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缂丝戒得堂前后记卷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缂丝戒得堂前后记卷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7279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缂丝戒得堂前后记卷❖图片
缂丝戒得堂前后记卷❖简介
缂丝戒得堂前后记卷,清乾隆,纵32厘米,横300厘米。清宫旧藏。
戒得堂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位于承德避暑山庄镜湖西部的小岛上。乾隆御笔《戒得堂记》及《戒得堂后记》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孟秋。文中概括阐明了清康熙帝“戒之在得”之寓意,指出君主到晚年应戒对功业之贪欲,并居安思危,守成不怠,以示后人。
缂丝戒得堂前后记是以乾隆御书为稿本缂织而成。缂织技法并不繁复,仅见平缂、搭缂等常见技法,但手卷幅面横宽300厘米,缂丝织机幅宽也需要300厘米,纵向织造86行字,顿挫勾点不失笔韵并非易事。作品文字排列均匀,字体大小一致,表现出缂工的精妙细致,一丝不苟。
作品缂有“古稀天子之宝”印大小各一枚,“犹日孜孜”印一枚。手卷包首为缂丝天鹿纹,饰五彩祥云,用构缂、平缂技法缂织天鹿,以搭缂、平缂、长短戗技法缂织五彩祥云,以掼缂织海水江崖等纹饰,包首亦为一件精美的作品。玉别内侧刻有乾隆款识。此手卷是保存完整的原装裱的作品。
相关知识科普
缂丝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避暑山庄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处理政务等,使之成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个政治活动中心。
戒得堂记
孔子三戒之论,朱子注谓:以理胜之,则不为血气所使。又引范氏之言,以为养其志气,故不为血气所动。蒙引又引新安陈栎之语,以为志亦定向于理,志有善恶,理无不善。诸说绎圣析理,各抒所见,亦既择之精而语之详矣。 我皇祖圣寿望七时,尝欲镌通用小玺,命内廷翰臣拟文,皆无当圣意者。乃定“戒之在得”字用之。此语闻之张照,盖尔时伊在南书房里行也。然当时圣意引而未发。予今年亦届七袠,于元旦试笔,既隐括此语为什。兹驻跸避暑山庄,乃皇祖朝乾夕惕用此玺之处,而予受恩之所也。适作书堂于清舒山馆之左,即以此题额而为记,以阐皇祖之义。 曰帝王之学与占毕书生有不同,则所戒亦当各异。未定方刚之戒,兹不复论。兹所戒者,当在得矣。而得岂与庶人同乎?欲得贤材而用之,此可戒乎?欲得亿万年永承天眷,此可戒乎?欲得寰宇安宁,万姓乐业,此可戒乎?欲得五风十雨,屡绥普遍,此可戒乎?若夫欲得货财为琼林,大盈金花内帑之私,则是剜肉补创,自速其亡之举,古有明戒,而戒及此,其亦小矣。 因敬思皇祖所云戒得者,其在扩土兼远之为乎?扩土兼远之不已,必有穷兵黩武之事。我皇祖虽征朔漠,复卫藏,非穷兵也,不得已也。予小子钦承先志,亦既平伊犁,定回部,靖金川,扩土不为不遐,兼远不为不备,然非敢恃兵之强、将之略而穷黩,以逞己之欲,亦惟是不得已而用之耳。 幸蒙天助,诸事顺成,今则寿登七旬,亦既老矣,尚何所不足,敢弗以皇祖之戒为戒乎。如是,则先儒所谓志气血气,胥不外一理,然此理实非占毕儒生所得同,而或有合于我仁祖垂示万祀之义乎!
戒得堂后记
戒得之义,于前记言之,宜无不尽,兹后记何为而作也? 曰前记之义,盖言其欲得,兹后记之义,乃言其已得。欲得者有形,得与失,任彼其过小。已得者无形,得与失,任已其过大。兹后记之戒,所以不可不谨,不可不作也。 夫已得则有形,而吾谓之无形,且曰任已而其过大者何?试以吾之所得者言之,平伊犁,定回部,靖金川,不为不遐,不为不备,是皆有形者,然而消息盈虚之理,满损谦益之机,伏于无形,苟有或渝,复隍随之。故戊寅之岁,作勒铭伊犁之碑,于凡栽培倾覆之道,屯种万里外,非计之得,三致意焉,至今亦廿余年矣。荷天之宠,疆宇日以安,耕辟日以广,方敢言有形之得。而吾心之栗栗,危惧于无形,以戒夫或有所失,而不能保其得全之意。岂谓此一记,遂足以息吾肩而卸吾责哉。亦惟日慎一日,以待吾归政之日而已尔。
平缂
依照图案色彩的变化要求,顺经纬之理进行平纹交织。
搭缂
缂丝技法术语之一,亦称“搭梭”。当缂织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纹边缘时,因两色不能互相连接而形成裂缝,故在每隔一定距离处,使两边的色纬相互搭绕对方色区的一根经线,以避免竖向裂缝过长而形成裂口,此种缂织技法称搭缂。
手卷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形式之一种,有严格而规范的装裱工艺手法。手卷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织造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
天子之宝
天子之宝,通高6.4cm,印面7.8×7.8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祭祀百神”之用。
包首
包在手卷背面开头部分的锦,一端与天杆相连,一端与覆背相连,其靠近天杆处常见贴有狭长的签条。当手卷卷拢时,包首起着保护和装饰手卷的作用。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构缂
缂丝技法之一,又称构(勾)边。在纹样的边缘部位,以区别于主体纹样色彩的另一种色线缂出明显的边界或轮廓线,具有分别色彩层次和划分纹样之间界线的作用。
长短戗
缂丝戗色技法之一。即在花纹由深至浅的晕色中,利用缂丝线条伸展的长短变化,使深色纬与浅色纬相互交叉,从而得到自然晕色的效果,至今仍沿用。
掼缂
传统缂丝技法之一。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邻的不同颜色的色丝依纹样轮廓走向顺序缂织的方法。通常用来表现海水的层次等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