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禹之鼎移居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10-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禹之鼎移居图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禹之鼎移居图卷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4643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禹之鼎移居图卷❖图片

禹之鼎移居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禹之鼎移居图卷❖简介

《移居图》卷,清,禹之鼎绘,绢本,设色,纵42.5厘米,横232.8厘米。

本幅自题:“甲申初冬广陵禹之鼎写。”钤“禹之鼎”白文印,“慎斋”朱文印,右下角钤“逢佳”朱文印。甲申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禹之鼎时年58岁。禹氏50岁以后寓居京城,此时正是他画史上的盛年,其技法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予以己用。

此幅像主待考。图中送行人临岸伫立,面目温和,含笑颔首;出行人当船而立,面容消瘦坚毅,神情惆怅。人物面部刻画精准细腻,用墨骨法勾勒出五官,使面部有凹凸感,再以赭色晕染,使之气血精神跃然纸上。僮仆们的面部均采用较传统的勾勒晕染的画法,立体感不强,水润有余,表现出朴实无华和稚嫩活泼的神情。

人物衣纹线条的画法也因人而定,其中,船首仆人的衣纹完全为北宋马和之的“蚂蝗描”技法,流露出马氏“衣带松散,柔婉隽逸”的画风。树的画法宗北宋郭熙的“蟹爪”枝。牛马的画法有唐韵,牛之骨骼清晰,马圆臀,斑花用淡墨晕染,颇具光泽,活灵活现。

冷瑟静谧的氛围烘托了离别送行的亲切和感伤。行船、马车上的美酒、书籍、酒葫芦、弓剑等被画家巧妙地安排在移居送行的场景里,赋予了画面鲜活的生活气息,同时表现出文人儒士们高逸洒脱的气质。


相关知识科普


禹之鼎

禹之鼎(1647—1716年),字尚吉、尚基、上吉等,号慎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官鸿胪寺序班,以画供奉入畅春园。善画人物、山水,尤精写真。初师蓝瑛,兼学宋元诸家。肖像画面貌多样,对白描法、墨骨法、江南法都有研究,所绘人物形神兼备,独具一格,一时名公小像多出其手,其肖像画在清代中期有“当代第一”之誉。

马和之

马和之,生于北宋,生卒年代均未见记载,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主要活动于北宋末至南宋初期。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中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工画山水、人物、佛像,风格独特,笔法飘逸高古,迥异于南宋院体画法,时人目为“小吴生”。在表现山水、人物时,他更多地融入了一些书法的笔趣,古朴自然,务去华藻。 周密《武林旧事》卷六将马和之列于御前画院之首,然而,根据目前所知资料,两宋画院画家自有其品秩,而无进士及第任官后尚充任画院画家者。此外,马和之的画风与院画的总体面貌也有相当大的差距。马和之宗法北宋李公麟而有所变化,表现人物所用线条较为短促,运笔迅疾,兰叶描已变为后世所称之“蚂蝗描”。因此,马和之不是南宋画院的宫廷画家,清代《南宋院画录》中称其以“艺精一世,命之总摄画院事”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但却并非服务于宫廷的职业画家,而应与李公麟等文人画家并列。

郭熙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早年似是一位职业道士,没有正式从师学画,靠自己苦心学习钻研,终成一位杰出的画家。曾为御画院艺学,提升到“翰林待诏直长”的画院最高地位。生卒年不详,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1068-1085年)。他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其画直到晚年不但毫无习气,反愈精神,被誉为李成、范宽之后“独步一时”的山水画大师。同时,他还是一个美术理论家,由其子郭思记录整理的《林泉高致》就是中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阐述山水画创作规律的著作。

相关文章

  • 吴伟松溪渔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吴伟松溪渔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松溪渔炊图》轴,明,吴伟绘,绢本,水墨,纵122.8厘米,横75厘米。本幅自识:“小仙。”钤有李智超收藏印多方。作者曾浪迹江湖为职业画家,“独乐与山人野夫厚”,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所绘渔乐、栖憩、耕读等内容亦多取自现实生活,人物形象质朴,环境真实,境界自然,极少文人隐逸画中的理想化色彩,此图即为一例。图绘远山如屏,水烟渺茫,近景山崖峭壁,老松虬曲,溪岸泊船...

