒与细菌,而最早接触的人员没有预备任何保护措施,最终导致感染离世。
这尊2米多高的塑像表现的是坐在宝座上的阿蒙神(以人形姿态出现)保护着身前“幼小”的图坦卡蒙。这里法老的形象近似孩童,可能是其年幼登基的反映,也可能是为了衬托阿蒙神的高大不可侵犯。
这尊塑像目前不在卢浮宫内,出借给了位于巴黎的世纪大展“图坦卡蒙:法老的宝藏”这个围绕图坦卡蒙的展览汇聚了散落各地博物馆的珍藏,不少作品都是首次出借,也是了解古埃及文明不可缺失的机会。展览位于巴黎19区的维莱特大厅(GrandHalledeLaVillette)
前往彼世的旅程
古埃及末期内部争权迭代频繁,外部入侵也接连不断:先被波斯人占领,又被希腊君王统治,最后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
虽然政权不稳导致社会动荡与经济衰落,但艺术却在各种文化交织中激荡出新的火花。
当希腊罗马人到来的时候,自然也注意到了埃及人的木乃伊丧葬习俗。
埃及人相信这些木乃伊是会死而复生的,但遗体经过防腐干燥一系列流程后面容会变形,为了保留逝者的容貌,会制作遗容面具覆盖在木乃伊面部,著名的图坦卡蒙金面具就是一个精美的例证。但制作面具本身工艺繁复,还必须根据逝者容貌特制,因此不是每一具木乃伊都享有这样的待遇。
在埃及罗马时期就开始大量出现丧葬肖像,沿袭自希腊工匠们再现人物的精妙技法,与埃及传统丧葬文化完美融合。
彩绘木乃伊裹布
公元前30年-公元后392年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Georges Poncet
逝者遗容像 木板蜡画
公元前30年-公元后392年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Georges Poncet
这些自然生动的肖像,完美呈现了逝者的容颜。使用液态蜡混合一些胶质与矿物颜料描绘在木板,或亚麻布上,覆盖于木乃伊面部的位置。
原本蜡画是非常难保存的,但木乃伊丧葬习俗提供了特殊的储存环境,蜡画既没有因为高温融化,特有的油润质感也避免了因为干燥而粉碎。
千年后当我们与这些肖像跨时空对视,不知道是否实现了他们永生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