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在动物型青铜器中窥探巴国独特文化[图文]

时间 : 06-11 投稿人 : 会会 点击 :

巴国,是曾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山区的一个古老王国。东晋史学家常璩(291—361)所著《华阳国志》中,有载“巴子时虽都江州(今重庆主城),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后治阆中,先王陵墓多在枳(今涪陵)……”此言描写了在楚、秦、蜀诸强环伺下,巴国数次迁移都城的历史。战国时期,巴国的主要活动区域位于今重庆一带。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设置郡县,正式将巴地纳入华夏版图。同时巴人创造了独特的巴文化,其中的巴式青铜器是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显著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闻名于世,并揭示了古巴国这一西南地区早期文化中心的历史面貌。

在动物型青铜器中窥探巴国独特文化 | 美术品资料

图1 战国 青铜鸟形尊

坐落于重庆人民大礼堂中轴线上,为重庆城市文化的象征、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城市精神名片之中国三峡博物馆,就珍藏了若干件战国时期古巴国人所铸的青铜器。其中有三件造型独特的动物形青铜器,更是该馆的“镇馆之宝”。这是当中的一件战国青铜鸟形尊(图1),长28、宽16.8、高29厘米,2002年出土于四川涪陵小田溪墓地。其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通体饰细密的羽纹,在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造型、纹饰及装饰极其精美。

尊,本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而战国青铜鸟形尊通体上下除鱼形嘴外,了无一孔,不具备容器的实用性,应系学习中原地区的鸟兽尊而作。其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鸟形尊出土于巴人的贵族墓地,为研究巴人的审美情趣、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难得的艺术精品。

在动物型青铜器中窥探巴国独特文化 | 美术品资料

图2 战国 巴人青铜虎钮錞于

第二件是该馆馆藏的战国巴人青铜虎钮錞于(图2),通高68、上径36、底径28厘米,重30公斤。其通体完整,平顶,顶上饰有一虎钮,肩部浑圆隆起,周边有较宽的唇边,腔体比例甚高,下口较直,音质优良,造型厚重,形体硕大,有“錞于王”之美誉。它的造型栩栩如生,虎头微扬,口部微张,虎尾向上卷曲,虎身向下沉,呈腾跃状,动感十足,不怒而威。在虎钮的周围,还分布着五组“巴蜀图语”,即椎髻人面、羽人击鼓与独木舟、鱼与勾连云纹、手心纹、神鸟与四蒂纹。

史料记载,錞于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铜质打击乐器。《淮南子·兵略训》:“两军相当,鼓錞相望”,多用于战阵,指挥军队进退。錞于击打的发声“声震如雷”“清响良久”,能很好地传递指挥信号。在全国出土的錞于中,钮的造型被铸造成虎、龙、狮、马等多种,其中虎钮最多,约有60件,且它们主要集中发现于中国西南地区。而此件錞于,应属古代巴人特有的一种军乐器,其见证了巴人的骁勇善战。在商周时期,它属于《周礼·地官·鼓人》记载的“六鼓四金”之器。“四金”包括了錞于,它们多与鼓配合,用来号令军士行动。而虎是百兽之王,作为勇猛与力量的象征,是巴人的图腾,被制作在兵器之上自然再恰当不过。古代巴人崇虎,史书历来多有记载。《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传》载“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樊绰《蛮书·卷十》也说“巴氏祭其祖,击鼓而祭,白虎之后也”。后来,錞于又逐渐“变脸”为巴贵族田猎时使用的打击乐器,和部落欢宴时的娱乐之器。而在近年随葬有錞于的巴人墓,大多等级颇高。

在动物型青铜器中窥探巴国独特文化 | 美术品资料

图3 战国 巴蜀金银错犀牛铜带钩

而第三件战国巴蜀金银错犀牛铜带钩(图3),则是一件颇具文物艺术价值的稀世巴蜀青铜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所编的《华夏文明史图鉴》中,这件带钩被称为“整体为独角犀形”。它出土于1954年,是在四川广元昭化宝轮院巴蜀船棺葬中发掘的。带钩长23.4、宽9厘米。其身作犀牛形,颈部有双鬣,并利用犀牛头上的角延长回曲为钩,钩端另饰一兽头。通身系金银丝、片嵌错,纹饰图案由多种变形几何纹样组成。

带钩,是古人身份和时尚的象征。在唐代杰出的道家学者、理论家成玄英(?—669年)的注疏中,言“钩,腰带钩也。”其实,带钩的称呼在唐代以前就早有记载,古时称带钩常用一个“钩”字,在古文献上出土的钩铭、遣册上都有明确的记载。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楚简就直呼带钩为钩,“一组带,一革,皆有钩”。江苏丹阳东汉墓出土的带钩,自铭“永元十三年五月丙午日钩”。其他《左传》《国语》等书也都提到带钩,最为人熟知的是《淮南子·说林训》所载:“满堂之坐,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而这件“巴蜀金银错犀牛铜带钩”造型优美,体态雄浑,纹饰精细,显现了战国时期巴国青铜器独具的风格和精湛技艺,同时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特征。

