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图文]

时间 : 06-13 投稿人 : 小生 点击 :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名家简介》

吴应骑,男,I942年出生扵重庆市,1965年至1978年在新疆《昌吉日报》从事编辑工作,l978年报考中央美院美术史系研究生,毕业后到四川美术学院创办《当代美术家》杂志,任编辑部主任,主编,创办《四川美术学院》报,任主编,同时兼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馆长,四川美术学院美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重庆画院院长。1999年调任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重庆大学美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教育部学位评审专家,《重庆大学名师讲坛》十位名师之一。重庆直辖后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2012年至2018年在重庆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重庆电台,馬来西亚电视台,美国洛杉矶电视台等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收藏,讲徐悲鸿,傅抱石,林风眠,八大山人,,,,,,,等。现任北京刘开渠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重庆国立美术研究院艺术指导。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

——我认识的学者型收藏家吴应骑教授

李 剑

我认识吴应骑教授是因他主编的《当代美术家》杂志在美术界的影响很大,让我了解到重庆美术创作的繁荣。有一次我到重庆,在朋友的引荐下,我认识了吴教授。看了他的部分收藏后,使我十分惊讶!这简直就是奇迹,他也是个奇人,重庆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当我了解到他的家族曾是重庆的望族,他母亲的家族曾资助过邓小平、聂荣臻(见《我的父亲——邓小平》毛毛著)等革命前辈。也是个收藏世家,捐献给重庆博物馆(现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文物、书画清单我见了十分震惊!在这样的家族背景下,吴教授的藏品也是文化、艺术、历史、经济价值都很高的,数量之大,质量之精在全国实属罕见,也受到业界的高度好评。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吴教授的基因里似乎也有收藏的癖好,他从小就喜爱收藏。青年时期就经常在北京跑遍琉璃厂、什刹海、皇城根古玩市场,王府井的东安市场(现东风市场)、朝内大棚……等古玩市场。他六十年代在新疆工作,那时每月才几十元工资,但他仍然在搞收藏。有一次从乌鲁木齐红山商场外的地摊上淘到一件清代的剔红瓶和两枚寿山印章,他高兴了好几天。当听说离乌鲁木齐近百公里外的吉木萨尔县一名干部手中有郑板桥的画,他不顾零下30多度的严寒,坐着没有暖气的木蓬车到了吉木萨尔县,全身发僵,两脚都冻麻了。把全家吃饭的加上买鞋的钱都用来买了郑板桥的画。78年他在央美读书的时候,他们到洛阳、西安、敦煌、新疆克孜尔考察实习。他沿途购买一些散失在民间的文物。那时特殊时期刚结束,人们对传统文化还心有余悸,所以文物都十分便宜。一匹唐三彩的马及骆驼,才20多元钱。他们几个同学勒紧肚皮买唐三彩、青铜器、高古玉、高古瓷……买到最后,山穷水尽,把手上戴的表也给人换了一件胡人骑骆驼的唐三彩。等他回到学校的时候就有几大箱“宝贝”了。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吴教授搞收藏独具慧眼。他既懂艺术史又能搞绘画创作,他对器物的器形、纹饰、沁色、包浆等有独到的判断力和准确性。能在古玩市场众多的摊位中稳、准、狠地把真品和精品挑出来,凡是给吴教授打过交道的文物商贩和收藏家,无一不对他的眼光十分佩服,都说他是一个学者型的收藏家。

当然这双慧眼来源于吴教授的经历和实践,他常说搞收藏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行万里路”。他去过几十个国家,每到一个国家,首先看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另外,意大利、俄罗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德国、瑞士、土耳其、埃及、奥地利……等等国家的博物馆都留有他的足迹和考察的身影。这些馆中的中国文物是他重点研究对象,反复观看、反复端详细部特征……等等。他拍了4万多张照片,从中开阔了眼界;他还喜欢跑古玩市场,华盛顿、巴黎、伦敦……的古玩市场都是他最爱去的地方。的确也淘到了很多心仪的藏品。有些人把中国文物搬出国门,他却把中国文物搬回国门,更重要的通过对这些博物馆的考察和研究,从中也学会了从“横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国际坐标”。

