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越窑系青釉龟形砚滴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越窑系青釉龟形砚滴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越窑系青釉龟形砚滴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2471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越窑系青釉龟形砚滴❖图片

越窑系青釉龟形砚滴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系青釉龟形砚滴❖简介

青釉龟形砚滴,高5.8厘米,口径2.4厘米,腹径4.9-4.7厘米。

砚滴为乌龟形状,龟首昂起,颈部刻划螺旋纹。龟背前小后大,有圆形的小直口可以盛水,龟腹平坦,刻划十瓣莲花装饰,通体施青釉不到底。

这件砚滴为东晋时期所制,属于南方青瓷 越窑系,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不失为一件精美的古代文房用具。


相关知识科普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砚滴

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具,用于贮水并向砚池内滴水。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记:“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砚滴。”

南方青瓷

中国最早出现的瓷器。东汉晚期浙江上虞即已制造出质量很好的青瓷,烧成温度可达1200-1300℃。釉料采用石灰釉,着色元素为铁,釉面较薄,玻璃质感较强。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越窑

越窑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句。今人所谓越窑,系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越窑制瓷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其制瓷业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和唐、五代的全盛期,至北宋中期衰落,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过贡瓷。所产瓷器始终以青瓷为主,汉至南朝还烧造少量黑瓷。唐至北宋时期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瓷器的最高水平。 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全国各地以外,从唐代开始还大量外销亚、非各国。

越窑系

以浙江绍兴、上虞等地为代表的南方青瓷烧制体系。从东汉至宋代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未间断,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经历了创造、发展、繁荣和衰落几大阶段。

相关文章

  • 白釉黑彩蹴鞠图瓷枕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黑彩蹴鞠图瓷枕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黑彩蹴鞠图瓷枕宋代瓷器长29.5厘米,宽19.5厘米,高10.50厘米河南博物院征集白釉黑彩蹴鞠图瓷枕为八角形,枕面绘黑彩开光童子蹴鞠图,四壁绘黑彩缠枝花叶纹一周。图中童子头梳双丫辫,上身穿左衽剪领窄袖花衣,下着肥腿长裤,腰系缎带。双臂外张,收藏袖内,上身前躬。左脚着地,右脚抬起,正全神贯注地将球踢起。底部印“张家造”三字。...

    1300 瓷器 白釉黑彩蹴鞠图瓷枕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定窑印花云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印花云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 印花云龙纹盘,宋,高4.7厘米,口径23厘米,足径10.8厘米。盘敞口,口沿无釉(俗称芒口),浅弧壁,圈足。胎体轻薄,胎色洁白。通体施白釉,外壁釉垂流形成泪痕。内壁印一周云纹,内底印一矫健行龙。印花系指以雕刻有花纹的模具在尚未干透的坯体上压印出图案花纹,是定窑主要装饰手法之一。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发明了覆烧工艺,“芒口”是这种工艺所留下的特征,覆烧可以充分...

    1388 定窑 印花 龙纹 芒口 泪痕 模印 覆烧
  • 哥窑青釉弦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哥窑青釉弦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瓶,宋,高20.1厘米,口径6.4厘米,足径9.7厘米。瓶撇口,口沿隐现酱紫色,细长颈,扁圆腹,圈足。颈及肩部凸起弦纹4道。器里外及底心满釉,釉面开“”片纹。底足露胎处呈酱褐色。此瓶颈部细长,腹部虽鼓而不显臃肿,整体具有一种纯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弦纹瓶是典型的哥窑产品,造型端庄秀美,“金丝铁线”片纹和器身凸起的4道弦纹使单一色釉增添了起伏变化,更具韵律感...

    509 哥窑 青釉 弦纹 金丝铁线
  • 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描金瓜棱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胎绿地粉彩 描金瓜棱执壶,清乾隆,高11.2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8厘米。壶体呈瓜棱形、圆鼓腹、圈足。曲柄,短弯流。附瓜形盖,盖顶置宝珠钮。紫砂内胎,盖及腹部绘绿地描金粉彩莲花、蝙蝠、杂宝纹。通体以金彩为主,其间点缀红、黄、蓝等色,设色艳丽,富丽堂皇。外底署金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此壶是先在宜兴烧内胎,进呈宫廷后由造办处再加工,工序为描...

    426 宜兴窑 描金 粉彩 杂宝纹 养心殿
  • 黄地红喜字纹小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红喜字纹小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红喜字纹小碗,清同治,高3.4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2.6厘米。碗敞口、圆腹、圈足。造型端庄秀丽。内施白釉,外通体黄釉色地,上以红彩满饰“喜”字纹。上下以描金 弦纹做边饰。外底中心矾红彩署楷体“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此碗造型端庄秀丽。...

    543 黄釉 描金 弦纹
  • 绿地粉彩荷花纹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绿地粉彩荷花纹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绿地粉彩荷花纹花盆,清光绪,高5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5.8厘米。花盆圆形,敞口,浅壁,平底下承5足。内施松石绿釉,外通体施绿釉,釉上以粉彩绘荷花纹饰,花间衬以蜻蜓等昆虫。装饰图案色彩雅致,清新自然。外壁口沿下红彩书“大雅斋”3字楷书款,旁边钤椭圆形红彩印章,印章内双龙环绕 “天地一家春”5字篆字款,器底红彩书“永庆长春”4字楷书款。...

