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弗里达的蓝房子: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图文]

时间 : 06-16 投稿人 : 小柠 点击 :

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 1907-1954)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叫人感到“脸熟”——那个头戴花冠,双眉几乎连成一线的形象,辨识度特别高。她去世后,相关的电影拍了不止一部,使她由画家变身为公众人物。除了画风独特,她的身世也的确“有戏”,充满了血与肉的搏斗,灵与情的纠缠,既悲怆又浪漫。

弗里达出身好人家,父亲是从欧洲移民过去的犹太人,凭一手好的摄影技术,在墨西哥有一份殷实的生活。弗里达儿时就活泼灵动,生命力很强,父亲特别喜欢她,送她去墨西哥最好的学校学习,若用“锦衣玉食”一词来形容弗里达的青少年生活也不算离谱。只是命运却在她18岁的花季给了她致命一击:遭遇车祸,脊椎折成三段,颈椎碎裂,一只脚被压碎,一根金属扶手穿进她的腹部……整一个月,她浑身打满石膏,躺在一个棺材一样的盒子里,没有人相信她会活下来,然而,她居然活下来了。只是在她47年不长的生命中,至少经历了32次大小手术,截去一条腿,还有过一整年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但就靠那样一个残破的身体,她却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有声有色的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占据一个极其惹眼的地位。

弗里达的蓝房子: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 美术品知识

弗里达十九岁时画的自画像 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我在今年7月去了一趟墨西哥城,参观了弗里达的住宅蓝房子(the Casa Azul)——那里已经成为墨西哥城内一个著名景点,参观券远比墨西哥国家美术馆门票难买得多。其实一踏上墨西哥国土,就到处看得见弗里达,店铺的招牌上有她,拎包上有她,T恤上也有她,她完全成了墨西哥的一个文化符号了。

这可叫人多少纳闷,若仅是因为她的画好,应该撑不出这个场面来。她丈夫里维拉是墨西哥最著名的画家,画得极好,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更高,但他的名字就未必能像她那样,居然闪耀在民间生活的每个褶皱中,她怎么就能获得这样的地位?这难道不让人好奇吗?

我带着好奇去了“蓝房子”。门外买现场票要排长队,我们因在网上订了约定时段的票,先进去了。进门便是一个很可人的庭院,不小,高大的树,美丽的花,水流池塘,鸟语花香。住房是沿庭院四周分布的,一层的屋子和两层的屋子错落间隔,估计不是同一时期盖的,但总体协调,不失现代感。尤其是所有房子和院墙都漆成蓝色,是那种天空蓝到发黑的精蓝,这个直接从宇宙腹地散发出来的颜色对人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我早看见墨西哥人超喜欢艳丽颜色,房子外墙都被漆成明亮的原色,红的、黄的、绿的、紫的,房子越密集的区域色彩越扎眼,尤其是墨西哥城四周布满民居的山头,看上去就是盖在一个个山头上的五色镶拼的被罩,那样的风景世间罕见。然而,“蓝房子”在墨西哥城内的富裕社区,一条街上的住宅都极其方正体面,房子外墙颜色完全没有民间普通人家的火爆激烈,一般用淡黄、浅绿、银灰,这类降了调的颜色,显出一种克制和优雅。弗里达的蓝房子却在其中独树一帜,像是一个曲调中的最高音,高亢嘹亮,分明是一种旁若无人的表达。

说明牌上写道,这是弗里达从小生长的家,后来成了她自己婚后的家,其中的一栋两层楼房,就是弗里达和里维拉结婚后建的。楼下的房间现在做了陈列室,楼上的卧室、画室保持原样。楼下陈列的画都不是弗里达的主要作品,就罢了;上楼去看她日常起居的环境,倒比看那些陈列的作品更能打动人心。