为了更好地开阔眼界,学习到更好的收藏经验,除了和国内的王世襄、黄胄这些国内的收藏大家学习和交流外,还到国外去拜访世界级的收藏大咖。去美国纽约拜访王季迁(张大千的挚友)。他手中的《朝元仙杖图》是可以和徐悲鸿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旗鼓相当的,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国书画基本上都是他提供的。吴教授还曾去拜访过美国大收藏家安思远及英国大收藏家达维特爵士的专家团队,他们赠送了一本《达维特藏中国瓷器集》英文画册,吴教授十分宝爱经常放在枕边拜读。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吴教授从年轻到70多岁高龄,为了深入对传统文化“根”的研究,他曾多次去敦煌、克孜尔、克孜尔尕哈、森姆塞姆、柏兹克里克、云岗、龙门、炳灵寺、麦积山、天龙山……等地考察.他还带领他的硕士研究生到景德镇、蚌埠、山西、河南等去了解青铜器、玉器、瓷器的做假现场和手段,然后到上海等地的博物馆看真品。锻炼和提高学生及自己的知伪识真,知真识伪的能力和判断力。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吴教授的收藏活动,除了“行万里路”的考察外,还有第二个重要之点就是“读万卷书”。这是加强学术和理论素养必须具备的“内功”。和吴教授打过交道的人都有强烈的感受,从他的谈吐中可以看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度。无论从横向和纵向,乃至一件器物,他都能从工艺技术、制造过程、时代习俗、美学的高度给你立体的阐述清楚,让人茅塞顿开,大涨知识。吴教授还说:书能点亮心灯,它能照亮我们去识别文物,才能从文化、艺术、历史、经济价值去全方位的解读一件藏品。无论去美国、欧洲、台湾、香港、祖国内地的省市,他都背着、提着一箱箱的书回来,我们到吴教授的办公室、工作室、家中去看,说是书山一点不为过。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吴教授还认为搞收藏也是爱国主义感情的直观物质寄托。青铜器铸造之精,在当时冠冕全球,无与伦比;瓷器是中国的特产,它只有中国人才能把高岭土烧制成无价的瓷器,那青花瓷的幽菁、五彩瓷的绚烂、甜白瓷的润致,无一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在古代的世界,只有中国才是玉器的故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文化。制造漆器更是中国的一绝。本是液态的漆树树脂,在古代匠师手下,进而变幻成光滑耐用的器皿,更不要说脱胎、剔红之类可谓神乎其技的器物了。再如唐代金银器的富丽,明代家具的简洁中显恢宏,古印章的篆籀之美……都见证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深与博大。吴教授说越研究越有瘾,你会沉醉其中的。他还经常强调,作为收藏活动,不能只囿于经济利益,要从这些有质感、有色彩、可触摸的文化、历史、艺术载体的古代器物中看到民族文化的辉煌,这些引我们民族为之骄傲的古代文化,也是人类文化宝贵中十分重要的一页。

吴应骑教授家族的收藏将分别以青铜器、瓷器、玉器、佛像、碑帖拓片分集出版,向社会亮相,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收藏已渐臻佳景。“盛世搞收藏,乱世存黄金”,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社会和谐繁荣的太平盛世。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吴应骑教授岀生在一个名门望族的家庭,左昰舅妈,中为他母亲,坐者为姨媽(重庆骨科医院的创办者)。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这是吴应骑教授的爷爷(清末举人)。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这是吴应骑教授的外婆董汪氏,其弟是汪云松,是邓小平,聂云臻,陈毅的恩人,(見《我的父亲邓小平》毛毛著,书中有詳细介绍,重庆统战纪念馆中《一个令重庆人骄傲的名字一一汪云松》有详细的展示,他同时是重庆大学的创办人之一。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一九八三年吳应骑在四川美术学院创办並主编《当代美术家》杂志及《四川美术学院》报(至2001年)。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应重庆民生银行之邀,吴应骑教授举办古玩鉴赏讲座,反响甚佳。之后招商银行等单位也邀请他去办讲座及鉴宝活动。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吴应骑教授和四川美院党委书记丶院长揚圭言陪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麗一行参观四川美院美术博物馆(吳当时兼任馆长)。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印度尼西亚总统哈,比比参观吴应骑教授收藏展后合影。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夫婦参观吳应骑画展后与吴应骑教授合影。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吳应骑教授(右二)和大女米洁(左二)在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左一)家中作客。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著名影星,重庆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张国立参观吴应骑的私人博物馆,並给他题字相赠。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张国立参观吴应骑的私人博物馆,並给他题字相赠。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吴应骑教授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万万博士在三星堆博物馆考察。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吳应骑在大英博物馆达维特专馆中,在著名的元青花标准器象耳瓶前留影。

吳应骑在美国西雅图博物馆考察。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吳应骑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校友参加中央美院教授,著名考古家湯池巨著《轨迹》首发式。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吴应骑在美国访问著名大收藏家,画家,張大千的挚友王季迁先生(右)。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吳应骑教授与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万万博士在德国考察。

为弘扬民族文化而潜心收藏的大家——吴应骑教授 | 美术品报道

在《艺术博物馆》杂志及《美术馆的历史》巨著首发式上,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白雲涛(左一)吳应骑教授(左二)中国美术馆原馆长扬力舟博(左四)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左五)及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台北博物馆的嘉宾(右边几人)在首发式上啓动开幕按纽。

相关文章

  • 直播乱象揭秘:和田玉市场的阴暗面及消费者陷阱
    直播乱象揭秘:和田玉市场的阴暗面及消费者陷阱

    近年来,和田玉的直播销售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商模式在中国迅速兴起。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大,其背后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成为消费者和行业监管的热点。 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报告显示,2019至2021年间,和田玉的在线销售...

