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20107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图片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枕面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底部
白釉剔花花卉纹枕❖简介
白釉剔花 花卉纹枕,宋,高11厘米,面横25厘米,面纵22厘米,底横21厘米,底纵16厘米。
枕呈腰圆形,施釉至近底处。枕面出一窄沿,前部微低,后部略高,以利于头部枕卧。枕面剔刻出五朵花卉纹,呈钱形分布。枕侧光素无纹,背部有一孔。素底无釉。
白釉剔花工艺是先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刻出纹饰后把纹饰以外的地子剔去,露出胎色,外再施透明釉,胎色与化妆土色对比鲜明,纹饰也更加突出醒目。
相关知识科普
剔花
剔花是瓷器的一种传统装饰技法,可分为留地剔花与留花剔地两种,花纹突起,露出胎色,具有浅浮雕般效果。宋元代南北各地瓷窑都有运用,其中以磁州窑与吉州窑剔花产品最具代表性。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化妆土
化妆土,即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在器物表面留着的一层薄薄的色浆。化妆土又称陶衣。
地子
所谓地子是指青铜器长期埋藏地下,受多种腐蚀因素影响,在器物表面生成的一层不同色泽的致密的腐蚀光膜,是鉴别古代青铜器的重要标志之一。常见地子有黑漆古、绿漆古、鸡骨白、反铜地、水银浸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