他们夫妻的卧室是分开的。无论是她的还是丈夫的卧室都不大,弗里达自己的卧室尤其小,床都是单人床,但她在这一层有两个卧室,一个在画室旁边,一个靠着书房,可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方便她特殊的身体需要吧。她的卧房看着就是个墨西哥女孩子的闺房,罩着那样绣花的床单,放着墨西哥的布娃娃。有看头的是她的工作间,占据了二楼的主要空间,朝着庭院的一面都是玻璃窗,明亮悦目。房内当然是工作台、画架,然而,画架前放着一把轮椅——看着相当刺激:这位女画家,平常是坐在轮椅上画画和挪动的。

身体如此受限,她能画什么呢?这可没有难住她,如她自己所说:“因为我经常孤独一人,所以我作自画像,因为我最了解我本人,所以我作自画像。”于是她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五十多张自画像,第一张自画像作于19岁,她穿着红色的天鹅绒裙子,显得娇媚,但后来她的自画像越画越严肃甚至严酷了,全因为生命对她也越来越严酷:一是肉体上的疼痛从不放松她,二是她22岁时嫁给最有名的墨西哥画家里维拉,那个多情的丈夫老是跟别的女性有染,等于是在心灵层面上不停地折磨她。

因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磨难,她笔下的自画像从来不笑,总是神色严峻,即使盛装出现,也会添加上流血的伤口,或加上各种隐喻形象——比如荆棘的项链,扎满皮肤的铁钉,袒露出来的心脏,乃至蹲在她肩头的黑毛野兽和躺在她身边的白色骨架……充满隐喻却相当诚实,一望而知画的是她自己最切身的体验。她的坦白直率在艺术史上没有人能做到那个程度,以至于毕加索看见了她的画也感叹:我都画不出你这么好的自画像。

弗里达的蓝房子: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 美术品知识

说到这里,人大概会觉得,这位女画家饱受苦难,生命凄惨,即使获得名声,但代价也实在太大……可是且慢,我的参观还没有完,在蓝房子最里面的一栋平房内,还有一个弗里达的服装首饰展,走进去看见她生前穿戴的各式裙子、披风、项链、手镯,包括她一条假肢穿着的红色雕花小皮靴,顿时叫人看见了她生命璀璨的一面——了不得,这个墨西哥女子多爱美啊!

她是一向盛装的——她留下的照片已经展示了这一点;她的众多自画像也如此,哪怕是画有伤口或者血淋淋心脏的画面,她也叫自己华服美冠,冷艳而冷静,绝少披头散发呼天抢地……叫她对生命中的痛苦皱眉哭泣,那是想都别想。即使她必须一直穿着由皮革石膏和钢丝做成的支撑脊椎的胸衣,一个人才竖得起来,而这又会让她的身体终日处于疼痛之中,她也不肯叫自己的身体软趴趴地横着,摊着,宽袍大袖地拖沓着。她从来都是把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身着五色的墨西哥民间服饰,头戴花冠,站在人前必定是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光彩照人的。

我好像有点明白弗里达为什么会成为墨西哥文化符号的原因了。想想看,她这样一个人对于装扮的讲究,蕴含着别的爱美女子绝不会有的两层含义:一是,她对于主流文明的抗争;二是,她对于生命的抗争。

第一点的理由是,展出的弗里达服装全是墨西哥衣裙,即那种被称为“特万那”(tehuana)的服装风格——在深色或黑色的底料上绣出灿烂艳丽的大花朵,美得轰轰烈烈;或是有明丽抽象图案的短上衣配长裙,头戴花冠。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特万那风格,就去看弗里达。但这样的美带着“土气”,在20世纪早期上层社交圈子里分明是扎眼的“异类”,甚至就在墨西哥城本地,在弗里达盛装出门时,墨西哥城街道上的顽童见了都会从后面跑上来问:咦,马戏团啥时候来城里了,你们什么时候演出啊?

其实说起来,弗里达身上的西方血统应该更多,她的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西班牙人与美国印第安人的后裔,算半个西方人,她丈夫里维拉跟西方艺术界的大腕们混得风生水起,他们夫妇交往的西方朋友比墨西哥本地的更多。然而这些都挡不住弗里达我行我素,用装束来宣示自己的文化立场——热爱墨西哥!

