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之际,由西而东风靡一种可以吸食的鼻烟,上至皇帝朝臣,下至庶民,无不以此为乐,而在中国的康熙大帝,为此专门发明了这个舶来品鼻烟的盛器——鼻烟壶。
不久前,文物学者、北京文博学院院长陈步一先生在北京文博学院周末公益大讲堂做了一次主题为“清代宫廷鼻烟壶鉴赏与收藏”的公益讲座,从鼻烟壶的鉴赏、品类与风格、价值等方面为听众全面立体地讲述了鼻烟壶这一文物品类背后的收藏知识。与讲座同期启动的,还有一个中国鼻烟壶特展,展示北京文博学院藏150件鼻烟壶精品。
墨彩开光山水人物图鼻烟壶,清唐英,乾隆,通高5.3CM,北京文博学院藏
康雍乾三帝为何痴迷鼻烟壶
鼻烟壶是明末清初由欧洲传入中国宫廷的舶来品,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殊文化产物,它是人类文物遗存中体量最小制作最为精美,最具实用价值的代表,它的材料、工艺、文化信息以及表现手段方面有着最为丰富的内涵。所以,陈步一把鼻烟壶称为“小文物大文化,小遗产大智慧”。
要了解鼻烟壶,先要了解它的用途,这些形形色色的小瓶子是专门盛放鼻烟的器皿。
鼻烟有紫、老黄、嫩黄等多种颜色
15世纪末,欧洲的探险者在美洲大陆探险,发现当地的土著把烟草作为一种图腾崇拜,一旦遇到疑难杂症、天灾厄难困惑时,就聚在燃烧的烟草堆边歌舞、祈祷,飘忽之余信以通神;殊不知这是被烟熏得飘飘欲醉。
探险者学会了吸食烟草后就将其引入了欧洲,经过勾兑天然植物香料、发酵等工序后,制成了一种保健品,也就是后来传到中国的鼻烟。
那鼻烟有什么功能呢?
据说,鼻烟可以提神明目、祛病辟邪、舒筋活血。将鼻烟放在鼻下,吸食少量后可以刺激人打喷嚏,使气血上涌,可以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也可以此辅助预防、治疗感冒。
比如,《红楼梦》第五十二回,晴雯感冒发烧,吃药不见效,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关窍。”麝月取来一个金星玻璃扁盒,里面绘有西洋珐琅彩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有肉翅,里面盛着些鼻烟。晴雯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怎样,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觉鼻中一股酸辣透入,接连打了五六个喷嚏,眼泪鼻涕登时齐流。晴雯大呼:“了不得,好爽快,拿纸来。”
18世纪,鼻烟在欧洲大陆风靡一时。据说,俄罗斯皇室、法国宫廷都迷恋鼻烟,拿破仑甚至每个月要吸食几磅(几斤)的鼻烟。
铜胎画珐琅梅花纹鼻烟壶,清康熙,高6CM,北京故宫藏
鼻烟传入中国是在明万历九年(1581),由意大利传教士传入。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首次南巡时,在江宁(今南京)接见了西方的传教士毕嘉和汪儒望。二人把从西方带来的珍贵礼物贡献给康熙皇帝,其中就有鼻烟。
在从欧洲运输鼻烟的过程中,往往使用玻璃器皿盛放保存,在使用时再装到小型玻璃瓶或者鼻烟盒中,由于封闭不好,也对鼻烟的品质会有较大影响。
比如,鼻烟是需要保持一定潮湿度的,否则把干粉吸到鼻腔里不但容易呛到,味道也大大减损。而西方生产的鼻烟盒口大,容易“走气”,不利于保存。鼻烟传入中国后,最早使用的是中国本土制作的小瓷瓶小药瓶装盛,这就是中国鼻烟壶的前身。
鼻烟的提神功能最为显著,令每天批阅大量奏章的皇帝颇为痴迷。这也加速了中国鼻烟壶研究制造发展。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质鼻烟壶的大量生产和研发。之前最受欢迎的是中外玻璃材质制作的鼻烟壶,王士禛《香祖笔记》中就有记载。曾于1696年(康熙35年)专门聘请欧洲传教士在紫禁城内设立玻璃厂,专门生产小型的玻璃鼻烟壶。
青花釉里红驴行图鼻烟壶,康熙,高8.6CM
那时候,宫廷专制鼻烟壶的价值并不是以黄金白银来衡量的。据记载,高士奇告老还乡,康熙皇帝给他送行,因知此别就是永诀,所以君臣两人依依不舍,康熙一激动连连赏赐高士奇三只自用的鼻烟壶。
以勤奋著称的雍正皇帝每天要批阅无数奏折,更是离不开鼻烟,所以对鼻烟壶也非常依赖,在《故宫活计档案》中,随处可见雍正帝日理万机之余还会对海望所供鼻烟壶进行御批和指导。有时候批示中对鼻烟壶的制作数量、材料、是否先打样、给谁做、款用什么人写的何种字体等等都有明确批示。由此可知,雍正帝也是宫廷烟壶的总设计师。
清宫档案中记载的雍正帝对鼻烟壶的批示
比如三月初六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持进画飞鸣宿食芦雁珐琅鼻烟壶一对呈进。
奉旨:此鼻烟壶画得甚好、烧造得亦甚好、画此珐琅是何人?烧造是何人?钦此。
郎中海望随奏:此鼻烟壶系谭荣画的,炼珐琅料是邓八格、还有太监几名、匠役几名幇助办理烧造等语。
奏闻,奉旨:赏给邓八格银二十两、谭荣二十两、其余匠役人等,尓酌量毎人赏给银十两。钦此。
清宫档案中记载的雍正帝对鼻烟壶的批示
又如二十四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出黑地珐琅一树梅鼻烟壶一件奉。
奉旨:着照样烧造,钦此。
同日:又批蓝地珐琅画芍药花卉鼻烟壶一件。
奉旨:周围边花卉好,山子不好,照样烧造,钦此。
青花缠枝莲纹鼻烟壶,清雍正,高7CM
而富足的乾隆皇帝,对鼻烟壶这种饱含中西方文化智慧的精巧之物,其喜爱程度更是较祖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不完全统计,乾隆一朝制作的玻璃鼻烟壶的总量就不少于三万件以上。每遇上三大节,或者太后做寿等,乾隆都会令景德镇成批制作鼻烟壶,以作赏赐之用。
绿地粉彩开光菊花牡丹图鼻烟壶,清乾隆,高6.2CM
康雍乾三代皇帝对于鼻烟的喜爱,导致宫廷内府造办处对于鼻烟壶的大量生产和各种材质、工艺的研发。
嘉庆朝至宣统朝,综合国力的衰落是这一时期鼻烟壶发展走向没落的必然,此间的百余年间,鼻烟壶无论是在材料、品种、工艺水平、数量、造型等等方面均与前朝无法企及,尤其是宫廷画珐琅等外来物种好像一瞬间便销声匿迹了,这一点在《清档》中得到印证,即嘉庆十七年,为节省经费开支,应对时局,整个宫廷造办处各匠作匠师总计锐减了数千人,仅保留了少数匠作维护宫廷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