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10-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8656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图片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一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二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三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四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五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六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七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八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九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十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十一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十二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花卉图》册第十三开

陈师曾山水花卉图册❖简介

《山水花卉图》册,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每开纵17.9厘米,横31.5厘米。

此册共计13开。

第一开,自题:“冬心先生用胭脂螺黛写梅花小幅,余亦戏为之。衡恪。”钤“觭”、“师曾”印。画红梅花树枝。

第二开,自题:“紫云堕水,微浪生风绮。粉态半酣春梦里,胡蜨一只惊起。晚烟绿上筠枝,轻盈却怨开迟。不见王孙骄马,隔帘自诧腰支。右调清平乐。衡恪。”钤“陈衡恪印”。画萱花、竹枝。

第三开,自题:“垢道人润含春泽,干裂秋风得倪迂吮笔之妙,可谓善于用渴者矣。觭人衡。”钤“陈氏衡恪”印。画山岗林屋。

第四开,自题:“闲中好,尽日松为侣,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壬子初春雨后乍晴,晨起写此遣兴。觭庵。”钤“觭”印。画山岭松林,有房屋临水而建。

第五开,本幅无款,钤“燕谋经眼”印。画山边红树,房屋掩映,笔意简括。

第六开,自题:“春山自晓,露浥无人到。一径苔深香缥缈,唯有数声啼鸟。千年流水泠泠,清风写入瑶琴。惆怅湖灵梦远,天涯委珮留痕。右调清平乐。觭庵填词。”钤“觭”、“芳草”印。画兰草一簇。

第七开,自题:“古木幽篁不知是王是恽。觭庵。”钤“觭庵”印。

第八开,自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衡恪。”钤“师曾”印。画平湖沙洲,柳树垂荫,小舟荡漾。

第九开,自题:“秋莲词客为余言,天童古刹甚多琳宫梵宇,掩映苍松翠柏间,写此当卧游。师曾。”钤“师曾”印。画高山密林,梵寺掩藏其间。

第十开,自题:“雨后登楼看山,东坡十六快事之一。”钤“师子”印。对开自题:“楼阁沉沉水气寒,雨余空翠欲平栏。故人满地波涛怨,一发江南屋里山。录外舅肯堂先生诗。衡恪。”钤“衡恪之印”。画雅士登楼眺望,只见远山含翠,云雾迷濛。

第十一开,自题:“一丛竹,两痕沙,竹屋荒寒处士家。壬子初春,衡恪。”钤“河上亭长”印。此幅画竹、舍、沙坡,无皴无染,用笔至简。

第十二开,自题:“罗两峰有此本。衡恪。”钤“朽道人”印。画中以朱笔绘竹三两枝。

第十三开,自题:“云抹山腰雨意浓,碧萝烟挂两三松。雷鸣涧底翻春浪,乱拨冰珠打白龙。师曾。”钤“师曾”印。画高崖、松亭,笔墨粗阔。

从作者自题可知,此册作于壬子年,即民国元年(1912年)。这是陈师曾的早期画作。从画法来看尚未形成个人面貌,主要是仿摹诸家,如金农的梅花,罗聘的竹,倪瓒渴笔等等。笔墨松弛率意,体现出画家处于技法探索阶段时的多样性尝试。


相关知识科普


陈师曾

陈师曾(1876—1923年),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湖南省凤凰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著名诗人陈三立子。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苍室印存》等。

卧游

所谓“卧游”,是指在家里欣赏山水画。

金农

金农(1687—1763或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受业于何焯。乾隆元年以布衣被荐博学鸿词科,未中,遂游历四方,后居扬州,以卖书画为生。博学多才,工诗文,精篆刻。善山水、人物、花卉,画风古朴,造型新颖奇古,极具个性,秦祖永《桐荫论画》评其“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五十岁后开始绘画创作,与郑燮、高翔、汪士慎等人并称为“扬州八怪”。书法出入楷隶之间,所创“漆书”尤为奇古,颇具特色,富于金石意味,为时人所推重。

罗聘

罗聘(1733—1799年),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等。原籍安徽歙县,其先辈已迁居扬州。博闻好学,20余岁随金农学画,常为之代笔。曾三赴京师,因画《鬼趣图》轰动当时文坛,其才华横溢。人物、花鸟、山水兼善,画法受金农、石涛、华岩等人的影响,笔力雄厚,以清奇、拙奥、生冷见长。他所画人物造型准确,尤精于画鬼,借以揭露世态。花鸟尤以梅花突出,其妻方婉仪及子均工画梅,被称为罗家梅派。

倪瓒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幼霞,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中年以后,既信奉道教,又崇尚佛学,他在诗中自述:“嗟余百岁强半过,欲借玄窗学静禅”。到了晚年,索性卖去田宅,疏散财产,弃家遁迹,“扁舟蓑笠,往来湖泖间”,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思想愈加空寂。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渴笔