上面三件馆藏的战国时期动物形青铜器,似“沧海一粟”地揭秘了古巴国人的生活。

相关文章

  • 第一代海昏侯系刘贺 当皇帝27天劣迹累累[图文]
    第一代海昏侯系刘贺 当皇帝27天劣迹累累[图文]

    海昏侯刘贺像(资料图片)文/刘黎平今年以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挖掘进行得如火如荼,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大量珍贵文物,而墓主人身份到底是不是西汉史上那位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呢?目前尚不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第一代海昏侯是刘贺,是史书赞为“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之孙。刘贺可以说是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成年皇帝,他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但也不算太坏,《汉书》没有将其列入皇帝本纪,但他的奇葩性格和奇葩经历...

    220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冯小刚微博晒油画作品引热议[图文]
    冯小刚微博晒油画作品引热议[图文]

    2012-11-0320:46来自彩信转发(1278)|收藏|评论(1647)新浪收藏讯11月3日晚,著名导演冯小刚在自己的微博上分享了两张油画作品图片,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冯小刚:不想写实还是写了实,没办法,基本功打得太牢了,想扔扔了。2012-11-0320:42来自彩信转发(795)|收藏|评论(1014)这两幅油画作品均为女性人体模特侧身。冯小刚在其微博上写道:“不想...

    970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陈丹青:我连累了木心,仍会继续整理他的遗稿[图文]
    陈丹青:我连累了木心,仍会继续整理他的遗稿[图文]

    陈丹青在座谈会现场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3月10日,《羊城晚报》人文周刊版发表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的专访《木心:被高估的文学大师?》,引起极大反响。3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接受《新京报》专访,提出相反意见,认为木心的价值“被低估”。3月31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木心创作及学术思想座谈会上,极力推崇木心的著名艺术家陈丹青首次对此作出回应称,&ldq...

    1071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水墨抒怀 父子情深——刘晋喜、刘骁何书画作品展[图文]
    水墨抒怀 父子情深——刘晋喜、刘骁何书画作品展[图文]

    “父子情深”刘晋喜、刘骁何书画作品雅集6月19日,父亲节,淄博的父亲孩子陶醉在这个父爱融融的日子里,在淄博市广电书画院美术馆,上演了一场水墨抒怀父子情深的父子书画展,“父子情深”刘晋喜、刘骁何书画作品雅集盛大开幕。据了解,这是淄博书画史上的第一个父子书画展。书画展在淄博市广电书画院美术馆倾情开幕淄博书画协会副会长、著名书法家王法颜老师、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教授牛折桂...

    756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澳大利亚华裔夫妇收藏的31枚古铜币被盗 警方调查[图文]
    澳大利亚华裔夫妇收藏的31枚古铜币被盗 警方调查[图文]

    中新网5月10日电 据澳洲网报道,澳大利亚墨尔本Rowville地区一对华裔夫妇收藏的“康熙宝通”清朝铜币日前被盗。对此,警方近日发布被盗铜币的图片,希望找到线索。网络配图《先驱太阳报》10日报道,华裔居民钱珊珊(Shan Shan Qian,音译)位于Airedale Way的家于4月21至23日间被破门而入,一些清朝古铜币和现金被盗。警方认为,盗贼通过后门破门而入进入钱珊珊的家中。钱珊珊...

    551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由钱币上的吉祥图案看中国民俗文化[图文]
    由钱币上的吉祥图案看中国民俗文化[图文]

    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吉祥文化图案充满着吉庆吉祥欢乐的情趣,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花钱作为民俗吉祥图案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千姿百态,也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板块。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内涵丰富的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民俗文化和吉祥寓意。本文就来欣赏一枚清代“事事如意”背“鱼跃龙门”花钱(见图),以飨读者。此钱直径4厘米。正面图...

    708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古拙稳重的西周兽耳三角夔纹铜罍[图文]
    古拙稳重的西周兽耳三角夔纹铜罍[图文]

    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在红铜中加入锡,既创造性地解决了红铜的强度问题,又较好地保持了其延展性,所铸器物在可塑性和耐用性等方面的表现十分突出,可用来制作农具、兵器、礼器、酒具等。在我国,汉代以前的文章中多记青铜为“金”,精纯而美好的青铜则被称为“吉金”。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之一。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距今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青铜器是1975年...

    56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天青色等烟雨——青花瓷[图文]
    天青色等烟雨——青花瓷[图文]

    清光绪时期,随着“同光中兴”的出现,景德镇瓷业虽明显萎缩,但官窑、民窑仍不断烧造瓷器,与咸丰、同治二朝相比,产品数量要多,且其中也有少数精美之作,所以人们往往把光绪瓷器比作清代制瓷业“回光返照”的一个阶段。光绪青花瓷完成了一次复兴,出产青花瓷品种和数量为晚清时期之最。据《清档·内务府工业清册》记载,光绪元年(1875年)和二年,景德镇御窑厂先后为朝廷烧制过大量的青花瓷、粉彩瓷和各种色釉大缸。其中...