    1792 粉彩 花盆 松石绿釉 大雅斋
  • 青花云龙纹蟋蟀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云龙纹蟋蟀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云蟋蟀罐,明隆庆,通高10.6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13.4厘米。罐口微敛,腹壁略呈弧形,圈足。附盖,盖面隆起,中心古钱纹。通体青花装饰,青花蓝中泛紫,色泽艳丽。盖面与外壁均绘双龙戏珠纹。近底处绘变形如意云头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隆庆年造”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罐为当时流行式样。形制规整,作工精细,画面纹饰疏密有致,年款笔画工整有力。明代隆...

    991 青花 龙纹 镂空
  • 窑变釉杏元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窑变釉杏元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杏元瓶,清光绪,高29.5厘米,口径10.7×9厘米,足径11.8×9.2厘米。瓶长方形,直口,溜肩,鼓腹,方圈足。颈侧对称置贯耳。口下至肩转折处呈委角状。通体施窑变釉。足内露白胎。外底阴刻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款。窑变釉到了晚清多以红色为主色,交相辉映着黑色斑块。这种定式,为现代“”釉奠定了工艺基础。...

    1208 委角 阴刻 景德镇 三阳开泰
  • 龙山文化红陶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山文化红陶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陶鬶,新石器时代,高39厘米,口径12厘米,足距14厘米。鬶(guī 音规),唇口,口一侧出鸟喙状长流,长颈,下承以三个袋状足。器身一侧置绳状鋬(pàn音盼)手。口沿下及鋬手上端饰乳钉纹。颈、足衔接处饰凸弦纹。器表打磨光亮。据科学测试,龙山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此件红陶鬶造型规整,堪称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红陶的代表作品。鬶是一种盛水...

    1699 龙山文化 弦纹
  •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釉紫红斑碗,元,高3.5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2.5厘米。碗敛口,深弧腹,圈足。通体施天蓝釉,紫红斑装饰,红斑呈色较宋代钧瓷上的红斑略显浅淡。...

    1611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 宜兴窑友兰款紫砂诗句温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友兰款紫砂诗句温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友兰款紫砂诗句温壶,清嘉庆,高9.9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9.1厘米。壶身圆筒形,分内外两层,内层壶胆可取出,内外壶间有腔体,注入热水可以保温。平盖,盖内钤椭圆形楷书“友兰”小印。壶腹刻行书“卢同七碗风生液,李白吟诗斗百篇。”落款“二泉”。底刻篆书“阳羡邵友兰制”圆形印章款。壶以紫红色砂泥制成,形制新颖,设计巧妙,内外胆口边严丝合缝,实用和美观集为一体...

    259 宜兴窑 李白
  • 仿哥釉八方高足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哥釉八方高足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哥窑八方高足杯,杯高9.7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3.9厘米。杯呈八方形,敞口,深腹,折底,喇叭式高足。口沿作八方式,延至腹底起八条棱线,足上凸起弦纹一周。此杯胎体较厚,里外均施仿哥釉。口、足施酱紫色釉,以摹仿宋哥窑“紫口铁足”的效果。内、外均以开片 青釉为饰,淡淡的青灰釉上黑、黄色纹片交织,呈现出宋哥窑“金丝铁线”的特征,外壁开片较大,内里及足部的片纹细碎...

    1776 哥窑 弦纹 紫口铁足 开片 青釉 金丝铁线 景德镇
  • 三彩刻花兔纹小碟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刻花兔纹小碟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三彩刻花兔纹小碟,辽,高3.1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7.5厘米。碟敞口,斜折沿,平底。外壁无釉。内壁施黄、绿、白三彩釉,并以刻花为饰。内底刻划坡地上兔子一只,饰有刻划的花草纹。小兔两耳竖起,作回首观望状,似在草丛间奔跑跳跃,自然生动。契丹族建立的辽代,国人以游牧、渔猎为生,本无陶瓷生产。随着与中原地区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原的陶瓷器和制瓷技术传入辽国,并逐...

    1912 刻花 造工
  • 鲜红釉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鲜红釉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鲜红釉碗,明宣德,高8厘米,口径18.9厘米,足径8厘米。清宫旧藏。碗撇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红釉。圈足内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宣德朝是明代红釉器制作最辉煌的时期。宣德时期,红釉制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较之永乐鲜红釉器更胜一筹,出现了宝石红、祭红、积红、霁红、鸡血红、牛血红等名目繁多的新品种。宣德红釉呈...

    1681 鲜红釉 红釉 青白釉 青花 梅瓶 僧帽壶 描金
  • 哥窑八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哥窑八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哥窑青釉八方碗,高4.2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2.8厘米。碗呈八方形,口微外撇,弧壁,八方形圈足微外撇。通体施青釉,满布开片纹。内壁施较釉薄,开片细小而密集,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即百圾碎。外壁施釉较厚,开片较大,为冰裂纹。口沿因釉垂流变薄隐隐映出紫黑色胎骨,足端无釉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此碗造型新颖雅致,折角棱线分明,线条宛转自然,为宋哥窑器...

    1725 哥窑 开片 百圾碎 紫口铁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