亦称“干笔”,与“湿笔”相对,俗称“沙笔”。指作画时用笔含较少水分,常用于山石的皴擦。

相关文章

  • 禹之鼎风木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禹之鼎风木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风木图》卷,清,禹之鼎绘,纸本,墨笔,纵39厘米,横136.5厘米。本幅自题“风木图”,款署:“丁丑嘉平为紫翁老先生写,广陵禹之鼎。”钤“禹之鼎”、“慎斋”印二方。该卷由查声山题签,姜宸英书引首,后纸有宋荦、朱彝尊等十八家题诗(记)。丁丑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禹之鼎时年51岁。“风木”在古代寓有悼亲的含义,王煐的父亲于康熙丁丑年亡故,所以该年十二...

    1764 禹之鼎 姜宸英 引首 宋荦 朱彝尊 王煐 双勾
  • 余穉端阳景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余穉端阳景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端阳景图》轴,清,余穉绘,绢本,设色,纵137.3厘米,横68.8厘米。款署:“臣余穉恭画。” 钤“臣余穉”朱白文方印、“恭画”朱文方印。本图通过对动植物的刻画来表现端阳时节大地回暖的情景。在日丽水暖的郊外,牡丹花、野菊花等植物竞相绽放,青蛙、蟾蜍和蜻蜓等动物在春光中跳跃、飞翔,一派生机盎然的欢欣景象。此图是作者任职宫廷期间所作,线条工细、匀整、流畅,设色...

    1162 朱白文
  • 谢遂楼阁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谢遂楼阁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楼阁图》册,清,谢遂绘,绢本,设色,纵33.5厘米,横49厘米。本幅款署:“臣谢遂恭画。”首开钤“避暑山庄”一方,末开钤“乾隆御览之宝”一方。此册共8开,描绘的是圆明园中各式楼阁。画家在技法上利用透视线描表现亭台楼阙的纵深,用淡墨渲染区分建筑的明暗面,屋檐、回廊、窗牖、涵洞之下以水墨作上深下浅的渲染,表现出这些部位在漫射光的作用下逐渐变暗的视觉效果,有效地...

    555 谢遂 避暑山庄 圆明园 透视 渲染
  • 王敬铭山水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王敬铭山水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扇页,清,王敬铭绘,纸本,设色,横46.7厘米,纵16.4厘米。本幅款识:“康熙丁亥长夏畅春直庐为逸瓮老亲家仿倪黄小景设色。未岩王敬铭。”钤“敬铭之印”、“江东”印二方。“康熙丁亥”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作者时年40岁。按画家款识,这当是一幅仿倪瓒与黄公望绘画特点而作的设色小景山水。具体而言,画家运用了倪瓒一河两岸的构图法绘近景的屋、石和远...

    575 王敬铭 倪瓒 黄公望
  • 蒋廷锡芙蓉鹭鸶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蒋廷锡芙蓉鹭鸶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芙蓉鹭鸶图》轴,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蒋廷锡绘,纸本,墨笔,纵127.7厘米,横60.5厘米。图绘芙蓉花烂漫绽放的溪水岸边鹭鸶极目远眺的景致。图中不同的物象被施以不同的笔法:芙蓉花、叶以没骨法写意而成,墨气淋漓洒脱;鹭鸶以白描勾出,线条匀整流畅,笔致细腻工整。这种精细与粗放相呼应的笔法代表了蒋氏工写结合的花鸟画风。 款署:“甲申秋日写于青桐轩,酉君...

    211 蒋廷锡 没骨 白描
  • 袁耀汉宫春晓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袁耀汉宫春晓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汉宫春晓图》轴,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袁耀绘,绢本,设色,纵250厘米,横162厘米。本幅自题:“汉宫春晓。时丁亥初冬,邗上袁耀画。”钤“袁耀之印”、“昭道氏”印。“丁亥”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此图名为汉代宫殿之景,实际上表现的是作者想象中的仙山琼阁,宫阙殿宇富有装饰趣味而不具写实性。图中山石形貌奇异,繁皴与密斫浑然一体,其灵动的点染不仅...

    1630 袁耀
  • 溪山水阁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溪山水阁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溪山水阁图》页,宋,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4.7厘米。本幅款署“李嵩”为后添款。收藏印有“陆氏水村”、“无逸斋”、“宣统御览之宝”3方。《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此幅绘溪水寒林,峭壁危岩,远山空濛,白云缭绕,溪前敞榭虽只以粗笔界尺寥寥勾出,但造型准确,结构清晰。近景徒手意笔写板桥,颇有野趣。榭中人物凭栏远眺,于湖光山色映衬下,画面清秀明净而略显空寂。...

