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再起天香[图文]

时间 : 06-18 投稿人 : 舒量 点击 :

再起天香 | 艺术品档案

宋代陈去非写诗作《焚香》,将古人对香的评价描写的清晰中肯:“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古人爱香用香,在日常生活中香俨然是一种情趣雅号,一项闲情逸致,在花香袭人,草木天真中熏得衣带飘然,一室清雅。

再起天香 | 艺术品档案

香在距今6000多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用燃烧柴木方式祭祀天地诸神。在殷商的甲骨卜辞中就已有文字记载,“紫(柴)”字,指“手持燃木的祭礼”就是香最早的雏形。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城址”的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的大型祭坛、上海青浦淞泽遗址的祭坛都发现了“燎祭”的遗存。这证明了在6000年前的祭祀活动中就已经出现了燃烧柴木及烧燎祭品的作法。

《尚书·舜典》对舜帝登基曾有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裎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端。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这记述了一个盛大的典礼,虔诚的古人用“燔木升烟,上达于天”的方式与神灵对话,仿佛这飘渺的烟雾可以盘盘旋旋飞到天宫,完成这“上达于天”的严肃端庄,而远古时代的香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

再起天香 | 艺术品档案

宋代丁谓所著《天香传》中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说的是用香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用来供奉神明,亦可达到辟秽清洁的目的。而中国的香还有一条并行的线索——生活用香,其历史依然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之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已出现了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陶薰炉。辽河红山文化发现的陶熏炉炉盖造型美观,可见在这些器物上古人已经花费心思。到春秋战国时期,生活用香已经发展成:香身、薰香、辟秽、祛虫、医疗养生等许多领域,并有熏烧、佩带、熏浴、饮服等多种用法。

再起天香 | 艺术品档案

自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文化空前的大交融,海外香料源源不断进入中国,熏香文化在王公贵族间盛行,开启了萦绕在鼻观心头的香文化。香文化可以说启蒙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

在遥远的《诗经》时代,先民通过焚香完成最虔诚的祭祀活动。《诗经·大雅·生民》中记载焚烧香篙的过程“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燃“萧”(香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祭祀仪式,而这香篙则被单纯善良的先民视为美好的事物。到后来先秦的熏香风已初具规模,“采萧焚艾”不局限于祭祀活动。《周礼·天官》记录宫人负责君王寝殿就有一条“去其恶臭”用碳炉熏香已是宫廷礼制之一,熏炉及熏香风气在一定范围流行起来。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养性论为代表的“香气养性”的观念初步形成,讲究日常生活中“芬芳”“养鼻”,《荀子·礼论》清晰地写道“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

如此讲究、文雅的思想论断为后世香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西汉时期马王堆一号墓挖掘发现了熏炉、熏衣的竹熏笼、香枕、香囊等多种香具,其中盛有“辛夷、高良姜、香茅、兰草、桂皮”等香药草。汉代用香列为宫廷礼制,侍女平日里要“执香炉烧熏”,面见皇上时,奏事对答要“口含鸡舌香”使口气芬芳,鸡舌香也就是丁香花,后来用“含香”指在朝为官。随着海上、路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的许多香料传入中原,使得香料更加多样化。

再起天香 | 艺术品档案

到了魏晋时期,熏香进入社会上层和文人生活,佛教与道教的盛行推动了香的使用,也促进了制香方法的提高。宫廷、文人、佛道教用香是魏晋香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在相互交错中香气馥郁芬芳了那个个性张扬的朝代。随着盛世繁华的大唐王朝空前强大,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国内贸易都空前繁荣起来。香药是很多州郡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特产,忻州的“麝香”,台州的“甲香”,永州的“零陵香”,广州的“沈香”都已名动天下。而西亚一带的香药又大量进入中土,为这片芳香的土地添了更多异域的味道。唐代的香文化已经以中原为中心向周围各国辐射,高丽、日本、东南亚各国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唐代香文化的历史印记。宋代是巷陌飘香的时代,香文化发展达到最高峰,宫廷宴会、婚礼庆典、茶坊酒肆都要用香;居家出行、读书会客、书画抚琴也要用香。