    1291 吴伟 马远 夏圭 斧劈皴 渲染
  • 王翚山川浑厚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王翚山川浑厚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山川浑厚图》扇页,清,王翚绘,纸本,设色,纵17.5厘米,横54厘米。扇页有自题:“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乙亥六月写,呈诵翁老先生教正。海虞王翚。”钤“王翚”朱文印。“乙亥”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王翚时年64岁。创作此图的康熙三十四年,王翚与其弟子杨晋尚在京师同宫中的众多画家协作,绘制反映康熙皇帝第二次到南方巡视的《南巡图》卷。此时的他离家已四年之...

    870 山川 王翚 康熙皇帝 南巡 牛毛皴 解索皴
  • 禹之鼎题扇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禹之鼎题扇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题扇图》轴,清,禹之鼎绘,绢本,设色,纵132厘米,横55.8厘米。本幅右上自题“题扇图”,“都门客窗摹刘松年笔意。恭颂定翁老先生荣寿千春,广陵禹之鼎。”钤“慎斋禹之鼎”白文印,“广陵涛上渔人”朱文印,左下钤朱方印“必逢佳士亦写真”。据题款“都门客窗”知此图为画家寓居京城时期所作,从画风判断应为其早年摹诸家技法时的作品。图中所绘为“羲之题扇赠老姥”的故事。...

    1261 禹之鼎 刘松年 王羲之 院体
  • 伏羲女娲像页 - 故宫绘画藏品
    伏羲女娲像页 - 故宫绘画藏品

    伏羲女娲像页,唐,绢本,设色,纵左222.5厘米,右231厘米,横上115厘米,下94厘米。此图上彩画人首蛇身男女二人,均着窄衫小袖绛红色胡装,二人腰相连,共着一条白裙。男居左,无须,头戴笼冠,张左手执矩,矩上有墨斗(已被腐蚀)。女居在右,束高髻,张右手执规。男女上身相拥,中间两臂相连,下尾盘曲相交四节成螺旋状。两人头上有圆轮,周画圆圈以象征日;尾下有下弯月...

    1461 伏羲 高髻
  • 张若澄燕山八景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张若澄燕山八景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燕山八景图》册(8开),清,张若澄绘,绢本,设色,纵34.7厘米,横40.3厘米。自题:“臣张若澄敬写。”下钤“臣若澄”、“笔露思雨”二方印。对幅均有清乾隆帝题诗。钤清乾隆内府诸收藏印。此册以北京城著名的“燕京八景”为题而画。燕京八景一说始自金《明昌遗事》,当时金章宗完颜璟将燕京的八处风光名胜选定为燕京八景,即“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

    1128 张若澄 内府 完颜璟 界尺
  • 张学曾仿北苑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张学曾仿北苑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仿北苑山水图》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张学曾绘,纸本,墨笔,纵93厘米,横41.5厘米。此画远景为巨大的山石,以披麻皴绘出,山体及近处丛树、苔草施以墨点,一小桥延伸而去。构图简远,韵味无穷。“北苑”指五代时南唐著名山水画家董源,由于他曾任北苑使之职,故名。画幅中笔势苍茫,吐纳北苑;笔墨干湿浓淡、画风平淡天真处又受董其昌影响。款署:“乙未仲冬画仿北苑...

    1347 张学曾 披麻皴 董源 董其昌 庞莱臣
  • 宋旭五岳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宋旭五岳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五岳图》卷,明,宋旭绘,绢本设色,纵24.9厘米,横75.9厘米。《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贮乾清宫 八玺全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此图分别绘制了五岳之中的日观晴曦、太华清秋、融峰两色、恒塞积雪、二室争奇等自然美景,作品采用浓淡相间、虚实对...

    1199 五岳 宋旭 石渠宝笈续编 石渠宝笈 乾清宫 泰山 山川 平远
  • 乾隆帝及妃威弧获鹿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帝及妃威弧获鹿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帝及妃威弧获鹿图》卷,清乾隆,纸本,设色, 纵37.6厘米,横195.5厘米。引首乾隆皇帝题:“威弧获鹿”。此手卷描绘的是乾隆皇帝在秋季的木兰围场骑马狩猎的场景。画中的乾隆皇帝身跨骏马、拉弓放矢,远处的奔鹿应声而倒,皇帝身旁的皇妃骑马紧紧追随侍奉,在关键时刻将一只只羽箭奉上,演绎了皇家版的夫唱妇随。作品设色艳丽华美,笔触细腻,风格富贵,为清代宫廷画师所...