    1117 李嵩 石渠宝笈 界尺 斧劈皴 马远 册页
  • 徐悲鸿柳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徐悲鸿柳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柳鹊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00厘米,横61.5厘米。自题:“卅三年春悲鸿,力行中学华琚仁弟新居落成,写此申贺。”下钤“悲”朱文印。鉴藏印一方,模糊不辨。卅三年即指民国卅三年(1944年),徐悲鸿时年49岁。1944年,徐悲鸿因患高血压与肾炎在重庆住医院半年,医嘱不得动笔做画。因此,这一年其创作数量锐减。本幅是他在年初应朋友之邀所绘,十分...

    597 徐悲鸿
  • 西旅贡獒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西旅贡獒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明,绢本,设色。纵160.4厘米,横102.5厘米图中描绘一位高鼻深目、长满胡须的胡人,手牵獒犬,坐在皇宫外的汉白玉台阶上等待进贡。早在先秦时期,西部少数民族便开始向中原进贡獒犬。《尚书·旅獒》记载:“惟克商,遂通道九夷八蛮,西旅厎贡厥獒。”按孔颖达注疏,“西旅”是指西部羌族。《尚书·旅獒》篇是劝戒帝王不能因喜好所贡獒犬而“玩物丧志”,而“贡獒图”则是用以歌...

    1321 胡人 尚书
  • 任颐风柳群燕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任颐风柳群燕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风柳群燕图》轴,清光绪九年(1883年),任颐绘,绢本,设色,纵152.5厘米,横40厘米。此图是幅表现春风中群燕嬉戏的小品画,也是任颐运用以实托虚的手法成功地表现“风”的代表作。虚缈、抽象的风通过小燕振翅翻飞的动态和柳叶飘舞张扬的形状被表现得既具象又生动,不仅令“风”有了可视的形象,而且突出了作者“轻柳爱风斜”的创作主题。从构思到笔墨都反映了作者在绘画创...

    1142 任颐
  • 朱统錝竹鹑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朱统錝竹鹑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竹鹑图》扇页,明,朱统錝绘,金笺,设色,纵18厘米,横52.2厘米。扇页有自题:“己巳又四月写。朱统錝。”钤 “朱统錝印”、“嗣宗父”白文印二方。“己巳”是明崇祯二年(1629年)。图绘在翠竹成荫,野菊盛开的时节,一只鹌鹑突然发现蚂蚱的瞬间。情节描绘生动,图中鹌鹑不敢移身,正强扭着脖子,紧盯着前行的蚂蚱。作者在创作上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鹌鹑因发现美...

    318 李迪 锦鸡 崔白 院体
  •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卷,清,绢本,设色,纵61.8厘米,横467.8厘米。先农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年间扩建,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的地方。根据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曾多次前往先农坛参加祭祀典礼。《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卷就是这样一件描绘他在先农坛祭祀农神活动的纪实性绘画作品。画卷起始为一片...

    822 具服殿 吉美博物馆
  • 艾启蒙十骏犬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艾启蒙十骏犬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骏犬图》册,清,艾启蒙绘,纸本,设色,共10开,每开纵24.5厘米,横29.3厘米。图为乾隆皇帝在宫中豢养的欧洲纯种猎犬画像。作者以西方的素描技法,运用解剖学,以短细的笔触一丝不苟地刻画出猎犬健美的体态和皮毛的质感,具有极强的写实性。每幅图的对开上均标明犬名,对宫廷御用犬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图中的衬景山水是中国画家创作的。中西画家携手创作是乾隆朝宫...

    1623 艾启蒙 嵇璜 大学士 汪由敦 梁诗正 乐寿堂 石渠宝笈
  • 张路停琴高士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张路停琴高士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停琴高士图》轴,明,张路绘,绢本,墨笔,纵155.5厘米,横88.7厘米。图绘高士独坐兀崖之上,停琴仰望,似随着山谷中的天籁之音而逸思飞扬。琴音虽断,而遗韵飘荡,令人回味无穷。本幅采用“L”形构图,构思巧妙,裁剪精当,多用大笔侧锋,墨水充沛,简洁酣畅。人物衣纹用笔奔放豪爽,线条方折顿挫,富于疾迟浓淡的变化,是比较典型的“浙派”画法。画面在明快爽朗中蕴含幽远...

    1106 张路 浙派
  • 徐渭水墨牡丹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徐渭水墨牡丹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水墨牡丹图》轴,明,徐渭绘,纸本,墨笔,纵109.2厘米,横33厘米。本幅自识:“四月九日,萧伯子觞吾辈于新复之兰亭,时费先生显父至自铅山,李兄子遂父至自建阳,并有作。余勉构一首,书小染似伯子。命驾皆千里,流觞复九回。马嘶不出谷,鸟影屡横杯。分水邻封会,双珠明月胎。今朝修褉地,益见永和才。天池中漱者渭。铅建两道,首尾相接,共分水一关,故颈联云。”钤:“文长...

    1660 徐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