    10 和田玉市场 和田玉
  • 位于京都博物馆里的可拆卸咖啡馆[图文]
    位于京都博物馆里的可拆卸咖啡馆[图文]

    上海的咖啡界最近多了不少迷你咖啡馆,最小的占地仅一两平米,无座位,也没出挑的设计,但以高品质的咖啡和性价比取胜。京都也出现了一间高人气迷你咖啡馆 %Arabica Kyoto 临时售卖出处,面积约二十平米,在众秀珍咖啡馆中算用地阔绰的,设计上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由东京设计工作室PUDDLE配合京都现代艺术展而打造,半透明的玻璃屋,如同城市角落中默不作声的小温室,于钢筋水泥中增添温暖、可爱的调调。...

    773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王朔亲家朱新建:80年代画性感女人曾遭谴责[图文]
    王朔亲家朱新建:80年代画性感女人曾遭谴责[图文]

    《美人图》作者:朱新建记者翟晓林10天前,著名作家王朔的女儿王咪与南京画家朱新建的儿子朱砂在北京喜结连理。相比王朔,朱新建知者不多。现年60岁的他,在画坛其实大名鼎鼎。很多年前,朱新建的老友、供职于《北京晚报》的著名画家于水,就曾拿文坛的王朔与画坛的朱新建相提并论。他说,“在中国影响一个时代的人,我觉得文学上有王朔,在绘画上有朱新建。他们都在中国原有的审美标准上,重新按照一个&l...

    1893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漫画故宫博物院里的高冷文物[图文]
    漫画故宫博物院里的高冷文物[图文]

    说起文物,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文物的深奥,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一夜刷爆朋友圈的《国家宝藏》成功之处,是使那些高高在上的、深奥难懂的文物活了过来,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让文物活起来”人人有责,我尽绵薄之力,推出高冷文物变漫画系列,用年轻的手法讲文物,希望大家更能了解文物,对文物更有兴趣,更爱馆长我哈哈!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

    607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明代龙纹床曝光 德国藏家开高价购买遭拒[图文]
    明代龙纹床曝光 德国藏家开高价购买遭拒[图文]

    黄陂首届民间寻宝活动昨日在大余湾启动,来自中山舰博物馆和湖北省文物总店的专家带领市民深入农家,探寻这座有着百年文化历史古建筑内的民间藏品。在村民余永佛家发现了一张明代龙纹床,用白木制成,雕有福禄寿喜等图案。中山舰博物馆文物研究室主任蔡华初告诉记者:“这张龙床应是嘉庆年间的文物,其艺术价值和民俗价值非常高。”余永佛透露,这张龙床是曾祖父遗留下来的,此前曾有德国收藏爱好者开...

    1208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哪幅画让乾隆帝疯狂地盖了26方印[图文]
    哪幅画让乾隆帝疯狂地盖了26方印[图文]

    这些年来,有一类以介绍和解读博物馆和美术馆为核心的图书正在大量地出现,随便搜搜就能找到《如何读中国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精品导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大观——北宋书画特展》、《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等,其中的一些还成系列地出版(如“伟大的博物馆”系列等),如若将之收集齐全整整齐齐地放置在书架上一定会别有一番成就感。“伟大的博物馆”系列之《圣彼得...

    1454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台北故宫卖霸气手环上书:朕就是这样汉子[图文]
    台北故宫卖霸气手环上书:朕就是这样汉子[图文]

    手环三款夜光运动手环,上头分别写着“朕就是这样汉子”、“朕就是这样皇帝”、“戒急用忍”等字样,每个售价为100元新台币。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新推出了一批文化创意商品,其中既有“圣旨”、“密奏”类明信片,也有夜光运动手环等,着实吸引眼球。继去年超火的“朕知道了&r...

    1008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丨京华物语[图文]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丨京华物语[图文]

    《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碑刻——皇皇史册》,蔡辉 著,北京出版社2021年10月版。“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及高宗上元二年(675)东征还,深悯忠义之士殁于戎事,卜斯地将建寺为之荐福。(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追感二帝先志,起是道场,以‘悯忠’为额。”这是《元一统志》(原名《大元大一统志》,元代官修全国性地理总志)对悯忠寺(即今之法源寺)的记载。《帝京景物略》《春明梦余录》《日下旧闻...

