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壁画&简牍 把敦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图文]

时间 : 06-13 投稿人 : 琅琅 点击 :

壁画&简牍 把敦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 艺术品文摘

丝路重镇敦煌,是广阔沙漠中的“文化绿洲”,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汇流之地。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闯入莫高窟藏经洞,从此敦煌被推到世界的聚光灯下。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展示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被斯坦因发现的,不止有莫高窟,还有敦煌汉简。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长城烽隧遗址发掘出土第一批敦煌汉简。此后百年间,甘肃的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天水等地区陆续出土了数万枚不同时代的简牍。

透过壁画和简牍,人们揭开了千年丝路的神秘面纱,触摸到了博采众长的敦煌文化。百余年来,艺术家和学者纷纷来到这座汇聚中外交流成果的艺术宝库汲取营养,以全新的方式,把敦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壁画&简牍 把敦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 艺术品文摘

舞述敦煌

2021年元旦期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大梦敦煌》和音乐巨制《敦煌·慈悲颂》在广州大剧院与观众见面,用舞乐齐鸣的敦煌艺术为观众送上新年祝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由兰州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剧《大梦敦煌》,以莫高窟的千百年历史为背景,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爱情历程为线索,演绎出一段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该剧自2000年4月在北京首演以来,已在我国各地和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10余个海外国家演出1500余场,所到之处,劲吹“丝路风”,掀起“敦煌热”。

2007年,《大梦敦煌》被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2008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第一名,成为中国文化产品以市场方式成功“走出去”的典范。

2020年1月,《大梦敦煌》在纽约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上演,兰州歌舞剧院的百余名演员将一个“可移动的敦煌”呈现在一万余名美国观众面前。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在致辞中说:“舞台上的演员和数千年前丝绸之路上的行者一样,是新时代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使者。”

壁画&简牍 把敦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 艺术品文摘

乐述敦煌

音乐家谭盾耗时6年创作的《敦煌·慈悲颂》,是一部融合了独唱、合唱与交响乐的音乐巨制。作品演绎了菩提树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等6幕莫高窟壁画故事,表达了平等、奉献、博爱等人类共同的情感价值。

2018年,《敦煌·慈悲颂》在德国德累斯顿音乐节首演。当谭盾指挥完最后一个音时,1800多名观众起立鼓掌,雷鸣般的掌声长达15分钟之久。此后,《敦煌·慈悲颂》在澳大利亚、美国及中国香港、上海、北京、广州、西安等地演出,受到广泛好评。

“《敦煌·慈悲颂》尝试把敦煌的壁画变成声音,让我们听见敦煌。回顾历史,回顾中华文化,可以看到我们经历过那么多沧桑,可以在里面找到精神力量。”谭盾说。

谭盾在莫高窟壁画中看到了慈悲和仁爱,他通过音乐之桥,把遥远的敦煌带到世界各地,让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沟通情感、分享心灵。与谭盾的想法不谋而合的,还有兰州大学中华诗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桂珍。

刘桂珍带领团队历时近3年,多次赴敦煌考察,从敦煌文献中整理、考据、校订五言律诗《敦煌廿咏》,首次尝试将敦煌文献用声乐套曲的形式进行演绎。

《敦煌廿咏》创作于唐代,主要描写敦煌名胜古迹和历史人物,展现敦煌的风土人情。该套曲在创作过程中邀请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教授郑炳林和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朱晓峰作为学术指导。在创编过程中,《敦煌廿咏》以郑炳林和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分别校录的版本作为底本,同时本着诗词创作字从音出、字从韵出的原则,结合歌唱的吐字、行腔、归韵进行了勘校、补正,使这二十首诗词更具音乐性。

谱曲和编曲工作由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杨昆主持完成,他将《敦煌乐谱》已解译版本中的音乐素材与当代作曲技法相结合,部分作品使用中亚、印度、阿拉伯的音乐元素以体现音乐形象的多元化与文化的包容性。

“透过诗词,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敦煌文化是一种崇德向善、多元汇通的文化,它有着海纳百川的大气象和大胸怀,使每一位走近它的人深受裨益。”刘桂珍说,声乐套曲《敦煌廿咏》的创作和演出,在于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探寻敦煌音乐的现代意义和方式,为当代人的诸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让敦煌精神浸润人们的心灵。