我们女人真的知道,让自己衣着与主流不同需要多大的勇气才做得到,必须是内心真正强大的好角色才有自信那么去做。比如中国现在的白族舞蹈家杨丽萍,也能鲜明而从容地热爱着民间文化,她全身上下民族服饰,提着竹编的篮子,把自己做成了世界社交舞台上的一道风景。然而,这却不能乱学,除非你已经把每一个细胞都先活成了杨丽萍。

弗里达也就是每一个细胞都是弗里达,一点不掺别的东西;她一向有自己的爱憎取舍,从不跟随“流行”。比如她说:“我对于木匠、铜匠等人感觉更加可亲,他们远比那些大群的脑袋空空的所谓有教养的人群更值得亲近。”再比如,在上个世纪30年代西方最流行的超现实主义领袖普吕东赏识她时,她头脑非常清楚地说,“他们认为我是个超现实主义者,但我不是。我从来不画梦境,我画的是自己的现实。”真是明白人呐!

第二点是对生命的抗争。弗里达是这样概括自己人生的:“我一生经历了两次意外的致命打击,一次是撞到我的街车,一次就是遇到里维拉。”撞车的后果是让她的肉体从此生活在刀尖上——每日的肉体疼痛;而遇到不断出轨的丈夫,则是把她的精神从此也放在了刀尖上。

说到她与里维拉的关系,起先她只是跟他学习绘画,之后发展为爱情,里维拉是真心喜爱这个有个性的女孩子,殊不知,他的爱情是加了砒霜的蜜。他战胜不了自己喜好女色的天性,即使爱自己的妻子,也完全不能停止不断出轨。伤到弗里达最深的一次,是他居然和弗里达的妹妹有染了,弗里达受伤至深,选择离婚。其实离婚之后两人都非常痛苦,谁都离不开谁,于是复婚。在蓝房子里至今放着两个钟,指针指向她生命中的两个时刻,一个停在1939年9月,她因里维拉与她妹妹偷情而与他离婚的时间;另一个停在1940年12月8日11点,她和里维拉在旧金山复婚的时间。

弗里达的蓝房子: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 美术品知识

这就是说,她愿意接受现实,让生命就在那两层刀尖上舞蹈:在肉体上,她让一个破碎的身体走出来依然婀娜多姿,明艳漂亮;在精神上,她把自己的痛苦变成艺术的养分和题材,在从来都是由男性的画笔去表达女性的艺术史中,她成了第一个由女性来表达女性自己的画家。在精神上,她的对策是: “也许人们以为我和里维拉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会发出 ‘我多么痛苦’的哭泣和呻吟,可是,我不觉得让痛苦流淌过去的堤岸会有痛苦。”她跟朋友们在一起时快乐而有趣,美丽而风流,从不在人前诉说痛苦,喜欢她的朋友们也许没有看到,她已经在内心悄悄让自己上升为盛放痛苦的“堤岸”了。让该来的就来吧,在该走时就走吧,她对死这样写道:离去是幸,永不再来。

在绘画技术上,弗里达不一定超过她那个善于画画的丈夫,可是她的生命强度绝对不是他和世界艺术史上许许多多有名的画家能企及的。她像墨西哥境内随处可见的仙人掌,再难,也能往下活,而且总是碧绿饱满地站立在地面上,没有一点点可怜之相,精精神神地覆盖了墨西哥那些缺水的土地。

弗里达的生命携带了这么重要的信息,她当然会成为墨西哥的文化符号了。

相关文章

  • 把星空 皮卡丘都带进咖啡拉花里[图文]
    把星空 皮卡丘都带进咖啡拉花里[图文]

    除了追求杯杯咖啡尝出的细致口感,咖啡杯面上的拉花也是许多咖啡师探索的艺术领域,韩国的咖啡师 Lee Kang Bin 就把传统的拉花艺术带到另一境界,大玩色彩游戏,还把世界名画带进咖啡杯!不用走进博物馆就尝尽艺术风景~只靠一根细金属棒、奶油和各式的糖浆颜料,就将原本平凡的咖啡拉花转变成眼目一新的咖啡艺术作品!从梵谷的《星空》、皮卡丘、哈姆太郎,甚至是电影明星的肖像,拟真的还原程度就像是直接复制...