再起天香 | 艺术品档案

香的使用已经与人民的生活融为一体,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文豪大家都是爱香达人,与友人交流自己的制香雅趣。宋政府以香药专卖、市舶司税收等方式将香药贸易纳入国家管理,并成为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在元明清时期,社会用香风气浓郁,香具品种更加丰富,线香、棒香、塔香普遍使用,并且开始流行香炉、香瓶、香盒搭配在一起的组合香具。红楼梦中那些奢靡华贵的“国色天香”氤氲萦绕着整个明清时代。

古人衣食住行,何处无香,许是“玉帐鸳鸯喷兰麝”或是“半拂琼筵苏合香”又或是“金蟾啮锁烧香入”,无论是炉烟细细驻游丝的盘旋馥郁还是博山炉侧倾寒灰的破灭清冷,焚香是古人起居日常的情趣,愉悦身心的陪伴,香的种类、样式更是随着社会发展纷繁多样,让后人瞠目结舌,心向往之。

再起天香 | 艺术品档案

香草——秋兰为佩

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人把现成的芳香植物用于佩戴、祭祀、生活。兰、柏这类芳香植物广为使用,在荆楚一带,举行重要仪式前要沐浴兰汤,并以兰草铺垫祭品,用蕙草包裹祭肉。《九歌》记载“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除此之外,古人的爱美之心使插戴香草、佩戴香囊成为风尚。

再起天香 | 艺术品档案

好香的古人还将印香衍生出水浮印香,按印香大小裁成小纸片,抹上柴灰和蜡的混合物,然后印香,再放入水中,薄纸沉去,蜡底浮在水面上,此时再燃起印香,香雾渺然,游鱼一双,莲花几朵,岂不是妙趣横生。香文化可以算是贯穿我国文化的无形脉络,无论是粉面何郎、还是韩寿偷香、抑或是荀令留香都是传奇又经典的香之典故,香之于古人的意义非凡,在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见一个“刘家上色陈檀拣香”的店铺,香也不单单局限于贵族上层社会,也布满街头巷尾,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现今人们多使用香水、精油代替了曾经的古色古香,随着我国古典文化的不断被重视,香文化总会洗尽铅华,再起天香。

再起天香 | 艺术品档案

先秦时,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物的习惯,香囊称为“容臭”,就是容纳气味之所,佩戴香囊称为“佩帏”。除了为了遍体生香,辟秽、驱虫、防病也是主要作用。屈原所居的楚地湿热多疠疫,“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真是百草为佩,香气萦绕。

再起天香 | 艺术品档案

合香——香不及火

早期的合香在西汉就已经发现,以多种香药配制而成,东晋南北朝时期普遍使用合香,在选药、配方、炮制方面颇具法度,且注重香药、香品的药效和养生功效。范晔的《合香方序》作出了完备的解答“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陵藿虚燥,詹唐粘湿。”合香在不断发展中到了宋人手中用制作方法和烧香方式都有了新的发展。

文人雅士制作合香用香料粉末和蜂蜜混合后制成的香丸,在焚香过程中发现直接燃烧产生的烟火气会干扰香气,于是发明了“隔火烟熏法”。将点燃的香碳或炭沫埋入香灰中,戳几个孔洞使得可以接触空气继续燃烧,在孔上放置隔火片,再将香丸放置隔火片上,从此,香不及火,自然舒缓。

再起天香 | 艺术品档案

印香——相思成灰

印香在唐代中后期渐为流行,就是将香粉绕成连笔的图案和篆字,通常有专门的模具称为“香印”,多用木材雕镂而成。“印”就是香粉回环的形状如印章所用的篆字,又称篆香。制作方法是先将炉中香灰压实,再将香方中调配的香粉铺入模具,压紧,刮去多余香粉,最后将模具提起,可成印香,从一端点燃顺序燃尽,印香可以说是“盘香”的原型,只不过要风雅别致许多。“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无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成灰的香印燃尽,心中凄苦难明,印香显然是诗词中一个重要意象。

相关文章

  • 拉文纳:狄奥多里克的野心与失落[图文]
    拉文纳:狄奥多里克的野心与失落[图文]

    狄奥多里克大帝的陵墓2018年初春,阴雨连绵数天之后,披着时有时无的阳光来到拉文纳城外的一座陵墓处。陵墓孤零零地屹立在拉文纳的东北近郊,周围是一片广阔的草地。这块地方很早以前是近海的沼泽地,后来被填成陆地。只有零星的游客来访,故而显得静谧而寂寥,与城内那些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堂相比,仿佛被遗忘的角落。大理石建造的白色陵墓为十边形建筑,顶部是一块整体的圆形岩石。整幢陵墓分为两层,如今里面都空荡...