壁画&简牍 把敦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 艺术品文摘

“数”说敦煌

《建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末,莫高窟游客大量增加,敦煌研究院面临新的使命——既要满足观众对莫高窟的欣赏与研究需求,又能使千年瑰宝减少损耗、延续生命。

敦煌研究院随即提出“数字敦煌”构想。“数字敦煌”运用测绘遥感技术,将莫高窟外形、洞内雕塑等一切文化遗迹,利用数字技术保存文物信息,并利用石窟数字资源制作了高保真的复制壁画、3D打印彩塑、超高清球幕电影、敦煌文化动漫作品等。

基于敦煌研究院的石窟数字化成果,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与敦煌研究院联合策划举办了“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巡展精选60余幅精美壁画、两座经典复制洞窟和一批藏经洞出土复制经卷及绢画,运用数字技术高清再现了敦煌石窟艺术。

自2013年以来,巡展已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40所院校及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德国杜伊斯堡、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美术馆展出,引起热烈反响。

2014年,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建成使用,彻底改变了游客的参观模式:所有游客需要通过网络预约才能参观莫高窟;所有游客必须首先在数字展示中心观看球幕电影,提前了解莫高窟的背景知识,然后进入莫高窟参观游览。这种方式有效控制了参观人数,提升了游览质量,是实现莫高窟“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有益探索。

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经典洞窟高清影像资源首次亮相互联网,免费向全球共享。

数字技术也为敦煌文献共享及回归提供了重要途径。在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在发言中介绍:“敦煌研究院计划在‘数字敦煌:敦煌壁画数据库’的基础上,拓展数字化资料领域,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开展‘数字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化项目——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回归’活动,推动流散海外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引导支持各国学者更好地研究敦煌文物,讲好敦煌故事。”

如今,数字化的“丝绸之路”已然开启。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这一项目将通过国际合作,系统调查整理海外收藏的藏经洞文物,在敦煌学信息资源网中搭建“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目录”和“藏经洞文献研究目录”专题模块,通过网络将院藏敦煌学术资源全球共享。

壁画&简牍 把敦煌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 艺术品文摘

“简”述敦煌

悬泉置遗址是敦煌市以东64千米的一处汉晋邮驿遗址,在1990年至1992年间发掘出土23000多枚有字汉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汉晋驿置机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悬泉汉简是丝绸之路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

甘肃简牍博物馆原馆长张德芳在《悬泉汉简中的中西文化交流》一文中指出:“悬泉汉简保留了大量西域都护府设立后直到西汉末年西域30多个国家前来京师路过悬泉置停留的珍贵记录。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总领西域,而对西域各国不采取内地的郡县制而从其旧俗;在重要的战略地区驻兵屯田,以防范匈奴侵犯并负责地方治安;对大国如乌孙和龟兹辅之以和亲,结昆弟之好;注重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等等,对西域广大地区进行了有效管理。从汉简材料还可看出,西域各国通过频繁的来汉活动,依附感、归属感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古代中国与中亚的外交关系自张骞揭开序幕后,大量的汉简材料为其增添了许多鲜活的细节,具体而生动。”张德芳说。

悬泉汉简是西北简牍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简牍提供了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原始文献,更是丝绸之路的全景式画卷。

近20年来,甘肃学者对甘肃秦汉简牍进行了有计划的整理出版。“甘肃秦汉简牍集释”项目是甘肃目前最新的整理成果。该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计划出版包括《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1册在内的四种十册,目前已圆满完成。

继《悬泉汉简(一)》出版后,《悬泉汉简(二)》也计划于近期出版。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献的梳理、解读、呈现,全世界的读者将进一步加深对古代中国和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认识。

相关文章

  • 全国首套天然纹理十二生肖图砚石亮相[图文]
    全国首套天然纹理十二生肖图砚石亮相[图文]

    近日,由婺源县砚雕大师江云青精心打造的十二生肖图砚石亮相,吸引了众多爱好者观看。据了解,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套天然纹理构成的十二生肖图砚石,也是唯一一套。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按顺序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砚雕家江云青发现砚石上象形各种动物的天然纹理,巧妙取舍,配上文字与根雕底座,集成一套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形象而生动的十二生肖图。江云青,男,江...

