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铜镀金仕女戏鸽珐琅画怀表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铜镀金仕女戏鸽珐琅画怀表 |
时代 | |
门类 | 钟表仪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8400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铜镀金仕女戏鸽珐琅画怀表❖图片
铜镀金壳画珐琅怀表(全形1)
铜镀金壳画珐琅怀表(全形2)
铜镀金仕女戏鸽珐琅画怀表❖简介
铜镀金仕女戏鸽珐琅画怀表,英国,18世纪,直径6.5厘米,厚3厘米。
铜镀金珐琅表壳。背面是一幅精美的珐琅画,画中两位美丽的欧洲淑女头披绣花巾,身着鲜艳的衣裙,正在聊天。两只雪白的鸽子倚在她们之间,仿佛在听她们讲述。白珐琅二针表盘口圈处镶嵌红、绿料石。此表有一表链,链头上系钥匙。此表整体较厚,是早期的怀表。
相关知识科普
仕女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