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博局纹人物画像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博局纹人物画像镜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博局纹人物画像镜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1772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博局纹人物画像镜❖图片

博局纹人物画像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博局纹人物画像镜❖简介

博局纹人物画像镜,东汉早期,面径16.5厘米。

镜圆形,半圆,钮座为四片向外伸展的花瓣,座外圈为弦纹和平滑的宽带方栏,两者间连有短线纹。方栏上饰“T”形纹饰,其四对应镜内缘饰“V”形纹,而在与“T”形纹对应的镜内缘上饰“L”形纹。这些纹样因像工具中之规矩,故旧习称为“规矩纹”,而欧美学者称之为“TVL纹”。实际上此种镜纹是汉代六博棋博具上移植而来,应称“博局纹”。国家博物馆发现的“四神博局纹镜”拓本,其铭文中出现了“刻具博局去不羊”的字样,是最有力的证据。

该镜在博局纹的空间还饰有人物画像,线条纤细,与博局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像共四组,每组画面间均有乳钉相隔,内容各不相同。第一组画面为猎虎图,猎者单腿跪于地上,张弓搭箭,前方一虎业已中箭,正回咆哮,它一只前腿仍在空中,一只后腿已经蹦直,作者捕捉住虎负痛后腾跳的瞬间细节,突出了强烈的动感效果。第二组画面为月宫图,嫦娥披发,著长裙,裙带向后作飘逸状,升天之态惟妙惟肖,身后玉兔正持杵捣药。画面正中一株桂树,枝繁茂,树右侧一兽正在跳跃,兽上方飞翔着一只美丽的长羽鸟。第三组画面为捕鱼图,捕者仰头,身体平直,腿部弯曲,作游水状,一手前伸握有绳线,绳线的另一端系于3条鱼的尾部,鱼的上、下方还饰有4只姿态各异的飞鸟。据《山海经·大荒南经》载:“有人名曰张宏,在海上捕鱼。海上有张宏之国,食鱼,使四鸟。”所记与画面内容略同,因此画面表现的可能是张宏之国的故事。第四组为放鸟图,3鸟并排展翅飞翔,鸟身均系有绳线,绳线的另一端握于放鸟者的手中,放鸟者身体前倾,仿佛欲随飞鸟起飞一样,可谓匠心独具。

此镜制作精良,纹饰生动,反映了东汉早期画像纹镜的艺术风格和工艺面貌。


相关知识科普


即铜镜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丝带,便于把持和悬挂。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剑脊两旁称为“从”。

六博

一种棋艺。出现于春秋时期,至汉代盛行,老幼皆知。《西京杂记》卷下《陆博术》载:“许博昌,安陵人也,善六博,窦婴好之,常与居处。其术曰:‘方畔揭道张,张畔揭道方;张究屈玄高,高玄屈究张。’三辅儿童皆诵之。” 善博者在社会上受人尊敬。西汉还专门设有博侍诏官。此时期博具还常被作为嫁妆和随葬品,甚至人们在举行祭祀时也张设博局。《汉书·五行志》记载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由此可见,“六博”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将博局纹用于器物的装饰方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神

四神本为指示方向的星辰,东方象木,其星苍龙;西方象金,其星白虎;南方象火,其星朱雀;北方象水,其星玄武。古人以此四位神灵为宿命的守护神。汉代九卿之一的卫尉卿掌宫门屯卫,下属官员中即有掌宫门禁卫的苍龙司马、玄武司马、朱雀司马,白虎则为殿名。汉代将四神看作与辟邪求福有关,四神图案被广泛应用于铜镜、漆器、砖瓦、印章等装饰上,六朝、隋唐时期仍大量流行。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玉兔

《乐府诗集》三四《相和歌辞·董逃行》云:“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哆长跪捣虾蟆丸。”晋傅云《拟天问》(《太平御览》卷四引)云:“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傅云《歌词》(《初学记》卷二九引)云:“兔捣药月间安足道!……。”故世以玉兔为月之代词。

桂树

《太平御览》卷九五七引《淮南子》:“月中有桂树。”同书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是月桂之说,自汉晋以来即已有之,至唐人小说,又有吴刚伐桂之说。

矛带有锋刃的两翼称“叶”。

张宏

张宏(1577—?年),字君度,号鹤涧,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师法沈周而略有变化,画风苍秀,亦善人物。

相关文章

  • 妇好鸮尊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妇好鸮尊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妇好鸮尊  河南博物院藏商代后期前段(殷墟二期) 通高46.3厘米,口长16.4厘米,足高13.2厘米,盖高13.4厘米,重16千克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出土 妇好鸮尊整体为一昂首挺胸鸮形(鸮,也作鸱鸮、鸱枭,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鸮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粗壮的两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个支点。鸮颈后有鋬,头部后...