    1521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著名蒙古族书画家思勤高娃书系列蒙汉一体书法艺术品,献礼元旦![图文]
    著名蒙古族书画家思勤高娃书系列蒙汉一体书法艺术品,献礼元旦![图文]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文以载道,文以传史。中华五千年悠长历史,正是得益于传...

    238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郁民华2015最新书展之草书四条屏、八尺行书二条屏欣赏[图文]
    郁民华2015最新书展之草书四条屏、八尺行书二条屏欣赏[图文]

    郁民华近照作品名称:草书四条屏春江花月夜尺寸:55.3cm×234cm×4材质:仿古长纤维释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

    360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川两作品入围全国十大丑陋雕塑[图文]
    川两作品入围全国十大丑陋雕塑[图文]

    西昌的“外星人”雕塑(图据网络)“我欣赏不了你的美!”,近日,国内某知名网站发起了一个“丑陋雕塑”的评选活动,并收集了60余件被网友们大肆吐槽过的作品,让网友们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予以排名。那些曾“红极一时”的雕塑再次引来大批网友围观!选丑:多地作品“中枪”近年来,&ldqu...

    237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徐邦达拒绝为汪精卫作画贺寿[图文]
    徐邦达拒绝为汪精卫作画贺寿[图文]

    资料图:故宫博物院大鉴赏家徐邦达先生。著名书画鉴定大家、书画家、诗人徐邦达23日逝世。他完成的600万字巨著《徐邦达集》是其研究古书画的心血所成,铸就了影响海内外艺术史界的经典之作和宗师之论。故宫博物院23日发出讣告称,著名书画鉴定大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徐邦达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23日8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徐邦达,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晚号蠖叟,1911年7月...

    372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这些旋转楼梯简直就是艺术品[图文]
    这些旋转楼梯简直就是艺术品[图文]

    (梵蒂冈)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之一,馆内的旋转楼梯让人惊叹。它采用双螺旋的结构,这样上楼和下楼的人就不会相遇。(英国伦敦)英国女王行宫毗邻国立海事博物馆,是英国最早的巴洛克式建筑,这里的旋转楼梯扶手上镶嵌着郁金香,所以也被称为“郁金香”楼梯。螺旋楼梯占用的空间并不大,简单质朴,同时抬头又望不见尽头的顶端,充满着神秘之感。(奥地利)梅尔克修道院内的图书馆里的旋转楼梯,古老的装饰和昏...

    1333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隐秘的世界[图文]
    隐秘的世界[图文]

    年度摄影师《欢迎光临寒舍》 摄影师:Duncan McNaught英国皇家摄影协会2017年度摄影比赛的结果已于近日揭晓,本届赛事的主题是“隐秘的世界”,征集自然世界中暗藏着的秘密与惊喜。来自苏格兰的摄影师Duncan McNaught凭借一幅菌类和昆虫同框的作品赢得头等奖金1000英镑。该赛事每年都会吸引世界各地专业自然类摄影师参加,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今年的获奖作品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

    1706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美术馆开到公交车上 让旅客带着艺术上路[图文]
    美术馆开到公交车上 让旅客带着艺术上路[图文]

    “巴士美术馆”是立陶宛艺术家Algis Kriščiūnas和考纳斯(立陶宛一城市)当地公交公司Kautra共同合作的一个项目,这位艺术家把一辆辆公交车的车身变成了五颜六色的行走艺术。这个公车改造系列中一共包含了8种不同的波普风格车身,其中包括刚起床的黑武士,也有走光的英国女王。“在今年这段黑暗的时期,我们需要更多彩色、积极的事物,我很高兴能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美丽,更有魅力。同时我们也想通过这个...

    1651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古人的唾壶作为卫生用具又被称为唾器[图文]
    古人的唾壶作为卫生用具又被称为唾器[图文]

    图1器物名称一般依照器型而确定,唾壶又称“唾器”,用于盛装唾吐物,卫生用具。唾壶,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六朝大量烧制。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出土漆唾壶上有“女阴侯唾器六年女阴库诉工延造”等字,汉至六朝唾壶当称为唾器。器型为大口,圆球腹,高圈足,其形似尊,南朝演变为盘口、扁圆腹,平底或假圈足,有的还配以盖和托盘。唐代唾壶形制出现较大变化,演变为口沿呈漏斗形状,称其为渣斗,功能除保持原来的功用外,兼用作...