    1340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十八世纪的英国青花瓷画[图文]
    十八世纪的英国青花瓷画[图文]

    一位朋友到欧洲旅行时,经常会买些古董瓷器赏玩。不久前,他买回来一只青花瓷盘(图1),很有点意思。这只直径约22厘米的瓷盘,第一眼看上去最令人惊奇的是它的底款(图2),似乎写着7个汉字,却没有一个是能够识读的。据朋友考证,这只青花盘子并非中国生产,而是英国早期模仿中国瓷器烧制而成的瓷盘。由于仿制者不懂中文,底款写不出正确的汉字,只能模仿汉字的笔法,任意写了几个不可识别的文字。明清时期,中国的青花...

    79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网友晒公园杜甫雕塑图:体形似判官[图文]
    网友晒公园杜甫雕塑图:体形似判官[图文]

    网友晒杜甫雕塑9月5日晚上8点29分,网友“湖南李咏”发了一张微博图片(上图):在长沙城某处拍的,噫,你猜雕塑是谁吗?引发了不少网友关注和回复。20分钟后,他再次发一条微博:嘿嘿,猜不出吧,今晚10点前猜出,送丛书一套,明早6点前猜出,周五下午请爬山管饭送回家一条龙。如食言,我是猪~记者调查:微博主是一名作家,而图片中的雕塑呢,身宽体胖,五官甚是阳刚。网友的答案也各...

    363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殷墟博物馆3月18日起实行夜间开放
    殷墟博物馆3月18日起实行夜间开放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王宇 摄中新网安阳3月14日电 (王宇)记者14日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该市推出“大邑商·夜安阳”博物馆夜游开放活动,殷墟博物馆作为重头戏将于3月18日起实行夜间开放。殷墟博物馆是一个全景式展示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于今年2月26日开馆。馆内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

    1715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世界最阴森博物馆” 胆小者请慎入[图文]
    “世界最阴森博物馆” 胆小者请慎入[图文]

    2017年8月13日,河南洛阳,洛阳古墓博物馆(又称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藏有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数十座墓室,均由原址搬迁而来,并在地下展区按墓葬形制复原展出。位于地下的历代典型墓葬展区,共搬迁复原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代表性墓葬25座,陈列文物总计约600件,分为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壁画馆三个展区。游客可以近距离地...

    752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云南白药牙膏“偶遇经典 焕新国潮”国潮木偶戏剧节启动盛典隆重举行[图文]
    云南白药牙膏“偶遇经典 焕新国潮”国潮木偶戏剧节启动盛典隆重举行[图文]

    12月21日,由云南白药牙膏携手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主办,中外名人文化传媒集团承办的“偶遇经典 焕新国潮”国潮木偶戏剧节启动盛典在北京嘉里大酒店隆重举行。启动盛典伊始,表演者用孙悟空等木偶形象为现场观众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 拉开了今日启动盛典的大幕。木偶与演员惊艳的出场亮相后,云南白药集团健康产品事业部口腔BU副总监甘泉登台致辞,他表示:“‘以国为潮’是新兴消费趋势和前沿文化,彰显新时代文...

    197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少儿书画认证大赛的篆刻小姑娘[图文]
    少儿书画认证大赛的篆刻小姑娘[图文]

    刘天平的作品。在今年少儿书画认证大赛众多的参赛作品中,评委会看见了一个“熟人”,她就是刘天平,去年少儿书画大赛的参赛选手。今年再次参赛,大家纷纷说“时隔一年,小姑娘又进步了。”负责:特意写了承诺书“我是刘天平,再次郑重承诺,参加本届书画认证大赛,遵守大赛报名须知第六条之规定,所递交的作品(书法、篆刻)绝无导师或家长代笔代刀,如违反...

    1271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盘点北京冬奥会中的创意亮点[图文]
    盘点北京冬奥会中的创意亮点[图文]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随着时间的推进,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已不足100天,越来越多与冬奥会相关的设计陆续发布,那么,这些好看又有历史、有文化的设计都有哪些创意亮点?背后又蕴含哪些深刻的寓意呢?本期为读者讲述本次冬奥会中的设计美学。2022年北京冬奥会最具代表性的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用充满韵律的舞动线条...