    1928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59岁商人热衷古生物化石收藏 将在多景区建展览园[图文]
    59岁商人热衷古生物化石收藏 将在多景区建展览园[图文]

    李旭初今年59岁,白色的衬衣,黑色的西裤,符合我们对于成功人士的想象。事实上,作为一个在省城有楼有地的房地产商人,他的确是位“成功人士”。不过,这一次我们采访他,重点在于他的另一个身份——古生物化石的收藏者。4月26日,也就是明天,他将和永济市五老峰景区签约,把他的古生物化石藏品拿出来,在景区内展出。展厅将在6月底建成开放,为景区增添新的内容。而这是第一个,在他的规划内,运城市诸如关帝庙、鹳雀...

    1060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不可随意佩戴的玉佩[图文]
    不可随意佩戴的玉佩[图文]

    原标题:玉器佩戴有讲究 不可随意乱带玉佩现已逐渐成为首饰时尚,许多人都非常喜爱。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那玉佩戴过后还可以送人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佩戴玉佩代表的意义1、佩戴一款与自己生肖相匹配的玉佩,可起到护身、辟邪的作用。一般来说鼠、牛相配,虎、猪相配,兔、狗相配,龙、鸡相配,蛇、猴相配,马、羊相配,玉佩象征着能量的聚集,形成良好的环境磁场。2、佩...

    1250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古人也挺会穿衣服的[图文]
    古人也挺会穿衣服的[图文]

    服装服饰古人考古中国服饰研究,文字材料多,和具体问题差距大,纯粹由文字出发而作出的说明和图解,所得知识实难全面。如宋人作《三礼图》,就是一个好例。但由于官刻影响大,此后千年却容易讹谬相承。如和近年大量出土文物铜、玉、砖、石、木、漆、刻画一加比证,就可知这部门工作研究方法,或值得重新着手。汉代以来各史虽多附有舆服志、仪卫志、郊祀志、五行志,无不有涉及舆服的记载,内容重点多限于上层统治者朝会、郊祀...

    1154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细数那些被驳回的设计方案[图文]
    细数那些被驳回的设计方案[图文]

    当我们提起一座城市时,首先想起的或许便是它的地标建筑,譬如东京铁塔、法国凯旋门或是悉尼歌剧院。而这些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建筑,在设计时也有另一个版本的方案。这些被驳回不予采纳的设计,是否一定比现存的糟糕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尊大象雕塑曾经可能占据香榭丽舍大街的终点 本文图均为 资料图巴黎凯旋门曾短暂存在于巴士底地区的大象雕塑巴黎凯旋门1758年,建筑师查理斯·利巴特(Charles R...

    765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只观妙笔生花 不见辛苦制笔:图解纯手工毛笔制作[图文]
    只观妙笔生花 不见辛苦制笔:图解纯手工毛笔制作[图文]

    和其他文房用具一样,毛笔告别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而制造毛笔者更是凤毛菱角,手工制作毛笔工序繁杂,又因其市场越来越小,从事毛笔制作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看官们都不陌生,它们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地位,确实举足轻重。可说到底它们在当今的用处早已不复当年之盛,如果不是文人墨客,爱字之人,恐怕很少人能够接触了。什么人还在用它们,它们又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今天,我们就从毛笔说起。世传最早造笔人为秦...

    1194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名画Cosplay作品走红 专家称值得提倡[图文]
    名画Cosplay作品走红 专家称值得提倡[图文]

    蒙娜丽莎,作者刘芹宏花了2个多小时完成南外学生COS的塞尚名作《玩纸牌的人》南外学生COS的法国画家威廉布格罗的《年轻女孩》蒙娜丽莎的微笑很难懂,但换成一张男生的脸,你可能更不懂……当世界名画遇上Cosplay,在欢笑中,你是否会不知不觉向经典致敬?近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群大学生披上“奇装异服”,穿越到名画中,惹得网友“醉倒”一片。记者了解到,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也曾经COS过世界...

    1406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碎蛋壳拼出艺术之美[图文]
    碎蛋壳拼出艺术之美[图文]

    5月5日,李安玲在家中观看自己创作的宽1米、高1.8米的《无量寿》蛋贴画作品。这幅作品耗时两个月、使用10多种蛋壳拼接而成。2013年4月,《无量寿》作品在山东枣庄市博物馆展出。今年44岁的李安玲居住在山东枣庄市中区立新社区,从小爱好美术的她,早在1995年就开始收集颜色各异、形状不一的蛋壳,并利用自己的绘画基础创作蛋贴画。她的许多蛋贴画作品既有中国画皴染泼墨的整体效果,又有西方印象画派彩画法...

    443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