    995 引首 手卷
  • 董其昌夏木垂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董其昌夏木垂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夏木垂阴图》轴,明,董其昌绘,纸本,墨笔,纵91.3厘米,横44厘米。本幅自题二则,其一:“夏木垂阴。己未秋日。玄宰写。”钤印“昌”。又题:“柳条拂地不须折,竹枝入云从更长。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丙寅秋。玄宰重题。”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诗堂陈继儒题:“思翁晚年笔正如董北苑、巨然,有如雷如霆之气,足吞画苑余子。陈继儒题。”钤“眉公”印。...

    226 董其昌 陈继儒 巨然 披麻皴 虚斋名画续录
  • 王谔踏雪寻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谔踏雪寻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踏雪寻梅图》轴,明,王谔绘,绢本,设色,纵106.7厘米,横61.8厘米。款署:“臣王谔写”。钤“御府图绘之记”朱文印。画面另钤有“弘治”、“广运之宝”、“陈履平印”、“东林清荫”等鉴藏印多方。踏雪寻梅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事,亦为画家常用的题材。此图表现一主三仆于雪天往深山寻梅的情景。王谔被明代皇帝称为“今之马远”,此图的画风即验证了这一说法。画中山石棱角...

    1083 王谔 广运之宝 马远 斧劈皴
  • 周臣《山水人物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周臣《山水人物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人物图》扇页,明,周臣绘,金笺,墨笔,纵20厘米 ,横54厘米。扇页款署:“东村周臣。”钤“周氏舜卿”白文印。图绘远景峰峦石壁,近景高士草堂闲坐。画风承袭了南宋的“院体”传统。山石以劲爽粗健的线条勾勒和侧锋刚劲的斧劈皴斫皴,人物虽小如寸豆,但是真实具体,各尽其态,给清幽静寂的山野增添了高古的格调。...

    815 周臣 院体 斧劈皴
  • 康熙帝读书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康熙帝读书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康熙帝读书像》轴,清,宫廷画家绘,绢本,设色,纵138厘米,横106.5厘米。康熙皇帝自幼便广泛学习汉族传统文化知识,亲政后更是举行日讲和经筵以充实自己,他一方面身体力行地潜心钻研儒家经书,从历代丰富的典籍中汲取有益于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知识,一方面通过与日讲和经筵的讲官讨论治国安邦之道逐步将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确立为统治全国的官方正统思想,借以笼络汉族士大夫,...

    1876 日讲 经筵 渲染 透视
  • 陈师曾仿沈周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仿沈周山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仿沈周山水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40.5厘米,横40厘米。师曾自题:“石田翁此本着墨不多,简淡苍远,得画外味,非胸中有丘壑者不能落笔。贾人极欲持归,印昆夫子命临一过,乃于儿辈啼笑、仆妇喧嘈中泚豪急写,幽闲之趣盖已离之远矣。庚申春日弟子陈衡恪并记。”钤“师曾”、“染仓室”印。“庚申”为民国九年(1920年)。画面右上侧录沈周诗文:“纵目极...

    338 沈周 陈师曾
  • 陈洪绶秋江泛艇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陈洪绶秋江泛艇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秋江泛艇图》扇页,明,陈洪绶绘,金笺,设色,纵16.3厘米,横51.8厘米。扇页有自题:“乙酉暮春为素中盟兄画,即请鉴。老莲洪绶。”钤“陈生”朱文印。“乙酉”是清顺治二年(1645年),陈洪绶时年48岁。此图通过木叶丹黄的秋天景色和人物悠闲划艇的活动,展现出一种宁静清逸的意境,给人远离尘俗之感。清初期,陈洪绶面对明为清所灭、友人相继殉国的情境,深感亡国离乱...

    1046 陈洪绶 蓝瑛
  • 梅清黄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梅清黄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黄山图》轴,清,梅清绘,绫本,设色,纵186.8厘米,横57厘米。本幅自题:“仙根谁手种,大地此开花?直饮半天露,齐擎五色霞。人从香国转,路借玉房遮。莲子何年结?沧溟待泛槎。莲花峰。瞿山清。”钤“旧梦忆秦淮”、“渊公”朱文印,“后之视今今之视昔”白文印,“敬亭山下双溪之上” 朱文印。钤鉴藏印“颐椿庐逋理藏”白文印。此图绘黄山的莲花峰。作者以超绝的想象力,运...

    1756 黄山 梅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