    630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瑞兔象征长寿!京城自古兔类文物故事多,多图揭秘[图文]
    瑞兔象征长寿!京城自古兔类文物故事多,多图揭秘[图文]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2023年是农历癸卯(兔)年。中国传统文化中,兔不仅是十二生肖之一,也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因此颇受人们喜欢,古代留存下来的兔类文物颇多,兔子的形象或可爱或矫捷。青铜兔首赤兔大瑞 白兔中瑞殷商甲骨文中便有“兔”字和关于兔子的记载。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西周兔形玉饰,青色间黄、白、黑、褐色,质地坚硬,局部半透明。兔子作奔跑状,眼凸出,...

    726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路桥一收藏家收藏了2000多份从民国至今的婚书[图文]
    路桥一收藏家收藏了2000多份从民国至今的婚书[图文]

    央视为他的收藏制作纪录片,引来宁夏商人高价收购婚书,是一张小小的纸片,却是一辈子的承诺。在路桥,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收藏爱好者,他搜罗了全国2000多份婚书,从民国到现在,各种各样,十分齐全。他说婚书里有爱情的真谛,有中国传统的婚俗文化……偶遇造就冷门收藏家“婚书见证了婚姻双方的一场姻缘,说起收藏婚书,不得不提到一个‘缘’字。”今年52岁的王文君,说起他与收藏的第一张婚书的偶遇,还是回味无穷,“...

    1903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神画”《忐忑》藏52幅画[图文]
    “神画”《忐忑》藏52幅画[图文]

    徐浩斌正在展示自己的“天书”作品《忐忑》。记者蒋雨龙摄徐浩斌正在展示自己的“天书”作品《忐忑》。记者蒋雨龙摄一个简简单单的“佛”字,竟有88种不同的写法,文字奇特、奥妙,让人回味无穷。8月8日,这幅长达66.8米、宽0.7米的书画作品在山东菏泽市一亮相,立即引起轰动。据悉,这是石柱青年徐浩斌继创作出神…一个...

    1401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古代如何保卫皇帝:明代靠特务清代用满族[图文]
    古代如何保卫皇帝:明代靠特务清代用满族[图文]

    保卫国家领导人,是各个朝代的头等大事。如何做好安保工作,各朝有各朝的条例和做法。总的来说,越往后安保的规格越高,其中尤以宋明两代最为严密。到了明朝,对国家领导人的保卫更为严密。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引进了现代警卫制度中的“秘密警察”制度……清朝在继承明朝这套国家领导人安保体系的同时,对警卫人员的选拔有新规定,强调出身,直接负责皇帝警卫的掌守门户和侍从兼宿卫两班人马,均得由满族官宦子弟来担任。1。宋朝...

    1785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第十二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专家评审名单揭晓
    第十二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专家评审名单揭晓

    2023年12月14日,北京润墨斋书画院主办“文化传承-第十二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大赛”书画作品评审会圆满结束。本次书画大赛自2023年10月开始征稿,共收到来自两岸各地的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自由投稿的符合征稿要求的书画作品2000余件,经过第一轮人气火热的争夺筛选,最后有200件作品进入专家评审。评审由初评、复评、终评、文字审读、评奖五个环节进行。经过评委公平、公正、阳光、干净的评审,最...

    568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传自杀女艺人欢欢为于右任后人 于右任侄孙否认[图文]
    传自杀女艺人欢欢为于右任后人 于右任侄孙否认[图文]

    欢欢台湾43岁女艺人欢欢(本名于佳卉)烧炭自杀消息传出,引发无数人的唏嘘感慨。花容月貌、优雅迷人的女子,却用自杀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实在让人深感惋惜。欢欢曾是小虎队的师姐,是忧欢派对中的一员;不过欢欢被内地观众熟悉是因为她在电视剧《怀玉公主》中出演温柔贤惠的成莹一角。昨日有媒体报道说,欢欢是于右任的后人,但记者从于右任侄孙于大平处获悉,于家家谱中并没有于佳卉这个名字。于家家谱中没有于佳卉的名字...

    1221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K11 MUSEA艺术嘉年华引爆今夏!徐震热作首展、Gufram潮品大陆限量发售…[图文]
    K11 MUSEA艺术嘉年华引爆今夏!徐震热作首展、Gufram潮品大陆限量发售…[图文]

    为庆祝一年一度的香港艺术月,尖沙咀优购文化地标K11 MUSEA于2021年5月14日至6月27日期间举行一系列艺术展览、艺术导赏团及工作坊,再度带来艺术、美食与设计交织的全新文化体验。这座由郑志刚先生领衔、联袂百份创意力量——过百个建筑师、艺术家、 设计师、环境师等共同打造的「文化硅谷」,而今已然树立成为香港维港海滨的全新地标,将文化艺术力量融入繁华都市生活。今夏,K11 MUSEA 首次策划...

    1383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