    125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中国创造钻石之王 ALLOVE被殿堂级钻石博物馆珍藏[图文]
    中国创造钻石之王 ALLOVE被殿堂级钻石博物馆珍藏[图文]

    2018年5月7日,在比利时殿堂级钻石博物馆DIVA全球启幕之际,ALLOVE十心十箭钻石也正式进驻DIVA,成为馆藏,名列世界钻石臻品之列。DIVA为此举行了盛大仪式,ALLOVE携38位品牌挚友组成中国代表团,与来自欧洲各界的五百多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十心十箭钻石的加冕盛典。开幕式上,安特卫普省长Cathy Berx、安特卫普省副省长及DIVA博物馆总裁Luk lemmens和安特卫普...

    528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Andy Mahr 数字艺术作品欣赏[图文]
    Andy Mahr 数字艺术作品欣赏[图文]

    来自AndyMahr的一组有趣的以“奶牛”为主要描绘对象,以众所周知的传奇故事为蓝本进行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欣赏。原来奶牛也可以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啊!...

    512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你知道几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美术馆[图文]
    你知道几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美术馆[图文]

    草间弥生美术馆2017年10月,草间弥生个人美术馆低调落户东京,美术馆第一层将是入口和礼品商店,第二、三层将作为展区展出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第四层将用于放置草间弥生那些最知名的沉浸式装置艺术,比如在全球都大火的 Infinity Mirrored Room。第五层将作为阅览室,存放与草间弥生创作有关的文件和材料,同时顶楼还会有一个室外区域。美术馆的馆长将由多摩美术大学校长暨埼玉县立近代美术馆长...

    305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8年,奥巴马颠覆“白宫品位”[图文]
    8年,奥巴马颠覆“白宫品位”[图文]

    Jasper John 《数码,0到9》陪伴了世界八年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要告别了!当地时间1月10日晚10点(北京时间1月11日上午10点),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了告别演讲。奥巴马一上台就表示,“你好,芝加哥。回家的感觉真好。”还自嘲说,“你们可以说我是‘跛脚鸭’,因为没有人服从指令”。奥巴马还提到,虽然我们无法做到毫无瑕疵,但我们有能力去“改变”。Richard Diebenkor 《伯克利...

    1607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一铲子挖出3发子弹 能拿回家收藏吗[图文]
    一铲子挖出3发子弹 能拿回家收藏吗[图文]

    清理河道时挖到了三发子弹扬子晚报讯(通讯员朱天璇记者陈勇)近日,南京玄武警方接到市民报警,称在清理河道时挖到了三发子弹。民警初步勘查后发现,这三发子弹可能是抗战时遗留下来的。8月11日,40多岁的李师傅在四牌楼参与河道修缮工作时挖出了三发子弹,随后报警,并将子弹交给警方。李师傅告诉民警,当天上午9点,他正在挖掘围墙边淤泥,突然一铲子下去触碰到一个硬物。他挖出来,抠掉表面的泥巴,发现是一个弹匣上...

    1972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火”出国门 河南“考古盲盒”出海加拿大[图文]
    “火”出国门 河南“考古盲盒”出海加拿大[图文]

    在中国市场一上架就脱销的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考古盲盒”已“火”出国门。记者23日从河南博物院获悉,一批藏着众多“国宝级微缩文物”的“考古盲盒”已出海加拿大。图为6月22日,在位于河南郑州的河南博物院文创区,一名买家正在研究“考古盲盒”。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考古盲盒”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它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将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需要...

    743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文物见证唐代“运动会”[图文]
    文物见证唐代“运动会”[图文]

    大家都知道足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而唐代则是蹴鞠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实除了蹴鞠外,唐代还有许多领先于世界的体育运动,比如马球、相扑等,这些体育运动在一些文物上也有所体现。唐代19道棋盘流行于东亚国家的围棋,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棋类运动。唐时围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渐走出国门,首先传到日本,接着传到朝鲜半岛上的百济、高丽和新罗。唐时围棋之制还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的棋局从纵横各17道逐渐定型为...