    1257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年俗画里的老北京年俗[图文]
    年俗画里的老北京年俗[图文]

    “从腊月初八到正月,短短的几十天里,集纳了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我认为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遗产,更应该及早地发现并且传播给下一代。”《年味儿》作者杨信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买年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是一首关...

    443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百年古墓三大谜团 墓坑竟有手表[图文]
    百年古墓三大谜团 墓坑竟有手表[图文]

    完好无缺的上思“三合土”棺椁是目前全国用“三合土”包裹的墓葬中,首例出现一棺一椁的棺椁。由考古、文物保护和医学联手合作开启这一棺椁,也是广西首次多学科合作共同考古。这一神秘的巨棺从被发现至今,一直受到关注,随着棺椁开启后,一些谜团解开了,一些新的谜团又来了。明清时代墓坑旁发现“瑞士手表”的消息引起了众多的猜测,有“盗墓者遗留说”、“墓葬年代怀疑说”……这块袖珍的“手表”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出...

    720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西安发现唐代宦官墓志:曾以专使身份迎奉佛骨舍利[图文]
    西安发现唐代宦官墓志:曾以专使身份迎奉佛骨舍利[图文]

    唐代宦官杜英琦墓志铭拓本西安碑林摄中新网西安7月22日电(记者冽玮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景亚鹂22日透露,该馆新近从民间收集到唐代宦官杜英琦墓碑,杜英琦因参与宪宗朝迎奉佛骨在史书上有所记载。该墓志记录了杜英琦参与奉迎佛骨舍利一事,佐证了史书上的记载。杜英琦是唐代宦官,历经唐代宗、宪宗、文宗等七朝,官拜鄜坊丹延等州节度监军、朝散大夫、内给事等职。史料显示,古代国君以亲信督察大将的军事行动,...

    1511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你随手扔掉的香烟盒,却是他人眼中的珍贵收藏[图文]
    你随手扔掉的香烟盒,却是他人眼中的珍贵收藏[图文]

    徐锦明在他的私人博物馆中(本文图片均除注释外均由记者熊丰本人拍摄)说起收藏市场上的藏品,一般人所想到的,大概会是字画、钱币、玉器等等。而对于广大的烟民来说,香烟盒以及烟盒上的烟标(烟草制品的包装商标)无非是日常生活里再普通不过的存在。但在一个特殊的群体中,烟标却可以是令其魂牵梦绕的藏品,一个稀有的烟标,价值可以在几十万以上。这样的烟标收藏者,在中国有上百万人,而九江市收藏协会的会长徐锦明,就是其...

    1355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涂鸦艺术家班克西的作品出现在乌克兰街头[图文]
    涂鸦艺术家班克西的作品出现在乌克兰街头[图文]

    班克西发布的涂鸦作品。(图源:班克西个人社交平台)据英国《卫报》等媒体消息,近日,英国神秘涂鸦艺术家班克西疑似现身乌克兰。他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三张画作图片,并以乌克兰中北部城市博罗江卡命名。此前,该城市街头已出现多幅涂鸦作品,且相关图片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引发民众猜测,班克西是否已经抵达乌克兰。公开的图片中,班克西描绘了一位女体操运动员,她身穿体操服,正在受损建筑的瓦砾堆上艰难倒立维持着平...

    1452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鸡缸杯是成化帝为一个宫女烧造的?[图文]
    鸡缸杯是成化帝为一个宫女烧造的?[图文]

    永乐和宣德是青花瓷的盛世,这个鼎盛期以后,青花就极具衰退。但之后,青花又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明永乐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尺寸:高41.5cm 口径9.3cm 足径15.5cm。清宫旧藏,现藏故宫博物院明宣德 青花夔龙罐《大明宣德年制》款 尺寸:19cm 成交价: 35,537,500 HKD明代瓷器的风格特征大多都受到皇帝本身性格和经历的影响,除了永乐皇帝,明朝还有一位成化皇帝,他造就了明朝瓷...

    1105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