    1829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脚下艺术:日本井盖图案多姿多彩令人赞叹[图文]
    脚下艺术:日本井盖图案多姿多彩令人赞叹[图文]

    中新网1月16日电 据外媒报道,大街小巷经常都会看到的下水道窨井盖,一般人不会特别注意,但在日本,几乎每个城市,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下水道井盖,上面印有动物、风景、历史故事或是城市特色,极富设计感。日本街道的下水道井盖多姿多彩在日本,人们不仅关注,甚至还会到全日本大小城镇寻找及搜集它,因为它在日本是一种艺术品,盖上的图案能展现不同地方的历史与文化特色。目前,日本大约1700个城镇的窨井盖都有...

    979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故宫杂志将继续拍穿越照 故宫外玩穿越[图文]
    故宫杂志将继续拍穿越照 故宫外玩穿越[图文]

    1922年,溥仪在燕禧堂抱柱玩怀表90年前的故宫御花园是什么模样?你能想象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和“小伙伴们”在御花园里的情形么?前两天,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紫禁城》杂志官微,放出一组高清“故宫穿越照”,然后就在网上火了。截至发稿,已被转发近4000次。有网友评论:“你有没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1922年,溥仪在燕禧堂抱柱玩...

    505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古物收藏:和书上的不一样[图文]
    古物收藏:和书上的不一样[图文]

    按图索骥,是古玩收藏的一大忌讳,造假者也往往盯准玩家的这个软肋,弄出一些“和书上一样”的东西设局,让玩家得意地认为自己的缘分天赐,遇到了一件不容错过的绝品,且有书比对,大可与人炫耀。真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了。这个话题和收藏有关。常听到某某人说最近收到了一件东西,和某本某本“书上的一样”,意思是说:得到了一件和某某书上的典型器物堪可比美的藏品。但经验中,凡说这话的,往往是一路刚开始花钱买...

    313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春秋时期素面鼎鉴赏[图文]
    春秋时期素面鼎鉴赏[图文]

    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土于夏代晚期的二里头遗址,一直沿用到两汉,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行用时间最长的器物。歙县博物馆就收藏有一件春秋时期素面鼎(见图)。该器通高13.2、口径13.4厘米,敛口窄沿,口沿上设有一对矮立耳,弧腹,平底,三条宽扁足,通体光素无纹。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当作“明尊卑,别上下”,即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

    1910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佛道一体的挂牌花钱有祝福和辟邪之用[图文]
    佛道一体的挂牌花钱有祝福和辟邪之用[图文]

    佛道一体的挂牌花钱(原标题:佛道一体的挂牌花钱)在品类繁多的花钱种类中,挂牌类是一个重要的品种,挂牌花钱起源于汉代,后世多有铸造,中间大多无方孔或圆孔,只有顶端、底部有穿系之孔,上面多以宗教典故和吉祥图文居多,一般用来佩戴或把玩,有祝福和辟邪之用。佛道一体的挂牌花钱图中所示这枚清代挂牌花钱,黄铜质地,表面有自然磨损,通高6.1厘米,最宽处为5厘米,包浆自然。此钱顶部为帽冠状形制,帽冠左右两侧...

    665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市民跑遍银行买1元纸币 专家:收藏价值不大[图文]
    市民跑遍银行买1元纸币 专家:收藏价值不大[图文]

    百张1元连号,网店叫卖120元。2016年1月1日起,山东省内青岛、枣庄、济宁、临沂、日照5个城市开始试点,停止向商业银行投放1元券纸币,转由硬币替代。而近段时间,不少市民开始收藏1元纸币。业内人士表示,1元纸币升值空间有限,市民要小心陷入“炒作”的泥沼。1元纸币将逐步退出市场,由1元硬币所取代的消息已经不算新了,但是,很多市民对于收藏一元新纸币的热情竟然不减反增。记者日前调查发现,有的市民...

    724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书画家贺明作品赏析[图文]
    书画家贺明作品赏析[图文]

    贺明贺明,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画家,师从著名画家吴悦石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居北京。集胜放怀贺明兄,喜书画,好古意,话不多,然谈起艺事则如滔滔江水,涌之而来。从元宋诸子,到明清画派,从魏晋古贤,直至当今书坛。思路清晰颇有见地,令听者受益非浅。为学艺,贺明兄真可谓"错综其事",于书法绘画非常之勤勉,终日临池不辍。见其画稿,数盈尺高。他曾游学于京,数十载后,又重返京华,拜中国国家画院...

    914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