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三体石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三体石经 |
时代 | |
门类 | 铭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8025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三体石经❖图片
三体石经
三体石经拓片
三体石经❖简介
三体石经,三国魏,存高38厘米,宽32厘米。
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241年)刻石,今存文11行110字,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三体石经于史籍中原称“三字石经”,后称“魏石经”或“正始三体石经”,是以《尚书》、《春秋》、《左传》为内容的石刻。刊刻石经的主要目的是“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先儒典训”,以弘儒训,以重儒教。此外,石经文字有校正文献内容与文字、书体之功用,《魏书·列传术艺》载:“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又《列传·游明根 刘芳》记:“昔汉世造三字石经于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此块刻石存文古篆36字,小篆39字,隶书35字,铭文为《尚书·周书·君奭》内容。三体石经遗存的文字与其书体至今仍是研究文字与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
录文:(残)嗣前(残)/施于(残)/天弗庸释(残)/受命时则有(残)/衡在大戊时(残)/家在祖乙时(残)/惟兹有陈保(残)/纯若命则商(残)/甸矧咸奔走(残)/若卜筮罔不(残)/嗣天灭威(残)/
相关知识科普
祖乙
商王,仲丁之子。《史记·殷本纪》、《三代世表》为“河亶甲之子”,《汉书·古今人表》误为“河亶甲之弟”。殷墟卜辞中,为自上甲至祖丁的十示直系先王之仲丁之子。史书中作中宗祖乙,名滕。对武乙、文丁来说中宗祖乙和小乙都可称“祖乙”。卜辞中称下乙、中宗祖乙、高祖乙。祖乙是庙号,直系先王。《晏子春秋》:“汤、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古本竹书纪年》:“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居庇。”《尚书·商书序》:“祖乙圮耿。”《史记·殷本纪》:“咨议迁于邢”;“帝祖乙立,殷复兴,巫贤任职。”《商书·无逸》:“昔在中宗,严恭夤畏,天命自度,治民之祇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年七十有五年。”