    730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刘海粟与刘抗书信里的艺术世界[图文]
    刘海粟与刘抗书信里的艺术世界[图文]

    刘海粟与刘抗《刘海粟刘抗师友书信录》(上下)收录了由新加坡刘抗家庭珍藏的刘海粟与刘抗从1930年代到1980年代之间往来的70封书信。在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通信中,谈及到上海美专的教学、同事、1949年以后上海和新加坡两地的艺术活动,各自的创作以及晚年时相约同上黄山写生等等。在笔底的闲谈和交往中网织出艺术家日常生活的轮廓,以细碎的信息填补了一些艺术往事中的空白。书中以刘海粟写给刘抗的信居多,特别是...

    1577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谁拥有了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图文]
    谁拥有了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图文]

    它们就是英国皇室的收藏……同时它又是全世界最早的有源可查的收藏……总藏品超过百万件,超过七千幅油画,三万幅水彩和绘画,50万张版画,另外还有摄影、挂毯、家具、瓷器、书、雕塑……当然,还有珠宝……为什么说这是最早的有源可查的收藏呢?这些藏品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亨利八世以前,亨利八世是1491年生人、1509年继位……所以,亨利八世以前的藏品,至少得是500年前的事情了。西方的艺术作品,非常强调...

    1439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惊为天人!超写实刺绣肖像画[图文]
    惊为天人!超写实刺绣肖像画[图文]

    下面这些真实生动的肖像并非油画,更不是照片,而是艺术家CayceZavaglia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1149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故宫里的千年假山 仅高10米 比紫禁城大300岁[图文]
    故宫里的千年假山 仅高10米 比紫禁城大300岁[图文]

    “紫禁城中一线穿,观宫看殿百千间。皇家气派余惊叹,文物古迹旷世鲜”。都说来北京旅行,必须拿出一整天的时间,好好游览一下故宫紫禁城。其实我觉得,用一天的时间逛故宫根本就不够用。撇开金碧辉煌的三大殿不谈,光是一座小小的故宫御花园,就藏着无数的故事与秘密等待着人们去发现。作为故宫游览线路的最后一站,一般游客们走到御花园的时候都累得够呛,几乎没啥心情再欣赏什么景色。或许你不知道,就在你歇脚乘凉之地的...

    1864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日本青年3D铅笔素描网上走红:成品有立体效果[图文]
    日本青年3D铅笔素描网上走红:成品有立体效果[图文]

    日一青年作品在视频网站获500多万次点击本报特稿据日本《朝日新闻》10月29日报道,日本和歌山县23岁的男子永井秀幸因创作3D铅笔素描获得关注。他在平面纸张上创作,但成品却呈现立体效果(见图)。永井秀幸的作品上传至视频网站后,获得网友一致称赞,且视频的播放次数已超过500万次。据永井秀幸介绍,完成一幅作品最长需一周左右,目前完成的作品已有70余幅。他说,“因为没有钱所以我选择了用...

    371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英古董花瓶破碎后被粘合意外拍得1.7万英镑高价[图文]
    英古董花瓶破碎后被粘合意外拍得1.7万英镑高价[图文]

    这只有200年历史的古董花瓶曾破碎,现已被黏合。【环球网综合报道】据香港《东方日报》8月12日报道,英国日前拍卖了一个意外砸碎后黏合、有200年历史的古董花瓶,最终竟以1.7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7.55万元)成交,远超预期。拍卖的花瓶展示由1730年起成为萨丁尼亚国王查尔斯。埃曼努埃尔三世的肖像。该花瓶曾被打破,摔成6块碎片,后来用超能胶黏合。最初拍卖价为200镑(约合人民币2064元),但...

    1872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中学生用符号默写"赤壁赋" 网友:求翻译[图文]
    中学生用符号默写"赤壁赋" 网友:求翻译[图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你看懂了吗?苏轼看到会吐血的吧?@x_c聆听者:复古唆,象形字。@是盐还是咸:密码帝。@Ninlyme怨灵桑:我怎么没看到袒胸露乳啊!@Bell_in_Design:各位大神,求翻译!...

    76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