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王翚山川浑厚图扇页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王翚山川浑厚图扇页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1077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王翚山川浑厚图扇页❖图片
王翚山川浑厚图扇页❖简介
《山川浑厚图》扇页,清,王翚绘,纸本,设色,纵17.5厘米,横54厘米。
扇页有自题:“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乙亥六月写,呈诵翁老先生教正。海虞王翚。”钤“王翚”朱文印。“乙亥”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王翚时年64岁。
创作此图的康熙三十四年,王翚与其弟子杨晋尚在京师同宫中的众多画家协作,绘制反映康熙皇帝第二次到南方巡视的《南巡图》卷。此时的他离家已四年之久,对家乡的眷念与日俱增。从图中所绘“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江南风光、停泊靠岸的帆船、骑驴而归的行者、盘膝闲居的高士等,皆可见王翚溢于笔端的希冀离京返乡的心情。图中山石以牛毛皴兼解索皴细笔皴擦,其明净淡雅的线条表现出一种幽淡、清静的意趣。全图笔法苍润纯熟,同时又流露出一种文人书卷气,是作者成熟期的代表作。
相关知识科普
山川
山川指山岳、河流和平野。方志类书中常将“山川”列为一目,用以记载某一地区的形胜,诸如:山脉、河流、湖泊、池沼、津梁,以及与山川有关的森林、矿藏、名胜、景观等。
王翚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画有家学,初拜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后师从王鉴,画艺大进。经王鉴推荐,又入王时敏门下。在名师指导下,悉心临摹历代佳作,且饱览山川佳胜,终能心手相应,笔墨变化不竭,杰构层出不穷,成为一代巨擘。对于绘画,王翚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并身体力行,成就超凡。康熙三十年(1691)奉诏入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事毕,荣归故里,以画终其一生。其弟子众多,形成了“虞山派”,对后世影响广远。王翚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合称为“清初六家”,亦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
康熙皇帝
南巡
正德十四年(1519年),皇帝朱厚照打算南巡,文武大臣纷纷上疏反对。皇帝大怒,命将兵部郎中黄巩等六人关入狱中,107名朝臣罚跪午门外五日,并施杖刑,致使八位大臣被杖死。这年六月,江西宁王朱寰濠造反。皇帝以亲征之名再次下令南巡。经临清、淮安、扬州,到达南京,南下至次年九月,朱厚照于清浦(今江苏清江市)积水池钓鱼,船翻落水受惊,才匆忙返京。十二月到北京,十六年(1521年)三月死于豹房。
牛毛皴
山水画皴法之一,由披麻皴演变而来,因状如牛毛而得名。元代王蒙善用此法。
解索皴
中国传统绘画皴法之一。由元代画家王蒙在披麻皴、牛毛皴的基础上所创,用以表现山峦石质的纹理脉络。因其以中锋运笔,线条屈曲密集,形如解开的绳索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