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杵,梵名为“瓦支拉”,藏语称“多吉”,曾音译为伐折罗、缚日啰、伐折啰、跋折啰、伐阇啰。亦称为宝杵、降魔杵、梵林金刚杵等,其原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而故名。在佛教密宗中,金刚杵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其可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为密教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曼荼罗海会之金刚部诸尊皆持金刚杵。真言行者亦常携行,盖以此杵象征如来金刚智,用以破除愚痴妄想之内魔与外道诸魔障。
金刚杵原本是帝释的一种电光的称呼,不过平常都用于称谓他所用的武器。同时对于诸神力士所持用的一种器仗,也称作金刚杵。在后来的密教中,采取它寓有“摧毁敌者”的意义,遂把诸尊圣神所执持的某些器仗,都称呼为金刚杵,从而更把它转变为修法用的道具。《大藏密要》说,金刚杵是菩提心义,能“断坏二边契于中道,中有十六大菩萨位,亦表十六空为中道,两边各有五股,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金刚杵长八指、十指、十二指、十六指、二十指不等,中间为把手,两端有独股、二股、三股、四股、五股、九股等刃头;人形杵羯磨金刚、塔杵、宝杵等,以独股、三股、五股最为常见,分别象征独一法界、三密三身、五智五佛等。而独股杵、三股杵、五股杵、宝杵、塔杵合称“五种杵”。其中独股杵为最古之形式,其锋颇长,为密迹金刚力士所持。此外,千手观音四十手中之金刚杵手,及金刚藏王菩萨一百零八臂中之一手,亦持独股杵。于五种金刚杵中,以独股杵与莲华部相应,置于坛城之西方,其独锋象征独一法界。三股杵与羯磨部相应,置于大坛之北方。通常称“瓦支拉”者,一般系指三股杵。五股杵又称五智金刚杵、五峰金刚杵、五峰光明、五股金刚,其五峰系表五智五佛,其中一锋象征佛之实智,其余四锋则为四佛权智之标帜。
据《陀罗尼集经》第二说:金刚杵的材料,是用“金、银、赤铜、镔铁、锡”等五色金属合和而成。另据《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说:由于所修之法不同,其所用的材料也有金、银、熟铜、砂石,以及金银铜混合、铁、失利般尼木、毗噜婆木、佉他啰木、摩度迦木、阿设多木、害人木、人骨、水晶,和苦练木、龙木、毗梨勒木、天木、泥、迦谈木、遏迦木、无尤木、阿没罗木、遏顺那木、柳木、白檀木、柴檀木等的差别。甚至还有玉制的,如西藏布达拉宫珍藏的“清青玉金刚杵”。限于篇幅,笔者仅介绍三件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铜质金刚杵。
图1 宋代大理国铜鎏金九股金刚杵
这件宋代大理国(937—1253)铜鎏金九股金刚杵(图1),是1979年在大理市崇圣寺千寻塔塔顶发现的。其通长20.8厘米,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此金刚杵体型硕大,工艺精湛,鎏金水平极高。它有双面五股杵,柄饰莲瓣、连珠纹及涡纹,柄部套一银环,两端作四爪一杵,爪饰龙头纹,造型生动。由于没有指套,所以用一银质环套代替。
图2 明代铜质金刚杵
在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还珍藏有一件“明代铜质金刚杵”(图2)。其高24.5厘米。杵上为人身,手持法器兴多吉,坐在莲台之上,台下浮雕有兽面纹。它的杵身为三棱形,插入三角座上仰卧之外道神腹部,造型独特。
图3 清代十字金刚杵
最后这件清代十字金刚杵(图3),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杵实际上是由两个金刚杵相交叉构成的,在汉文中因其形状是“十”字形而得名。其由四个带有莲花座的金刚杵组成,四个金刚杵的杵头从中心点向四大方位散射,象征着绝对的定力。十字金刚杵又称羯磨杵。可消除自身一切罪障,使三昧耶过悉皆清净,使胜共悉地皆得成就,一切违缘障碍悉消除无余,一切顺缘所愿善根悉皆增长。一切男女怨敌债主皆令满足欢喜,怨敌消除。据《陀罗尼集经》卷四《十一面观音神咒经》说:“如果要使修法有成就,修法时的坛场外院四角要安立金刚杵交叉如十字形。”
值得一提的是,金刚杵的杵形也含有许多特殊意义。即一钴(股)标示“独一法界真法界”。三钴表显“身、口、意”三密平等。五钴表示“五智五佛”。而五钴的中间一钴,表示佛之“实智”;外围四钴,表示佛之“权智”。外围四钴向内弯曲,表示“权智”必归“实智”之义。“杵”的上下两端钴状相同,表示佛界、众生界同具五智之义。另有一说:中股表“法界体性智”,乃大日如来所自证,真直本地,不假方便。外围四股内曲,表四智四佛受大日如来本地自证之智方便加持,而起教化。上下两端同状,表生、佛同具五智。中段“柄把”铸出四层八叶:表四波罗蜜及十六大菩萨、八供四摄之三十七尊。四角四珠表四方四佛,中隐一珠表大日如来。八叶腰部,束以二绳;表以“定、慧”二法,而庄严之。又:四股外端各各有爪,象征狮子头状;其数为八,表示“转八识成四智之心品”。掌握此杵,则等于是安住于佛之金刚智德了。
而这些“杵杵动人”的金刚杵之用法为:行道念诵,修“佛部、莲华部”法,用独股杵。加持神用,用三股杵。成就事物,修金刚部法,用五股杵。修大威德明王法,用九股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