    523 青铜器 妇好鸮尊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卫始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卫始豆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卫始豆,通高17.4厘米,宽18.5厘米,重2.3kg。此豆敛口圜底,浅盘高足,隆盖圈握。盖顶饰瓦纹,盖沿与器腹均饰重环纹,足饰粗弦纹一周。盖与器同铭,均2行6字:卫始作『0231』霝簋。记卫始自做灵簋(此豆自铭为簋)。...

    461 重环纹 弦纹
  • 铜冲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冲耳乳足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冲耳 乳足炉,明,高11.2厘米,口径14.3厘米。铜炉口外侈,收颈,鼓腹,下腹圜收,三乳足渐起自器外底。口沿上左右各立一冲天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此炉秀雅古朴,经长年累积,包浆极厚实坚固。无丝毫浇铸范缝与焊疤,应是以古老的失蜡法铸造。该器款识在法度谨严中见自然,通过与我院所藏沈度《敬斋箴册》辑字比较,结字用笔颇有其神韵。...

    1124 冲耳 乳足 阳文 沈度 敬斋
  • “昶伯庸”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昶伯庸”铜罍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昶伯庸”铜罍春秋 高18.5厘米,口径14.9厘米,腹径23.8厘米 1952年河南省桐柏县左庄村出土 敛口,斜沿外折,折肩,收腹,平底。肩上饰有蟠龙纹带一周。沿内有铭文:“昶伯庸”3字。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5347-3058-9。)...

    401 青铜器 昶伯庸铜罍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西盟型蛙饰铜鼓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西盟型蛙饰铜鼓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西盟型蛙饰铜鼓,通高48.1厘米,面径64.3厘米,足径52.4厘米。此鼓形体高瘦,鼓面宽大,边沿向外伸出,鼓身轻薄,为上大下小的筒形,胸、腰、足无分界标志。有扁耳二对,耳格成叉形,自然形成三角形孔耳。此鼓当属西盟型铜鼓。鼓身遍饰花纹。鼓面,以三弦或双弦分晕,共22晕,1晕饰太阳纹12芒,间心形加线纹,以同心圆纹为主纹,2-5、17-20晕饰栉纹夹同心圆纹带...

    368 西盟型铜鼓 雷纹 团花 莲瓣纹 累蹲蛙 弦纹
  • “敔”簋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敔”簋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敔”簋西周 通高25.8厘米,口径22.7厘米 199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应国墓地出土食器。盖隆起,中部有圆形捉手,器身有子口,口微内收,略鼓腹。两侧各有一个兽首状耳,且带小珥,底近平,圈足下又铸三个带兽面的矮足。盖与器身各用一周波曲纹、弦纹装饰。底盖对铭:“唯八月初吉丁丑公作敔尊簋敔用易眉寿永命子子孙孙永宝用享”27字。 (文字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编著的《群雄...

    1409 青铜器 敔簋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麻江型禽兽纹铜鼓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麻江型禽兽纹铜鼓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麻江型禽兽纹铜鼓,通高19.1厘米,面径32.6厘米,足径33.3厘米。此鼓体小而扁矮,面径略小于胸径,鼓身中部起凸棱,使鼓分成上下两节,两侧有扁耳二对。此鼓当属麻江型铜鼓。鼓通体遍饰花纹。鼓面,以单弦或双弦分晕,共10晕,1晕饰太阳纹,光芒细长,穿4晕,间心形纹,2晕饰 『0418』 纹,3晕饰栉纹,4、8 晕饰素纹,5、7、10晕饰乳钉纹,6晕饰荷锄人、...

    1930 麻江型铜鼓 龙纹 雷纹 萱草 十二生肖
  • 郑义伯『0023』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郑义伯『0023』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郑义伯『0023』,春秋前期,通高45.5厘米,口径14.7厘米,重9.66kg。『0023』侈口,细颈,硕腹,附兽耳。有盖,盖口纳于颈中,盖钮如绳,盖顶面及边均饰一道重环纹。器口下饰回纹,颈饰窃曲纹,腹饰鳞纹,鳞纹上下各饰一道相向的瓦纹。盖口外沿有8行33字,器颈部有32字,盖、器铭文大意相同。器颈部铭文为环行排列:郑义伯作尊『0023』,以行,以顺我郑囗...

    722 重环纹 回纹 窃曲纹 鳞纹
  • 对夔纹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对夔纹铜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对夔纹铜斝商代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 高21厘米,口径15.5厘米 1954年河南郑州出土 侈口,有加厚的唇边,沿上立两小伞状柱,微鼓腹,平底,附半环形鋬,下铸三足,腰饰一周对夔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

    1738 青铜器 对夔纹铜斝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鎏金錾花爵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鎏金錾花爵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鎏金 錾花 爵,清中期,高10.7厘米,最宽9.1厘米。爵圆体,宽流,宽尾,口上有双立柱,三足。通体鎏金。腹部两面雕饰梅花阳纹,流、尾部均阴刻花枝纹。此铜爵仿商周时期的青铜爵而作,但又有所变化。商周时期的爵形体相对较大,为槽状长流,尾部尖翘,口上有伞形柱,而此爵形体轻巧,口部呈元宝状。此外,鎏金工艺出现于东周时期,因此在商周青铜爵中不可能看到鎏金装饰,梅花纹...

    1251 鎏金 錾花 阴刻 刻花
  • 作尊彝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作尊彝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作尊 彝尊,通高27.6厘米,宽22.5厘米,重3.35kg。尊圆体,侈口,直颈,深腹,圈足外撇。腹部饰三层纹饰:上层饰四牛纹,牛曲腿而卧,嘴微张,目视前方,二牛间各饰一个半浮雕兽首;中层饰四条锥形凸棱,间饰四只目纹,目纹四周为四瓣叶纹;下层饰单首双身龙纹。此尊通体纹饰均采用半浮雕艺术手法,无地纹衬托。器内底有铭文1行3字:作尊彝。...

    759 尊彝 浮雕 龙纹 地纹
  • 辟大夫虎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辟大夫虎符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辟大夫虎符,战国,长8厘米,高3.6厘米。战国时齐国用器。虎符应为两半,拼合成卧虎形。现存右半部分。虎形翘尾,尾上有一穿孔,正面有铭文两行11字,背面有两个凹卯。铭文从左至右读,释文为:“填(营)丘牙(与)塿䋣为辟大夫信节”。“填丘”,即营丘,指齐国首都临缁。“塿䋣”,地名,可能在今山东胶县境内。“辟大夫”,职官名。“信节”,指发兵用的信物。铭文意为“由齐国...

    735 大夫
  • 环耳蹄足铜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春秋 通高20.3厘米,口径22.6厘米 1966年河南省潢川县高稻场出土 敦整体呈扁球形。盖隆起,顶部有环形六挡捉手,沿部有窄折边,且铸有三个小边卡,器身敞口,窄折沿,微束颈,折肩,深腹下收,圜底,下有三条带兽面的矮小蹄足。盖上与腹上部各有4个四棱环形钮,钮上饰几何纹。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

    704 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蟠螭纹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镈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蟠螭纹镈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一组8件,最大通高35.5厘米 1936年河南辉县出土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南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10月,书号:ISBN 978...

    1342 青铜器 蟠螭纹镈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ㄐ毌父戊方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ㄐ毌父戊方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ㄐ毌父戊方卣,通高38厘米,宽21.5厘米,重5.78kg。卣方体,斜肩,腹部平直,有盖,盖顶上有一屋顶形钮,有提梁,提梁两端各有一兽首,盖、腹、足上均有8条纵向凸棱,肩部正背两面各有一浮雕兽首。盖饰兽面纹及夔纹,颈部饰夔纹,腹部饰夔纹及兽面纹,足饰夔纹,通体无地纹。盖、器有7字对铭:ㄐ毌六六六父戊铭文大意是:该器是为去世的父亲戊做祭器,在做器时进行了占筮,...

    788 浮雕 兽面纹 夔纹 地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